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

飲食、運動、用藥都有注意⋯血糖還是超標?快使用「1方法」降血糖

飲食、運動、用藥都有注意⋯血糖還是超標?快使用「1方法」降血糖#控糖

胰島素是人體必需的內分泌,當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功效無法充分發揮時,合併口服降血糖藥也無法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標準內,為了預防合併症提前到來,醫生會建議開始打胰島素。《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胰島素控血糖」的相關知識,讓民眾更了解糖尿病與胰島素的關係。

每年增16萬糖尿病個案,65%糖友合併心腎問題,過半未自察腎臟惡化

每年增16萬糖尿病個案,65%糖友合併心腎問題,過半未自察腎臟惡化#控糖

今年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為首,帶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共同響應2022世界糖尿病日,希望以『及時控糖醫起GOAL 安心腎力衛將來』呼應重視糖尿病控制 全國糖尿病友推估超過230萬人,每年新發生的糖尿病個案數約16萬人,根據110年全國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位居第五位,意即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糖尿病容易引起心腎病變,平均每三個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合併有慢性腎臟疾病,每兩位透析患者便有一位合併有糖尿病。而腎功能惡化也會連帶影響心臟功能,提升高死亡率的心衰竭發生風險。適逢11月14日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即將到來,為提升國人對糖尿病的關注力與自覺,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於11月5日下午攜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等單位,於中正紀念堂舉辦 「2022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活動」,響應2022世界糖尿病日主題 「衛教為將來(Education to protect tomorrow)」,規劃互動的篩檢闖關活動呼籲民眾關心糖尿病,也提醒糖友注意血糖控制,同時關注自身心腎病變風險以預防心腎相關併發症。 52%合併蛋白尿糖友未察覺腎功能可能已在惡化! 呼籲糖友早篩早治-「及時控糖”醫”起GOAL,安心腎力”衛”將來」 糖尿病患多伴隨三高共病,大小血管併發症發生風險也相對增高。依年鑑顯示,新發糖尿病患高達半數合併高血壓,而血壓飆高也容易增加腎臟壓力加速惡化,凸顯糖尿病管理應同時監控相關風險因子的重要性。然而糖尿病患者普遍對風險因子認知意識不足,糖尿病衛教學會與糖尿病學會於2021年進行「今天你有『控』嗎,請問糖三臟」糖尿病患自覺調查,回收19,113名糖友結果,統計顯示56%糖友血糖控制已達標(糖化血色素HbA1c < 7),顯示糖友對A1c管理積極度已達一定成熟度。卻也發現65%糖友自評有合併至少一項的心腎病變風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抽菸、肥胖、出現蛋白尿或是家族有心血管、慢性腎臟病史),其中3成合併高血壓,2成已有白尿蛋白。但52%已有白蛋白尿的糖友並未察覺自己出現尿蛋白,若因此輕忽而未即時介入照護,腎功能將可能持續惡化。因此本次園遊會也以「及時控糖“醫”起GOAL,安心腎力“衛”將來」作為活動主題,傳遞今年度世界衛生組織於世界糖尿病日宣傳的核心精神「Education to protect tomorrow」,宣導正確的衛教知識傳遞學習,鼓勵糖友積極控糖達標的同時,也要做好心腎共病風險因子管理,及早篩檢,才能及早介入,守護患者的腎臟、心臟等器官減少惡化。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因臺灣人口正朝超高齡人口邁進,高齡人口的增加也代表慢性病長期化的出現,而多數國人罹患的慢性病代表第2型糖尿病人口亦持續增加,特別是40歲以下年輕族群的發病率逐年提升。未來糖尿病管理將面臨『長期化』及『高齡化』兩大挑戰,因此深化全民控糖概念,預防及延緩高危險族群之併發症或共病惡化勢必成為新照護議題。」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為2022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儀式致詞,呼籲國人都應注重糖尿病"心腎"風險及問題 落實「控糖321」 兼顧糖腎心, 糖友有『控』請問糖三臟  糖尿病友在日常有諸多規則必須遵守,除了均衡飲食及維持規律的運動、作息外。定期量測血糖、控制三高、按時回診並接受檢查注意併發症風險,也是糖友們應謹記在心的原則。園遊會活動現場也透過輕鬆的闖關遊戲寓教於樂,向大眾宣導「控糖321」口訣,提升國人預防糖尿病心腎併發症及早篩早治的正確知識: 血糖監控3指標:注意糖化血色素(HbA1c)、餐前(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狀況。 腎臟功能2注意:定期檢測蛋白尿(UACR)、腎絲球過濾率(eGFR)指數變化。透過檢驗結果,對照KDIGO 慢性腎臟病況分級表,了解自己的腎臟風險落於哪個分類區塊;若為中、高風險,表示腎臟功能恐已嚴重受損,需積極治療以延緩步入洗腎。 心臟衰竭1預防:是否需進一步檢查心臟功能? 除控制三高外,應關注是否有累喘腫症狀以及早諮詢醫師預防高死亡風險的心衰竭發生。 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歐弘毅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回診時除注意血糖是否達標以外,也要特別注意腎臟、心臟,可利用學會推行的 『請問糖三臟』技巧,回診時主動詢問醫師目前的「血糖控制狀況、腎臟功能以及如何預防心臟衰竭」三大問題,了解是否有『控』,才能更加掌握自己的器官病變風險。」 除了以上兩點,糖友在血壓、血脂的控制也不得懈怠,血壓應於居家掌握722法則量測(連續7天、早起睡前2時段、要連量2次),確認控制在130/80 mmHg,低密度膽固醇則建議低於100mg/dL,同時注意若平日出現「喘、累、腫」等心衰竭症狀,建議儘速至專業院所進一步檢查,守護自身健康。 2022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儀式舉辦於中正紀念堂,讓堂體點亮象徵世界糖尿病日的藍色 民眾熱烈響應世界糖尿病日主題-「衛教為將來」,檢測心腎病變風險及早預防 『及時控糖醫起GOAL 安心腎力衛將來』 2022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活動將衛教及風險檢測以闖關方式結合現場表演,三小時內吸引近五百位民眾了解自己的心腎病變風險共襄盛舉。透過互動調查與趣味問答結合的遊戲,加上專業衛教師的講解,助大眾對糖尿病管理兼顧心腎病變預防等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蔡文瑄醫師於活動現場進行有獎徵答,並為民眾解答糖尿病相關問題 以健全且充足的衛教資訊傳遞,令國人達到有效的糖尿病及共病風險預防,不僅是提升大眾自我保護力,更是因應未來超高齡化社會的結構變動,落實『Education to protect tomorrow』,超前部署慢性病長期化趨勢。活動最終也於中正紀念堂點亮糖尿病日的世界性標誌藍環,圓圈象徵生命和健康,藍色則反映所有國家共同擁有的天空,期許世界各地共同加強糖尿病宣傳教育、防治和監測,達到遠離糖尿病,健康新生活。

