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慘!男子抽菸喝酒30年 竟同時中鏢食道癌、咽喉癌

慘!男子抽菸喝酒30年 竟同時中鏢食道癌、咽喉癌#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愛吃麻辣火鍋、滾燙食物一口下肚、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的民眾,可要每年定期做食道篩檢,以免罹癌卻不自知!就有一名六十二歲男子,因為菸酒檳榔不離身長達三十年,某日突然發現喉嚨有異物,手觸有硬塊,就醫檢查後,竟發現罹患咽喉癌第四期,醫師驚覺不對,再幫他做食道胃鏡檢查,不料男子食道也出現癌變,確診同時罹患「雙癌症」,頓時愁雲慘霧五雷轟頂,人生陷入絕境。不只有抽菸喝酒吃檳榔!麻辣鍋也會導致食道癌然而,這樣的案例,在台灣卻層出不窮,且每年還有增加的趨勢!根據統計指出,台灣罹患食道癌的病例,十年之間暴增將近五成之多,每年有兩千多位病患確診食道癌,進一步分析,高達七成發現時早已晚期,存活率僅僅剩下15.9%,數字令人驚訝,醫師就指出,除了抽菸、喝酒、吃檳榔等高危險族群之外,也與近期民眾暴飲暴食、麻辣鍋不忌口等壞習慣有關。菸酒檳榔三者兼備 罹食道癌風險狂增195倍食道癌好發於男性,死亡年齡平均58歲,為十大癌症中的短命癌,甚至與口腔癌並列為短命癌的冠亞軍。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醫師指出,罹患食道癌的這群人正值中壯年,是社會的中堅份子,更是家庭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呼籲有菸酒檳榔習慣的民眾,不得輕忽自身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台東馬偕醫院消化內科醫師白明忠也說,抽菸、喝酒、嚼檳榔使用者比一般人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高4.2倍、7.6倍、2.3倍,若民眾三者兼備,罹癌風險更高達195倍。醫師呼籲,頭頸部癌病史、有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習慣、長期愛吃麻辣鍋滾燙食物者,這些高危險群應定期一年一次內視鏡篩檢,早期發現癌前因子及治療,以阻止食道癌的發生! 

「我好想回家」她癌末最後心願 如願後笑著離開人世

「我好想回家」她癌末最後心願 如願後笑著離開人世#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醫療雖然進步,但對於部分病症嚴重的病患,醫療早已瓶頸時,作為家屬,要讓病榻上,可能早已嚴重昏迷、器官衰竭;也可能為癌症末期經醫師宣判,生命走入倒數計時的親人,要好好的讓他們帶著尊嚴離開人世,還是要進行一連串的無效醫療,身體插滿管子、經急救骨頭還斷了好幾根,帶著殘破的身體離開?安寧照護,是否才是讓親人於人生的最後階段,最好的「治療」方法呢?想要回家 她接受居家安寧照護「我很想媽咪,好希望高鐵快一點把我的難過載走…」7歲的安安對安寧社工師小文訴說他對因癌症過世媽媽的懷念。安安的媽媽,學生口中的李老師,在40歲時被診斷腎臟癌,三年來經歷過多次手術與種種治療,癌症骨轉移造成骨折後,她被主治醫師告知疾病到了末期。她坦然地表示,「這幾年大家都盡力了,我好想回家,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多陪陪安安和家人,可以嗎?一直看不到回家的路,好遙遠漫長…」,她在病床上噙著眼,凝視著遠方,道出自己回家的心願。 經安寧團隊共同討論,主治醫師向李老師及她的家人詳細說明住院安寧及居家安寧的照護狀況,提供選擇方案,最後李老師決定選擇回家接受安寧居家照護。她如願寫信給親友 滿滿都是感謝出院後,安寧輔導團隊依李老師病情需求,每月定期和視需要到家中訪視,用藥物等方法減輕癌症末期的疼痛,提供及教導避免病人壓瘡與骨折的翻身擺位、淋巴按摩等照護,緩解因水腫與病痛產生的不適感。原本醫師評估病情可能僅剩很短的時日,但經由家屬悉心照顧、病人的意志力及安寧團隊通力的努力,李老師竟意外地能親眼看到安安穿上幼稚園畢業小學士服可愛的模樣,同時她也完成了寫信給重要親友的心願,信中載滿的是道謝、道歉、道別與道愛的話語。過程中安寧團隊也適時提供安安和家人哀傷輔導,在安寧居家照護6個月後,她如願在家人圍繞和呵護支持的環境中,平靜安祥地畫下生命的句點。從事安寧療護多年的翁益強醫師表示,整個安寧療護的運作以病人為主、家屬為輔,醫療人員包括了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師、宗教人員及志工,其它則視病人之需求,加入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藥師...等,共同照顧病人及家屬,讓病人得到涵蓋身、心、靈的完整療護,陪伴病人走到臨終,也關懷家屬的心理感受,讓家屬能度過喪親低潮。 國民健康署於101年「探討癌症末期病人臨終照顧及其家屬的需求與喜好」的研究,調查約二千五百名癌症末期病友與二千二百名家屬,其中六成癌症病友,及八成家屬表示聽過安寧療護,此結果較93年調查的結果分別是四成及六成為高,顯示國人對安寧療護觀念逐漸普及。除了安寧療護觀念逐漸普及外,國民健康署指出,經過長期監測,我國癌症病人死前1年內曾接受安寧療護的比率已由民國89年7%提升至101年的51%,成長7倍。期望未來更多民眾能了解及享有這樣的照顧,使臨終病人得到完整的身、心、靈之關懷與醫療服務,讓每個生命都有選擇善終的權利。

