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君

新冠變異不停歇 長新冠問題更加嚴峻!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所長提醒:多人受病毒影響,疫苗防護還是最有效途徑

新冠變異不停歇 長新冠問題更加嚴峻!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所長提醒:多人受病毒影響,疫苗防護還是最有效途徑#陳宜君

從中壯年的長新冠,以及對年長者健康的快速破壞力,新冠病毒的影響一直沒有停過,國家衛生研究院更表示,隨著邊境逐漸放寬,台灣已經沒有以往保護自己的本錢,現在的新冠肺炎病毒特性是以高度傳播力為主,若未來演變成高致病率,後果將不堪設想。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陳宜君醫師表示,現在的新冠病毒感染雖然輕症為主,但她擔心民眾過於輕忽,特別是長新冠對健康帶來的影響,以及高風險族群染疫後的共病惡化。 新冠的死亡率高於流感卻被認為不嚴重 陳宜君醫師解釋,現在新冠的變異株具高傳播力,不代表死亡率有降低,民眾似乎認為Omicorn之後感染新冠都比較不嚴重,但其實是因為疫苗接種率提高,並非病毒本身毒性降低,現在新冠的死亡率仍高於流感,更不能說新冠肺炎已經流感化。 特別是國際間旅遊頻繁,台灣變異株變化已趕上國際流行的速度,相較於以往不會有太長時間的落差,這更表示會帶來更高感染風險。陳宜君醫師表示,過去台灣高度保護的情境,可以透過觀察國際狀況來因應疫情發展,現在必須要更快速做出反應。陳宜君醫師也分析,目前流行的病毒具免疫逃脫特性、傳播力強,但若未來變成高致病率就會相當嚴重,仍舊要擔心疫情是否有一天又會超出可控範圍。 秋冬季節以往都是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期,陳宜君醫師說明,流感本來是秋冬較嚴重,但今年5、6月其實已有一波高峰,新冠肺炎同樣也是如此,再加上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混合感染風險又再提升。這些呼吸道病毒恐怕已是全年流行狀態,對免疫力差或者是年長者族群,更擔心的是病毒感染後併發細菌感染問題。 長輩非典型症狀以為感冒錯過黃金治療期 陳宜君醫師表示,對年長者來說,染疫最需要注意的其實是非典型症狀,一般民眾輕症多有喉嚨痛、流鼻水、頭痛、腸胃不適等情形。但這些年長者的症狀多是慢性疾病開始出現不穩定狀態,如即使按時服藥但血壓、血糖仍不穩定,或者是肝不好的開始有黃疸,腎功能不佳突然尿不出來等,且多數年長者沒有發燒症狀。所以家人只覺得長輩好像體能變差、作息不一樣,許多患者經抽血檢查才確認是新冠病毒感染,如果忽視不管就還可能造成器官衰竭的嚴重發展。 陳宜君醫師提到,以台大醫院來說,就接到不少診所轉診來的個案,一開始都以為長輩是感冒所以針對症狀治療,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是確診新冠而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但其實治療時程已經比較晚,這也造成許多患者到院幾天後病情就惡化轉重症,必須進加護病房。 陳宜君醫師分享臨床上發現太多長輩本來身體都算硬朗,或是即便有慢性疾病都能控制得宜,但很多案例都是因為感染新冠後讓健康急轉直下。她也提醒,中壯年族群的長新冠問題在國際也持續上受到討論,目前病理機轉研究更指向新冠病毒帶來的不只是免疫錯亂,更是因病毒無法從體內徹底清除而導致長新冠。 「目前新冠肺炎死亡個案多沒有打疫苗,施打疫苗還是根本防疫之道」,陳宜君醫師呼籲。現在最新JN.1新冠疫苗是屬於mRNA技術,不僅能預防重症,也讓細胞免疫性更高,更能降低感染率,民眾10月與流感疫苗共同施打是沒有問題的。沒有人能論定病毒的未來走向如何,在政府有資源提供疫苗時,一定要把握機會施打疫苗、主動防護。

