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性組織炎

業者應供安全證明 違者可處15萬罰鍰

業者應供安全證明 違者可處15萬罰鍰#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應「衛生署0527食品安全專案計畫」,6月1日啟動全面稽查出動30人力分10組,截至中午為止共稽查123家業者,其中118家(96%)符合規定,5家(4%)不能提供安全證明及交代來源,已開出限改單,限期2日內改善完成,屆期如不改善,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5條規定,最高可處新臺幣15萬元罰鍰。北市衛生局同時抽驗1件產品檢驗順丁烯二酸,命業者不得販售。值得注意,稽查行動發現全家便利商店因沒有安全證明,已自行將黑輪、關東煮等產品下架,衛生局調查時,總公司火速送進整份具結安全證明及檢驗報告,衛生局現場逐一檢查檢驗報告正確無誤,並貼上檢查通過貼紙要求所有門市都應出具相關安全合格證明。衛生局同時查獲4件包裝產品成分標示「修飾澱粉」,但未標示此用何種化學物質,資訊不夠透明,讓民眾無從選擇。衛生局已抽樣進行調查廠商使用之修飾澱粉是否為衛生署核可准用之21種食用化製澱粉品項,包括醋酸澱粉、丙醇氧二澱粉等,依照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標示不清經查證屬實,將處罰3萬到15萬元;標示不實、誤導消費者,將處罰4萬到20萬元。衛生局表示即日起,若仍未張貼具結安全證明者,將依消保法第36條要求業者暫停販售,並立即抽驗,對檢出不合格者予以重罰。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另若終端產品順丁烯二酸含量過高,經風險評估認為可能危害人體健康者,則可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罰鍰。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選購澱粉類產品時,應首選已張貼安全合格證明店家,才能吃的安心。若有發現八大類食品未張貼安全證明者,請撥打消費者服務專線02-27208777或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10,衛生局將立即派員下架產品。以上訊息,民眾可上衛生局網站「化製澱粉專區」查詢相關訊息。(圖片來源/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雙腳反覆脹痛 竟是蜂窩性組織炎病根

雙腳反覆脹痛 竟是蜂窩性組織炎病根#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四十五歲的阿美經營小麵攤已經十年,每天清早進貨都是她搬進搬出,接下來就是整天站在熱鍋前不斷的煮麵,阿美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在麵攤為生活打拼。最近這幾年,她發現每天到了傍晚雙腿就又痛又腫又麻,腳趾頭在鞋子裡面也緊的發疼,尤其是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整天工作下來,雙腳好像不是自己的,但是隔天睡醒雙腿又神奇的消腫也不痛了。這樣每天反覆好幾年了,阿美一直沒有覺得身體有異樣,直到一年前的某一天,右小腿竟然又紅又燙,痛處接著起水泡,全身還發燒畏寒,阿美趕緊去看醫生,才發現小腿有細菌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需要住院打抗生素。接下來的一年當中,感染又復發了幾次,阿美只好麵攤的生意丟著,沒辦法繼續做,得要常常跑醫院做治療。經過ㄧ連串的檢查與詢問,阿美被轉診的心臟血管外科的門診,醫師用儀器檢查後,才知道原來這幾年雙腳反反覆覆的脹痛竟然就是最近蜂窩性組織炎的病根。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佑群解釋,這是因為阿美長期需要一直站著煮麵還要搬重的貨物,加上懷孕時的大腹便便,過大的腹腔壓力早就造成兩隻腳的靜脈迴流不全與靜脈曲張,靜脈內的血液長期淤積在雙腳,一個不小心細菌就跑到血液裡滋生,造成反覆的感染。當感染好了之後,阿美乖乖的聽從醫生的建議與指導,接受靜脈曲張的手術並且規律的穿上醫療級的彈性襪,雖然剛開始穿的時候有點不舒服,但是適應了半個月之後,阿美已經可以整天穿著襪子,感染的狀況也已經不再復發了。

