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流感併發肺炎來勢洶洶 中壯年患者居多

流感併發肺炎來勢洶洶 中壯年患者居多#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併肺炎來勢洶洶!醫師指出,今年流感是H1N1,症狀嚴重,A型常合併肺炎產生。症狀除發高燒、肌肉痠痛、食慾不振外,肺炎症狀也會造成50歲至60歲的中壯年呼吸困難及氧合能力喪失,不只氣管內管插管,還有人使用葉克膜。流行性感冒每年冬季都以不同感染群落而流行著。流行性感冒病毒有A、B、C三型,而以A型變化較多。A型流行感冒病毒有其抗原變異的不可捉摸性。每2~3年有抗原小變異,大約每10年有抗原大變異,因為這樣的特性,A型流感無法以疫苗注射完全預防之。而每年注射的流感疫苗,只能有群聚性的防衛功能。今年肺炎併發  侵犯下肺葉為主因此每年流感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流行。衛福部臺南醫院李正雄醫師表示,另外發現今年A型流感合併肺炎的患者,其肺炎不同於一般肺炎(以大葉肺炎為主),其侵犯肺部以下肺葉為主,於一些病患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侵犯的肺葉是多發性,很類似吸入性肺炎病患的X光表現。這些流感患者住院治療除給予抗病毒藥物外,還須使用廣效性抗生素及輸液。而病患的血液以及痰液的培養結果少具有臨床意義。而病患在5至7天的療程後,追蹤其胸部X光變化,皆有顯著的改善情形,門診追蹤其後續變化皆無後遺症產生。因此他也提醒,流感併發肺炎須注意嚴重程度變化,若造成呼吸衰竭,須隨時瞭解病人病況,必要時轉介到醫學中心。

黃金48小時就醫 減少流感併發重症

黃金48小時就醫 減少流感併發重症#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疫情雖已漸趨緩,但本週又有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因此醫師呼籲出入公共場合要戴口罩、勤洗手,若有呼吸困難或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因為抗病毒藥劑在發病後的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可減少嚴重併發症及死亡。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兒科吳文秋醫師表示,去年11月至今年春節後的類流感病人增加一倍,門診中A型流感病人的接觸史很明確,有九成以上為未接種流感疫苗者,有明顯發燒、疲倦、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咳嗽及流鼻涕等症狀,部分B型流感病人,有少部分是有接種流感疫苗,不過症狀相對較輕微。 重症確定病例 9成以上未接種疫苗根據疾管署報告顯示,本流感季自2015年7月1日以來,截至2016年3月20日已累計1,778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96%未接種疫苗。而雖然目前整體疫情緩降,但醫師提醒,近四週 B型流感比例有逐漸上升趨勢,甚至高於A型流感,上月中旬有名兩歲女童死亡個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未接種流感疫苗,出現發燒、流鼻水,併發肺炎住院,確診感染B型流感,經過24天治療無效,最後心肺衰竭死亡。 嚴重恐引發肺炎、腦炎 按時打疫苗預防吳文秋醫師也說,流感病毒中A型與B型流感病毒,較容易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產生明顯的發冷、寒顫、疲倦、嗜睡、頭痛、發高燒、食慾不佳、全身無力、全身肌肉和腹瀉、嘔吐等全身性症狀。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如肺炎、腦炎等併發症,甚至造成死亡,不能掉以輕心。 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病毒,按時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政府每年十月一日開始針對65歲以上老人、滿6個月至國小6年級兒童、50-64歲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提供公費三價流感疫苗接種。目前也有自費四價流感疫苗,可完整涵蓋A、B型流感共4種病毒株。

