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1歲半叛逆期就來了!孩子越難搞代表越聰明,3方法讓孩子不生氣,別在哭鬧時說教

1歲半叛逆期就來了!孩子越難搞代表越聰明,3方法讓孩子不生氣,別在哭鬧時說教#媽媽寶寶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 爸媽好疑惑,叛逆期不是2歲才來,怎麼我的孩子才1歲半,已經天天把「不要」放嘴上?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1歲半就開始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表示,從孩子的發展來看,2歲、3歲這種整歲是指相對穩定期,而1歲半、2歲半、3歲半為相對不穩定期,每個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因先天基因遺傳和後天環境刺激不同,穩定期與相對不穩定期的長短因人而異。 1歲半、2歲半、3歲半是相對不穩定期 相對不穩定期與穩定期有什麼差別?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說明,所謂的穩定期和相對不穩定期,關鍵在於孩子的能力是否正在躍進,換句話說,孩子的穩定期與相對不穩定期,取決於家長對孩子是否足夠熟悉與了解,若孩子有新的能力出現,而爸媽不夠了解時,就會覺得挑戰,認為孩子處於不穩定期,也就是叛逆期,通常落在1歲半、2歲半、3歲半時。 孩子說「不要」.其實是不要你幫 曾雅鈴職能治療師提到,大部分孩子在1歲半時,大動作發展已經很不錯,這時候的他,可能出門不想讓爸媽牽著、想自己上下樓梯等,當爸媽認為這樣會跌倒、想要幫忙,會讓孩子出現「我不要你幫」的情緒,令爸媽覺得他變得好難搞。 在精細動作部分,1歲前或1歲左右的孩子,基本手部功能的發展已完成,這時候會漸漸發展操作工具的能力,例如:孩子想學大人去按開關、拿剪刀,但爸媽可能會覺得太危險或孩子還不能做很好,因此不讓孩子做,這時就會有衝突。 另一方面,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能力,也會在這個階段開始精進。有趣的是,孩子越聰明,便越知道這麼做可能會導致什麼結果,他有時會享受這個過程,比如:孩子自己會拿杯子喝,他知道可能會灑出來,但他覺得很好玩、很有成就感,當遭到爸媽制止時,便會有不滿的情緒。 3大教養法.搞定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表示,當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時候,爸媽放手讓他去嘗試前,可以善用一些方法,或是適時給予一些協助,來增加孩子的成功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孩子哭鬧或崩潰時,先同理他的情緒。 方法1:改變環境或物件降低失敗率 當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時候,爸媽可以嘗試改變環境,或是一些物件,可讓孩子容易自己完成,也降低失敗的機率。舉例來說,孩子想要自己洗手,不要爸媽抱著洗,這時可使用一些小撇步,如:給他一個增高凳、將水龍頭水管的長度延長,改變環境和物件,讓他自己做得到,孩子就會感到很開心! 方法2:表面放手但爸媽巧妙助攻 除了改變環境與物件外,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爸媽還可以適時給予孩子協助。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說,就算孩子只做到中間一個小步驟或一小部分,但他做到了,就會很有成就感!爸媽可藉著幫一點、讓他自己做一些、最後的步驟由自己做到的方式,就可讓孩子開心地練習生活自理的能力。 方法3:別在孩子崩潰時說教 不要在情緒中說教!