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

春節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旺季 請留意是否不明頭暈!

春節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旺季 請留意是否不明頭暈!#心臟衰竭

過年期間易暴飲暴食,而且缺乏運動、熬夜等,加上冷氣團陸續到臨,寒流來襲,氣溫突然下降,急診室裡心肌梗塞、腦中風、氣喘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別容易急劇增加,就診病人感染、過敏、呼吸道、皮膚問題也增加。根據研究也發現,天氣變冷時,不論是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猝死等心臟疾病的發生率都大大提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羅士翔主任表示,天氣變化,氣溫急速變化是一種外來的壓力,會改變心臟血管收縮狀態,增加心臟負荷,導致缺心肌缺氧變化。冬天外出時突然遇冷、血管急遽收縮,造成血壓突然的升高。六十五歲以上有高血壓的老人,心臟血管變化較不穩定,碰到天冷,血管收縮更易促使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發作。同時,身體為了要抵禦寒冷,必須增加熱能,這將增加心臟負擔而提高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尤其是周邊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特別容易感覺不適。同時,引起心律不整的機率也大大升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本身血管因疾病關係,彈性會比較差,面對溫度的改變,血管收縮、擴張的調節能力也不好,發生問題的機率更高。另外,羅士翔說明,春節期間飲食油脂攝取多,蔬菜水果攝取較少,加上天氣冷、活動量低,體內好的膽固醇下降、壞的膽固醇增加,更加速了血管硬化的機率,使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大為提升。溫度驟降,也容易誘發高血壓中風及上消化道出血。如有突然手腳不靈活,記憶力變差,不明原因的頭痛、頭暈,注意是否有腦中風可能。胸痛、胸悶、盜汗,小心是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肌梗塞的發作。胃疾患者排黑便,身體不適等,要留意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以上都要儘速就醫。羅士翔提醒說,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應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必要由醫生調整藥物。寒流來,天氣驟變時,應留意保暖,避免深夜大清早出門運動;若一定要出門,要做好保暖措施。飲食宜清淡,少點鹽和酒,減少心臟、腎臟、腸胃負擔。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且浴室要保持通風。出門注意衣物保暖,戴大型厚布製、可同時包覆口鼻的口罩,可保暖鼻腔,減低乾冷空氣對鼻腔和氣管的刺激。春節假期愛心護心運動+避免中風小撇步:飲食配合:食物烹煮要少鹽、少糖、少油、多吃蔬菜及補充水分,少吃動物性油脂與動物內臟。戒菸戒酒:喝酒宜少量、應拒絕吸菸。規律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加肌肉與血管彈性,每周兩到三次,每次約半小時。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生氣及動怒。預防便秘:多喝水、多攝取纖維質,都能預防便秘的發生。注意保暖:氣溫低時,更要注意做好保暖準備。定時服藥:依照醫生指示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

