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

家長要注意!小心寶寶大哭導致腦部缺氧猝死

家長要注意!小心寶寶大哭導致腦部缺氧猝死#小兒科

您家的寶寶曾經哭到停止呼吸、臉色發黑嗎?日前光田綜合醫院就接獲一名一歲半的幼兒因養樂多被搶走而大哭,沒多久竟呼吸中止、臉色發黑失去意識,被送到醫院急診室,經檢查才發現寶寶是罹患了「嬰兒摒息症」。醫師表示「嬰兒摒息症」若嚴重發作起來可能造成腦部缺氧、缺血及循環衰竭的問題,過去也曾有少數因此猝死的例子,提醒家長要特別注意。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江國樑醫師表示,這名一歲半的王小弟個性比較固執,容易生氣,平時最喜歡喝酸酸甜甜的養樂多。病發當天晚上,王小弟已經一口氣喝了三罐養樂多,接著又想喝第四罐,王爸爸為了小弟的健康就把養樂多搶走,沒想到這一搶讓王小弟立即放聲大哭,幾分鐘後竟然臉色發黑無法呼吸,甚至暈眩過去。驚慌的家長趕快抱著他到醫院掛急診,所幸過沒多久,小弟的呼吸就順暢許多,臉色也恢復正常。小兒科江國樑醫師解釋,嬰幼兒抒發情緒、表達憤怒或難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哭泣,通常透過適當的安撫後,寶寶就會停止哭泣,但對於某些呼吸生理調節系統未健全的寶寶(以6個月到2歲為好發期)來說,大哭卻可能引發「嬰兒摒息症」發作,哭到一半會突然變得較安靜,之後就出現呼吸中止、發紺或臉色蒼白甚至意識喪失的情形,通常維持約2~20秒,寶寶就會自己慢慢恢復過來。醫師指出,有「摒息症」的寶寶不在少數,大部分的症狀輕微,5歲後呼吸調節系統發育完全就會自行痊癒,父母不用過度憂慮。但是病情較嚴重或個性脾氣固執,容易生氣大哭的寶寶發作頻率和症狀可能會比較嚴重,過去甚至也曾有極少數寶寶大哭後病發,導致腦部缺氧猝死的可怕案例,因此需要家長特別注意,如果發現上述的情形最好儘快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檢查為佳。另外醫師也指出,當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時,為人父母當然要糾正。但每個孩子的氣質個性天生就不同,教導方式就應有所變通。以王小弟弟的情況而言,他天生的氣質就是堅持度比較高,也就是比較固執。面對這樣孩子,家長千萬不要用激動的情緒去硬碰硬,這不但會強化孩子的壞脾氣而且可能誘發嬰兒摒息症;建議可以軟性、耐心的方式調整兒童不當的行為。江國樑醫師表示,某些心臟或神經系統疾病及貧血問題等也可能有類似的症狀,但「摒息症」只會在孩子大哭的時候發生。家長若發現寶寶大哭時有上述症狀發生,請不要過度慌亂,可透過適當的安撫或注意力的轉移讓寶寶停止哭泣平靜下來,若發生次數頻繁,可利用手邊的攝影機錄下孩子發作時的症狀,帶到小兒科請醫師鑑別診斷。如果確定寶寶真的罹患「嬰兒摒息症」,透過定期的追蹤治療幾乎都會得到良好的改善。

秋冬交替 兒童過敏誤為感冒,家長不可大意!

秋冬交替 兒童過敏誤為感冒,家長不可大意!#小兒科

文/署立基隆醫院 小兒科 楊爵源主任時值秋冬交替之際,家長們您是否也發現到您的小朋友最近咳嗽、鼻涕不斷?以為是流行性感冒,但小朋友症狀卻日益嚴重,甚至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過敏性鼻炎。有鑒於過敏民眾愈來愈多,署立基隆醫院小兒科自即日起提供兒童過敏症減敏治療服務,減輕病童對過敏症及對藥物的依賴。減敏治療主要適用於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結膜炎;和部分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原像家塵螨、花粉、黴菌以及一些其它吸入物,因大量的存在四周環境,使得病人無法避免它們。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則可考慮使用減敏治療。至於溼疹、蕁麻疹和食物過敏則不在此適應症範圍之列。減敏的治療會先利用皮膚試驗或抽血檢查找出過敏原,經由皮內或皮下注射過敏原淬取液,由最低劑量開始,依兒童臨床反映再慢慢增加劑量,至少須治療二至三年,成功率達85%以上,停止治療後,至少三到五年不會復發甚至更久。兒童過敏症狀的發生多由過敏原刺激引起,以3歲至16歲及老年病患為主要治療對象,效果最佳,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建議減敏治療以 3~6歲最為適合。「減敏療法」可以有效減輕小朋友的過敏症狀,但由於減敏療法是利用將純化的過敏原萃取液注射到體內,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有些兒童會產生輕微不適,如打噴嚏、鼻塞、眼睛、鼻子癢;只有極少數會有嚴重反應,如蕁麻疹、咽喉水腫、胸悶等症狀,因此在注射後,應在醫院等候觀察十五至三十分鐘,以確保安全。署立基隆醫院小兒科也要提醒民眾,若是氣喘重症或急性發作之病患、自體免疫疾病、心肌梗塞、腎病症候群兒童等均不適合使用本項治療,治療期間,若兒童有感染或流行性感冒合併發燒現象,也應暫停注射減敏針。

