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骨盆底肌訓練法 解決長者漏尿、漏便

骨盆底肌訓練法 解決長者漏尿、漏便#老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年人不喜歡出門的原因之一,是容易頻尿。由於使尿液濃縮的荷爾蒙分泌減少,尿液變得較稀,身體為了將廢物毒素排出體外,會使尿量會增加。頻尿也跟儲存尿液的膀胱變硬有關係。膀胱的彈性降低,能儲存的尿量變少,有一點點尿就會想上廁所。老年人無法憋尿超過一小時此外男性若患有攝護腺肥大,尿液所流經的尿道受到壓迫,導致排尿時間拉長、有殘尿感,便會常常跑廁所。至於女性尿道本來就短,肌肉力量較弱,不太能夠憋尿。通常可以憋一小時,但再怎麼忍耐頂多也只能憋一個半小時。越常跑廁所就會越想上要解決頻尿問題,首先請勿喝太多茶或咖啡這類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尤其半夜容易醒來上廁所的人,請注意這一點。另外緊張也會引發尿意。一想到「從現在開始不能去廁所了。」就會立刻想去。因此請保持隨時都可以如廁的輕鬆心情,就不需要跑廁所。可能會想說「那就多去廁所解尿吧!」令人意外的是,這樣反而會產生反效果。常常跑廁所,會養成只有一點尿意就要去廁所的習慣。一般是建議老年人自我訓練,多少忍一下再去解尿比較好。骨盆底肌是控制憋尿的肌肉群。骨盆底肌一旦衰弱,連笑也會導致尿液外漏,只要一點點小動作就會漏尿。因此,鍛鍊骨盆底肌是很重要的。骨盆底肌的訓練法如下:首先仰躺,膝蓋彎曲。一邊吐氣,一邊使力收縮睪丸或陰道、肛門附近的肌肉五秒鐘,接著放鬆,吸氣五秒鐘。接著像貓一樣採趴跪姿勢,用手肘、膝蓋撐起身體,一樣一邊吐氣一邊收縮睪丸或陰道、肛門附近的肌肉五秒鐘,然後放鬆吸氣五秒。請注意使力的不是身體外側的肌肉,而是內側的肌肉。如此一來,不只能改善漏尿,也可改善漏便。上了年紀後也容易產生排便的問題,因此我非常推薦這個訓練。搞錯食物纖維的攝取方式會導致便秘接下來,我想談談老年人的排便問題。老年人不僅容易漏便,也容易便秘。便秘的原因跟食量或運動量減少、腸子蠕動變慢有關。對年輕人來說也是一樣。有些年輕人住院之後感到「以前每天排便都很順,住院後卻解不出來」。這也許是因為住院時的食量,大多比平常少的緣故。盡量多運動、好好進食,是順利排便的祕訣。大便排不乾淨的話,屁也會很臭。要使排便順暢,攝取食物纖維和油份非常重要。說到要攝取食物纖維,大家可能會就同一種食物吃個不停,但是您知道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不溶性兩種嗎?若沒有兩者都攝取,便秘會惡化。不溶性膳食纖維很有名。竹筍、蔬菜都富含不溶性膳食纖維,它可以刺激腸道,增加糞便量。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儲藏於海藻類或有黏性的食物裡。它是腸道菌的食物,能令腸道菌增加活力,促進腸道蠕動。許多人習慣只攝取不溶性纖維,所以請多食用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海藻類食物。(本文摘自/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商周出版)