市立聯合醫院首位 心房同步雙心室節律器

市立聯合醫院首位 心房同步雙心室節律器#心臟衰竭

一位近八十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血症、冠心病,近年來因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反覆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住院治療,平均不到一個月就得入院治療,心電圖檢查為完全左束傳導阻滯,左心室射出血量分率為22%,該院依規定向健保局提出申請裝置心房同步雙心室節律器,經核准後實施心律調節器置入術。在局部麻醉過程中,病患是清醒的,醫師在病人胸皮切開一個小傷口,接著將三條導線經由左鎖骨下靜脈送入心臟,最後再將心房同步雙心室節律器植入皮下並縫合傷口,完成手術。手術後,病人臨床症狀大幅改善,現採門診追蹤治療,至目前為止快一年,均無住院記錄,且胸腔X光檢查顯示病人心臟明顯變小,左心室射出血量分率進步(31%)。心臟衰竭所造成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在目前高齡化社會中,盛行率與發生率越來越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醫師李修豪表示,心臟衰竭是可以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是否有可逆原因,接著治療的首要重點是非藥物治療,包括:限制水份、限制鹽分、禁菸、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另外目前有許多已被證實的有效藥物,不但可以改善心臟衰竭病人的生活品質,並且可以延長病人生命。李修豪指出,有些心臟衰竭的病人,左心室心肌沒有辦法同步收縮,如此會讓心臟射出分率大幅減少,並使二尖瓣逆流嚴重度增加,從而會使病人臨床上的不穩定性提高,死亡率也會上升。當這類病人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經專業醫師評估適宜後,可以使用心房同步雙心室節律器,就是把導線裝置在左、右心室,使左心室心肌進行同步收縮,如此有七成病人會有症狀改善以及心臟功能的進步。他說,臺灣自2001年引進心房同步雙心室節律器,健保局則自2004年起正式給付,現在每年約有近百例的新植入病患,由於此節律器價格昂貴,每組約近台幣三十萬元,目前健保局給付規定是採用事前審查方式。專業醫師若認為病人心臟衰竭狀況嚴重,且使用適當藥物治療,仍然無法有效控制,同時合併心電圖完全左束傳導阻滯變化時,就可提出申請,經健保局審查通過後就可執行手術。這是該院置入心房同步雙心室節律器的第一例,是該院心臟內科的里程碑,中興院區心臟內科氣氛融洽,團結合作,遇到特殊病例,不管在治療前或是治療後,都會互相討論,以期讓病人得到最大好處。此特殊病人就是在該院區心臟內科醫療團隊合作下,令其感到光榮的成果,也期許未來在院方的大力支持以及心臟內科醫療團隊的合作下,可以讓病人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並創造更多的里程碑。

心導管室新儀器上路 守護生命提高治療品質

心導管室新儀器上路 守護生命提高治療品質#心臟衰竭

花蓮慈濟醫院救心團隊守護花東居民即將滿十六年,第一部心導管儀器在去年底退休走進歷史後,新購置的設備昨(23日)上午正式啟用,王志鴻副院長指出,精密的新儀器不僅大大提升顯影清晰度,多角度呈現血管阻塞狀況,更可降低心導管介入治療的風險。 以往花東沒有心導管檢查與手術的心臟內科醫師。鄉親只要發生心臟方面的急病,必須北送或西送急救,路途遙遠,等於宣告死刑。即使幸運的病友發病時,可以依靠溶解血液栓塞的藥物打通阻塞,但是血管再通率只有六至七成。因此,花蓮慈院在八十二年五月成立心導管室,整合心臟科主治醫師與醫技人員成立「二十四小時救心小組」,並與東部各區域醫院、診所形成默契,一旦有急性發病病患,一通電話,救心小組成員就能在病患轉送間三十分鐘內,完成相關術前準備,讓病人到院即可進行手術,打通阻塞的動脈,並在三年前設置第二心導管室,至今服務的病人已超過一萬六千例。 王志鴻副院長指出,陪伴心臟內科團隊成長的第一心導管室的儀器,在去年十二月底正式退休,不僅重新規劃空間,打通兩間導管室,日漸茁壯的心臟內科團隊也有新的討論室,新的儀器測試多日後,今天啟用服務的病人是一位老病友。 新的心導管室內,除了儀器是尖端的新科技外,牆面上的木櫃也全有十七年的歷史,經過粉刷之後,宛若新家具,王志鴻副院長指出,心導管室團隊對於得來不易的醫療設備及周邊器具都是細心呵護、勤加保養,延長物命,事實上心導管介入治療儀器旁的顯影器注射具也是留用的舊儀器。 王志鴻指出,春天的氣候變化大,凌晨到清晨的氣溫低,家有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平日應格外注意按時服藥控制,即使沒有高血壓等相關病史,也不能對心臟、胸部不適等症狀掉以輕心,一旦發現胸痛、胸悶應立即就醫檢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驟發的危險。 