八旬嬤罹糖尿病60年、3種癌症纏身 依然「硬朗」

八旬嬤罹糖尿病60年、3種癌症纏身 依然「硬朗」#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左右,罹患糖尿病,儼然成為台灣的國病,其中,若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將出現多種嚴重併發症,包括,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神經病變,再進一步分析我國洗腎患者,有超過半數,都是糖尿病患,顯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才能避免陷入失明及洗腎的惡夢。罹糖尿病還有希望?阿嬤勇闖難關我得了糖尿病,還能活得久嗎?這是許多病友心理的疑惑,但只要安穩的控制血糖,其實你也可以像這名高齡八十五歲的阿嬤,身體一樣健朗。這名方阿嬤,二十五歲時生第四胎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就診後,她就開始施打胰島素,至今每天須注射四次,還須搭配兩種口服藥,才能防止血糖亂飆,掐指一算,阿嬤已經使用胰島素長達五十年,成為了台灣使用胰島素最久的病人。雖是個病人,但阿嬤從不因此而悲觀看待人生,在這段人生旅途中,不只有糖尿病在路上設伏兵,要她天天打胰島素,還有癌、肺癌、大腸癌,一一要給她「好看」,給她重擊,然而,經歷多種癌症,整個身體幾乎早已成了藥罐子,但阿嬤卻愈挫愈勇,身體日漸應兩,今日,還擔任了台日文化經濟協會副會長,成了許多病友,在絕望深谷之中,一條瑩瑩發光的細繩,拉他們重回希望人生。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就提醒,避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應注意男性腰圍不要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空腹血糖需低於100mg/dL。飲食採取輕食原則,講究低油、低鹽、低糖。至少一周運動5天,一次至少持續30分鐘。才能避免糖尿病纏身。