長者來不及過馬路 2運動簡單增肌力

長者來不及過馬路 2運動簡單增肌力#老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美國,行人只要在綠燈還亮著的時候走上斑馬線,仍可在紅燈前順利過完斑馬線。而英國則是能感應路面上是否有行人,沒有行人時燈號才會變化。但在日本,綠燈閃爍時行人必須要用跑的才過得去(或退回原處),因此對老年人來說並不方便。老年人難以在時限內過完馬路燈號變換的時間,是依據一秒一公尺的步行速度設置。然而超過八十五歲的老年人,男性一秒只能走○.七公尺,女性為○.六公尺,也就是說一秒走不完一公尺的距離。原因之一是老年人步伐變小。跨大步可以走快一點,但身體會跟著上下晃動導致步伐不穩,反而容易跌倒。此時若被旁人催促「有夠慢!」、「走快一點!」老年人不是很可憐嗎?老年人盡量不要在綠燈亮了一陣子後才開始過馬路。最好是等下一次綠燈亮時再過馬路。這樣比較有可能在紅燈之前走完斑馬線。另外也請確認老年人走路的速度,也就是一秒可以走多遠。日本斑馬線白線部分寬約四十五至五十公分,白線之間的間隔也大致相同。因此,把白線與間隔當成一組來看,每一組大概一公尺寬。也就是說,您的父母或家人若能在一秒內走完這一組的寬度,就沒有問題。若無法走過,則需特別留意。超簡單深蹲運動&四輪助行購物車讓長者走得更快為了能每秒走一公尺,必須鍛鍊雙腿肌肉,深蹲是個很好的運動。我們要練習的不是摔角選手那種正式深蹲,是比較簡單的深蹲。一、坐在椅子上,雙腳打開約三十度。二、手扶著前方的桌子,站起來,再坐下。如此重複五、六次。其實就是坐在椅子上,然後站起來。「深蹲」聽起來很困難,但若說從椅子上站起來就很簡單了吧!就算做不到簡單的深蹲也有方法解決。那就是使用四輪助行購物車。在日本可常見到老年人推著這種助行購物車走路,既可以放隨身物品,又可以當成椅子坐。平常在門診,有些銀髮患者步履蹣跚,連坐下時也必須慢慢改變姿勢才能坐到椅子上,他們使用助行購物車時卻能輕鬆地移動。研究顯示,使用助行購物車的走路速度,比起拄柺杖快上十八%。因為使用助行車走路時重心穩定,而且助行車有輪子,老年人扶著它走比拄柺杖省力。身高矮的長者容易撞到重要的臟器隨著年齡增加,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的嚴重程度也跟著大增。這與老年人身體較弱有關,跟身高也有直接關係。身高較矮的人,比較不容易被駕駛注意到。此外,身高較矮,骨盆的位置就比較低。骨盆位於腰間,這個部位有許多重要的臟器。因此如果遇到令骨盆骨折的重大車禍,會有生命危險。個子高的人若被一般的車子(如轎車)撞到,受撞擊的部位大約在腿的高度,因此多是腿骨折,撞到骨盆的例子很少。但老年人身高變矮,出車禍時會被車撞到腰部,因此重傷的比率提高。根據厚生勞動省的「厚生統計要覽」(二○一六年),日本三十歲男性的平均身高是一七一.五公分,女性是一五八.三公分。而老年人的平均身高,男性是一六一.九公分,女性是一四八.三公分。老年人打從一開始就看不見紅綠燈您知道老年人過馬路時,眼睛看著什麼地方嗎?其實老年人並沒有看紅綠燈。因為怕跌倒,他們走路時是盯著自己的腳,因此就變成彎腰走路。所以他們要抬頭看燈號,其實是很辛苦的。如果不停下腳步,挺起腰往上看,根本看不到。而且很多老年人有眼瞼下垂的狀況。原本看得見上方四十五度的範圍,眼瞼一下垂,視野上方就被遮住,讓他們看不見紅綠燈。看得見遠的東西,卻看不見近的。隨著年齡增長,眼瞼下垂愈來愈嚴重,視野就愈來愈狹窄。如果只看得見上方三十度的範圍,要距離七公尺以上才看得見紅綠燈。降到二十度時,則要距離一○.五公尺以上才看得見。如果是較窄的道路,老年人就會看不見紅燈。如果老年人把平常使用的物品改放到較低的地方,就要懷疑他是否有眼瞼下垂的現象。若老年人已經眼瞼下垂,可以試著幫他把眼瞼抬起來,他會覺得很感動:「哇!看得好清楚!」此外,不只眼瞼下垂會造成視野狹隘,肩膀僵硬或疲勞也是造成看不到上方的原因。眼瞼下垂這種毛病,可以掛眼科處理。患者若經歷過看不到紅燈的經驗,就會明白它的危險性。許多眼瞼下垂的患者在動過手術之後,都異口同聲地說:「眼睛開了,看得好清楚。」眼瞼下垂造成看不見上方、看不見紅綠燈,這種情形不只發生在走路時,開車時也會發生。若不處理眼瞼下垂,開車時也可能因沒看到紅燈而發生車禍。車禍會波及許多無辜的人,不只是個人的問題。(本文摘自/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商周出版)