心臟無力 大腦功能也會受影響

心臟無力 大腦功能也會受影響#心臟衰竭

時至今日,「心臟衰竭」是醫學文明進步國家,面對的一大難題。心臟衰竭是指心臟功能發生問題,最常見的是心臟無法輸出足夠的血量,以滿足身體的需要。也就是俗稱的「心臟無力」。心臟衰竭的症狀最常見的是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及夜間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咳嗽、水腫,及由於心輸出量減少,引起腦部血流不足,導致大腦功能受抑制:如焦慮、不安、記憶力受損、作惡夢和失眠、頭暈等症狀。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二樓病房 - 柯素綾護理長表示,心臟衰竭的治療,有藥物治療、氧氣治療外,必要時可採外科治療。患者要多休息,減輕生理和情緒上的壓力,以減輕心臟的負荷。食物中的鹽分不可過多,一天勿超過3-5公克(約一小湯匙),水份不可超過1000-1500ml/天,以免加重心臟負荷。對心臟衰竭患者的居家照護,日常活動避免粗重工作,並縮短工作時間。柯素綾護理長指出,應依其病況的程度,安排活動。若發生水腫、呼吸困難、心跳過快,應減少活動量,避免用力解便,以減少心臟負擔。發生呼吸困難時,可採半坐臥姿勢休息或使用氧氣。同時,應觀察患者有無復發症狀:如有呼吸急促、咳嗽、下肢水腫、無法採半坐臥休息時,應迅速就醫。最重要的是,要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能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並定期回診。

