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

保住原味蒸出健康 打造不生病體質

保住原味蒸出健康 打造不生病體質#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蒸菜能最大程度保住食物的味、形和營養,所含的多酚類營養物質(如黃酮類的槲皮素)的量,明顯高於用其他方法烹調的菜。蒸菜以水滲熱,陰陽調和,鎖住了大部分的維生素和水分,女生吃了皮膚水潤光滑,男生吃了保腎護胃,身體強健。全書以蒸菜為主題,而且細化到根據具體症狀,如健脾養胃、益氣養血、健腦益智、身體排毒以及防治三高、貧血、骨質疏鬆、痛經等,給予最適宜的食材配方,讓全家吃得正確,吃得健康!用最懂食材的鍋具,盡情發揮食材的功效 竹蒸籠:讓麵點小吃獨具一格竹蒸籠是蒸麵食的首選。因為竹子本身可以吸收水分,在蒸製過程中,鍋裡產生的蒸氣不會形成倒流,蒸好的麵食表面更光滑,而且竹蒸籠蒸出的食物有竹子的清香味。 多層蒸鍋:講究同類同次蒸,營養同步不串味多層蒸鍋是最常用的傳統蒸鍋,以不銹鋼材質最為多見,優質的不銹鋼蒸鍋不但美觀,還非常容易清潔。單層多層可以變換使用,蒸饅頭、蒸包子、蒸魚,可以輕輕鬆鬆地蒸製出足夠全家人享用的美食。如果想多層蒸出美味,建議同類一次蒸,如饅頭、包子一鍋出,排骨、扣肉一鍋出,蔬菜類一鍋出。傳統蒸鍋基本上可以適合各種熱源,如天然氣、電源等。如果家裡有老人,不太習慣使用電器,傳統蒸鍋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電蒸鍋:時尚的現代廚房蒸具不串味顧名思義,電蒸鍋用的是「電」,因為使用電能,因此無須照看,安全性比較高。定時功能讓烹飪經驗不太豐富的新手也能輕鬆做出各種美食,只需按說明選擇按鍵,餘下的工作交給電蒸鍋就可以了。Tips儘量選擇具有過熱及乾燒保護功能的電蒸鍋,這樣使用起來會更加安心。有一些電蒸鍋還是智慧的,如可以提示你何時需要清除水垢以及低水位等。蒸出營養好滋味要掌握訣竅 加水量將蒸盤或蒸架放入鍋中,添加水的量以蒸盤下0.5∼1公分為宜,留出讓蒸氣循環的空間,不要一直加水到菜餚底盤。 火候蒸菜時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蒸得過老、過生都會影響味道,讓營養打折,所以需要根據烹飪要求和原料老嫩來掌握火候。下面對蒸菜火候的劃分以傳統蒸鍋為參考,因為電蒸鍋有自動化時間設定。Tips一定要等水沸後再將食材入鍋蒸,上火加溫的時間一般比規定時間少2∼3分鐘,關火後不要馬上出鍋,利用餘溫虛蒸3∼4分鐘。 大火沸水速蒸大火燒水至沸騰後,再將食物入鍋蒸。適合新鮮度高、易熟、無筋、鮮味足的魚蝦、禽畜肉以及質地細嫩的蔬菜,要求蒸熟不蒸爛。依據食材不同,一般為6∼25分鐘。 大火沸水長時間蒸大火燒水至沸騰後,再將食物入鍋長時間蒸,要求軟熟而化渣、口糯而形整,蒸製時間一般為1∼3小時。適合新鮮、質地較老、形體較大的全雞、全鴨、豬腳或馬鈴薯、番薯、南瓜、玉米等。 中火沸水徐緩蒸中火加熱至水沸騰時,再將食物入鍋慢慢蒸熟,適宜于新鮮度高、細嫩易熟、不耐高溫的原料或半成品,如製作雞蛋羹、魚糕、肉糕等。如果火力過大、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菜餚起孔洞——質老、口感差,有圖案的工藝菜還會因此而變形,所以要求火力不能過大,蒸鍋內溫度不能太高。 小火沸水保溫蒸常用於給某些菜餚保溫,這種方法不會因繼續加熱而使菜餚失去風味。紅豆牛肉飯蒸鍋50 分鐘2~3 人份材料 肥牛肉片、胡蘿蔔 各75 克。白米、紅豆 各50 克。雞湯 30 克、洋蔥 10 克。調料 醬油(生抽) 5 克。做法1. 白米洗淨後浸泡30 分鐘; 紅豆洗淨後浸泡4 小時; 洋蔥和胡蘿蔔洗淨後分別切絲。2. 將洗好的米和紅豆加入少量水放入容器中,入鍋蒸,水開後蒸30 分鐘,再加入雞湯、肥牛肉片、洋蔥絲、胡蘿蔔絲,轉小火蒸20 分鐘即可,食用時拌入醬油(生抽)。營養提示紅豆含有較多的皂角苷,可利尿,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牛肉可以增強體質,一起食用可強身健體,保護心臟。番茄蒸牛肉蒸鍋 20 分鐘 1~2 人份材料 牛瘦肉 75 克、中等番茄 2 個。調料 米酒、太白粉、香油、濃醬油(老抽)、鹽、胡椒粉、蔥段、薑片 各適量。做法1. 牛瘦肉洗淨,切0.8 公分厚片,倒入太白粉、米酒、濃醬油(老抽)、鹽、香油、胡椒粉, 醃15 分鐘; 番茄洗淨,切大塊。2. 用蔥段、薑片墊底,上面放上醃好的牛肉片,周圍排上番茄塊。3. 水開後,放入蒸鍋中,中火蒸20 分鐘即可。(本文摘自/一日三餐 蒸出健康來:四季調養、五臟保健、對症治病,吃出不生病的體質/幸福文化 )

