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最高罰1萬 禁菸景點看清楚

最高罰1萬 禁菸景點看清楚#春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春節出遊首選,禁菸景點最好!主題樂園、動物園、博物館等全台165個禁菸景點都是適合全家大小出遊的選擇,許多民眾會認為只有室內才需要禁菸,若在出遊時不小心點菸,最高可罰一萬元!若不想敗興而歸,出遊前先查詢是否為禁菸區。碧潭吊橋、漁人碼頭情人橋都禁菸癮君子要注意,別讓菸癮壞了遊興,春節連假是全家團聚出遊的開心時光,但若在佳節因抽菸而不小心觸法,不僅瘦了荷包也壞了遊興。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除了公園、校園內外周遭,新北市新月橋、碧潭吊橋及漁人碼頭情人橋等熱門景點也是禁菸區,違反者最高可處1萬元罰鍰。戶外無菸 建立健康城市為了維護清新的生活品質,地方政府致力推動戶外無菸環境,建立無菸健康城市,陸續劃定轄內公園綠地、景觀橋、公車候車亭及高中職以下學校門口、家長接送區及周邊人行道禁菸,落實「無菸校園」的學習環境,讓學子在學校內外都能夠享受清新空氣。癮君子可透過春節假期降低抽菸量清新舒適的環境是享受假期的重要條件,癮君子們也可透過春節假期降低抽菸量,不僅能好好放鬆,還可以淨化身心,讓周圍的人享受單純的環境。無菸假期需要大眾共同守護。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禁菸場地都會設置或張貼明顯禁菸標示,違者依法處2,000元到1萬元罰鍰,吞雲吐霧前,請務必先睜大眼睛確認是否為禁菸場所,以免受罰。

延癌末存活率 免疫治療現生機

延癌末存活率 免疫治療現生機#春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76歲的賴先生罹患黑色素癌第四期,癌細胞轉移至淋巴結,腫瘤遍布手指頭、右膝窩、肝臟、肺臟及骨骼轉移,醫生施行免疫療法,每3週1次的免疫治療,共執行了9次療程,原先只能臥床的他不僅可以自由行走,腫瘤範圍也逐漸縮小至只剩下小手指,體力與氣色都有顯著進步。跨專科免疫腫瘤治療 提供全面照護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表示,過去黑色素瘤末期病人5年存活率小於1成,免疫治療問世後,接受治療的病人不但皆可重拾生活品質,更有約20%的病人可維持長期存活。免疫療法主要在於提升病人自體免疫力對抗癌細胞,部分病人會因為免疫力功能增強而產生發炎性的不良反應,如皮膚紅疹、腸胃炎、肺炎、肝炎、腎炎及內分泌功能失調等,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病人不良反應,做出適當處置,建置最全面的治療網絡。免疫治療成全球癌症治療趨勢目前免疫療法已核准的適應症包含黑色素瘤末期及非小細胞肺癌,除了自體免疫不良的病人不適用此項療法外,大部分癌症晚(末)期病人皆有不錯反應。接受免疫治療的癌症病人須每2至3週接受治療、每月回診追蹤,約3個月至半年的時間等待身體啟動免疫毒殺癌細胞的機轉。根據2015年資料顯示,惡性腫瘤占國人死亡人數近3成。過往癌症治療多以外科移除腫瘤,或以化學、放射性治療控制癌細胞,而目前全球醫療界的最夯的癌症治療趨勢是以免疫方法治療癌症,以期維持長期存活率,並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遵守4原則 「三高」不再攬上身