曾雅鈴職能治療師建議,可給予1歲半至2歲的孩子一些安撫,等心情平靜之後,再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情緒,可以先幫他把這些感覺說出來,因為這年紀孩子才剛開始練習這些語言的辭句,還不是很能表達自己的感覺,同時讓他知道爸媽有站在他的角度為他著想,孩子漸漸地會了解原來這就是難過、生氣,也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485 ※延伸閱讀 寵愛和寵壞如何拿捏?1~2歲漸進式放手是關鍵 擔心孩子黏TT無法獨立?11個建議讓你教出獨立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許孟哲&趙孟姿:因為愛,我們勇敢

許孟哲&趙孟姿:因為愛,我們勇敢#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攝影/Weslie Wei 髮型/Naomi_chicshock 化妝/Aga 造型/KATHY HSU 影音/煒視覺影像工作坊 無論是許孟哲眼中,那個獨一無二的小女人,還是雙手捧著孕肚,一腳潛入大海的準媽媽。從趙孟姿身上,讓我們看到因為愛而散發出的自信及勇敢,懷了孕的趙孟姿,真的好美! 懷孕後更愛榴槤!老公幫忙保養肚皮  談到懷孕後的改變,趙孟姿說「初期很嗜睡,不喜歡魚的味道,聞到不覺得噁心,但就是不喜歡。懷孕前,我本就是喜歡菜大過於肉,現在更是嚴重,以前沒有很愛吃甜食,現在變得超愛吃,雖然都沒有孕吐,但對味道變得敏感許多。」老公許孟哲則是擔起監督的責任,只要醫師交代的事,他一定嚴格執行,「像是特愛吃榴槤的那一個月,體重就增加比較多,消夜要進行控制,吃辣的程度也要適度調整……」許孟哲碎念著這些叮嚀,趙孟姿則用充滿愛的眼神笑笑聽著。 有人形容,妊娠紋是甜蜜的負荷,對於趙孟姿來說,雖然會擔心,但也是與老公的浪漫時光。她之前就聽說,由於自己的身形偏瘦,在懷孕時,皮膚更容易被撐開,妊娠紋也會較為嚴重,且一長出來就會是一輩子,當時一知道懷孕,就特別認真保養。「老公現在每天都會幫忙在肚皮上擦妊娠霜跟妊娠油,他還規定洗完澡後一定要等他來擦,如果我自己先擦了,老公還會因此有點小生氣!」 寶寶從小就愛搞怪.貼肚子太近都看不到臉 他們也分享近期產檢的有趣經驗:前陣子寶寶都用一隻手擋住了臉,直到某一次產檢,夫妻倆事先對著肚子裡的寶寶說,「今天要去拍照,不要再擋著臉喔。」果真當天寶寶就沒擋臉,兩人很開心,想說終於可以看到臉了!結果看了老半天,發現還是看不到,只聽見醫師默默地說,「因為寶寶貼肚子太近了……」一聽到兩人快笑瘋,感覺寶寶有種「要看我嗎?給妳拍啊〜給妳拍啊〜」的感覺,結果臉貼得太前面,什麼也看不到,小小年紀就這麼愛搞怪! 第一次感受到胎動.藉機對寶寶喊話「爸爸放假再出來!」 許孟哲分享,第一次感覺到胎動時,內心覺得很疑慮,「因為在這之前,我有感覺到很多次,但老婆都說不是。有次很驚喜摸到,老婆說那是她的呼吸;我再摸摸旁邊,問她這是嗎?她也說不是,那是子宮動脈。」等到第一次確實感覺到時,認真覺得寶寶好有力!也因為將近臨盆,加上許孟哲目前長時間都在台中趕拍新戲,都會趁這段時間跟寶寶喊話:「妳要乖乖的喔!爸爸開始放假的第一天跟妳說,結束放假的最後一天也會跟妳說,不要在爸爸拍戲的時候出來,外面沒有比較好玩,待在肚子裡面比較好玩!」 建立好規矩.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  「我想要把小孩當成朋友,在她的生活裡,媽媽可以是一個陪伴者的角色,一起陪他成長和體驗。」趙孟姿相信,成為爸媽後的他們,一定能在孩子身上學到不少,也會鼓勵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她摸著肚子,對孩子說:「請妳未來多多指教,也很謝謝妳選擇我們當妳的爸媽,我很期待第一眼看到妳,也很希望出生的那一刻,我們三個都在!」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620 ※延伸閱讀 小小網紅歌手胖球&斯拉.投入每一件喜歡的事,用音樂和繪本,療癒爸媽的心! 非典型媽媽陳艾琳:與其當一個漂亮女生,更想當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性教育不只是教孩子保護自己!避免孩子變霸凌者,從小要教導規則因人而異!