你的體質適合喝咖啡嗎?觀舌苔可判斷

你的體質適合喝咖啡嗎?觀舌苔可判斷#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裡,「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相關研究也指出咖啡除提神作用外,尚有利尿、收斂心氣、減輕心血管負擔的功用;但就中醫的角度而言,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大量喝咖啡。42歲的李小姐有每天喝2、3杯咖啡的習慣,近年來反覆出現腹部不適、一躺平就胃脹痛、甚至是打嗝打不停的情況,至中醫求診發現李小姐舌裂情況嚴重,脾胃陰傷,醫師勸其戒除咖啡並輔以藥物調理,兩個月後,李小姐胃部不適已大幅改善,舌裂紋路也轉為輕微。胃酸逆流者喝咖啡 會加劇不適飲食不正常與生活壓力造成約8成的人一生中有過胃食道逆流的經驗。中醫認為正常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運行,脾胃的功能也助於肝的疏泄,二者相輔相成;但當「壓力」造成肝氣橫逆犯胃、胃火上逆,就會出現胃部脹痛、嘔吐、打嗝,使胃酸逆流加劇。此時若飲用屬性濕熱的咖啡,將加乘病患不適感,必須透過能降胃火的「黃蓮」與制酸的「烏貝散」治標,輔以固本的健脾養胃中藥來治療。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內科戴有志主任指出,「咖啡雖非致病因子,但屬性濕熱,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在中醫來說更是加重其化熱傷陰、助火上逆的表現,成為疾病的加重因子。若陰虛體質者長時間飲用大量咖啡,將會加遽身體原有的不適狀況。」舌頭出現裂紋、出現黃色油亮舌苔 應減少咖啡攝取來到中醫診間,中醫師除了透過望聞問切了解病人體質外,也會觀察舌頭的樣態評估身體狀況。戴有志主任說明,「舌頭可以反映身體狀況,正常舌頭應為淡紅色,舌苔薄白、無裂痕,但腸胃狀況不佳的病患易出現舌頭裂紋,而濕熱體質病患則會出現黃色、油亮的舌苔。民眾可自行觀察,若舌頭出現這兩種情形,應減少咖啡攝取量。」此外,戴有志主任也指出,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及易心悸或失眠的民眾,同樣因陰虛燥熱的問題而不建議飲用咖啡。戒掉咖啡 喝黨蔘茶亦可達提神之效戴有志主任說明,咖啡對許多民眾而言是繁忙生活的精神調劑,有些人一天不喝咖啡就整天精神倦怠,此種情況可改服用「黨蔘」泡製的茶飲,其補氣顧脾胃的特性同樣能有提振精神之效。黨參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就中醫觀念而言,白天屬陽,夜晚屬陰,因此下午三點後不適合再飲用易助陽上火的咖啡,以免陰陽失調,影響健康。