長假又要來 小心潛藏的幼兒聽力殺手

長假又要來 小心潛藏的幼兒聽力殺手#流感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在開心迎接春天到來之際,幼兒聽力保健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雅文基金會聽力師張晏銘說:「季節交替時幼兒容易因天氣變化而感冒或產生上呼吸道相關疾病,進而併發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家長應特別注意這個期間的幼兒聽力保健。」感冒併發之中耳炎、及娛樂噪音 都是潛在聽力殺手三月正處於季節交替之際,氣溫劇烈變化造成人體易感冒,張晏銘表示,小孩體抗力較弱,加上其耳朵構造與成人不同,若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是鼻竇炎等狀況,更容易併發中耳炎,據研究統計,一歲前約有60%的嬰幼兒曾感染過中耳炎,三歲以前的比例更高達80%。張晏銘補充,休假期間,父母會帶孩子前往娛樂場所如KTV、大型電子遊樂場,或在家中持續使用3C產品休閒娛樂的機會也大增,因此,不管大人或是幼兒處在噪音情況下,都需控管暴露於噪音的時間與音量的強度,注意音量的大小、調控及與喇叭間的距離,而除了添購防罩護具外,也有一些耳機具有顯示音量分貝的功能,可作為警示效果。中耳發炎須小心 輕忽怠慢恐成長期問題因幼兒的耳朵構造與成人不同,其中耳炎的好發機率也比成人來得高。就構造而言,成人中耳腔內的耳咽管構造(歐氏管)相對較窄、細與斜,幼兒則是較寬、短與水平,因此幼兒若是有鼻喉的感染,細菌就很容易跑至中耳,造成發炎與積水現象。常見的急性中耳炎症狀可能會有耳朵疼痛、發燒、中耳積水或是鼓膜紅腫等情形;若未妥善處理,導致中耳健康狀況反覆異常,則可能會變成慢性中耳炎,甚至有機率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張晏銘強調,中耳的健康問題需要追蹤,千萬不要以為用完藥就結束,而是得複診檢查,直至確認康復為止。除了要當心幼兒感冒併發中耳炎,及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噪音環境,張晏銘也提醒家長平時應替幼兒做好聽力保健,減少帶幼兒出入水質不佳的場所,如未消毒的游泳池、三溫暖等,避免髒水進入耳朵。另外,也要留意日常生活環境衛生、保持外耳道乾燥,並避免過度清潔耳垢,以降低外耳道發炎或長黴菌的機率。

A型流感未退燒 B型患者又驟增

A型流感未退燒 B型患者又驟增#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社區流行仍以A型流感為主,但B型流感比例明顯上升。宜蘭縣衛生局近來發現,近期連續接獲3個班級群聚通報就醫診斷皆為B型流感,顯示目前社區B型流感患者變多,民眾仍勿輕忽。當心!A型流感併發重症機率較高A型流感或B型流感皆屬於季節性流感,二者症狀相似,皆會引起高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等,僅能經流感快篩試劑或其他檢驗方法來鑑定型別。而A型流感引起肺炎等流感併發重症機率較高,但無論是A流還是B流,防範方法相同,務必落實衛生好習慣,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無論是流感重症個案或學校群聚通報個案,大多數都沒有接種流感疫苗,衛生局調查,公費疫苗還有554支,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期至3月底,儲備數量足夠供民眾需求。衛生局也提醒民眾要做好防範,落實衛生好習慣,如肥皂勤洗手、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生病時要在家休息,咳嗽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時序已來到春天,正是天氣不穩定、日夜溫差大,忽冷忽熱外加潮濕,容易引發過敏及氣喘,也是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中醫師指出,順應時節做好養生保健,仍可以樂享活力春天。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中醫科康鍾禧醫師說明,中醫養生講究時令季節,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養生要訣,例如立春以後,陽氣開始昇發,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春令,注意氣候多變,從四方面加強調養保健:1) 禦寒防風莫忽視/冬天人體新陳代謝相對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引發宿疾,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此時,保健養生首重防風禦寒。春天適當保暖,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2) 飲食調養是關鍵/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初春時節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等。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3) 鍛鍊運動很重要/運動鍛鍊是春季養生保健非常重要的部分,規律活動、適當運動,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初春時節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跳繩等,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獲得更多氧氣,使腦組織得到較多的血液和氧氣,從而使腦組織能適應季節性血液循環的變化。但運動切忌過分活動,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4) 精神調養很有益/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理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鬱,心理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曬太陽,多接觸大自然,都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感冒vs流感如何分?3要點助辨別