貧血補「鐵」飯後服用效果佳

貧血補「鐵」飯後服用效果佳#心臟衰竭

是否發現您只要一上班,臉色就更白,頭就暈的更厲害?您是否經常被信用卡高利債或者是高額的房貸壓力壓得透不過氣,胸悶氣鬱經常引發頭痛、頭暈呢?可是換了銀行、換了信用卡情況怎還是一樣呢?事實上,您可能有潛在的貧血原因,因而造成您的頭暈腦脹,無法應付繁忙的工作,貧血不是大病,病起來真要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戴承正主任表示,貧血的原因有許多種,依照血球的大小,我們將貧血分為巨球性貧血、小球性貧血以及正常球性貧血。 「巨球性貧血」大多由於維他命B12或葉酸的缺損而引起,引發的原因與萎縮性胃炎、飲酒過量經常有關。在胃癌患者接受過胃全切除後,多會引發維他命B12的缺損,因而造成巨球性貧血,這是因為胃壁細胞會分泌維生素B12吸收所必需的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這個內在因子缺乏會造成造成維生素B12無法吸收或吸收降低,以致引發惡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胃黏膜萎縮或胃切除。而葉酸缺乏則常由於飲食不當,缺乏綠葉蔬菜、肝臟、柑橘類水果、酵素等食物,或者是酗酒患者所引發之慢性酒精中毒,在血中的高濃度酒精可以阻斷骨髓對葉酸的反應,妨礙紅血球的生成,因而引發巨球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鐵的吸收不良或流失造成的一種後天性貧血。因體內缺乏鐵質〈例如慢性出血〉引起的,女性因月經與妊娠極易發生此疾病,男性可能因胃潰瘍或痔瘡出血,也會引起此病,缺鐵性貧血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個症候,有相當多的疾病皆會引起。症狀輕微時通常沒有症狀。較嚴重時會有心悸、頭暈、怕冷、頭髮指甲變脆弱。嚴重時指甲成湯匙形,舌頭變粗糙,無痛性舌炎(舌頭味蕾消失、呈現光滑狀)、口角炎、、吞嚥困難。 戴承正主任說,缺鐵性貧血在醫療與護理上,會給予鐵劑增加血中鐵的濃度,一般服用鐵劑八星期,血色素可恢復到正常值,服用半年可補足鐵的存量。常用的口服藥物是硫酸亞鐵、葡萄酸亞鐵。若是吸收不良或胃切除的病人則考慮給予鐵劑之注射。注射常用的藥物是鐵─葡萄聚糖〈病人再48小時內會較有精神及食慾大增〉。在飲食食物方面,可考慮含鐵豐富之紅肉、內臟、蛋黃、葡萄乾、深綠色蔬菜等。護理方面由於鐵劑會刺激胃部,應在飯後服用。液態的鐵劑要充分稀釋並由吸管吸食,因為沒有稀釋過的鐵劑會使牙齒染色,鐵劑服用會引起便秘,所以要配合軟便劑與緩瀉劑使用。注射用的鐵劑會造成注射部位的皮膚顏色加深,所以要用Z字型注射方法。地中海型貧血則是一群先天的、慢性的、溶血性的貧血。紅血球的特徵為極薄、易碎。小孩會有生長與發育遲緩的現象。戴承正主任指出,此病的預後通常不好。一般分為主要地中海型、中間型、次要地中海型。症狀有脾臟腫大、黃疸、膽石病、足部潰瘍,患者骨頭會過度活動造成顱骨加厚,面似蒙古症。地中海型貧血在醫療與護理上可從以下幾點改善:1.輸血:大多可不必輸血,有時中型患者因感染而暫時性血紅素下降,此時輸血可回復。中型患者,在懷孕期間需要規則輸血,如果可能的話用冷凍血球以減少感染的機率,懷孕期間排鐵要暫停。2.排鐵:每年驗血內鐵質,若血鐵質 ( Feritin ) 大於2000mg/ml 時,每星期排鐵1-2天即可。 3.維他命之補充。4.健康檢查。5.飲食:以均衡營養為原則,最忌偏食。切忌服用含鐵藥物補血。飲茶可減少鐵的吸收。6.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可增加血管彈性,對輸血時之注射有幫助。 特別注意骨骼病變所造成的傷害。7.脾臟切除:脾腫大、功能亢進時,經血液專科醫師認定後切除,在脾切除同時請外科醫師注意是否有膽囊結石現象。預防地中海型貧血的方法包括:1.婚前篩檢:未婚之男女均需篩檢是否為帶因,病患之對象及婚後未懷孕前更為必要。2.產前檢查:如夫妻均為帶因者或病患之配偶為帶因者應抽取胎兒檢體(絨毛採樣、羊膜穿刺、胎兒採血)檢查,若為重型胎兒可予人工流產,以免將來照顧上的負擔。此外,化療對於紅血球的影響:血紅蛋白量在男性為14-18 g/dL,而女性為12-16 g/dL,化學治療的目的在於破壞身體中的癌細胞,同時也可能破壞了骨髓中的正常造血細胞,當然包括了紅血球生成細胞,這就可能造成更低的血紅蛋白量,因為氧氣是由紅血球所攜帶,也就會造成身體細胞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血液檢驗可以測量血液中的紅血球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病患應與醫師溝通您的疲勞和虛弱狀況是否必須在化療期間儘速處置。目前紅血球生成激素以運用在化療後病患避免貧血的發生,有研究指出,在一部份的病人施與紅血球生成激素注射後,減少輸血的必要性。貧血治療不難,在診斷確定以後,針對缺乏的營養素給予充足的補充,就有可能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對於地中海型貧血以及其他遺傳性貧血也應該與醫師配合定期堆追蹤血紅素的狀況,以避免有急遽的變化而不知悉的狀況。化學治療引起的貧血則應牢記多提醒您的主治醫師,針對不舒服的狀況早點處置,避免引發心臟的不適以及心臟功能受損。戴承正建議,當所有的貧血患者應當多休息,特別是在開始覺得疲累時,就應休息片刻。盡量減輕和避免過多的社交活動,以避免加重身體的負擔。吃東西可以改善不適狀態,因此當你感到疲倦或覺得不太舒服,應當考慮進食,並且增加液體食物的飲用。活動就是為了活應當動,所以不要吝於進行一些基本的運動,即使是短暫的散步也可以覺得活力充沛。起身時應當緩慢以避免頭暈現象的出現。這些都是針對貧血患者生活上的建議。

解除貧血迷思 從貧血談血液疾病

解除貧血迷思 從貧血談血液疾病#心臟衰竭

血液,在人體生命機能的運作中,擔負著極重要的生理功能。當身體出現貧血時,就會造成器官組織的缺氧,出現器官功能異常。貧血只是一個指標,它可能是輕微的疾病所引起,也可能是潛在惡性疾病(如癌症)引起,甚至嚴重的貧血會引發心臟衰竭,導致生命危險,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因急性出血或溶血所導致的貧血,病人會因症狀明顯立即就醫;但慢性或長期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等,就會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必須在抽血檢查中才能被發現。 一般人對「貧血」的印象,馬上聯想到生理期後的婦女、老人,或是吃素的人,這是許多人對貧血抱持的錯誤迷思。其實貧血也會出現在男性,或是肉食者,甚至是高血壓者的身上。曾有血液腫瘤科個案就是因為貧血,而進一步檢查出骨髓瘤,也就是骨髓造血出現異常。每週一晚上九點半至十點,在大愛電視台由花蓮慈院主任秘書梁忠詔主持的現場節目「志為人醫守護愛」,將在節目中邀到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王佐輔醫師,談貧血與潛在的惡性疾病,分享他陪伴血液疾病病人的點滴故事,現場還有八位醫師接受民眾call in 問健康。