哺乳媽媽加入捐乳行列 嘉惠弱勢兒

哺乳媽媽加入捐乳行列 嘉惠弱勢兒#小兒科

母乳庫的成立,在國外已經有將近一百年歷史,它最主要工作就是將捐贈的母乳收集、保存、篩選、滅菌,並分配至最需要的嬰兒。1980年代由於民眾對愛滋病恐慌,引發醫學界對捐贈母乳質疑。1985年北美洲母乳庫協會成立,並結合美國兒科醫學會及美國疾病管制局學者專家,於1990年共同製訂母乳庫標準作業流程,廣泛為全球母乳庫所採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程劭文表示,於民國九十四年一月於婦幼院區成立全亞洲第一座母乳庫,嚴格遵行北美洲母乳庫標準作業流程,三年多來已提供三百多萬cc安全捐贈乳給全省各地需要的嬰兒。領用捐贈母乳對象以早產兒為主,其他適應症包括:吸收不良、餵食不耐、免疫缺乏、先天性異常、術後需要營養加強…等嬰兒。這些嬰兒皆由醫師評估並開立醫囑單,再經母乳庫評估疾病緩急,使捐贈母乳能夠分配給最需要的嬰兒。程劭文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本著服務社會精神,免費提供捐贈乳給愛慈基金會孩子,讓這些愛滋寶寶也有機會喝到母乳。研究顯示,飲用捐贈乳的早產兒腸胃抵抗力較好,較少發生感染,因此可以縮短住院日數,降低醫療成本。母乳庫運作需要整體醫療政策配合及醫事人員支持,但最主要推手則是捐贈母乳的愛心媽媽。捐乳媽媽不能吸菸或喝酒,不能長期服用藥物或草藥,一年內未接受捐血或刺青,且必須身體健康、飲食均衡。捐乳前母乳庫會先替捐乳媽媽抽血檢查,排除傳染疾病可能,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A型肝炎、愛滋病毒、梅毒、人類T型病毒,合格後才能將母乳捐出。檢查合格的媽媽可將多餘奶水以冷凍狀態送到母乳庫,接受進一步分析及檢驗。由於捐贈母乳主要使用在罹患疾病嬰孩以及脆弱早產兒,因此捐贈母乳必須接受細菌學檢查,合格後再經過低溫滅菌,才可以發出去給需要的嬰孩。程劭文說,提供安全捐贈乳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最大責任。目前庫存量尚能供需平衡,但需求量有逐年增加趨勢。該單位需要更多哺乳媽媽加入捐乳行列,多少量都無所謂,因為母乳庫珍惜每一滴捐贈母乳,因為每一滴母乳都能幫助生病孩子更快康復。只要正在哺乳,平時有擠乳習慣,而且儲存奶量超過孩子需求,非常歡迎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聯絡。該單位會先以電話問卷了解哺乳媽媽健康狀況及生活習慣,通過篩檢後可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任何一家院區接受抽血檢查,檢查合格媽媽可將一個月內冷凍母乳寄到婦幼院區母乳庫。抽血費用以及快遞費用將由母乳庫承擔。母乳庫專線(02)2358-1349,