「暑假防疫太鬆懈,秋冬新冠肺炎恐再起」醫:全民打疫苗才能防12月高峰

「暑假防疫太鬆懈,秋冬新冠肺炎恐再起」醫:全民打疫苗才能防12月高峰#陳宜君

疾管署自9月26日起宣布分3階段開打COVID-19最新疫苗,事實上從10月上旬開始,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從原先認為的「低點」已漸漸升溫,根據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的觀察,9月時長照機構已有群聚感染事件,醫院端住院或陪病者感染人數也有增加跡象,如果不趕緊預防,恐怕秋冬會迎來一波新冠肺炎高峰。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醫師表示,從過去4年的經驗可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每3~6個月都會有高峰與低峰,美國8月就已經開始升溫,疾管署近期也首度發布疫情略有微升,但其實在醫院端、長照機構都有發現群聚感染變多的跡象。 抵抗力較差者不僅病毒壓不下來,既有疾病也更嚴重 陳宜君醫師說明,據5、6月門診觀察,民眾當時若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都還會自我篩檢,但暑假之後似乎心態上變得鬆懈,身體健康者會覺得染疫「就像感冒」會自己好,但疏忽可能傳染給家中抵抗力較低者像是長輩或孩童的可能性。目前看到較為嚴重的情況是,一些免疫不全、低下或者是癌症等患者,由於無法清掉既有的病毒,一旦染疫不僅症狀嚴重,也讓原本就有的慢性疾病變得更難治療。 目前台灣確診總數已破1千萬例,陳宜君醫師強調,國際上研究都指出,無論是感染新冠肺炎,或施打疫苗,3~6月後保護力就已慢慢下降,這本來就是冠狀病毒的特性;另一方面,目前新冠肺炎的XBB病毒株又有免疫逃脫特性,即便很多人年初都有打疫苗,但現在流行的病毒株已經不同,仍舊有必要再追打最新疫苗。 最新疫苗因應病毒株設計,防重症也減少「長新冠」症狀 陳宜君醫師解釋,新冠肺炎的疫苗已發展為像季節流感疫苗一樣,會因應最新流行的變異株所設計,在效果上不僅可預防重症與死亡,如果完整施打,保護力可長達1年。目前秋冬季節正是呼吸道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從以往經驗更發現如果流感與新冠肺炎雙重感染,重症與死亡機率都會提高,儘管新冠肺炎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但多重病毒雜夾,會提高醫師判斷的困難度,假如沒有在黃金時間內內給藥,仍舊會影響治療效果;且多重感染不僅會發生在高危險群,一般民眾只要抵抗力降低,同樣也有可能中標。 另一方面,確診民眾中有4成自認有「長新冠」症狀,陳宜君醫師表示,很多個案確診後都持續有非典型症狀,但她認為不見得是染疫本身的症狀,而是病毒可能改變免疫力讓潛在疾病發作,特別是原來就有疾病者會更嚴重,民眾有這樣的疑慮一定要透過醫師評估找出原因做最適合的治療。 陳宜君醫師呼籲,施打疫苗也證實可減少「長新冠」症狀,疾管署宣布預防秋冬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來臨前,只要是6個月以上的民眾都應接種疫苗、更新抗體。她建議不只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要打疫苗,只要是對健康有疑慮,或站在保護家人的立場都應接種,透過全民施打疫苗,才能真正有效避免疫情的再次高峰。 陳宜君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 國家衛生研究院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 國際人類暨動物黴菌學會副會長

全民攜手翻轉抗藥性危機 『抗生素合理使用巴士巡展』開跑!

全民攜手翻轉抗藥性危機 『抗生素合理使用巴士巡展』開跑!#陳宜君

抗微生物製劑是20世紀後半醫療重大進展之一,支撐今日許多重大的醫療發展,包括重大手術、急重症加護照護、以及血液腫瘤等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療。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與病菌的快速演化,加速超級抗藥菌誕生。此外我們已面臨藥物供需失衡,研發及供應已經不足以應付實際需求。臺大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於每年11月18-24日舉行世界抗生素週(World Antimicrobial Awareness Week, WAAW)呼籲各國共同預防抗生素抗藥性,並與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共同規劃「抗生素合理使用巴士巡迴展」宣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亦蒞臨指導,呼籲民眾與醫療照護者一同正視抗生素抗藥性全球危機,以避免無藥可醫的窘境。在等待更好更有效的藥品上市之前,我們能夠一起努力保護珍惜現有的抗微生物製劑,實務的做法就是進行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合理使用巴士巡迴展」開跑 臺大醫院展現抗生素管理成果 「抗生素合理使用巴士巡迴展」首站於臺大醫院開跑,展期11月17日至11月24日,透過巡展呈現臺大醫院感染管制長年努力的成果。吳明賢院長表示,臺大醫院一向依循世界趨勢走在醫療前端,是國內首先進行全院前瞻性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及抗藥菌監測及管理的醫學中心,早期即建立抗生素管理概念。以加護病房為例,感染專家、重症醫師與藥師會共同針對病人的需求,評估使用抗生素的時機及使用的抗生素類型,以避免抗藥性發生。針對臺大醫院感染管制措施,高嘉宏副院長表示,為維護安全的醫療環境,臺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即時監測病房與公共環境狀況;若出現異常病菌,將透過跨領域、跨團隊共同合作解決危機,保障病人安全,同時也維護醫護人員的職場安全。     抗生素使用須謹慎 抗藥菌恐影響病人存活率 感染科暨感染管制中心陳宜君主任表示,抗生素合理使用五大要素,正確診斷(Diagnostics)、最佳用藥選擇(Drug)、適當的劑量(Dose)、階段性評估降階(De-escalation)、合理的治療時間範圍(Duration)。針對病人做個別風險評估,提供最適合的抗生素治療。面對加護病房重症、癌症病人的第一線醫療人員,最大的挑戰即是面對敗血症病人,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古世基主任表示,團隊治療上皆遵循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指引,對於免疫力功能低下的病人來說,抗生素管理更是至關重要。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柯博升主任表示,癌症病患對於抗生素治療的需求相當大,若沒有適當的抗生素管理,抗藥菌的出現會讓病人的存活機率下降,因此團隊會與感染科團隊合作,適當使用抗生素,降低抗藥菌的發生率。 對於全民抗生素用藥安全,藥劑部黃織芬主任提醒遵循「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才能確保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全民一同守護,阻止超級細菌! 「抗生素合理使用巴士巡展」活動展現臺大醫院對於民眾用藥安全重視,並以生命無價,健康至上之價值繼續守護台灣民眾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