近幾年總是很常聽到大家談論「內在小孩」,這個專屬藏在每位大人內心中的「內在小孩」你認識他嗎?內在小孩是什麼?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他就是內在小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心理師許皓宜揭密常見的內在小孩5種原型,看看你是哪一種。
近幾年總是很常聽到大家談論「內在小孩」,這個專屬藏在每位大人內心中的「內在小孩」你認識他嗎?內在小孩是什麼?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他就是內在小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心理師許皓宜揭密常見的內在小孩5種原型,看看你是哪一種。
立法院會24日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公民團體發起「我藐視國會」行動,在立院外抗議,要求法案退回重審,抗議國會擴權。10萬人擠爆立院周邊抗議,相約28日再上街頭。心理師提醒,仍須注意正常生活跟情緒波動,當身邊人太激動,比起要對方冷靜,先給時間跟空間更好。
我們都是在生了孩子後,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內心有一塊柔軟的地方,叫做母愛,但是給太多愛可能會有反效果。韓國家庭諮商心理師金善英於《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一書中,探討有毒的母女關係,理想的母女關係是照顧與關懷,而非控制與消耗。以下為原書摘文:
40歲許小姐近幾年一直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三不五時就往診所及醫院跑,頻繁請醫生幫她做各種健康檢查,每次檢查結果都沒有異常,但許小姐還是很擔心自己有潛在疾病沒有被檢查出來,因此每週要到醫院報到好幾次;即使身體沒有不適,她還是總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勁,後續到了精神科就診,才發現原來自己是「罹病焦慮症」⋯⋯
日前,網紅七寶媽(Sydney)直播時遭疑訕笑、歧視資源班學生,此舉引發各界抨擊,合作廠商也宣布終止合作。雖然她於25、26日曾兩度道歉,仍然澆不熄外界怒火。《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師邱永林(邱爸)分享親身經驗,探討父母與孩子如何和資源班同學共處。
「何時開始給孩子用手機?」這是不少爸媽煩惱的親子教養問題之一。當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雖然對生活帶來便利與樂趣,但孩子一盯上手機後就毫無抵抗力,也經常造成親子間的衝突,讓爸媽傷透腦筋。心理師提點,家長可善用「4方式」讓孩子循序漸進接觸智慧型手機。
近期花蓮地震帶來的恐慌情緒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連連、影響生活情緒。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醒大眾,應警覺短暫性出現的「震後創傷症候群」影響身心。
做自己,有關係嗎?可能我們或多或少都在心裡這樣想過,「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如果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影響到和他人的關係嗎?」或聽過其他人有類似的問題。在近年暢銷的心靈勵志書籍中,多數也都是在談論如何提升自己、掌控自己情緒或人際關係的複雜情感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