性教育不只是教孩子保護自己!避免孩子變霸凌者,從小要教導規則因人而異!#媽媽寶寶

文/周雅淳 在「每個人都要遵守同一套規則」之外,還有很多狀況必須同時考慮,性教育絕對是全人教育,而不是只教小孩保護自己或者不要成為加害者而已。 我曾經在一個講《大象男孩》的說故事場合遭遇很大的困難。那一場的對象是國小低年級孩子,我們已經持續了近兩年每週一次的故事時間,對彼此都非常熟悉。《大象男孩》是唇顎裂男孩祥祥的真實故事改編,我也找了一些資料,從醫療知識、媒體報導等,讓孩子實際認識唇顎裂患者的真實處境。 一般人看見特殊孩子的行為.傾向直接離開現場 孩子佩服祥祥的勇氣、對唇顎裂手術前後的差異感到驚嘆,只是書中描述「祥祥因插管無法控制口水流出,導致總散發一股臭味,其他小朋友都不願跟他玩」時,所有小孩都還是搖頭:「很髒不行。」 我們不可能以說服或強制的方式,要求孩子接受特殊兒童;而特殊孩子需要的特殊協助,在孩子們互動的現場常跟他們必須學習的社會規則衝突,例如前述「維持清潔」的衛生習慣、遊戲中應遵守的規則、人際互動彼此尊重的常規等。 特殊孩子之所以需要協助,就是因為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無法達到同齡孩子的平均表現,這種狀況,非但年齡相近的孩童無法理解,就算是成人,也很容易視為「孩子沒規矩、大人沒在教」,當遇到這樣的孩子時,傾向直接離開現場或指責成人沒有盡到教養的責任。 親自示範「願意照顧不同狀況」的態度.避免孩子未來霸凌特殊兒 我想邀請大家,碰到這種狀況時,試著先擱置不愉快的心情,加入孩子的遊戲行列中。在現場直接的目的當然是,一個大人的加入,會打破原先只有小孩的互動關係,而且不是介入管束,是「一起玩」:動點腦筋,建立適合現場的新規則,觀察孩子的狀況和反應,試著協助孩子建立彼此的關係。 就長遠來看,這樣的介入更重要的是:我們雖然不知道這個孩子為什麼有狀況,但我們對所有的孩子示範了一種「願意照顧每種不同狀況」的態度與方式。孩子可以學到的是,遇到差異不是離開或指責,而是嘗試了解,以及用善意看到其他人的需求。 孩子需要從小學習這件事,因為當他們離開家庭進入團體生活,這些全都成為他們能否理解「為什麼有的小孩就是不一樣」的基礎。 設想一個特殊兒童從小的成長經驗:不論他是智能、情緒、身體上的差異,他經常遭遇的情境,就是很難找到同齡玩伴,但所有孩子對友誼的渴望都是一樣的,等孩子更大一些,許多校園霸凌或性平事件都是因為這種落差而發生,例如一般孩子可能覺得智能障礙的孩子「易受驅使」、「很好玩」,例如我們就曾見過同儕誘使智能障礙孩子公開脫衣的案例。 我們常常等到孩子都長大了,才開始頭痛「怎麼這麼好騙」或者「怎麼這麼壞」,卻甚少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向孩子示範「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對待方式」這樣的差異態度。所以要接續上個月的文章主題:「超前部署」的意義即在此,尊重與理解是讓孩子從小就透過身邊的大人,看見差異及不同的需求。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626 ※延伸閱讀 別讓孩子成為霸凌特殊孩童的幫兇!從小教孩子尊重差異 想教孩子自我保護,先成為孩子信任的人!即使愛孩子,也可能無意中給予傷害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肢體發展黃金期.無論再忙都要帶孩子出門動一動