研究:篩檢幽門桿菌 可有效預防胃癌

研究:篩檢幽門桿菌 可有效預防胃癌#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台灣平均每2位中就有1個人的胃裡有幽門螺旋桿菌,而這些人中又有15%~20%的人可能會進一步變成胃潰瘍,甚至更有1%~3%會發展成胃癌、胃淋巴瘤。且根據台大醫院內科部李宜家醫師,從2004年起針對馬祖民眾試辦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計畫,並幫助他們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與根除治療前五年相比,胃萎縮發生率顯著下降,且胃癌發生率也隨之同步下,而此研究於去年時刊登於《GUT》國際醫療期刊。胃癌高風險群 篩檢並治療桿菌是有效預防方式胃癌在台灣十大癌症名列第七,過去二十年來,每年都有將近四千人罹患胃癌、超過兩千兩百人死於胃癌,就如同肝炎有三部曲,胃癌也有發展史,一般是從慢性胃炎、胃萎縮、腸化生、異生到胃癌。而這份刊登於《GUT》的研究發現,化學預防能夠顯著降低胃萎縮發生率77.2%,也就是為幽門桿菌根除治療,與化學預防前五年相較,進行化學預防期間胃癌發生率降低了25%,消化性潰瘍降低67.4%。而從馬祖經驗顯示,對於胃癌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並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確實是個有效方法。少吃高鹽、空腹不喝茶 可防止胃部癌變最後李宜家醫師表示,除了除菌對抗胃癌外,幽門桿菌是經口傳染,要預防感染一定要公筷母匙、注意飲食衛生,若要避免胃部癌變,應少吃高鹽、醃漬物,空腹時也盡量不要喝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如果想知道自己胃裡有無細菌,可透過胃鏡、糞檢、吹氣三種方式檢查,目前健保有給付有潰瘍者7~14天除菌治療,民眾無須過於擔心。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舞台上,身穿白色上衣,卡其色褲子,個頭嬌小的謝明瑤,拿著女兒送她的一束花,舉起右手,握緊拳頭,擺出加油,向前行的姿勢,嘴巴笑得比誰都還開朗,誰都沒想過,她的胃早已因胃癌而切除,與癌症搏鬥十年的謝明瑤,今日站在台上,告訴全台數十萬癌症病患,「癌症不可怕,我反而要感謝它,它讓我生活過得更加幸福。」謝明瑤的樣子,猶如戰勝敵軍的將帥,揮舞勝利的旗子,凱旋歸來,告訴其他癌症病患,你也可以如此風光過日子。與好友露營胃不舒服 經檢查確診胃癌原本擔任幼稚園園長的謝明瑤,在十年前,與好友出外露營時,突然覺得胃悶,到醫院做胃鏡與切片後,醫師希望她能與家人一同前去聽檢驗報告,於是,她與先生一起到門診面對醫師,「醫師說我罹胃癌時,我先生比我還驚慌,」謝明瑤指出,癌症不僅僅自己受到打擊,家人可能比自己更不敢接受事實。平日飲食明明都很清淡,為什麼還會罹患胃癌?這是她的家人,最無法接受的事實,突如其來的噩耗,差點讓他們潰堤,但謝明瑤選擇相信醫師,積極投入治療,治療的第一周,即刻切除三分之一的胰臟,二十九顆的淋巴結,還有,全胃切除,她堅毅地說:『即便身體的器官變得這麼少,我還是活得很好。』即便,她現在進食過程較常人繁複,一天需少量多餐,須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連喝水都須用吸管慢慢喝,謝明瑤依然認為,她過得很好,與一般人無差別,反而還讓她認識了用心照顧她的醫護人員;換來整個家,在一同相互扶持,度過癌症黑暗時期後,更相知相惜的情感。近兩成癌症病患 確診初期不願治療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調查指出,每年約九萬個家庭,須遭受癌症的打擊,一人罹病,整個屋簷下的家人,頓時陷入愁雲慘霧,值得警戒與關注的是,統計驚人指出,罹癌患者,高達百分之十八,在第一時間得知罹癌時,不願接受正規治療,反而選擇放棄亦或尋求偏方、食療的方法,好乞求癌症能不藥而癒。資料顯示,這百分之十八的癌症病患,一年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為立即接受治療病患的三倍以上,「看到數據的公布,我也嚇了一大跳,」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驚訝的表示。癌症病患不願於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究其原因,無非是害怕化療、手術等副作用與外觀的影響,其中,這些患者,害怕的主因無非是來自「對於疾病的不瞭解」又更怕與醫療團隊面對面溝通,一解對治療的恐懼與疑惑。也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倡,「4  GOOD」觀念,包括,認識癌症,認識期別、癌症種類、癌症基因型;正視癌症,尋求正確的照護知識;了解癌症,與醫師共同瞭解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在蒐集所有資料後,緊接著,抱著正向信念,將之擊敗。在台灣,因政府政策所推動,醫院普遍成立癌症整合醫療團隊,並且有相關癌症社團與資源中心,更有個案管理師從旁協助病患了解治療過程,治癌已趨向個人化,「碰到癌症就是面對,我相信醫師,」五十一歲的謝明瑤,她面對癌症,正視癌症,風光站在台上,如此說著。