研究:中度運動降老人22%死亡風險

研究:中度運動降老人22%死亡風險#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躺或坐睡覺、無所事事、看電視,你知道家中長輩平常都在做些什麼嗎?根據一篇期刊研究指出,促成長輩自動自發起身運動的動機,例如大型桌遊遊戲,可提高老年人主動參與運動的興趣及動機,為認知和身體方面帶來正向影響。過往文獻指出,規律的體能活動有助減少老年人死亡率、改善生活品質。從觀察改變運動習慣的人身上,發現晚年從事較多運動的老年人健康狀況也比較好,僅是低量的中度至激烈運動,都能減少老年人22%死亡風險。進行3個月活動後 長者步態、踝關節力量皆改善比利時列日大學的研究者提出一項創新方案,在2個類似的安養院進行1個月大型桌遊方案,了解對安養院居民在動態體能活動、心理健康上產生的效果。透過老年人社交互動(相關性)、提供適當體能活動(能力)以及鼓勵規律的自願參與遊戲(自主),達到與運動相關的滿足感。方格根據體能健康的元素印上不同顏色,包括力量、彈性、平衡和耐力,參與者必須有系統的在走道上完成2圈活動,參與者在經過24個方塊後直到終點就算完成遊戲。實驗組體能活動後每日能量消耗增加110千卡,3個月後則每日增加219千卡。3個月後,生活質量、平衡和步態和踝關節力度也有所改善,這樣的改善在對照組中並未表現。可結合高齡者有興趣的桌遊放大進行 如象棋、五子棋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表示,想進行大型桌遊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結合一些高齡者較有興趣的桌遊放大來進行,如象棋、五子棋等,讓高齡者在原本的動腦活動外,加入體能活動的元素,就是很好的方法。由於國內目前較少類似大型桌遊,提醒高齡患者,出門走走就是最容易也最可行的身體活動。增加愉快感與社交性 誘導長輩活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引導長輩的活動,重點可以放在增加「愉快感」和「社交性」,才會使動機持續。採漸進式的誘導與勸說,甚至讓鄰居來邀請,較容易成行。高齡化社會來臨,可以有更多巧思,一方面引導高齡者有夠多活動,不管是增加體能或肌力,漸進式增加步行耐力與距離,都可以提高生活品質。例如鼓勵走到戶外,像是高齡者聚集的公園或社區活動中心,走走路、下下棋或是聽些他們年代的音樂、電視、電影,還是量量壓或體重,讓高齡者彼此問候。也可以鼓勵長者每人準備小點心或餅乾,走出戶外,與其他高齡者共享下午茶,這樣的活動型態,不但是社會性交誼,也增強長者的肌力與體力。

講座/老人用藥須知

講座/老人用藥須知#老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人患有1.4種慢性病,而60至89歲的老人中,4成每日固定使用2種以上藥物。老人用藥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7倍,不可忽視其危險性。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6/21(四)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蔣易璋藥師主講「老人用藥」,提供您家中長輩用藥時的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有長輩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老人用藥時間:107年6月21日(四)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老年人自殺率最高!人際網絡很重要

