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

「腸胃」累了嗎? 基本養生術保健康

「腸胃」累了嗎? 基本養生術保健康#便祕

生活步調緊湊、飲食攝取不均衡,加上工作壓力大,腸胃疾病儼然成為常見的現代文明病,已鑽研飲水十年有餘的吳文心指出,多喝水,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排毒,能有助腸胃健康。醫學界的研究證實,「超過94%的人都呈酸性體質」,由於腸道系統的酸鹼度(pH值)和氧化還原電位(ORP)遭破壞,腸道系統菌群失調,使腸道系統異常發酵,造成大量自由基和有害物質產生,再經腸道吸收後,不但傷肝、污染血液,還可能引發長期便秘。有醫師建議,每天喝2000CC的水,能有助於清理腸道與避免便祕。吳文心指出,水中的「活性原子氫」可說是「理想的活性氧清除者」,還能有效減緩體內氧化情形,喝水不僅僅止渴,還是簡單的基本養生之道。腸胃是最勞累的器官之一,每天必須消化分解食物,從中過濾吸收營養素,提供體內各器官與細胞足夠養分。根據台灣醫用營養醫學會動物實驗研究顯示,「活性原子氫」除了能延緩消化道老化、潰瘍,由於呈弱鹼性負電位,能調整體內正電位,保護人體受到自由基攻擊。

談「嬰幼兒便祕」(下)

談「嬰幼兒便祕」(下)#便祕

對於一個有便祕問題的孩子的處理,首先需要檢查看看有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謂器官上的問題,包括肛門的構造有沒有異常?肛門擴約肌有沒有太緊?有沒有巨腸症?(就是直腸不蠕動,使得上游大腸中的糞便下不來、堆積,而使大腸變得很大很粗)有沒有新陳代謝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是否有脊髓神經的疾病等。如果有任何一種這些問題,當然得針對這些問題去治療,便祕才有可能徹底改善。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也就可以歸類為所謂的「功能性」便祕,也就是說有便祕的「體質」。對於體質,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它,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症狀。 首先對於新生兒期就有便祕的,可以考慮換一種牌子的奶粉吃,因為一個小孩吃不同廠牌的奶粉,大便的性狀會有所不同。不成功的話,則可以考慮餵他一點葡萄糖水或早期便開始加嬰兒麥粉或米粉至牛奶中,或者將奶沖得濃一點也可能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吃母乳的嬰兒,大便通常較稀較常解,所以少有便祕的情形,怕孩子便祕的話應多餵母乳。 大一點幼兒,通常如果副食品吃得不夠的話,比較會有便祕的情況,因此如果有便祕的話,應該多讓他吃副食品,尤其是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類(蘋果除外)。黑棗汁(Prune juice) 是含纖維質最高的食品,可多嚐試。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孩童,最好訓練固定排便的習慣,每天可找出一到兩次的時間,讓他很舒服的坐馬桶十五到二十分鐘,但切忌強迫與指責,否則會有反效果。至於所有方式都試過,無法辦到或成效不佳時,則只好使用灌腸或口服軟便劑,不過這終究是較不合自然的方法,也不適宜長期使用,因此還是以飲食療法比較好。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是卻是一種長期困擾。本來排便是一種舒暢的解放感,但是弄不好則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處理好則會延伸到成人期,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談「嬰幼兒便祕」(上)延伸閱讀:《新手父母》準媽媽手冊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便祕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卻是一種長期困擾,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有處理好,將會延伸到成人期。有不少成人,長期為便祕所困擾,甚至引起痔瘡,對日常生活影響甚大。而在幼兒時期,其實這種解便問題也並不少見,據統計可能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孩童有便祕的問題,而這種問題的發生,最早可以從出生後沒多久就開始。臺安醫院小兒科 - 卓瑩祥醫師指出,常見的情況是,才剛出生的新生兒,突然有好幾天沒有解出大便,雖然孩子食慾仍然正常,也沒有腹脹的情形,焦急的母親仍將小孩帶到醫院請醫生幫忙檢查和處理。更常見的是,孩子原來大便都很正常,但是到了五、六個月大以後,大便變得很硬,一顆顆狀如羊屎,每次要解大便時總是很費力,好不容易將硬大便排出來後,肛門口卻裂傷流血了,看得媽媽好心疼,也只好求助醫生。 所謂便祕,定義上是解大便次數太少或大便的本質太硬,不過其中以大便的本質較為重要,排便的頻率比較不必太在意。所以上述的兩種情況,後者是真正的便祕,前者則嚴格而言並不算真正的便祕。不過理論上太久不排便時,堆積在腸子中的糞便會變粗變硬,最後還是有可能便祕。卓瑩祥醫師表示,如果一個嬰兒超過三天以上未解便時,可以用肛溫表刺激嬰兒的肛門以幫助大便解出;再不成的話也可以考慮用市面上買得到的甘油球來灌腸。灌腸本身並不會使便祕變成習慣性,不過如果太常需要用灌腸來幫助排便,則需要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甚麼特殊的問題。 對於一個有便祕問題的孩子的處理,首先需要檢查看看有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謂器官上的問題,包括肛門的構造有沒有異常?肛門擴約肌有沒有太緊?有沒有巨腸症?(就是直腸不蠕動,使得上游大腸中的糞便下不來、堆積,而使大腸變得很大很粗)有沒有新陳代謝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是否有脊髓神經的疾病等。如果有任何一種這些問題,當然得針對這些問題去治療,便祕才有可能徹底改善。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也就可以歸類為所謂的「功能性」便祕,也就是說有便祕的「體質」。對於體質,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它,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症狀。 卓瑩祥醫師說,首先對於新生兒期就有便祕的,可以考慮換一種牌子的奶粉吃,因為一個小孩吃不同廠牌的奶粉,大便的性狀會有所不同。不成功的話,則可以考慮餵他一點葡萄糖水或早期便開始加嬰兒麥粉或米粉至牛奶中,或者將奶沖得濃一點也可能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吃母乳的嬰兒,大便通常較稀較常解,所以少有便祕的情形,怕孩子便祕的話應多餵母乳。 大一點幼兒,通常如果副食品吃得不夠的話,比較會有便祕的情況,因此如果有便祕的話,應該多讓他吃副食品,尤其是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類(蘋果除外)。黑棗汁(Prune juice) 是含纖維質最高的食品,可多嚐試。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孩童,卓瑩祥醫師建議,最好訓練固定排便的習慣,每天可找出一到兩次的時間,讓他很舒服的坐馬桶十五到二十分鐘,但切忌強迫與指責,否則會有反效果。至於所有方式都試過,無法辦到或成效不佳時,則只好使用灌腸或口服軟便劑,不過這終究是較不合自然的方法,也不適宜長期使用,因此還是以飲食療法比較好。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是卻是一種長期困擾。本來排便是一種舒暢的解放感,但是弄不好則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處理好則會延伸到成人期,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