喝四物湯就腹瀉 醫籲依體質調整藥方

喝四物湯就腹瀉 醫籲依體質調整藥方#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月經來臨前臉上常冒痘痘的25歲王小姐,平常口乾舌燥,每當月經結束後,就會買市售的四物飲來調理身體,但飲用後容易有腹瀉的情況,除了上述症狀,王小姐就診時描述了更多症狀,加上舌診和脈象,中醫師診斷她的體質屬於氣陰兩虛,兼有熱象,必須依照個人體質調整四物湯的藥方內容,方可改善腹瀉。四物湯是十分普遍的中藥處方,但中醫師呼籲四物湯並非人人適用,如有乳癌、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生理期異常、常反覆骨盆腔感染切勿自行服用四物湯,有以上情況建議經過專業醫師的判斷後,再依個人的身體狀況做調養。四物湯起源於唐朝《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發揚於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為當歸、熟地黃、白芍藥、川芎等4味藥材,使四物湯有補益陰血和調經的作用。1、當歸補血,『全當歸』中又有生的兼有潤腸通便的效果,酒炒則補血和血力較強。2、熟地黃滋陰,如果是怕冷體質,容易手腳冰冷,或是比較虛的,要選用熟地黃;如果生理期容易冒痘痘、伴有口乾舌燥等虛火現象的,就要改用生地黃。3、白芍藥養血,如果易有緊張、胸悶、乳房脹、經期不規律的,應選用白芍藥;若循環差屬血瘀體質,或是經痛甚、血塊多的、血色暗的,應選用赤芍藥。4、川芎行氣活血,易伴有頭痛可用生川穹,如果是著重在活血通經、生理痛,則多用酒川穹。衛生福利部中醫科陳耑至醫師表示,市售的四物飲大多採用此配方上述組成的四物湯當基底,然而,其中當歸、熟地黃會滑腸,熟地黃易滋膩礙胃,對於消化功能差的人,較容易引起腹瀉、脹氣等不適。四物湯的功效為養血補血偏於溫補,適用於有血虛或寒象相關症狀的患者,因此,原方組成不適合王小姐的體質,經過藥方的調整,可減輕燥熱預防上火。陳耑至中醫師提醒,民眾若對於月經的中藥調理有疑慮,可諮詢中醫師,或由中醫師進行辨證論治,以適切適量的中藥處方來調理體質。

轉骨方別亂喝!應依體質量身開立處方

轉骨方別亂喝!應依體質量身開立處方#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青春期是小孩快速長高的時期,同時也代表他們快要「轉大人」了。為了幫助孩子發育,很多家長會讓他們服用轉骨方,但轉骨可是大有學問。每個孩子體質不一,有些容易過敏感冒、長痘痘、體型虛胖、容易失眠、便秘,甚至月經失調,坊間轉骨偏方不能一體適用!應經由醫師問診後依照個人體質提供合適的轉骨方,以免適得其反。轉骨方應依照個人體質量身訂做轉骨是為青春期的孩子做的「特別處置」,幫孩子補強「不足之處」,讓他們在青春期時可以好好的發育。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需要的轉骨方也不相同,也有可能根本不需要。中醫師表示,轉骨方若沒有依照個人體質調配,可能導致體內油脂分泌過多、荷爾蒙失調更明顯,口乾舌燥、便秘、痘痘更多。轉骨藥材強調「量身訂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男生調理的重點要注意筋骨及氣血的調理,預防運動氣傷及筋骨損傷;女生補血、養血為主。因此轉骨藥膳的組合也需注意到男女有別。轉骨時機要在出現第二性徵來臨時效果最好「轉骨發育期」是指從10-12歲開始,一直到16-17歲左右,孩子在這段期間的生長潛力最大,這時候幫助兒童成長,對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及機能有很大的影響。中醫轉骨方需要特別注意進入青春期的時間點,也就是在男生出現陰毛、喉結等第二性徵,女生則是乳房發育、出現陰毛、初經來潮後,生長潛力最大。整體而言,孩子的成長高峰是10至16歲,男生一年可長高10至12公分、女生則是8至10公分。除了年齡方面,轉骨時機還可以從季節方面來看。中藥即飲包對提升免疫力、增強消化有幫助配合症狀服用的中藥即飲包,如「祛風減敏湯」能改善長期鼻過敏常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眼睛癢、皮膚癢的過敏症狀,可以提升免疫力與改善過敏體質;「補氣健脾湯」是針對食慾差、消化不良的兒童,可以健脾養胃,增強消化吸收。「強筋健骨方」則是針對生長發育中的青少年有補腎活血轉骨的功效,有助於生長發育。轉骨都吃同一套?荷爾蒙失調更嚴重除了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膠質和鈣質食物可以幫助生長,睡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充足睡眠才能幫助長高。持續運動也是很重要,尤其是跳躍運動,如打籃球、跳繩等,可使生長板減緩閉合,持續刺激生長。如果大家都不看體質,而選用同一帖轉骨方,胡亂補的結果不但達不到效果,還可能因補過頭出現長痘子或上火的情況!雖然大家都很希望小孩可以順利轉骨,長得像模特兒一樣高,但還是請專業的中醫師幫忙判斷一下該吃些什麼,而不是自行服用大家口耳相傳的轉骨方。