肢體發展黃金期.無論再忙都要帶孩子出門動一動#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佑誠居家職能治療所職能治療師蔡政言 想讓孩子培養起良好的運動習慣,爸媽可要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期!了解不同歲段孩子應發展的能力,再搭配其他有興趣的運動,為生活增添更多樂趣。   6歲前的發展重點  蔡政言職能治療師將6歲前的孩子分為以下5個歲段,分別說明不同階段該發展出的肢體動作: 1歲之前 1歲之前的孩子,會從仰臥到翻身,之後再坐起來,約1歲左右就可以練習走路,蔡政言職能治療師提到,這個歲段較注重的是孩子軀幹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核心肌群」,像是肚子、屁股、大腿,肌肉力量穩又足夠,之後在發展爬上爬下的動作時會較順利。爸媽可多多跟孩子練習翻身,以及利用奶嘴、奶瓶吸引孩子往前爬,也建議當孩子在練習坐時,多訓練大腿的肌肉,否則等到下個歲段,孩子要練習從坐到站時,大腿肌肉沒有力氣,走起路來容易搖搖晃晃。 1〜2歲 這時的孩子已經開始會走了,如何讓孩子練習走得穩,蔡政言職能治療師建議,可讓孩子練習扶著牆,或是爸媽牽著手引導。另外,他也提到,孩子走得好不只需要肌肉的力量,平衡感也很重要,爸媽可帶孩子多走高高低低的花圃、平衡木等,讓孩子漸漸練習重心擺放的位置,能提升穩定度。 手部在這時也已經會基本的抓握,爸媽可以讓孩子試著抓取一些小東西,像是抓取食物吃飯、玩小珠珠等,加強訓練三指抓握的能力,往後拿筆、扣釦子都會很有幫助。 2〜3歲 以正常發展來說,孩子已經走得很穩了!接下來能準備練習跳的動作。蔡政言職能治療師提到,孩子可以先練習兩腳跳,或是攀爬,多運用到核心肌群以及大腿肌肉的力量,試著蹲跳、青蛙跳、往前跳等,都是很好的練習方式。 他補充,3歲前的孩子,若踝關節的穩定度沒能練好,孩子變成後天的扁平足的機率會提高,踝關節的力氣不夠,腳就會往內踏,穿鞋子時,鞋子的內側就容易被磨壞,長期下來,甚至是膝蓋、大腿都會變形,以後走路容易變成內八。 3〜4歲 當雙腳跳已經穩定時,在這個年紀就能練習單腳跳,這樣的動作則需要雙腳更強大的力氣,而落地的那一隻腳,也必須能穩定地踩在地上。蔡政言職能治療師表示,如果3歲後,踝關節的力氣依然無法練好,經過醫師評估後,腳部的骨頭排列也沒任何問題,可試著在孩子的鞋子中加入足弓墊,再加上像是練習墊腳尖、玩跳跳床、跟爸媽Give me Five,能夠加強踝關節的發展。 4〜6歲 由於孩子的腳部力氣夠,這階段的孩子能夠單腳跳至少5下,往前跳的距離也會比較遠,蔡政言職能治療師提到,約5〜6歲的孩子,雙腳併攏至少能往前跳40〜50公分,單腳也要能20〜30公分,能有這些基本的發展,進入小學後,進行各項運動才能較為順利。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645 ※延伸閱讀 寶寶身心發展【動作篇】:動一動.活動大小肌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大A與藍白拖的婚姻告白:關卡都是錢!只有你有才華?我就必須帶小孩、撿你的牙線棒!

