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氣溫漸升高 腸病毒疫情可能攀升

氣溫漸升高 腸病毒疫情可能攀升#疫情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疾管局6日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均為腸病毒71型感染,分別為居住於南區的3歲5個月男童及3歲6個月女童,該兩名幼兒於2月下旬出現發燒、四肢出現水泡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肌抽躍、心跳過速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經及時就醫後,已康復出院。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71型疫情尚未停緩,仍陸續出現輕症及重症個案,今年截至3月5日止,已有14例重症個案,預估3、4月後,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屆時疫情可能攀升。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正確洗手動作及衛教觀念,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

女童染腸病毒 疫情未停緩民眾當心

女童染腸病毒 疫情未停緩民眾當心#疫情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南部9歲女童,該童於2月上旬發病,出現喉嚨痛、手足口病、皮疹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嘔吐、肌抽躍合併明顯意識障礙等疑似重症病徵,經及時赴大醫院就醫後已康復出院。疾管局表示,腸病毒疫情尚未停緩,依據該局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2月16日止,已有1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歷年冬季少見的現象。除中南部外,近期北部地區的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也明顯增多,預估3、4月後氣溫上升,以及開學後學童間的互動恐助長腸病毒傳播,腸病毒的活躍度將提高,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家中孩童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至康復,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

流感漸緩 開學後學生互動多注意防護

流感漸緩 開學後學生互動多注意防護#疫情

依衛生署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疫情逐漸趨緩,門急診類流感人數已明顯減少;不過學校陸續開學,民眾仍應注意保持健康習慣,尤其學生、教職員工及家長更應多加留意,如身體不適,應請假在家休養至康復,必要時應就醫,避免傳染他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依急診監測資料,9日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約1700人,較前一週同期(2/2)2,200人明顯減少,亦為今年同期最低,顯示流感疫情已逐漸趨緩脫離高峰期。衛生署再確認5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東部76歲男性、南部89歲女性,以及中部61歲、69歲與62歲男性,陸續於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元月下旬發病,並於元月中、下旬死亡,5人均具有慢性疾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慢性肝炎、糖尿病及中風,5人均未接種流感疫苗。5例流感併發症分別為感染病毒型別2例為AH3型(89歲女性及62歲男性),3例為B型,發病後分別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症等因素死亡。衛生署呼籲,民眾仍應持續自我防護,至人潮眾多處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呼吸道症狀者,請務必戴上口罩,並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家中若有發生流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於感染流感後應多加留意,儘速就醫治療,避免併發嚴重併發症,並須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如有上述病徵應即刻前往適當醫院,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世衛:接種流感疫苗,減併發症與死亡

世衛:接種流感疫苗,減併發症與死亡#疫情

隨著入冬時節,寒流一波波來襲,流感疫情蓄勢待發,依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高雄市自入夏以後迄今(去年7月至12月),已確診176例流感併發症個案,其中有93%未曾施打季節性流感疫苗,依歷年流感疫情趨勢,流感流行主要自11月至隔年3或4月,將於農曆年前、後疫情達到高峰,對高危險群如老人或幼兒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全面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併發症與死亡病例,控制整體疫情傳播。公費流感疫苗10月1日開放接種,截至101年1月2日高雄市成人流感疫苗共計232,941人完成接種,剩餘量計13,023劑,幼兒共計20,312人接種,剩餘量計3,149劑。高市目前成人劑型施打率已達9成5,幼兒劑型施打率已達8成7,為優先保障高危險、高傳播族群,符合本年度接種的對象,包括65歲以上老人、出生滿6個月以上嬰幼兒至國小4年級學童、醫事及衛生等單位相關人員、禽畜養殖等行業相關人員及重大傷病患者等民眾,應把握時間提早接種,以及時預防流感的侵襲。衛生局提醒民眾,流感防護措施如下:1.勤洗手,雙手勿碰眼、口、鼻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3.每日量體溫4.流感流行期間,避開人多擁擠區5.感冒戴口罩6.咳嗽、哈啾摀口鼻。此外,因近日氣候不穩定,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民眾,更需注意保暖,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避免感染後併發症的發生。

廣東司機染禽流感死亡 台灣也有危機?

