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仁

菸捐要不要漲?國健署:年底評估會議確認方向,醫籲:勿讓菸害拖垮醫療資源

菸捐要不要漲?國健署:年底評估會議確認方向,醫籲:勿讓菸害拖垮醫療資源#洪子仁

近年台灣的菸稅捐政策,在民國95年、98年及106年分別有調漲兩次菸捐、一次菸稅,根據國健署吸菸率統計,台灣的吸菸率有逐步的下降的趨勢,尤其在民國106年吸菸率在菸稅調漲過後有明顯的下降,因此政府的菸稅捐政策在菸害防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中台灣在2017年已調整過菸稅,但菸捐卻已整整14年未調整。 根據菸害防制法規,政府每兩年應召開菸捐評估會議,檢討菸捐徵收金額。上一次於111年舉行的菸捐評估會議因考量疫情而暫時凍漲,今年10 至 12 月即將再度召開會議,是否透過調漲菸捐進一步抑制菸害,新政府與新部長的態度將受各界矚目。 菸害防制刻不容緩 香港調漲菸稅以符合WHO的目標 菸害防制是刻不容緩的公共衛生議題,國際上紛紛透過調漲菸價來抑制吸菸率, 國健署2014年即引述WHO歐洲區署出版之科技評估報告顯示,「菸價提高10%,短期內可以降低2.5-5%吸菸率;長期則可降低10%;而對於青少年吸菸率的降低更為成人的2倍以上。」。 以香港為例,根據香港外媒報導,香港政府今年2月底宣布每支香菸調漲菸稅0.8港元,平均每包香菸售價上漲約16港元。根據香港報導,香港醫務衛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表示,香港曾於2009和2011年大幅加菸稅,吸菸率亦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相反於2014年菸稅加幅較溫和,控菸效益則不大。他相信香港連續兩年增加菸稅,對降低吸菸率可帶來效果,達到2025年7.8%吸菸率的目標。 台灣菸品稅負比偏低 較之國際有大幅調整空間 相較香港菸害防制的積極作為,台灣已14年未調漲菸捐,吸菸率的下降也趨向停滯,顯示台灣的菸稅捐政策與WHO調高菸價以價制量的策略目標相差甚遠。 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劉家秀指出,WHO 菸害防制有許多面向,包含了監測菸草使用、戒菸服務、廣告管理等多項措施。調漲菸捐只是整體策略的一環,尤其在調漲時仍須考量多項因素,例如國民所得成長等,今年菸捐評估會議將匯整專家學者意見,討論是否進一步調漲。 菸害加重醫療成本,應從年輕世代杜絕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醫師表示,菸害對民眾慢性疾病的醫療與外部經濟成本的影響顯而易見,不僅增加醫療財政壓力,也加重醫療人員負擔。若要正確反映菸害成本,應思考未來醫療資源是否不再為菸害疾病買單。此外,他也認為應提高年輕世代取得菸品的門檻,調漲菸捐便是可行方案。 洪子仁進一步引述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數據表示,一包香菸調漲菸捐5元可為政府帶來90億元收入,因此菸捐問題應從國家整體健康福利政策視角考量。醫療是投資而非成本,調漲菸捐不僅能增加健保財源,也能提高菸價,減少青少年接觸菸品機會。 菸捐調漲造成私菸泛濫?專家指出不能一概而論 調漲菸稅捐也造成社會上另一種質疑,認為調漲菸捐可能助長私菸泛濫,劉家秀則認為,私菸問題主要與管理、法令面有關,與菸捐關係不大。以西班牙、義大利為例,菸價低廉但走私菸仍猖獗。此外,台灣已提撥部分菸捐預算用於查緝私菸,未來也可透過強化跨國合作、民眾檢舉等方式防範私菸。 洪子仁也認為調漲菸捐是否會增加走私菸不能一概而論。若真有此疑慮,可在調漲菸捐的同時,強化法令面走私問題的管理。 讓國家政策成為菸害防治的最佳守護者 菸害防制是國際社會認同的重要公衛議題,尤其菸害影響民眾和社會健康的方法有很多面向,相關的菸害防制政策也應同步進行,以便守護國民的健康。然而作為菸害防治的有效手段,台灣的菸品稅負比距離WHO建議的目標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顯示台灣在相關政策仍然有努力的空間。 菸捐評估會議召開在即,建議台灣參考香港經驗,定期調整菸稅捐,制定明確的菸品稅負捐佔比目標,將控菸政策落實為長期健康管理政策,讓國家政策成為菸害防治的重要守護者。