大A與藍白拖的婚姻告白:關卡都是錢!只有你有才華?我就必須帶小孩、撿你的牙線棒!#媽媽寶寶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兩性作家大A 兩性作家「大A」與旅遊作家「藍白拖」結婚6年,育有1子「香火」。作家與作家的結合,挑起了婚姻中最敏感那一根神經,如何在戰火不歇中,彈奏出協奏曲?答案在於孩子,這個存在告訴父母:婚姻不浪漫,卻很真實。 認識不到一年的大A和藍白拖,先有後婚,兩人沒有蜜月,沒有磨合期,一起生活立刻跳級到懷孕階段。之後孩子出生,馬上血淋淋地面對深夜裡嬰兒餓醒的哭聲,以及擠奶器的幫浦聲…… 不用裝清高!婚姻育兒的關卡都是錢 「坦白講,過程中很措手不及,馬上就進入生活層面,育兒初期真的很混亂和沮喪。」大A說,那時候,兩個作家,三房兩廳,書房沒人寫稿,廚房也無人做菜。通常只有主臥室的燈火通明,夫妻都在一方天地裡育兒,走不出房間。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後,大A漸漸地受不了,提出可把孩子給保母帶,但先生覺得沒關係他會帶,可是當小孩哭的時候,大A就會受不了,想去哄他,藍白拖居然還能繼續寫稿。大A便十分不悅地對他說,「好啊,就只有你有才華,你寫稿重要,我寫稿就不重要了?」 大A坦言,「不用裝清高,婚姻的關卡一定跟錢有關!」以家務整理來說,大A想要請打掃阿姨幫忙,但藍白拖卻認為不需要,他來掃就好,但雙方衛生標準不同,最後不管先生怎麼說都堅持自己付錢,說:「我是來寫稿的,不是來撿你的牙線棒!」有趣的是,打掃阿姨來過後,藍白拖終於承認其中的差別,同意兩人以後可以一起負擔打掃費用。 大A這幾年也領悟一個心得:「基本上能用錢解決的就用錢解決!」不然彼此為錢爭吵,反降低婚姻品質。 說好要帶孩子的旅行.他卻瞞著一個人去 有了小孩後,大A認為旅行當然一定要帶孩子同行,但藍白拖卻渴望一個人的旅行。在香火2歲左右,藍白拖擅自接受一個出國旅遊邀約,讓她覺得不受尊重,他說:「我是寫旅行的,我不去旅行,我要怎麼寫東西?」大A反問:「我寫愛情的,難道我要去外遇嗎?」 最後藍白拖不顧一切地去了,留她一個人在家顧小孩,即使他每天私訊、傳照片,大A都不太想理他,天天在家裡腦補報復情節,甚至想偷偷換鎖讓他進不了家門。 雖然後來大A找了朋友來家裡一起育兒,但這件事讓兩人冷戰了許久,直到後來她也接受邀約與姊妹去關島,玩了高空彈跳等活動,才發現原來她還可以這麼有活力與瘋狂、不是永遠都只有疲倦。這次的旅行,完全釋放了她的靈魂。 這時終於懂了,為何藍白拖需要一個人的旅行,內心才真正與他和解。 孩子是婚姻殺手.先把愛情收到保險櫃 大A說:「婚姻讓兩人從兩條平行線,漸漸靠近,相處過程中,心裡有數對方會在意什麼,這以前是不知道的,比較不會誤會對方。」 剛開始時,彼此總分「你和我」,沒有意識到是「我們」,所以會有「就你在寫稿,那我怎麼辦?」的想法,那時沒有意識到,婚姻應該是「隊友」,不是「對手」,育兒責任應該由兩人分擔、輪流,而不是兩人互相角力。 先是殺手.但孩子終究會成為加溫器 剛當媽媽和太太時,大A的確認為,孩子是愛情的墳墓、婚姻的殺手,不過,經過幾年婚姻生活後再解讀,「我覺得孩子比較像愛情的保險櫃,等於先把我們的愛情放到保險櫃裡,就像先把婚戒放到保險櫃裡,因為暫時用不到它,就先放在旁邊,過幾年孩子上學,慢慢有自己時間,再去保險櫃把愛情提出來。」 「當他是殺手之後,他就會是加溫器,」大A提到,有一次她氣到不想再跟藍白拖在一起,但剛好香火突然發燒,只能暫時放下自己的情緒,在小孩優先的前提下,兩人趕快帶他就醫、住院,當心力放在照顧孩子後,生氣的那個點不知不覺就消失了,等到他出院,之前在意的點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了。 大A形容,婚姻很像一場跋涉,過程很辛苦困難,共同走過後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如果不是因為有孩子,她不會有這麼多的改變,過程中的革命情感,世界上除了先生,沒人跟你的經歷一模一樣。大A說:「婚姻裡的愛情,可能不浪漫,卻很真實。」你別錯過這場有孩子的戀愛。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575 ※延伸閱讀 不要再嫌老公了!「我們常常把好脾氣給別人,把壞脾氣給家人」,多稱讚彼此還有分享心情,找回無話不說的熱戀期 忙碌的育兒生活讓夫妻忽略了彼此,4個方法找回當年的心動感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這些懷孕禁忌是真是假?泡溫泉、擦化妝品…並非絕對不可,而是要注意這些事!