遵守4原則 「三高」不再攬上身#春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春節返鄉,往年的流行性感冒病例都在過年期間暴增,尤以初二、初三達最高峰,最高可達一日近400人,雖然今年冬天不如往年冷,但是流感肆虐仍為現在進行式,提醒年長者、有慢性病患者及孕婦、小孩,仍要小心避免染病,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公共場所少去,注意行車安全,勿暴飲暴食及飲酒過量,保持起居正常是遠離疾病的不二法門。 腹痛無法馬上到院可先空腹一段時間台東馬偕急診室主任王仲毅表示,每年過年急診量約是平常日的3.5倍,若是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多休息、多喝水。症狀若有緩解,腹痛時若無法即時趕到醫院,也可先空腹一段時間,大多會改善。但以上症狀若無法緩解及改善,當然仍要就醫尋求醫療協助。另外,年節期間避免不了美食當前,飲食無節制,暴飲暴食的後果除容易讓體重上升,嚴重更容易讓「三高」攬上身,營養師張家豪也提供4點建議當作參考:1)  注意衛生及新鮮/年節食品挑選原則:‧ 看標示/包括食品的品名、產地、有效日期。‧ 看外觀/顏色有無過白、太鮮豔、有無發霉。‧ 看環境/擺放食品溫度低於冷藏線。‧ 聞味道/有無異味、有無破損,才能避免把問題食品吃下肚。2)  慎選年菜且適量攝取/以糙米、燕麥、地瓜、芋頭等取代白飯或油飯增加纖維的攝取。可多以植物性蛋白質(豆類及豆製品:豆腐豆乾等等)、魚肉、雞肉、瘦肉取代三層肉、蹄膀、豬皮等高脂肪的肉類及炸丸子、香腸、臘肉、醃肉等加工肉品。3) 零食點心應節制/堅果類是年節零食常見的食品,也往往是最大的陷阱之一,攝取過量容易使熱量攝取過多造成體重急速增加與血脂方面問題。4) 飲酒勿過量/過年春酒聚會,難免會飲酒助興,但要注意飲酒量,建議每日攝取不要超過30g酒精,若以4%酒精濃度的啤酒計算約750cc,40%的烈酒約80cc,女性建議攝取量則為上述1/2。 

春節養生 要記得早睡晚起!

春節養生 要記得早睡晚起!#春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立冬過後,晝短夜長,隨著氣溫低的時間越來越長,冬令進補是許多民眾讓氣血活絡、抵抗寒氣入侵的方法之一,只要順應自然四季變化以養生,就能增強體質,除了適當運動及飲食外,更重要的是睡眠時間充足,早睡晚起是重點,早晨不宜起得太早,才能養人體陽氣、避寒就溫。睡前可用溫水泡腳 多動動腳踝、手腕衛服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冬季保養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順應自然,早睡晚起,等待日出才出外活動,注意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使氣血流通,腳要保暖,睡前可用溫水泡腳,多動動腳踝、手腕,改善手腳血液循環。另外,頭部易受寒,出門記得戴帽子、圍巾。冬季飲食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黏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可食用一些偏溫性食物如薑、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核桃、胡蘿蔔、紅棗等。並有充分的蛋白質、脂肪,以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冬令進補則可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適當服食一些保養身體的中藥。少食用過度精緻的零食、不暴飲暴食黃盟珠醫師提醒,在節日期間,美食佳餚伴隨而來的必定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為主,連續幾天進食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急性胃炎、腸炎都是春節期間常見的急診病症。節日期間,應注意食物的搭配,蔬菜、水果不可少,不攝取過多含糖飲料,慎選零食,盡量少食用過度精緻的零食,不暴飲暴食,吃飯時也不要搭配冰涼飲料,遵循簡單飲食,早睡晚起、適時運動,就能享有快樂假期!

醫訊/年節用藥安全須知

醫訊/年節用藥安全須知#春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此時家人萬一吃壞東西或身體不舒服,過年期間跑醫院,真是掃興又費神,課堂中藥師將與您分享年節期間的用藥常識,方便您照護家人,歡喜過年。 此次講座將會由亞東醫院藥師王怡茹,主講「年節用藥安全須知」,將與您分享常見的用藥原則,希望能給予民眾有用的建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年節用藥安全須知時間:106年1月18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春節掛急診 感冒發燒最多、腸胃炎第二

春節掛急診 感冒發燒最多、腸胃炎第二#春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年假已近尾聲,依台南市立醫院統計,從除夕到大年初四,急診每天掛號求診的患者平均近320人次,人數與往年差不多,其中以感冒發燒最多、急性腸胃炎居次,擦挫傷第三。年節期間正是流感疫情高峰期!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內科鍾國謀醫師說,如往年一樣流行感冒及發燒在農曆春節急診就診人數占最多數,由於日夜溫差大、冷熱交替,民眾南北往返頻繁,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被感染。年菜油膩+冷熱不忌  腹瀉上門急掛病號急診部陳寶田醫師也說,過年期間腹痛腹瀉的患者也多,由於台灣人的年菜,總是習慣大魚大肉,越豐盛越好,民眾開心之餘免不了大吃大喝,冷熱不忌,加上蔬果攝取不足,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症狀。另外,可能因為除夕凌晨發生地震關係,今年急診就醫的患者中,開性傷口及擦挫傷則首度躍上第三名。