感冒vs流感如何分?3要點助辨別#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病毒肆虐全台,高燒不退、全身痠痛掛病號的人有所增加!不少民眾因為發燒合併上呼吸道症狀前往醫院就診,第一句話總是「我好像感冒了」。但是醫師提醒,普通感冒跟流行性感冒是分開的兩種疾病!感冒少有發燒 流感會肌肉痠痛近來大眾聞流感色變,喉嚨痛又發燒,不少人擔心自己染上流感,其實,多數人只是感冒,但因其症狀雖與流感類似,實則有所不同,因此,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賴新豪醫師教導民眾如何仔細分辨,別再混淆:●類型/「普通感冒」致病原有高達數百種不同病毒,其中較常見病毒為鼻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細胞融合性病毒、腺病毒等等。而「流行性感冒」,其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其中又再細分為A、B、C三型。兩個疾病的傳染途徑皆為飛沫及接觸傳染為主。●症狀/「普通感冒」的症狀較輕微,僅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出現且少有高燒情形,病程約在2~5天內即可恢復。但「流行性感冒」,除了上呼吸道症狀外,還會伴隨3~4天高燒、頭痛、明顯肌肉關節痠痛及全身倦怠與虛弱,病程較普通感冒來的長,約要1~2周才能恢復。●治療/賴新豪進一步解釋,「普通感冒」多半可自行恢復,所以治療多採用支持性療法,且較少有併發症出現。「流行性感冒」除了支持性療法外,尚可依照醫師處方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且有較高機會有併發症出現,其中可能的併發症為肺炎、鼻竇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心肌炎、腦病變、腦炎、雷氏症候群等。

醫師染流感狂咳 竟椎間盤突出變跛行

醫師染流感狂咳 竟椎間盤突出變跛行#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37歲的薛姓醫師,因看診常接觸感冒患者,大約一週前因為感染流行性感冒,持續嚴重咳嗽後,左腳不明原因的疼痛、無力且嚴重麻木,走路時呈現跛行,不能走遠,吃了止痛藥後也沒好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趕緊就醫診治。 咳嗽避免前傾   腰部要有支撐力經過彰化基督教醫院內視鏡脊椎手術中心陳建民醫師,以腰椎X光攝影、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確診為腰椎第五節及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導致左腳疼痛問題,而疾病發生原因可能為因嚴重咳嗽導致腹部內壓力上升,才造成椎間盤突然破裂突出,經討論評估後建議使用脊椎內視鏡手術來治療,售後恢復良好。   陳建民醫師也指出,談起脊椎的自我保養,除了要避免搬運重物、長期彎腰、控制體重和戒菸外,應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種姿勢,咳嗽時候避免過度用力往前傾,盡量咳嗽時讓腰部有支撐力,而坐姿方面,如果長時間坐著,可在後腰部加個靠墊,保持腰背部的自然生理弧度,正確的背墊角度應將整個背部完全貼附於靠墊,如此才能使脊椎放鬆,降低疲勞度,防止下背痛的形成。 

流感重症年齡下降!50歲以上慢性病患高風險

流感重症年齡下降!50歲以上慢性病患高風險#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來勢洶洶,台南市鄰近縣市已有不少學校停課,台南市立醫院感染科陳寶珍醫師表示,流感不同於一般感冒,不僅病狀與傳染力都較為凶猛,50歲以上患有慢性病者,更容易引發重症,因此呼籲這類族群,每年10月應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風險。中壯年流感重症增加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這次流感疫情以A型H1N1病毒為主,自2015年7月至今已累計771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有69名死亡,其中A型流感約佔7成,且中壯年成主要受侵襲族群。台南市立醫院截至目前已有20位流感重症病例,陳寶珍醫師指出,往年流感併發重症約以65歲以上的族群為主。然而,今年50歲至60歲中壯年族群,因流感引發重症有增加現象。甚至有30多歲的重症患者。呼籲青中壯年族群,尤其患有慢性疾病者,不能輕忽此波流感疫情。3月下旬疫情趨緩此波流感疫情,造成各大醫院急診病患數激增,台南市立醫院急診人數也明顯增加,平均每日急診就診人數,較一月份約增加40人。陳寶珍醫師表示,流感疫情雖然凶猛,但確診後可使用克流感及樂瑞莎等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縮短病程、改善發燒。民眾如有發燒、全身痠痛、咳嗽等症狀,不用急著掛急診,一般門診也能迅速確診,施以藥物減低不適症狀。依照疾病管制署統計,每年流感疫情約3月中下旬,隨天氣漸暖而趨緩。陳寶珍醫師呼籲,流感患者自主隔離,尤其學生或易群聚感染者,因居家隔離避免群聚感染。一般民眾進出醫院等公共場所戴口罩,並勤洗手減低病毒感染機率。50歲以上患有慢性病者,每年10月應接種流感疫苗,讓流感不會輕易找上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