這些懷孕禁忌是真是假?泡溫泉、擦化妝品…並非絕對不可,而是要注意這些事!#媽媽寶寶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傅佩德 網路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懷孕禁忌,最常見的類型包括吃了哪些食物、做哪些事情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等,時常讓孕婦感到困惑又害怕。到底哪些說法是真的,哪些只是謠言呢? 在懷孕中後期,睡覺時沒有靠左側躺睡,會造成胎兒死亡?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傅佩德表示,會建議在懷孕中後期採用左側臥姿,是因為下腔靜脈接近身體的右側,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子宮愈變愈大,當平躺或右側躺時,子宮較容易壓迫到血管,影響血液循環。 當下半身的靜脈較無法順利回流,可能會造成血壓下降、心跳加快等現象,也可能連帶影響到子宮的血液循環。然而,造成胎兒死亡的因素非常多,像如果孕媽咪本身就有一些健康問題,也會增加胎兒死亡的風險,不宜直接斷定孕婦平躺、右側躺一定會導致胎兒死亡。在懷孕中後期,孕媽咪可以儘量嘗試左側睡,但如果睡覺途中翻身成其他的姿勢,也不必太過擔憂。 懷孕時不能泡溫泉? 孕婦可以泡湯,但要特別留意泡湯的時間、水溫等事項。傅佩德醫師指出,泡湯時最好以泡腳、擦拭身體的方式為主,盡量不要讓整個肚子浸泡在水裡,且泡湯應最多10~15分鐘,孕婦血管中的血液容量比較大,在高溫的環境下,體溫上升的速度也比較快,若泡湯時間太久,可能會影響到腹中胎兒。 除此之外,孕媽咪應該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再去泡湯,除了先生之外,建議可尋找親友陪伴,因為在一般的泡湯場所,男湯、女湯是分開的,如果泡湯時,孕婦不小心跌倒、身體發生任何狀況,先生無法察覺並提供協助。 懷孕時不能貼痠痛貼布? 懷孕時有使用痠痛貼布的需求,可能來自於肌肉拉傷、背痛、姿勢不良引起的疼痛。傅佩德醫師表示,痠痛貼布多半都含有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簡稱NSAIDs),會影響胎兒心臟的動脈導管關閉及造成子宮內羊水減少。因此,痠痛貼布雖有方便之處,但不建議孕媽咪使用。孕婦可採用熱敷、按摩,不必非得靠痠痛貼布緩解痠痛,如果孕婦有較嚴重的拉傷,建議就醫,由醫師開立普拿疼、嗎啡類止痛藥物,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懷孕時不能用化妝品? 懷孕期間可以化妝、使用保養品嗎?傅佩德醫師說,「孕媽咪仍然可以上妝,但建議上淡妝,口紅也塗薄薄一層就好,像口紅裡有很多油脂、香料等成分,在喝水、吃東西時,多少可能把這些成分吃進去。」準媽媽可以先用衛生紙擦拭口紅,吃完後再補塗口紅。 懷孕的過程中,可能因為荷爾蒙變化的緣故,導致孕媽咪長痘痘、身上有黑色素沉澱、肝斑等皮膚狀況。傅佩德醫師提醒,懷孕期間不應使用淡斑產品,因為內含的成分比較複雜,太頻繁使用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另外,A酸是常用於治療痘痘的成分,而A酸有較明顯的畸胎風險,若孕媽咪平常有在看皮膚科,應事前告知醫師,挑選保養品時,也要特別注意避免含有A酸的產品。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625 ※延伸閱讀 寵物、小孩,王不見王?父母該知道讓寵物與孩子安全共處一室的3件事 哺乳媽媽可以染燙髮? 許多新手媽媽想知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建築健康防護網!寶寶疫苗接種Q&A