老年人自殺率最高!人際網絡很重要#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老人家極容易有自殺風險,可怕的是,在華人或東亞地區都有股「老人無用就去死」的案例,老人家為了避免拖累家庭,走上尋短之路。其實,台灣常見類似狀況,只是這類事件並不像年輕人自殺具有衝擊力,沒有新聞價值,也就不太有人報導。老年人自殺率是一般人的2至3倍媒體上會報導出來的狀況,通常就是兩個老人家,一個得重病,另一個為照顧者,當照顧者看生病的老人家很可憐,自身也不堪壓力負荷時,於是健康的老人選擇結束患病老人家的生命,然後再自殺。台灣一般老年人自殺人口,佔所有族群中的最高比例,每十萬人約有三十幾人自殺,但是台灣一般人口自殺率,卻是每十萬人約十二、三人自殺,老年人是一般人口的兩到三倍之多,這群人當中因為生病、適應困難,而結束自我生命的比例又更高。家人陪伴外 老人家擁有社會支持網絡很重要根據調查,倘若這個家庭的總收入偏低,他們在進行癌症評估的時候,容易興起完全拒絕治療的念頭,認為就這樣死了算了,甚至有提早了結自我生命的狀況出現,這群人的自殺率都會比其他族群來得高。子女不在身邊,但擁有較充足的社會支持,這類老人家自殺率比較低,安全度比較高,他們的社會支持可能都還存在,身邊或許還有一些老年朋友以及子女的關心,狀況相較起來好很多。除了家人陪伴,老人家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有沒有一定的社會支持網絡,以及人際互動,甚至是服務旁人或社會,使他們遠離「無用感」,找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博思智庫)

老人失明主因!篩檢揪出黃斑部病變

老人失明主因!篩檢揪出黃斑部病變#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高齡化已經是全球趨勢,隨著年齡增加,視力亦逐漸退化,其中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等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這些眼疾在初期有的並不會產生症狀,只有經過眼底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以防止視力惡化。長者中 老年黃斑部病變最常見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廣泛用於眼科門診中,經由醫師判讀可診斷病患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的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深入社區,將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用於篩檢,在南港區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行動式視力與眼底檢查。接受篩檢的2,176位長者中,有721人(33.1%)眼底發現異常。其中以老年黃斑部病變為常見的眼底病變,高達14%長者有程度不等的老年黃斑部變化。然而分析視力小於0.2以下符合低視能的老年人中,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造成台北市南港區老人視力損傷網膜疾病的前2名。多從事戶外活動、外出佩戴太陽眼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指出,隨著飲食習慣與平均壽命延長,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盛行率逐漸增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的盛行率沒有非常高,然而產生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易造成視力不可逆傷害。方怡謨主任表示,防治近視要從小做起,多從事戶外活動、注意均衡飲食並減少近距離的活動。此外,也要減少吸菸,多攝取綠色蔬菜,外出配戴隔離紫外線太陽眼鏡,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與進展。利用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進行社區視力與眼底篩檢,有助提早發現社區長者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的健康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孕婦飲食要注意!「李斯特菌」傷胎兒

