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性組織炎

靜脈曲張不只是女性的專利

靜脈曲張不只是女性的專利#蜂窩性組織炎

皮膚科門診近來發現一位年僅三十二歲的男性病人,因輕忽靜脈曲張而導致腳踝『潰瘍』,大小約有巴掌大,經一次植皮失敗,第二次植皮才成功救回一隻腳。雖然植皮把潰瘍暫時填補了起來,但靜脈曲張還是沒有治療,深怕繼續惡化才總算願意前來就醫。病人開始時只有『小腿酸痛』的症狀,一段時間不注意發現小腿常有『反覆性濕疹』、之後逐漸有『色素沉澱』變黑的現象,最後在一、兩次『蜂窩性組織炎』才逐漸形成潰瘍。一來一往也拖了好幾年,病人如果能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恐怕也不至於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如果腿上有個幾條藍綠色血管或幾坨蚯蚓般的靜脈瘤,能拖就拖反正大家都有。一般會到門診尋求治療時,可能已經到了慢性靜脈循環不良產生合併症,如腳部變黑或有反覆性的紅腫、蜂窩性組織炎、脂肪壞死或已有潰瘍的症狀等才肯到醫院求診。不過到了這時期通常代表著病人已到了『下肢組織營養』及『氧氣循環不良』的階段,如果不治療可能很快就會使組織逐步『壞死』而形成難以癒合的潰瘍。然而因為每個人靜脈彈性不一、負荷力自然也就不同,病程也會有快慢。所以靜脈曲張的嚴重度並非以靜脈曲張的大小或數量來決定,而是以是否有『大靜脈辦膜閉鎖不全』及其侵犯的範圍所造成的『高靜脈阻力』來決定,因此早期治療及預防才是面對靜脈曲張的正確態度。危險因子包括:長期服用荷爾蒙、長期坐或站立工作者(如:銀行、郵局行員、教師、護士、醫師、專櫃人員或空服員)、長期肩負重物者、懷孕、體重過重、有家族史、年長女性 較嚴重靜脈曲張的治療※早期=需從腹股溝切開 2 -5c m 的大傷口並將大靜脈結紮,再將末端血管進行剝離,整隻腳不但會有多處長形疤痕,術後更需較長時間的休息。※這幾年的治療方式已有新的突破,只要在大腿切開 2m m 的極小切口,放置最新的『血管內雷射』或『高頻電波導管』,便可封鎖閉鎖不全的大靜脈,手術過程採局部麻醉且術後不需休息且可正常走動,而輕微者則只需在靜脈曲張處開幾個極小的切口將這些病變的靜脈破壞鉤出,或配合『硬化劑』的施打,便可達到完整的治療效果。現代人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著不動,一旦坐著時間過久,儘可能做些小腿運動或起身數分鐘讓小腿肌肉循環下肢血液;而長時間站立時亦應適時走動避免維持固定站姿。若已有靜脈曲張的現象就應儘速就醫,過去很多人(尤其男性)以為靜脈曲張只是美觀問題的錯誤觀念,恐怕得重新調整心態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浸泡在污水中,易引起「蜂窩組織炎」感染

浸泡在污水中,易引起「蜂窩組織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台灣每年夏季颱風後,整理家園時足部長期浸泡在污水中,也是蜂窩組織炎發炎的高峰。細菌的感染,除了局部因素以外,本身的免疫力也很重要。局部的免疫力可以因為外用類固醇、手術摘除局部淋巴節或先天性淋巴水腫而下降,所以乳癌的患者往往在上肢同側產生蜂窩組織炎,而曾經取下肢血管作為心臟冠狀動物繞道術者,則容易在下肢產生蜂窩組織炎。此外,下肢循環不良者及糖尿病患,都是蜂窩組織炎的高發族群,特別是在糖尿病患,容易引起出血性蜂窩組織炎,有可能危及生命。蔡呈芳 醫師表示在學術的分類上,並非所有皮膚的整片深層細菌感染都稱為蜂窩組織炎,由不同的細菌種類,或不同的侵犯深度,在醫學上常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及不同命名,如壞死性筋膜炎就是一個例子,在此情形下,感染一直延伸到脂肪層以下,初期表現如同一般蜂窩組織炎,但腫的現象更為明顯,在二至三天病灶迅速擴大,腫的範圍往往超出表面的紅腫,而由於局部組織嚴重,疼痛有時反而並不明顯,然而若不善加處理,死亡率可高達五成以上。蔡呈芳 醫師建議,輕微的丹毒或蜂窩組織炎治療時,一般是以口服抗生素為首選,雖然有文獻指出早期以注射投予抗生素,對減少日後疾病的復發有幫助。如果懷疑是壞死性筋膜炎,則需輔以外科手術清創處理。由於丹毒及蜂窩組織炎都有其復發性,在一項統計中,半年內復發者占百分之十二,而三年則為百分之二十九。每次復發時,治療常需更久的時間,因此及早且充分的治療十分重要,而對於復發頻繁者,是否需定期的投予抗生素則仍有爭議。定期服藥者較少復發,但日後產生抗藥性細菌機率也同時增高。

香港腳,不見得癢又癢!

香港腳,不見得癢又癢!#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其實就是足底有黴菌感染的俗稱,由於黴菌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生長所以海島型氣候的台灣民眾罹患率相當高,而隨著感染的菌種不同,表現型態不同,病人的症狀也大不相同,所以不見得香港腳就一定會癢,而會癢的腳底也未必就是香港腳,鄭國良醫師指出最常見的二型態是,足底脫屑及指縫潰爛型,前者在腳底皮紋中產生脫屑的現象而後者則易使指縫變白,且逐漸潰爛,此型若不注意在夏日高溫穿鞋或泡水時間過長時,最易讓細菌沿著指縫潰爛處,造成腳底紅腫熱痛而形成所謂的蜂窩性組織炎。另外二型則是厚皮型及水疱型,厚皮型顧名思義便是不斷的角質增生產生厚厚的腳皮容易誤認為繭而水疱型最容易有癢感,但有時必須與足底汗疱疹做鑑別診斷。【治療】一般以抗黴菌藥膏塗抹便可達到良好的效果,不過需耐心的擦拭不可中斷至少2-4週才可達到最佳的殺菌效果,否則一旦過早停藥以台灣夏日的濕熱狀況,很容易重覆感染黴菌,對於少數外用抗黴菌用藥療效不佳的病人於擦拭2-4週後可考慮以口服藥加強療效或以外用水楊酸、尿素等角質溶解劑幫助抗黴菌藥物的吸收,坊間流傳的醋酸泡腳無法達到殺死黴菌有時反而會因過度浸泡使細菌從腳縫進入組織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應避免浸泡。【注意事項】由於黴菌喜歡在溫暖的潮濕的環境生長,於治療前後應注意下列事項:1.) 避免穿緊密不通風的鞋襪或衣物而沐浴、碰水後腳底應盡量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2.) 不管在家裡或公共場所盡量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3.) 家裡感染者的鞋襪除了避免共用外也應分開清洗,以防皮屑、指甲再度傳染給家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