蚊蟲叮咬小傷口 竟變蜂窩性組織炎

蚊蟲叮咬小傷口 竟變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一位1歲多女童因高燒不退,至衛生署樂生療養院急診,經會診兒科張瑩雯主任,檢查發現女童左臀部紅腫,疑因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初步給予抗生素治療,4天後回診發現仍已形成膿瘍,立即安排住院並會診外科醫師切開引流及清創,3天後順利康復出院。張瑩雯主任說:夏秋季節交替秋老虎發威,全省各地屢創高溫紀錄,蚊蟲孳生快速,幼童遭受叮咬後由於語言表達尚未成熟,抓傷皮膚形成傷口加上天氣悶熱尿布包覆等因素,有時因初期未注意而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家中有3歲以下兒童宜多注意!女童引流取出之檢體化驗後證實為金黃葡萄球菌感染,常見的細菌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當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而且在組織空隙內滋長,引起局部組織發炎性反應,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人體的皮下脂肪層像是一區區蜂窩狀的組織,當這個區域受感染發炎腫大,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初期有四大特徵包括紅、腫、熱、痛等症狀,隨後紅腫範圍會逐步擴大,同時也會出現全身倦怠感、發燒、畏寒、淋巴腺腫大、關節痛或頭痛等症狀。當傷口或皮膚出現以上症狀,需提高警覺注意,這表示細菌已經侵入血液而循環全身,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有時皮膚表面的癒合並不能代表內部細菌已被徹底瓦解,有異狀一定要盡速就醫。一般來說容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有:抵抗力低者:包括痛風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免疫力較差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嬰幼兒等。有開放性傷口者如蚊蟲咬、外傷、香港腳、拔智齒等。外傷是造成細菌入侵的主要原因,必須謹慎處理。目前蜂窩組織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首先必做血液培養及敏感試驗,再依結果選用正確的全身性抗生素,通常七至十天即可痊癒。但若已形成膿瘍,就必須由外科醫師做切開引流及清創的處理,更嚴重時,醫師將視病情決定是否做局部皮層重建、植皮或截肢等整型手術。張瑩雯主任提醒家長,外出前先為小朋友噴防蚊液或貼防蚊貼片,小朋友的指甲也需常修剪並保持手部乾淨,避免因為蚊蟲咬傷而抓破傷口感染,此外,被蚊蟲咬傷時,可先清洗傷口冰敷隨後擦止癢消腫的藥膏防止傷口細菌感染。 

潮濕梅雨季 當心皮膚傷口染蜂窩性組織炎

潮濕梅雨季 當心皮膚傷口染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梅雨季,潮溼的天氣加上一下子下雨,一下子晴天,家裡的傢俱牆壁,也會有潮溼、發霉的現象,不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科李世光醫師提醒,這種氣候及環境也容易引起毛囊炎,民眾應謹慎,像是近日台大有位40多歲病患,本來腳只是一點小小的紅疹,後來就變得很痛,細菌大量生長的結果,就變成下肢蜂窩性組織炎。 李世光醫師表示,蜂窩組織炎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嗜肉菌等。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而在組織空隙內滋長,引起局部組織炎性反應。人體的皮下脂肪層如果發炎腫大,變成像是一區區蜂窩狀的組織,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初期特徵包括患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1.紅: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2.腫:受傷部位表面輕微隆起;3.熱:被感染之區域較其他正常區域溫度稍高;4.痛: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或有化膿現象。李世光醫師強調治療方面則應立即治療,可利用: 1.抗生素治療:當發炎情況輕微時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局部塗抹;若症狀未緩解且有持續擴大的情形時,則採靜脈注射抗生素。第一代抗生素為蜂窩性組織炎常用的抗生素,對鏈球菌及葡萄球菌皆有效。2.冰敷:急性發炎期使用冰敷,可減輕疼痛。3.抬高患肢,最好能高於心臟。4.多喝水,有助於增加毒素排出。5.外科手術:當傷口已形成膿瘍,必須採外科手術的切開引流與傷口的擴創處理。6.多休息。李世光醫師指出,下肢的皮下組織若是曾經有細菌感染過,常常會殘留一些細菌的孢子在組織層,每當身體抵抗力變差時,就很容易再發生蜂窩組織炎,所以在急診常看到反復發作的病人。因此,在潮溼的天氣裡,下肢皮膚若有受傷,應注意保養才是預防之道。

小傷口不在意 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小傷口不在意 小心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個大眾很常聽到的名詞,可是雖然常常聽到,但是很多民眾對這個名詞卻不是很清楚,常常會有輕忽的情形,簡單的說蜂窩組織炎其實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 染,感染的細菌非常多。當我們受傷了,傷口沒有作好處理時,可能導致細菌感染,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而在組織空隙內滋長,而引起的組織發炎,因為皮下脂肪本身的排列方式就有點像蜂窩,所以這類炎症又稱為蜂窩組織炎。它可能直接發生在傷口的部位,也有可能會出現在傷口的鄰近皮膚上,最常侵犯臉部、頸部及腳部等部位,並可經淋巴系統侵犯到結締組織。衛生署台南醫院李致毅醫師表示蜂窩性組織炎初期的特徵包括:紅、腫、熱、痛等症狀。紅: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腫:發炎的部位表面輕微隆起或水腫;熱:被感染之區域局部溫度較其他正常區域稍高;痛:患處及受牽連區域會有持續疼痛的現象。其後隨其病程進展,影響的範圍會逐步擴大,並可能同時出現發燒、畏寒、全身倦怠、淋巴結腫大、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這表示細菌已經侵入血液系統而循環全身,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蜂窩性組織炎與皮膚軟組織感染的治療,第一步驟為傷口的照顧。細心的傷口處理與適當的膿液引流,可以將受感染的軟組織中細菌的菌落量降到最低。此外,合併適當及有效的抗生素療法,亦是成功控制此感染症重要的一環。而如果皮膚軟組織感染持續惡化,會造成局部組織壞死、進而延伸影響至深層器官和骨骼(如肌肉膿瘍、壞死性筋膜炎、骨髓炎等等),單純的抗生素療法往往效果不佳,患者必須進一步接受清創手術甚或截肢等治療,始能控制病情。李致毅醫師提醒小傷口可能成為大問題。在皮膚軟組織感染的早期,內科療法多能成功地將感染控制下來。切莫小病養成大病、造成全身性感染甚而危及性命,才來後悔莫及!