新一代抗血小板藥 更適合東方人體質

新一代抗血小板藥 更適合東方人體質#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部分急性冠心症或進行支架置放術後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口服抗血小板藥物,以達預防或延緩血管再度栓塞。傳統P2Y12接受體抑制劑為「保栓通(clopidogrel)」,新一代的抑制劑則包括「百無凝(ticagrelor)」與「抑凝安(prasugrel)」。目前新一代P2Y12接受體抑制劑的適應症均為急性冠心症才使用,抑凝安則需急性冠心症同時接受經皮介入手術後使用。臺北市立仁愛院區心臟內科陳鉞忠主任表示,歐洲心臟學會制定的急性冠心症醫療準則,幾乎都把新一代抑制劑的位階提升於保栓通之上,而大多的美國心臟學會準則把三種藥物位階視同相等。血小板反應度(PRU)是監測P2Y12接受體抑制劑使用效果的工具,PRU數值的高低,已經證實與主要臨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有關:PRU過低,容易合併臨床出血,PRU過高,表示對藥物反應不佳,容易引起血栓或相關急性冠心症。陳鉞忠醫師表示,東亞人的體質普遍對傳統保栓通反應不佳,根據文獻,高血小板反應度(PRU)機率白種人平均約10-30%,而東亞人則高達50-60%(韓國的研究比例59.4%),然而即便東亞人對藥物反應不佳,白種人於支架置入術一年內,血管栓塞比率卻反而高於東亞人(一年內支架內血栓比例:中國大陸:0.43%,日本:0.5%,歐洲:1.7%),因此2014年韓國鄭楊勳醫師(Jeong Young-Hoon)提出東亞悖論(East Asia Paradox)的觀念,提議把東亞洲人的高血小板反應度定義往上,同年世界心臟基金會也提出關於亞洲人使用P2Y12接受體抑制劑的共識針對該類藥物使用,應不應以同一種準則全世界一體通用,也開啟後續有不同反思與建議的相關研究。日本於2018年發表的JCS準則建議,除非有使用保栓通或抑凝安的禁忌症,才建議用百無凝。在阿斯匹靈加入普達 改善高血小板反應的問題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心臟內科團隊提出,在傳統阿斯匹靈加保栓通外,加入普達(cilostazol)可有效改善PRU過高又不會導致過低的困擾(研究團隊並未把抑凝安納入研究組合);日本於2014年七月發表的PRASFIT-ACS9研究,提出另一個有效方案,使用1/3劑量的抑凝安來取代保栓通(西方建議劑量為60毫克負荷量,之後每日10毫克;日本建議20毫克負荷量,之後每日3.75毫克),不論對於血小板反應、主要臨床心血管事件或出血機率均略勝於保栓通。目前低劑量的抑凝安是日本使用主流,根據日本急性冠心症J-PCI五萬多人登錄資料,使用抑凝安比率為66.0%,保栓通為19.5%,而百無凝只有0.1%;2018年JCS推薦低劑量抑凝安與保栓通於急性冠心症接受介入治療術後的位階相等。陳醫師補充,亞洲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較為常見,而STEMI患者之心導管攝影顯示又以完全性阻塞為主,這是否暗示積極的抗血小板藥物組合比較適用於亞洲人之急性冠心症疾病,或用於作為高心血管風險病患之次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而非使用於穩定型狹心症接受支架置放之病患?目前仍待更多的研究證據。針對東方人體質 適用適合的藥物綜合以上所述,陳鉞忠醫師建議:臺灣採用的醫療準則大多以歐美為主,然而歐美與東亞洲人體質存在著差異,就研究證據與鄰近國家醫療準則,保栓通的使用還是主流,針對一個月內支架置入或高風險的病患,可以採納日本JCS的建議使用低劑量抑凝安;至於百無凝的使用則須審慎,而且也宜降低使用劑量比較合適,這些建議,可以提供未來國內專家在制定相關準則時參考。