建築健康防護網!寶寶疫苗接種Q&A#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佩佩婦幼診所院長鄒溎哲 當寶寶出生約6個月後,體內從母體而來的抗體逐漸下降,這時就必須透過疫苗來增強保護力!以下整理5題疫苗Q&A,解決爸媽們的心中疑惑。 Q1:能夠讓寶寶乖乖打疫苗的安撫方法?  爸媽可先進行事前溝通,幫忙建立好心理準備,像是對小朋友說:「打預防針對身體很好喔!能夠讓你不生病住院;過程就像被蚊子叮一下而已,不用害怕。」施打過前,護理人員也會詳細說明施打步驟,讓家長和寶寶清楚了解。爸媽也能帶些寶寶喜歡的布偶、玩具等,轉移注意力,完成施打後,也會給予貼紙或是小玩具當作獎勵。 Q2:當孩子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延後施打? 「當寶寶出現發燒、食慾不振、活動力明顯下降時,就會建議延後施打疫苗。」由於部分疫苗施打後會出現不良反應,可能會與疾病所導致的症狀混淆,尤其是接種活性減毒疫苗,反應會更明顯。例如出生滿5個月要打的卡介苗,可在年齡5〜8個月間施打,爸媽可以等寶寶狀況穩定再接種即可。 Q3:如果要出國半年,寶寶的疫苗應要提前打,還是延後打? 一般來說,寶寶手冊上黃卡上所標註的,皆傾向最小接種年齡及最短接種間隔。換言之,寶寶必須到達規定的年紀,才能施打適合的疫苗,故無法提前施打。 提醒爸媽,如果是選擇到麻疹疫情盛行的國家旅遊,例如: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建議6個月以上,未滿12個月的寶寶,在出國前自費打一劑麻疹疫苗,做好預防的工作。但寶寶滿12個月後,仍需施打原訂的公費疫苗,以達到最完整的保護力。 Q4:早產兒的施打時程該如何計算?  早產兒指的是37週前出生的寶寶。施打疫苗的時程,是根據實際年齡。若需要評估頭圍、體重、身高,或是發展里程碑時,則會使用「矯正年齡」。所謂矯正年齡,就是指由預產期當天開始算的年齡。不論寶寶何時出生,以「現在日期」減去「預產日期」,即可計算出寶寶的「矯正年齡」。 雖然早產兒是根據實際年齡施打,但有部分疫苗必須達到足夠的體重才能接種,如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寶寶體重需達到2,000公克以上;卡介苗則需達到2,500公克以上,才可接種。 Q5:到衛生所、診所、大醫院施打疫苗,會有哪些差別?  無論是醫學中心、衛生所、診所等醫療機構,公費疫苗的來源都是衛生局。醫療院所要先符合冷運冷藏管理、備有急救設備等相關規範,經衛生局評估合格後並簽約,才可協助施打疫苗。醫療院所定期會向衛生所申請疫苗,再透過冷藏配送至各單位。而寶寶在施打疫苗後,醫療院所也會整理好報表,上傳至雲端系統,健保卡內也有註記。因此,只要是合格的醫療院所,爸媽都可放心前往施打。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754 ※延伸閱讀 流感出現兩個死亡案例!流感高峰期趕緊施打疫苗 新手爸媽照過來!輪狀病毒是五歲以前幼兒腹瀉住院主因!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開心動手玩 小小創意無限大