媽祖遶境完 香港腳惡化患者爆增

媽祖遶境完 香港腳惡化患者爆增#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大甲媽遶境活動將於3月24日凌晨展開9天8夜行程,將吸引上萬的信徒隨行。童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俊諒表示,每年媽祖遶境活動結束後,門診出現很多民眾因腳趾間糜爛、傷口來就醫,大人及小孩都有,檢查發現多為香港腳復發導致潰爛,經治療後大為改善。該院,有一名63歲的林姓婦女本來就有香港腳,只會癢不會痛,後來覺得不舒服,才脫下鞋襪仔細的看,發現腳有傷口且腫脹,才趕快就醫,此時患者的腳已經細菌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給予抗生素治療才改善她的狀況。李俊諒醫師說,患者為何香港腳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因一直走路,穿鞋子長時間悶住,到了定點可能無法好好的清潔,並且適時的讓腳休息,容易讓香港腳惡化,加上走路會摩擦,容易產生傷口,傷口遭受感染後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因此,信徒患有香港腳要隨身帶香港腳的藥,並注重個人衛生,記得天天換襪子及多準備一雙鞋,隨行應適時的休息時,可以的話換上輕便的拖鞋適時讓腳透氣會比較輕爽。醫師李俊諒提醒民眾,照護的首則除了要衡量自身體力外,若是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攜帶藥物並按時服藥外,穿著透氣棉質衣服與鞋襪,每天更換襪子並多準備一雙鞋,以免感染香港腳或是香港腳復發導致潰爛,稍一不慎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選擇舒適的鞋子,避免傷口的產生。

女蜂窩性組織炎!小腿紅腫又發燒

女蜂窩性組織炎!小腿紅腫又發燒#蜂窩性組織炎

陳太太三天前穿著拖鞋在打掃庭院時,右腳突然一陣刺痛,原來是大拇指被碎玻璃割破了。她原本不以為意,可是過兩天,她的大拇指愈來愈痛,連右腳小腿都紅腫起來了,她自己先吃止痛消炎藥,可惜沒有效果。到了第三天,她開始發燒,於是她趕快到醫院急診室就醫。此時陳太太的右腿已經因傷口感染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所幸及時到醫院就診,住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療。陳太太在住院三天後退燒,之後在感染科門診繼續接受治療,約一個星期後即順利痊癒。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感染科李雅鈴主任說,蜂窩性組織炎是因為皮下組織受到細菌感染而產生的皮膚發炎反應,特徵是皮膚局部會又紅又腫,觸摸會發現患部比其他地方更熱,並且按壓紅腫部位會很痛。有些人會合併發燒或是鄰近淋巴結腫大疼痛的症狀。有時蜂窩性組織炎不只有紅腫的發炎反應,還會漸漸化膿,形成廱癤,此時應配合清創手術治療,才能痊癒。

牙周病勿輕忽 以免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牙周病勿輕忽 以免感染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40歲的林先生於一星期前發現左下後牙牙痛而且左臉頰開始腫脹。因為以前也曾發生過類似情形,且兩三天左右就逐漸消腫,所以並未特別在意。然而三、四天後,腫脹逐漸增加,且有輕微發燒與疼痛,患者因而至苗栗大千醫院牙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左臉頰腫脹且有波動感、捻髮音、壓痛、泛紅、局部發熱。頸部方面則在左側顎下間隙及頦下間隙有堅實的腫脹。口腔檢查則有張口受限(最大張口度12mm)以及輕微吞嚥困難的現象。口外環口放射攝影(panorex)可見左下顎第一大臼齒遠心牙根垂直斷裂,也可見廣泛性的水平骨喪失。 大千醫院牙科整合治療中心陳怡睿醫師說,蜂窩性組織炎為顏面最常見之感染,而魯特維格氏咽峽炎可說是非常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之一。國內在2002年的統計則顯示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4歲,67%的病人無全身性疾病。國內統計致病原因,齒源性約佔96%。其中以蛀牙及牙髓疾病最常見(38%),其次為拔牙後傷口感染(33%)、牙周疾病(18%)。部位以智齒最常見(52%),此外大臼齒區也是常見部位。最重要的觀念則是防範未然。定期口腔檢查,拔除沒辦法保留的牙齒(智齒,斷裂的牙齒,嚴重牙周問題),修整不合適的假牙,維持口腔衛生,如此才能避免與減少感染的機會。另外,有症狀應立即就醫,才不致使症狀惡化,增加疾病的風險以及治療的困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