春節旅遊防茲卡 馬爾地夫等6國家要注意

春節旅遊防茲卡 馬爾地夫等6國家要注意#春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道導)近期國際間討論最多的傳染病「茲卡病毒」,在中南美洲及東南亞等國家爆發,因為國際交流頻繁,臺灣於1月10日也出現首例自泰北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為進一步監控防治該病毒感染之發生,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茲卡病毒感染已列入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感染者僅1/4會出現症狀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春節連假有出國旅遊規劃的民眾,應事先掌握各國目前流行疾病狀況,因應茲卡病毒流行,我國已提升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馬爾地夫六國為第一級注意(Watch),前往上述流行國家時,一定要做好適當防護措施避免染病。衛生局指出,茲卡病毒的症狀與傳染途徑與登革熱類似,傳播的病媒蚊也相同(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但症狀較輕微,資料顯示感染茲卡病毒者約僅有1/4比例的人會出現症狀,若出國旅遊感染但無症狀回台灣,住家附近又孳生病媒蚊,很有機會造成本土疫情的發生,故除了出國做好適當防護避免被蚊蟲叮咬外,平時落實孳生源清除工作,避免孳生病媒蚊更顯重要。輕微發燒合併斑丘疹 應立即就醫衛生局強調,茲卡病毒尚無疫苗或特效藥物治療,前往流行地區旅遊的民眾應避免被蚊蟲叮咬,返國後執行自主健康監視,如出現發燒(通常是微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痛、結膜炎、頭痛、後眼窩痛及噁心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與處置;而在台灣的民眾,透過定期清除住家周遭孳生源是降低感染茲卡病毒的重要工作。

春節久坐打麻將 她痔瘡復發狂「爆血」

春節久坐打麻將 她痔瘡復發狂「爆血」#春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暴飲暴食、熬夜娛樂樣樣來,當心痔瘡在不知覺中悄悄找上門!日前,一名53歲的女性,因在春節期間連續數天長時間打麻將,引起痔瘡復發,不僅血便,痔瘡組織還脫出肛門外,所幸在緊急就醫後,目前已順利恢復。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宗儒醫師表示,年後來就診的痔瘡患者,往往會比平常多出了2成,除了本身患有多年痔瘡疾病者出現復發外,也有民眾因大啖過度辛辣、刺激的重口味食物再加上熬夜,進而出現輕微痔瘡的症狀。便秘、蔬果攝取不足 皆為發病因素之一過年期間,急診經常出現有痔瘡卡在肛門推不回去,或出現排尿困難的情形發生,對此醫師表示,痔瘡是因肛門內壓力,使得肛門直腸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擴張及曲張而形成。其中造成肛門壓力上升的原因,主要還是以長期便秘最為常見,其他則包括久坐、久站、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蔬果攝取不足、懷孕的婦女等,然而,臨床症狀包括糞便沾有鮮血、搔癢或異物感,且較嚴重時,血栓性外痔還會有劇烈疼痛、部分表面組織壞死的風險。痔瘡分類 主要以肛門外緣為主一般來說,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主要是以肛門外緣以上2公分地方的齒狀線來做區分,齒狀線以上形成的就稱為內痔,以下形成的就稱為外痔,而在臨床上內痔也會依據嚴重程度分為四級:1)第一級/痔瘡未突出肛門口。2)第二級/痔瘡有時會在如廁時脫出肛門口,但結束後會自行縮回。3)第三級/痔瘡脫出肛門口後,必須以手指才能將之推回肛門內。4)第四級/脫出的痔瘡完全無法推回。多喝水、少吃油炸食物 遠離痔瘡找上門在治療方面,呂宗儒醫師表示,只要根據病況輕重來對症治療,其實民眾可無需過度擔憂,第一、二級痔瘡,在平時應增加蔬果攝取量,多喝水並避免便秘及久坐,就醫時可以局部藥膏塗抹或使用栓劑;第三、四級痔瘡,以外科療法效果較佳,手術僅將痔瘡血管組織切除,並不會傷及括約肌。然而,要避免痔瘡,醫師還是提醒民眾,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中著手,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避免久坐廁所及食用油炸類、刺激類的食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