孕婦飲食要注意!「李斯特菌」傷胎兒#老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物看起來沒有壞,還可以吃?當心感染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食品如遭受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汙染時,外觀看或聞起來,可能沒有腐敗,但仍然可能使人生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持續發燒、肌肉酸痛、嚴重頭痛和頸部僵硬等。孕婦、老人、免疫系統低弱族群 感染李斯特菌風險高孕婦、老人和免疫系統低弱等族群感染李斯特菌的風險較高。孕婦受感染時,可能只有輕微的類似流感症狀,卻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新生兒感染,甚至死胎。國內曾發生孕婦愛吃生菜,導致胎兒染菌出現腦膜炎的案例。孕婦與免疫能力低者,應避免生食及進食高風險食品,或食用未經殺菌的牛奶、軟質乾酪或未經煮熟的蔬菜,食物徹底煮熟再吃較安全。國際已發生多起因食用遭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汙染的沙拉、即食肉品或哈密瓜等,造成大規模食品中毒案件。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盟國家,已將李斯特菌症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項目。國內也曾在冷凍及冷藏的包裝肉製品檢出此菌,疾病管制署於今年1月1日起,將李斯特菌症列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並於1月16日發布首例李斯特菌症法定傳染病確診個案。即食食品存放不超過1天 生肉與熟食分開放根據資料顯示,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對環境適應範圍很廣,在有氧或無氧的環境中均能生長,廣泛存於自然界中,常被發現於土壤、腐生植物和許多哺乳動物的糞便中。健康成人的糞便中,有5%可分離出這種菌,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源。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通常以食物和水為傳染途徑,在4℃下可持續生長繁殖,但加熱至72°C以上就能殺死。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就是平時做好飲食與手部衛生,即食食品於冰箱中存放盡量不要超過1天。生肉應與蔬菜、熟食和即食食品分開存放;處理生、熟食使用不同器具;處理未經煮熟的食物後將手、刀和砧板洗乾淨,以免污染。(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1期資料)

老人慎防詐騙!「免費」噱頭暗藏危機

老人慎防詐騙!「免費」噱頭暗藏危機#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由於高齡者的心中總是對「金錢」、「健康」、「孤獨」等懷著不安,因此看準這些弱點下手的詐騙業者或騙局也永遠層出不窮。譬如一種叫做「打工商法」的騙局,最先以高薪號召募集老人去打工或當臨時雇員,但是等老人進入公司之後,店長或前輩職員便整天緊追不捨地推銷珠寶、和服等高價商品,或者以工作需要為由,強制老人購入昂貴的道具設備,甚至還讓老人付錢接受通信教育或去參加講座。孤獨老人認為推銷員親切 因而聽信購買另外還有一種「增殖商法」,歹徒以「肯定會漲價」、「絕對能賺錢」等說詞,強調一定能夠獲得鉅額利益,而力勸老人投資、出資或購買股票。此外,還有些人看準老人擔心自己的健康這項弱點,專以「血液清爽」、「矯正脊椎骨」、「治癒癌症」等宣傳,而把昂貴的健康食品或健康器具強迫推銷給老人,類似的詐騙新聞早已屢見不顯,數目多得連報紙版面都登不下了。更可憐的案例則是,有些老人寧願聽信殷勤來訪的推銷員的慫恿,買下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商品,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子女和孫子都不管我,他們卻肯親切地聽我說話」。上述這個推銷羽絨棉被的案例,或許大家都已聽說過了,而像類似騙局中的受害者,大多數都是自感孤獨的老人。事實上,會被歹徒看中的對象,也都是一些脾氣溫和的老人,他們對歹徒的熱心推銷通常無法拒絕。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老人會出於善意地想:「既然對方那麼急於推銷,那就買一個吧。」結果他們的善意反而被罪犯利用了。先打免費檢測口號 再以煽動不安的方式催促簽約除了上述幾種案例外,還有一種叫做「免費商法」的詐騙法,剛開始先提出一連串「免費服務」「免費試用」等強調免費的口號,吸引老人的注意力,然後強迫推銷其他昂貴的商品或服務。就拿房屋改建詐欺案來說吧,首先是由建築業者來向老人建議:「我們可以幫你免費檢查地基」「我們可以免費進行耐震測驗。」等。檢測之後,業者肯定會說:「地板下面有白蟻。不早點消滅,房子就危險了!」「這房子不馬上採取耐震措施,地震來了會完蛋!」這類煽動不安的方式,催促老人簽下昂貴工程合約的案例,可說是最典型的代表。(本文摘自/老後快適生活術/健行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