冰品降胃部溫度 應辨識體質慢慢吃

冰品降胃部溫度 應辨識體質慢慢吃#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夏天氣溫高,許多人會選擇吃冰消暑。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提醒,中醫陰陽平衡理論,人體陽氣從夏至開始逐漸衰退,寒性體質的人吃冰和寒涼食物,會因為陰陽失衡影響五臟六腑運行,可能產生腸胃不適、腹瀉症狀,小心滿足了口腹之欲,卻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好能克制衝動。胃的溫度約在36度,冰冷食物吃下肚會降低胃部溫度,阻礙酵素分解,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會造成血管收縮,影響氣血循環。在這時候若又吃進大量的冰冷食物,可能使胃通向十二指腸的胃幽門關閉,導致這些冰冷液體,留滯在胃裡面,引起胃脹、胃悶。寒性或熱性體質可從身體表現判斷「熱性體質」的人常會有大汗、口乾舌燥、便秘等表現。冰品最好少加煉乳或果醬等甜膩食物,因為熱性體質的人易生痰濕,使身體水分黏稠,排便或流汗更黏膩。溫熱水果類如荔枝、芒果等,糖分及熱量都很高,吃多易上火,加重口破、流鼻血、便秘,熱性體質的人不要多吃。「寒性體質」者則常見四肢冰冷、胃口差、夜尿多。建議選擇融化較慢的冰品,如雪糕、聖代等慢慢吃,且應選在陽氣旺盛的白天食用,尤其吃冰最佳時機是正午到下午三點,最好是飯後一小時再吃,避免冷熱食物交錯刺激腸胃;也不建議空腹食用,以免影響脾胃消化。同時要細心品嘗慢慢吃,讓身體適應。冰品要吃對時間、慢慢吃不管寒性或熱性體質,消暑食品都要適量食用,切忌空腹吃,最好是飯後一小時再吃,避免腸胃冷熱交錯而不適。罹患有氣喘、高血壓、體弱的老人、兒童,或月經期的婦女,吃冰品前應三思。