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 邁向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

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 邁向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洪子仁

今年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主辦,主題為「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開幕儀式由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醫策會林啓禎董事長、醫策會王拔群執行長、協辦單位台灣醫院協會(以下簡稱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社團法人台灣醫務管理學會(以下簡稱醫管學會)洪子仁理事長、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與4位國際嘉賓共同點燈,期能持續照亮我國醫療成就,展現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之精神與價值。 國內醫療品質界殿堂等級,規模最大的醫療產業交流盛會「2023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今(10)日假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登場 周志浩次長致詞提及:「經過COVID-19疫情,可以看到台灣醫療的進展,如:新科技的使用、單位之間的協調都有所提升,但也發現部分仍待努力的地方,而現在正是該有所行動的時刻。除了發展新科技、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外,要提升基礎設施,衛生方面的投資不可或缺,以促進台灣的醫療體系建立更強的韌性。」 醫策會林啓禎董事長表示:「受到COVID-19影響及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本次研討會醫策會特別邀請到哈佛醫學院教授Michael J. Cunningham分享國際間醫學教育CBME的推動情形、國際健康照護品質協會(ISQua)主席Jeffrey Braithwaite及執行長Carsten Engel分享醫療品質及醫院評鑑的國際趨勢,以及加拿大評鑑暨健康標準組織執行長Leslee J. Thompson分享該國精神及長照之執行現況並分享這些領域的未來趨勢、挑戰及因應作為,盼能成為國內衛生政策之借鏡。」 ISQua 理事長Jeffrey在記者會中更提到,台灣抗疫的表現在國際間十分亮眼,醫界不分彼此的團結合作,眾志成城完成抗疫使命。此次來到台灣,看到醫策會、醫院協會與醫管學會共同舉辦如此重要的研討會,更展現出台灣醫療界的團結與共同提升醫療品質的決心。 醫策會致力於提升國內醫療品質與推廣國際交流,本次研討會徵文領域新增「企業永續(ESG)」主題,本次各領域錄取海報共計408篇,盼能進一步提供各醫療院所打造安心執業、放心就醫之醫療環境。未來也將持續與國內外產官學界合作,永續台灣享譽國際的醫療品質。

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展 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

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展 疫後韌性醫療新時代#洪子仁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如今Covid-19已從第五類傳染病下修為第四類,正式宣告進入與疫情共存的時代,台灣醫療機構在這次疫情中扛起重責大任,配合政府防疫成為民眾健康守護者,在防疫過程中醫療機構展現了強度與韌性、成功的防疫,疫後台灣出現缺藥危機、醫護人力荒缺工造成醫院關床、新藥與癌藥納入健保時間較鄰近國家延遲等現象,解決健康政策議題除了是政府須面對問題外,醫療院所若能增加營運韌性則可與政府共同優化台灣醫療環境,疫後的醫療趨勢與展望包括邁向智慧化、數位化的創新管理,期盼透過提升韌性因應大環境改變以突破醫療目前的現況。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提出健康宣言,指出健康支出是強化生活品質、幸福與繁榮的投資,而不是成本 今年疫後,WHO再度呼籲各國提高醫療支出,建構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及具韌性的醫療照護系統,以因應下一次全球疾病大流行的來臨,此次會議醫務管理學會在「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的議題中,著重探討台灣應跳脫成本控制,改採價值創造思維,政府應增加對健康投資,才能提高平均餘命,醫療及生命品質,讓人民更幸福,現階段須重新衡量投資健康價值,醫藥衛生的投資須被視為國家長期發展收益,而非短期的成本,使健康投資水準盡速與國際接軌,強化國家競爭力。 社團法人台灣醫務管理學會  理事長  洪子仁  謹誌        2023.11.1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