「乾口症」多數是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乾口症」多數是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心臟衰竭

一位55歲的家庭主婦,近半個月來有口乾舌燥、口腔燒灼感、黏膜發炎、舌頭腫痛、口角乾裂等症狀,晚上常常因為口乾醒來,所以睡眠品質極差,覺得痛苦異常,經醫師診斷為「乾口症」,原因為唾液分泌減少所造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吳金俊醫師表示,臨床上,唾液減少的原因,多因藥物的副作用所引起,例如:「三環抗憂鬱劑」或「鎮靜劑」等,有些患者會因為頭頸部腫瘤,在放射線治療後,唾液腺受到破壞導致唾液分泌的減少,而某些系統性的疾病,如:腎衰竭、尿毒症、尿崩症、慢性心臟衰竭、甚至嚴重的糖尿病等都會引起「脫水」、「口乾舌燥」的現象,另外,有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蘇格連氏症(Sjogren’s  Syndrome)造成唾液腺退化,也會引起唾液分泌減少而引起「乾口症」。吳金俊主任指出,在「乾口症」的治療上,目前仍無根治的方法,大多只能根據其病因做症狀的治療,常用的藥劑有「唾液分泌促進劑」或使用「唾液替代品」(如人工唾液),有些報告使用甘油混合檸檬酸製劑,也有類似人工唾液的效果,至於吃酸梅、口香糖則效果有限,多漱口、多喝水則可減輕口乾舌燥的症狀。

每天兩包菸,壽命減少八年

每天兩包菸,壽命減少八年#心臟衰竭

您沒有抽過香菸,也一定看過香菸,隨便走進一間超商,各式各樣國產或進口香菸陳列在眼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它是人類健康公敵!香菸含有尼古丁,所以抽菸是會成癮,只有百分之二抽菸者可以自己控制是否抽菸,成功戒菸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二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胸腔科主任許偉興表示,抽菸壞處多多,抽菸會致癌,抽菸會使身體多個器官系統生病,抽菸會使癌症患者死亡率增加,抽菸會使疾病惡化,加速死亡。每天抽菸兩包,壽命減少八年,每天抽菸一到九支,壽命減少四年。許偉興指出,抽菸可以導致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腦出血、週邊血管硬化、動脈瘤、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呼吸衰竭、肺心症、心臟衰竭、消化性潰瘍、骨質疏鬆、性無能、更年期提前、流產、死產、早產、胎兒體重不足、畸胎、齒肉炎、蛀牙、口腔白斑、喉頭白斑等。因為在抽菸時吸入的主要有毒物質就有數百種之多,包括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甲醛、醋乙醛、丙烯醛、氰氫酸、氨、氧化劑、鈹及多種致癌物質。他說,尼古丁會使末梢血管收縮,亦會使血小板凝集,影響血液供應。一氧化碳影響血液中氧氣的運輸,也會使肺臟上皮細胞通透性增加,增加心肌梗塞的機會。亦會使血管壁對脂肪通透性增加,會增加心臟病發生。香菸中的有毒物質會破壞肺臟彈性組織,演變成肺氣腫。所以不難理解,抽菸是百害無一利,而且一旦染上,大部分的人都難逃一劫,所以最好就是不要碰它,連二手菸也要嚴加拒絕,因為抽二手菸也可以在唾液及尿液檢測出尼古丁成分,抽二手菸同樣會導致肺癌、呼吸系統疾病、早產、胎兒體重不足等問題。故此稱香菸為健康公敵一點也沒有誇張,要戒除抽菸這種惡習,必須要有很強動機,為了自身及他人(包括胎兒)健康,必須痛下決心,利用各種可行方法,把香菸戒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