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手指操

巴金森病並非只會手抖,醫提醒:單側肢體無力、肩膀莫名痠痛都要留意

巴金森病並非只會手抖,醫提醒:單側肢體無力、肩膀莫名痠痛都要留意#巴金森病手指操

一名45歲左右的男子,從去年6月開始右手便有無力的情形,以及肩膀也不時感到痠痛,看了骨科、神經外科都沒有效,也曾懷疑是否為中風,但做核磁共振都找不到問題,結果輾轉至基隆長庚看了神經內科,才發現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 基隆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蘇豐傑說明,個案至很多醫學中心都未找出問題,一直到其門診後發現右手有顫抖的情形,同時發現動作變得緩慢僵硬,加上脫下口罩發現有巴金森病的「撲克臉」(面部很難有表情)症狀,經過抽血與腦部的多巴胺掃描檢查後,確診為巴金森病。 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常常會被忽略,蘇豐傑醫師門診也不乏是已經生活受到影響的病人才來就診,如走路已經出現困難、四肢無力,或者是坐在椅子上連起身都有問題,後來才發現是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藥物不是越強效越好! 耐心等待藥效發揮、配合醫師調整用藥是關鍵 巴金森病治療是一種長期抗戰,醫師需要依據病程進展隨時調整用藥,也要有耐心等待藥效發揮作用。不少病患與家人會反應一直有按時吃藥,但為何治療幾年之後,會出現走路遲緩,有時過馬路會突然停在馬路中間的「斷電」現象,或者是有時候走太快,還會突然像被絆倒一樣跌倒的情形? 蘇豐傑解釋,會產生這現象的主要是因為藥效的波動性造成,當治療時間久了,藥物的有效蜜月期一過,病人對於藥物的反應開始下降,因此會出現藥物的「開關」現象,這時應該馬上回診,與醫師討論最適切的用藥調整。 蘇豐傑說明,巴金森病的治療藥物有分左旋多巴(L-dopa)與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A)2大類,以效果來說,左旋多巴的效果明顯,但用藥久了較容易產生像是上述的「斷電」情形,主要原因是因為比較強效,但久了效果會降低所造成的反應。 和醫師討論巴金森病治療用藥目標 延長藥物藥效發揮時間 因此,如果病患本身年紀不太大或運動活動狀態尚可的話,他初期會建議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由於藥效比較長久,也較不會出現藥物的「開關」現象,之後再視情形調整。以門診這名病患來說,初期是先以左旋多巴來觀察治療效果,後來評估病患年紀尚輕,便建議其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來做長期的治療方式。 巴金森病除了生理方面的症狀外,還有很多病人也有「非動作症狀」,像是情緒變得起伏不定、容易暴躁生氣、封閉自我等,蘇豐傑補充,家人也應該多留意,如果是與巴金森病相關的情緒憂鬱,多巴胺受體促效劑也有改善效果。 蘇豐傑也提醒,所有的用藥內容都必須透過醫師觀察病患用藥後的反應,與是否有相關共病才能決定,不同藥物也有不同的副作用與適合的體質,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遵循醫囑用藥、定時回診和醫師討論用藥狀況,不可任意停藥、調藥,否則不僅影響效果,甚至也可能有生命危險。 他更強調巴金森病患者一定要維持適合自我體能運動習慣,對於整體治療有好的影響。一般民眾平時也可以透過每月8號「巴金森病手指操」(拇指與食指的快速開合檢視)來自我檢視靈活度,及早發現巴金森病。 點我看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ZiEHRqcL8  看看其他病友和家屬在社團討論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appyparkinsons?locale=zh_TW (圖/基隆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蘇豐傑醫師)

巴金森病被誤診為中風,延誤一年治療!醫:這些症狀要特別留意

巴金森病被誤診為中風,延誤一年治療!醫:這些症狀要特別留意#巴金森病手指操

一名60幾歲患有三高的男性,退休後發現開始有行走遲緩,像齒輪一樣會卡住的情形,原來以為是中風,治療1年始終沒有改善,後來轉診到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檢查發現其實是罹患「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這一年時間因為未能找到正確病因,狀況一直都沒有好轉。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建欣說明,巴金森病不見得發作就有典型的手抖症狀,有時是伴隨半邊的肢體僵硬造成走路困難,或者是變成撲克臉沒有表情,更有一些是非動作症狀如情緒低落、焦慮等。這些都很容易誤以為是老化,或是精神狀態有問題。 李建欣表示,近兩成(15%)的巴金森病的患者初期不會手抖,但有肢體僵硬的症狀,因此會表現在如寫字變慢或者字體越寫越小。有些也會有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或者是便秘,情緒低落,四成(40%)會合併憂鬱、睡眠障礙等問題,這些非動作症狀常常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多數甚至拖了一年才看醫生。」 巴金森病最常被忽略的「非動作症狀」  像這個案例就是沒有手抖的症狀,就診時以「巴金森病手指操」測試卻發現明顯動作遲緩,另外也有表情僵硬的情形,經過整體評估檢查後,判斷是巴金森病。經過用藥治療,1個月內就發現症狀明顯好轉,也能夠正常走路了。 點我看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ZiEHRqcL8  巴金森病常見表現: 動作症狀: 肢體僵硬(寫字變慢) 手抖(從單側變成雙側) 撲克臉(臉部表情僵硬) 駝背 小碎步 非動作症狀: 情緒起伏、波動大 焦慮 睡時會突然手腳揮舞 便秘 頭暈 李建欣指出,巴金森病多發生在60歲以上長者,男女比例為6:4,如果是年長者的發作病程相當快,延誤治療容易惡化,會很快從手抖、走路不穩到必須要有輔助,一直到生活無法自理,甚至是臥床的狀態。因此,及早發現並且正確治療是很重要的關鍵。 巴金森病用藥最重要是接力治療 巴金森病是不可逆的,因此只能以藥物控制不再惡化為目標。李建欣說明,目前緩解及控制巴金森病的藥物依照機轉不同大致分為左旋多巴(L-dopa)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A)兩大類。 李建欣說明,左旋多巴(L-dopa)藥物是直接轉化作多巴胺,效果較為明顯,通常會用於70歲以上、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而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A)則建議70歲以下的巴金森病患者優先使用。 但在治療上,每個病人的用藥方法可能都不一樣,會視病人的疾病進展來調配,巴金森病的病程長達15~20年,必須依照個案不同需求來做「接力治療」的對策,舉例來說,較年輕的巴金森病人還有很長的存活時間、甚至仍處於需要工作的狀態,會先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A)來做長期的治療規劃,視情況再搭配左旋多巴(L-dopa)使用。另外,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巴金森病的患者10年內因其他共病就醫第一名的就是憂鬱症,因此多注意病人是否有憂鬱症狀發生,並選擇可同時治療巴金森病引起憂鬱症狀的藥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李建欣提醒,有些中晚期巴金森病人會因服用左旋多巴(L-dopa)濃度太高或濃度太低,出現無法自主控制動作的「異動症」,或突然停止動作「斷電」的現象,因此,病人在服藥過程中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形,建議讓醫師了解用藥後的變化,隨時觀測,藉以調整藥物的運用,才是長期對抗巴金森病、延緩失能的最佳方法。 看看其他病友和家屬在社團討論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appyparkinsons?locale=zh_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