男童尿道下裂 若未治療,須以蹲姿小便

男童尿道下裂 若未治療,須以蹲姿小便#小兒科

尿道下裂是男孩的尿道沒在陰莖頂端開口,卻在陰莖中段,陰囊或會陰部形成出口。大約每五百個男孩就有一例尿道下裂。此病會引起父母注意而就醫,大多是較嚴重的病例。輕症,通常只是外觀稍為異常,例如龜頭看似有兩個開口,或是有一個開口在龜頭溝。它不影響男嬰小便的姿式,所以往往拖延到國小才檢查到。但是開口在陰莖中段的中度病患,就很容易看出與正常男嬰不同,因為包皮也呈現異常。臺安醫院小兒科張北葉醫師表示,陰莖背面有許多皺摺的包皮,但腹面卻沒有包皮。陰莖整體呈彎曲狀,男嬰若不手術矯正就須以蹲姿小便以免尿到兩腿或褲子上。嚴重病例,尿道開口更遠離龜頭,陰莖短小、彎曲,陰囊分裂,傾向於女孩的生殖器外觀,因此家人或小兒科醫師常為此檢查染色體以便確定性別。其實尿道下裂只是泌尿道最後段發育不健全,並非生殖系統受染色體的影響造成生殖器異常。張北葉醫師指出,尿道下裂最佳治療期是在六個月到一歲。輕症只須稍為修補、整理,將尿道作到頂端即可,可以在六個月大進行,手術一次就應能解決大多數輕症的困擾。但是較嚴重病例,在精密手術未發達以前,常常須手術五至八次才能逐步解決。其困難處在於新作成的尿道立即受到解尿的壓力,沖開手術縫合處,而可供取材作尿道的身體組織有限,一但手術失敗,就使下次手術難以進行。所幸近十年來手術材料及技巧精進,大多數病例平均須兩次手術就能修復。但若是由不熟悉此術的醫師開刀仍常面臨失敗而損失珍貴的修補尿道組織,因此選擇手術醫師,在尿道下裂的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 尿道下裂的手術時機尿道下裂是男孩的生殖器疾病,因此手術年齡必須在他的性心理發展以前完成。張醫師說,最好在兩歲以前完成手術。不過,一次手術未能成功就須要間隔六個月,再進行下次手術,因此首次手術以一歲為佳。尿道下裂手術並非容易,因此過去手術只要能將尿道修補完成,不漏尿,就算成功。但是男孩長大,陰莖外型仍然短小,開口也往往在龜頭下方。因此新近手術的發展朝向大幅修正陰莖長度,儘量補足短缺的尿道。並將陰囊皮瓣向下移動,使陰莖突出,不致包藏在陰囊中間。成功的手術使陰莖更接近正常男孩,不只是將尿道修補完成而已。  尿道下裂病童的父母往往擔心、焦慮孩子將來的幸福。但近來醫學的進步,已能成功的治療這個過去視為棘手的疾病;父母最重要的功課即慎選手術醫師,如此才能減少失敗的機會,達到最理想的外觀及功效。

輪狀病毒肆虐 小兒腸胃遭殃!

輪狀病毒肆虐 小兒腸胃遭殃!#小兒科

好發於秋冬季節的輪狀病毒近來仍持續發燒,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小兒科彭圭城醫師指出,近來醫院門診中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而前來求診的病童就佔了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已出現脫水現象,若不加以治療嚴重者可能導致休克甚至死亡。醫師表示,近來仍是輪狀病毒腸胃炎高峰期,再加上氣候不穩定,家長仍應避免帶小朋友出入公共場所,平時多洗手並注意個人衛生,飲食勿過油膩,將可減少被傳染的機會。「輪狀病毒」顧名思義,是病毒的形狀環形如車輪狀而得名。彭圭城醫師表示,台灣地區一年四季皆有輪狀病毒感染的病例,但以秋冬季節最嚴重。大致上為每年十一月起病例逐漸增加,至隔年的一、二月達高峰。受感染者以幼兒居多,其中有半數以上年齡層在一歲以下,因此屬於幼兒急性胃腸炎中最常見的病原體。主要症狀是嚴重水瀉、嘔吐、腹痛、發燒,部份病例會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大部分在三至五天可自行痊癒,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發生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酸中毒及休克的危險,甚至危及生命。幼兒輪狀病毒可藉由糞便特殊檢查來證實,但並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可用以治療,因此只能針對症狀加以緩解,醫師將給予適當的止吐及止瀉藥劑,如出現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需再補充口服電解質水或靜脈輸液來改善。由於輪狀病毒常造成小腸黏膜受損,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原本吃嬰兒配方奶粉的幼兒也需要暫時換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為佳;或將牛奶濃度降低、少量多餐等等。幼兒亦可能有痙攣發生的可能,但一般而言預後良好,不必長期服用抗痙攣藥物。醫師建議各位父母親,幼兒平時飲食以清淡為佳,在疾病高峰期少出入公共場所,最重要的是大人及幼兒都應多洗手,以避免帶有病毒的糞便經由口或呼吸道造成感染;若有上吐下瀉、腹痛發燒等症狀儘速至醫療院所就診,以免造成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