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

淺談中風的危險因子

淺談中風的危險因子#心臟衰竭

簡述預防中風要特別注意的危險因子:1. 高血壓的控制:在腦中風中,約百分之四十是因高血壓引起的,過高的血壓會引起腦血管的破裂,大動脈粥狀硬化的進行而使血管狹窄,及小動脈的梗塞,增加中風的相對危險性約三到四倍。我們可用藥物的控制、運動、減肥及戒菸使我們的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2. 心臟病的控制:根據國外大型的研究指出,尤其是心房顫動的患者,更是會增加中風的相對危險性五倍之多,所以必須選擇適當的藥物來預防治療,並且預防中風的發生。3. 糖尿病的控制:糖尿病本身就會產生血管的病變並加速動脈硬化,控制糖尿病不僅是為了預防中風,也可預防許多糖尿病的後遺症。4. 抽菸:抽菸會加速動脈硬化,增加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機率,導致腦中風,而其危險性亦與抽煙的數量有關,戒菸就可以降低中風的危險性。5. 高脂血症:高膽固醇會加速動脈壁上硬塊的產生,我們的目標是要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而提高高密度膽固醇;採取低脂飲食、運動是第一步,如果效果不理想則必須使用降血脂藥物。6. 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根據醫學研究指出,若是頸動脈狹窄的程度大於75%,則每年產生腦中風的機率將相對的提高約10%,而何時中風症狀會發生,則要看血管狹窄進行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其他側支血流的情形而定,不可輕忽!7. 暫時性腦缺血:係指突發性缺血造成的神經症狀,在24小時之內即恢復正常,且不留下任何後遺症,事實上,多數患者通常在30分鐘內即完全恢復正常,但它常常是腦中風的前兆。根據文獻,一些有缺血性腦中風之患者,之前即有過“暫時性腦缺血”之癥兆,而由“暫時性腦缺血”演變成真正的腦中風,中間復發次數會由少成多,有的人甚至經過幾年反覆發作後才真的中風,如果這些患者當時能了解並做正確處理,或許就可以降低腦中風之發生的機率。新店耕莘醫院神經內科 蔡忠芬醫師建議預防腦中風,最重要的就是要良好的控制以上所提的各項中風危險因子,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均衡飲食、減少膽固醇脂肪的攝取、避免過度肥胖、生活要規律、充份的睡眠,並且有適度的運動。

認識健康的隱形殺手『高血壓』

認識健康的隱形殺手『高血壓』#心臟衰竭

依國民健康局2002年的調查顯示,15歲以上民眾的高血壓盛行率:男性為24.9%,女性為18.2%;65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則高達56.6%;然而,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比例:男性僅有21%,女性則是29%,由此可知國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人數眾多,高血壓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由於血管系統是全身性的器官,所以高血壓對健康的影響是全面性的,發生在腦部的血管硬化,易使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中風。對心臟的影響包括心室肥大,心臟衰竭、狹心症、嚴重者因心肌梗塞而猝死。對大血管而言,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的機率會提高。引起腎臟動脈硬化時,腎臟組織會逐漸被破壞,導致腎機能不全而終致尿毒症。這些嚴重的併發症會造成病患嚴重的傷害、失能及死亡。血壓值愈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愈高。通常,高血壓在開始發病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超過一半以上的病患根本不知道自已的血壓高,更遑論檢查及治療了。高血壓一般在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或因其他問題就醫時才被診斷出來。高血壓的相關症狀不具特異性,例如頭暈、頭痛、耳鳴、眼力模糊、失眠、呼吸短促、頸部酸痛、兩肩酸硬等,時常被忽略,等到發生高血壓的併發症,生命健康已經遭到嚴重的威脅,這時已經太晚了。新店耕莘醫院心臟內科 王禎煜醫師指出在高血壓的治療方面,除了極少數可以根治的「次發性高血壓」之外,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藥物控制。次發性高血壓,如腎動脈狹窄,內分泌、腫瘤,其他血管的先天性異常,去除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後,血壓會回復正常。血壓控制,首先就是要改變生活型態。第一件有效且簡單的工作是減重,再來是運動。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才算有氧運動,一星期至少要三次。飲食方面,鹽分的攝取則是在每天6克以下;酒類飲用不可過量,不要超過每天三分之一瓶紅酒或是一瓶啤酒的量,威士忌則大約70毫升就超過了。抽煙本身會引起血管阻塞,所以應該要戒掉。藥物使用或多或少有其副作用,時常會造成病患的疑慮,目前高血壓藥物的發展日新月異,經許多卓越的臨床研究證實,這些高血壓用藥,在正確的使用下,能安全的幫助血壓控制,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應依醫師處方按時、按量服用,如有任何不適,應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減藥。雖然高血壓的人口愈來愈多,然而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日新月異,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壓。怕的是自己不注意、不在乎,讓種種併發症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對於已有高血壓的患者,建議您依醫師處方按時、按量服用高血壓藥物,定期回診追蹤,並養成自己量血壓的習慣,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在每次醫院門診時,提供給醫師做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在患者和醫師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可以將高血壓的危害降到最少。

認識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認識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衰竭

近年來,由於營養的改善,冠狀動脈疾病有逐漸增加及年輕化的趨勢。人類的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性的慢性血管壁粥樣病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也受遺傳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硬化的速度因人及生活形態而異,冠狀動脈血管的硬化狹窄是造成突發且毫無預警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冠狀動脈的功能在於供應心臟血流、提供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及營養。當發生阻塞時,因心肌缺血,病患會有心絞痛的情形發生,嚴重時會導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及死亡,不可輕忽!雖然目前大部份的冠狀動脈疾病都可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及冠狀動脈支架來治療、輔助。不過,在某些實際情況下,使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會有更佳的效果。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指出,傳統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係以體外循環(即人工心肺機)來取代心臟的功能,先使心臟停止跳動,將心臟血液輸送至心肺機,取代原先心臟的功能,並繼續維持身體其它器官的血流及氧合代謝,再利用身體其它的血管與阻塞後方的冠狀動脈接合,利用此新的血管改道,經過阻塞處,以恢復心肌的血流供應,使心臟功能得以繼續維持,為目前標準的手術方式,它的成功率將近95%。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發展出不需經人工心肺機進行體外循環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就是所謂『心臟不停跳』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此種手術方式是用特殊的器械,使需接合心臟血管的部位,局部暫時停止跳動,而心臟的其餘部位仍繼續跳動,以維持身體其他器官的血流供應,克服了以往使用人工心肺循環機所帶來對尿毒症患者,如術後易出血,免疫下降等不利的影響,並且改善原本心臟功能就不佳的病患在經過心肺循環機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常造成心臟無法負荷的傷害。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外科手術方式不斷改良,讓病患合併症降低與血管接合部位的通暢率提高,也相對提高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安全性與成功率,只是仍要提醒您,由於繞道手術並不能改變基礎代謝情況,術後繼續控制危險因子仍然很重要,記得戒菸、適度運動、減肥、少脂、控制血壓及血糖,以降低冠狀動脈再行硬化的病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