廣東司機染禽流感死亡 台灣也有危機?#疫情

日前才傳出香港發生雞隻禽流感的疫情,而最近廣東衛生廳指出,在深圳市一位39歲公車司機,疑似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經過於昨天中午身亡,成為18個月來第一起人類感染禽流感死亡病例。深圳市疾病控管中心的官員在星期日(1月1日)晚間表示,經過檢驗後發現,該患者感染的病毒屬於2.3.2.1亞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是目前該病毒仍不會人傳人,並呼籲市民不要恐慌。(圖片翻攝自不能戳的秘密。)根據《不能戳的秘密》的導演李惠仁表示,其實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它的突變機會非常地高,而禽流感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細胞無法辨識禽流感病毒,所以以往禽流感的病患致死率很高,所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不斷密切地監測禽流感的基因,希望避免禽流感演變成人傳人的疾病,造成大流行。李惠仁表示,其實新流感有一部分的基因,就是從禽流感交換過去,所以才會這麼嚴重。李惠仁表示,從2004年台灣爆發禽流感開始,他就已經追蹤台灣禽流感的發展,他表示現在台灣的禽流感大部分都還在家禽身上,只有少部分的禽流感已經感染到豬隻上,這是一個需要密切注意的現象,因為豬隻是一個很棒的洗牌載體,可以將家禽類的病毒與哺乳類的病毒重新排列組合,並且有機會感染到人身上。根據李惠仁的調查,2008年12月的時候,禽流感還是屬於低致病性的病毒株,但是到了2010年的時候,就已經轉變成高致病性的病毒株;而且根據日本大學的「繼代」研究,2008年的病毒株只要經過8代的突變,就從低致病的病毒株演變成高致病性,這代表未來禽流感病毒突變成人傳人的機會將會大幅升高。李惠仁表示,如果一旦禽流感演變成人傳人的情況,將會是很嚴重的情況,但是目前農委會不但沒有任何動作,還極力掩飾疫情,讓他感覺到很無奈。※下面的影片為《不能戳的秘密》完整版,分享自Youtube。

香港禽流感升溫 國安局謹慎面對

香港禽流感升溫 國安局謹慎面對#疫情

香港最近爆發禽流感H5N1的疫情,讓台灣、大陸都十分注意,大陸甚至暫停供應香港活禽達21天,希望能夠讓疫情下降;至於台灣的部分,馬英九總統將應變等級並從「戒備」提升到「嚴重」層級,並且特別指示國安會召集相關部會,研訂五項預應措施。國安會強調,目前尚未傳出禽流感人類確定病例,民眾無需恐慌。最近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證實,香港先後在野鳥和死亡家禽中檢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周邊各國與各地方的恐慌,像是鄰近香港的廣東立即拉警報,深圳啟動防控緊急預案,在通往香港各口岸採取措施防範禽流感;廣東省副省長劉昆昨天指示,要求加強防控措施,進一步落實管控責任,嚴防廣東發生禽流感疫情。同時台灣也開始加強戒備,國安會指示各部會研擬相關措施,並且密切注意香港疫情發展,並且需要加強篩檢來自香港、澳門及中國的入境旅客,如果有發燒的情形,則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除此之外,政府還備妥禽用疫苗4千5百萬劑,如果有任何需要,隨時都可以準備上陣,希望能夠杜絕禽流感進入國門,保護國人的健康。國安會則表示,目前已經進行進行最嚴密的防護,但是目前仍無人傳人的案例,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腸病毒警報持續!入冬疫情仍未趨緩

腸病毒警報持續!入冬疫情仍未趨緩#疫情

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嘉義市的4歲女童與4個月男童,以及新竹市的4歲男童,分別於本月1、2、9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皮膚紅疹等腸病毒感染症狀,及活動力減低、嘔吐、肌抽躍合併心跳過速等疑似重症病徵,所幸就醫,兩名孩童已康復出院,4個月大幼童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這3名病童在發病前均有與親友生病幼童接觸過。(圖:取自疾管局)今年46例重症個案皆為感染腸病毒71型所致,其中3名幼兒不幸死亡,時序雖已入冬,但該型病毒的流行程度未見明顯趨緩,除中南部地區的疫情仍未平息外,近期北部地區亦有零星的重症個案發生。疾管局呼籲,不管大人小孩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就算天氣冷,確實洗手20秒的動作千萬不可馬虎。此外,生病應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不上課」,在家充分休息,以降低傳播的機會,並使身體儘快恢復健康。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醫接受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確實洗手20秒!降低腸病毒感染

確實洗手20秒!降低腸病毒感染#疫情

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皆為4歲以下幼童,其中嘉義縣2例,桃園縣及台中市各1例,所幸4人都及時送往大醫院治療,目前皆已康復出院。今年39例重症個案皆為感染腸病毒71型所致,其中3名幼兒不幸死亡,目前該型病毒的流行程度尚未趨緩,預期明年春天疫情可能為幼兒健康帶來威脅。(圖:腸病毒症狀,出現小水泡紅疹。取自疾管局)疾管局呼籲,不管大人小孩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就算天氣冷,確實洗手20秒的動作千萬不可馬虎。此外,生病應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不上課」,在家好好休息,以降低傳播的機會,並使身體儘快恢復健康。為因應明年可能發生大規模流行疫情,疾管局已於上月底召開專家會議研商因應策略,目前除透過跨部會局處合作機制,持續加強教托育機構、公共場所的防治整備情形查核作業外,另防治工作需要醫療體系全力支援,疾管局將於年底前召集責任醫院的兒科、重症等相關科別醫師加強辦理臨床處置教育訓練,並強化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合作聯結,以利病人快速增加時,醫療資源得以調度順暢,並確保醫療品質。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