運動不成反傷身!3種體質避激烈運動

運動不成反傷身!3種體質避激烈運動#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的體質適不適合運動?運動好處多多,我很希望也鼓勵大家可以抽出時間動一下。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每一項運動,任何運動,都會有體能及生理的限制;因此運動前,務必了解自己的體質究竟適不適合運動、適合哪一類型的運動,以免傷身又傷心。人人都能運動,但就像手腳有長短一樣,有人適合激烈運動,但有人只適合輕度活動,不能從事衝撞型或風險高的運動。如果你屬於以下體質的人,應該在開始運動前先做好評估,選擇最適當自己的運動。 軟筋體質/每個人的筋骨軟鬆程度,先天就有不同;許多人看到擁有美妙舞姿的舞者,或柔軟度超高的瑜伽老師,無不發出讚歎聲,但站在運動角度,筋軟的人關節韌帶比較鬆弛,而肌肉也沒那麼有力,並不適合從事激烈運動,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拉傷、扭傷現象。• 適合的運動:舞蹈、瑜伽、體操……等運動,或其他中低強度的運動。• 不適合的運動:強度太高或衝撞型球類運動、柔道、跆拳道……等等。 扁平足/正常的腳會產生自然弓形,足弓能夠避免足底神經、血管受到壓迫,腳部運動時,也能減少與地面作用時的衝擊力。若足弓不明顯,腳底與地面接觸面積較大,稱為扁平足,有分病理及生理兩種類型,足弓呈現塌陷狀態,常是體重負荷所引起的生理型扁平足,矯正鞋型改善後,不會影響運動能力,若是病理型造成的足弓塌陷,運動過度會出現足、腿部痠痛、疲勞現象。• 適合的運動:自行車、跳高、跳繩、游泳、健身操、氣功、太極拳。• 不適合的運動:跑步、田徑、籃球、足球……等,需要長時間或激烈跑步的運動。 骨質疏鬆/正常人約在30歲左右,骨質密度會達到一生的高峰,之後骨質每年便以1%的速度流失,更年期早期的女性每年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到3%。骨質疏鬆削弱了骨骼強度,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產生骨折。所以預防醫學一再呼籲存骨本要從年輕開始,而且要從正確的「負荷」運動開始(即運動過程承受體重或外加的額外重量)。如果已是骨質疏鬆症的患者,要避免從事激烈運動,避免跌倒與衝撞,但仍需進行低度負荷的運動來增進骨質。• 適合的運動:健走、散步、快步走、慢跑游泳、太極拳、氣功……等負荷低的運動,一星期可走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 不適合的運動:任何衝撞性、容易發生跌倒或意外的運動都不適合。(本文摘自/國家代表隊醫師教你運動不受傷/高寶書版出版)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均衡的媽媽,乳汁中擁有完美比例的脂肪酸,能夠幫助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快速、健康的成長發育,同時,母乳中的抗體,能夠提供寶寶避免感染和疾病的侵襲,這些優點,都是嬰兒食品與牛奶無法取代的。由此可知,母乳擁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價值,除了非不得已的原因,媽媽應該至少親自哺乳寶寶持續6 個月,如果可以,最好能長達2 年的時間。不過,營養的母乳具備先決條件:媽媽必須充分攝取各項營養素,尤其是現代食物中所缺乏的營養素。早產兒是最需要母乳提供營養的一群,母乳能夠協助他們的免疫系統更為成熟。我認識許多早產兒的媽媽,由於自己無法分泌母乳,於是藉由為寶寶找奶媽,或是收購別人的母乳供寶寶食用,這樣做雖然會十分麻煩,但是嬰兒獲得的好處將更大。母乳除了可以提供長鏈Ω-3 脂肪酸或Ω-6 脂肪酸,幫助早產兒健康成長,也可以提供抗體,保護脆弱的寶寶。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介紹,這些對媽媽有益處的營養是如何轉化為養分供給寶寶使用;以及如果不能親自哺育,如何增加額外營養素在嬰兒食品之中。健康寶寶來自媽媽充足的營養對嬰兒來說,為了配合他們腦部的發育,讓嬰兒擁有強固細胞膜、防水的皮膚,同時能夠正常利用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都需要製造大量的脂肪,而脂肪中膽固醇的含量就佔據了30%,因此,這些嬰兒成長所需的膽固醇,光靠體內合成是完全不夠的。絕大多數的寶寶,無法在懷孕期間就將腦部發育完全,直到出生後,嬰兒腦部始終維持在發育狀態。由於胎兒頭部的大小會受到母親產道的限制,因此出生之後幾個月,嬰兒頭部還是會持續成長,嬰兒的腦部會消耗掉嬰兒60%以上的能量。(相對於成人的腦部,往往才需消耗20%的能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一般靈長類在出生後,腦部重量會成長到出生前的2 倍,而人類嬰兒在出生後18 個月,腦部的重量多會達到出生前的4 倍大。幫助寶寶腦部成長所需的脂肪營養,除了膽固醇外,大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其中之一。營養均衡的媽媽,可以從母乳中提供適當比例的DHA、ARA,以及其他的必需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正是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主要成份。(本文摘自/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