開心動手玩 小小創意無限大#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兒童職能治療師吳姿盈 玩黏土、著色、摺紙等,看似簡單的手作遊戲,其實藏有大大的學問!進行手作活動時,有助於孩子的心智發展歷程,爸媽的參與及陪伴更為重要,能讓這過程變得更有意義! 多多動手玩.培養認知能力也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精細動作的發展,與認知發展有高度的關聯性!」吳姿盈職能治療師表示,當孩子看到大人示範動作時,會開始學習觀察、思考與模仿,在執行動作的過程中,也會根據多次練習及得到的結果嘗試調整動作,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可以促進孩子的觀察與模仿、對指令步驟的理解跟記憶、動作計劃與控制等能力。 過程中,同時也帶給孩子許多空間的概念,像是根據大人給予的指示,判斷自己是該畫直線或是斜線;在玩串珠遊戲時,還沒有空間概念的孩子常常會有讓珠子「同進同出」的情況,但經過多次練習後,孩子就能修正原本的想法,了解到「珠珠從這端串進去,會從另一端出來」。吳姿盈職能治療師也提到,「這些精細動作的發展,都是生活自理的基礎」,像是使用餐具、綁鞋帶、扣釦子、拉拉鍊等,這些都是上小學前必須要會的技能,建議爸媽在學齡前就帶孩子練習,否則進小學後,重心大多會放在課業上,當這些技能又不上手時,孩子會覺得更加挫折。 參與及陪伴很重要.出手協助請放在最後一步 孩子在開始學習時,當然無法馬上上手,吳姿盈職能治療師提到,爸媽不要期待孩子用聽的就會懂,他們需要的是更多視覺的刺激,因此「示範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同時也要思考「要引導跟協助孩子到哪個程度」,她提到,有些爸媽因為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要求孩子都要會做,或是過度協助,都會影響孩子學習的效果。 吳姿盈職能治療師提供一些原則,提醒爸媽在與孩子一起動手玩時,不要急於幫孩子做,循序漸進的做法才能讓孩子的發展不受限! 1.示範:首先爸媽可以先示範給孩子看,過程中也要將技巧說出來,像是「這個地方要黏緊;這個圓圈要塗滿。」觀察孩子是否能夠成功被引導,如果可以,表示孩子其實是可以自己做到的;但如果示範完孩子還是不會,那就再示範一次,可能是因為孩子沒聽懂,鼓勵他再練習做一次。 2.適度介入:當上述的做法進行多次後,確認孩子還是無法順利完成,爸媽這時再適度給予動作上的引導。吳姿盈職能治療師提醒,一定要將這個動作擺到最後一步,同時也要從過程中思考,「這項活動是否已超過孩子的能力」,才會導致孩子無法成功。 3.再次確認:給予動作協助後,孩子順利完成了動作,爸媽若想要再次確認孩子是否真的學會怎麼做,藉由鼓勵式的話語,像是「我幫你剪了一個圓形,那換你自己剪一個好嗎?」類似的說法,引導孩子自己再做一次。  4.互相回饋:建議家長要跟孩子互相給予回饋,並且參與及陪伴整個過程,會讓動手玩這件事變得更加豐富。在動手玩的過程中,不吝嗇地給孩子稱讚,例如「今天很專心喔!」「雖然一開始還不太會,但再跟你說一次後,你就會了,而且都沒有生氣,真棒!」增強孩子好的表現。爸媽也能與孩子分別做一個,看到彼此的成品後,爸媽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我做得怎麼樣?」彼此稱讚及分享,能讓孩子更有信心。 ※原文刊載於2020年05月號《媽媽寶寶》399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7362 ※延伸閱讀 寶寶身心發展【認知篇】:順應bobo認知發展.從遊戲培養理解力 2020年10大 生育、親子教養新趨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