「鹽」重了! 吃太鹹胃癌風險增4倍

「鹽」重了! 吃太鹹胃癌風險增4倍#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年來威脅國人健康的幾項重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這些疾病與國人飲食習慣,鹽分攝取過量有相當大的關係。但你知道自己吃的東西,到底加了多少鹽嗎?醫師建議,在食品包裝上會有營養成分標示,大多都是標示「鈉」含量,只要將「鈉」的量乘以2.54即可換算出食品中的鹽含量。目前國際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日鹽分攝取量是5克,台灣衛生福利部是6克(鈉2400毫克),但調查顯示,台灣人每日攝取量經常高達15g,是建議量的2倍以上。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家醫科鄭玠豪醫師說,目前台灣人的過量鹽攝取來自兩大因素:一是外食,另一個因素則是各類食物加工製品,如:零食、肉乾、醃製品、滷味,這些鹽分用量通常是自家烹煮的4、5倍以上。吃太鹹多喝水就好?當心鈣流失骨鬆而鄭玠豪醫師也表示,鹽份攝取過量可能招致的疾病有以下幾種:1) 慢性腎臟病、尿路結石、骨質疏鬆症/長期過多的鹽分會造成腎臟過度負擔,腎臟功能逐漸低下,甚至需要洗腎。另外,常聽說:「吃太鹹,多喝水就沒事!」但因腎臟在排除鹽分過程中,鈣離子也一同排出,除了會增加尿路結石發生機率,而過量的鈣離子流失,恐造成骨質疏鬆症。2)胃癌/每日攝取超過10g以上的鹽,會使胃黏膜受損,導致胃發炎,長期會造成罹患胃癌的風險性上升3到4倍。從小習慣清淡飲食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而在日常生活飲食中,鹽分該如何分配較適當?鄭玠豪醫師建議, 平時的食物習慣清淡口味。外食時,減少沾料使用,麵湯、火鍋高湯喝少許,勿全部喝完。 兒童最好從小就習慣清淡口味,若是從小就習慣攝取高鹽分食物,日後要減鹽將會更加困難。每日未調味食物中約含1g的鹽,因此可再額外添加的鹽量為5g,建議分配為早餐1g、午餐2g、晚餐2g。他強調,能在生活中逐步養成減鹽習慣,可以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改善高血壓狀況,防止動脈硬化的進一步惡化,和減少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發生的危險性。

研究:每日服用阿斯匹靈 有效降低罹癌率

研究:每日服用阿斯匹靈 有效降低罹癌率#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阿斯匹靈對於慣性頭痛、經痛等民眾而言,是一種最佳的止痛藥劑,不過長期大量用藥容易產生副作用,但現在根據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若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有助於降低腸癌、胃癌、食道癌的罹癌風險及死亡率。低劑量的服用 有助於降低罹癌率該研究主要針對先前所進行的究和臨床試驗進行評估,結果發現服用阿斯匹靈10年,可降35%罹患腸癌的機率及40%的死亡率,而在胃癌、食道癌方面即可降低30%罹患率及35~50%的死亡率。對此,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Jack Cuzick教授表示,若想藉此獲得防癌效果的話,必須從每天服用低劑量(75毫克)的阿斯匹靈至少5年,而50~65歲間的民眾,可能必須服用10年才有效,且對男性而言,整體的罹癌、中風和心臟病發人數會減少9%、女性則約7%。長期服用仍有風險 建議詢問醫師後再使用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會提高胃出血的風險,尤其是60歲的人,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從2.2%提升至3.6%,所以,提醒民眾在長期服用前仍先詢問醫師,以確保身體出現任何問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腫瘤學年報》。

樂閱讀/常喝味噌湯 可降低胃癌發生率?

樂閱讀/常喝味噌湯 可降低胃癌發生率?#胃癌

「味噌性溫和,能修補腸胃。與味噌相比的話,大豆露與醬油性烈,對下痢者不好。醋不可多攝取,對脾胃不好。然而有積聚(腹脹且痛)症狀者可以攝取一點。烈醋不可食用。」益軒在這裡又強調一次「不可吃太多的醋,也不可吃太烈的醋」。中醫飲食療法的基礎「五味論(酸、甜、苦、辣、鹹)」提到:醋屬酸性,能補強肝膽功能。然而,益軒認為:「具強烈酸味的醋,會破壞腸或胃等消化器官的黏膜。」但「四氣論(寒、涼、溫、熱)」指出:醋屬溫,能溫暖身體、促進新陳代謝,原本就是有益健康的調味料。不過,胃痛時,加了濃醋的菜餚無法引起食慾。這一點與益軒所言不謀而合。相較於醋,益軒指出:「味噌能修補腸胃,比大豆露或醬油更好。」所謂大豆露,是只以大豆為原料釀造的醬油露,與用大豆和小麥釀製的濃醬油不同。以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醬油含有300種以上的成分,經證實具有降血壓、抑制血糖的功效。另一方面,味噌則富含大豆蛋白、維生素B12、維生素E、異黃酮、膽鹼、卵磷脂等多種有益的成分,因此能降低膽固醇、幫助消化、防止氧化。此外,味噌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不飽和脂肪酸」成分,它能有效抑制癌症發生。1981年的一項報告顯示:愈常喝味噌湯的人,其胃癌死亡率愈低。總之,不管是醬油或味噌,都是優質的發酵食品,只要適量攝取都對健康有益。不過,容易拉肚子的人,最好聽從益軒建議,控制醬油的攝取為佳。(本文作者/周東寬)(摘自/不生病的98個習慣/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