糖尿病不怕!控糖模範生超過20年無併發症,專科醫師親揭秘訣

糖尿病不怕!控糖模範生超過20年無併發症,專科醫師親揭秘訣#控糖

「診斷糖尿病已經超過20年,血糖控制穩定,也沒有發生我自己最擔心的心血管或是腎臟併發症。」63歲的模範糖友劉先生笑說,「要我回想我到底做了什麼厲害的事來控糖嗎?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的態度是,既然都要尋求醫療協助了,就要相信醫師專業和建議,按時服藥並測量血糖。」

糖尿病救命藥物百年突破 數位化成疫情時代控糖轉機

糖尿病救命藥物百年突破 數位化成疫情時代控糖轉機#控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適逢胰島素發明的100週年,作為糖尿病患者的救命藥物,在糖尿病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時間演進,胰島素也不斷地被改良創新,現今除了長效型和複方劑型的胰島素,注射針頭也從傳統針頭改良成筆針形式。尤其在智慧醫療的蓬勃發展之下,市面上已有許多數位工具可輔助胰島素的使用,包括智慧控糖app與搭載藍芽功能的智慧胰島素注射裝置等。這些突破性的發明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療便利性,即使受到疫情衝擊仍可持續穩定控糖。中山附醫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楊宜瑱表示,人體內的胰島素除了會24小時無間斷的分泌來控制血糖的平衡,用餐前後的血糖升降也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因此患者除了應留意平時的血糖值,飯前飯後的血糖也是控制重點。部分患者使用1-3種口服藥後,仍無法達到糖化血色素7%以下的治療目標,此時應與醫師討論是否以胰島素藥物介入治療。長效型胰島素的好處是可維持患者24小時空腹血糖值,複方劑型胰島素則結合不同機轉控糖藥物的優勢,一天施打一劑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增進用藥的便利性。此外,除了在藥效研究上有突破性進展之外,胰島素在使用便利性上也不斷與時俱進,改良後的筆針型式胰島素不僅可以降低注射時的不適感,也讓藥物的保存更加便利。楊宜瑱表示,傳統型的針劑需要抽取藥物,操作上較為複雜,現在筆針型胰島素發明後,除了方便患者抽取藥物,筆針的注射針頭也更細小、劑量刻度更精準,大幅增進患者的使用意願。隨著數位化時代來臨,目前已衍生出許多智慧工具來輔助病友的控糖流程,不只減輕患者的負擔,也讓醫療團隊能做更即時、個人化的治療調整。楊宜瑱以智慧控糖app及搭載藍芽功能的智慧胰島素注射裝置為例,由於患者需要長期且頻繁的紀錄血糖數值,若都以手寫或事後回顧難免會有誤差。現在透過智慧工具能即時傳輸血糖值、紀錄飲食的功能,讓病友更精準又方便的控糖。尤其患者還可授權分享胰島素注射劑量等雲端資料,使醫療團隊能更快速了解患者的血糖變化,並適時調整治療方針,將疫情期間只能居家控糖的危機化為新的轉機。圖說/中山附醫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楊宜瑱表示,透過智慧工具能即時傳輸血糖值、紀錄飲食的功能,讓病友更精準又方便的控糖。MAT-TW-2101832-1.0.12/2021參考資料:糖尿病衛教學會/台灣胰島素注射指引https://pse.is/3xqgmb台灣醫事檢驗學會/胰島素阻抗與其評估https://pse.is/3vxvnm嘉義基督教醫院/正確注射胰島素https://pse.is/3zdp8k

地瓜全身是寶 吃對3方法營養再提高

地瓜全身是寶 吃對3方法營養再提高#控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肥胖不僅是新冠肺炎危險因子之一,更是三高、癌症等健康問題的根源。想要控制熱量減重,可以選營養密度高、熱量低的國民食物地瓜,地瓜可蒸可烤,還能拔絲,端出各種創意料理與甜品。文獻指出,地瓜中的β-胡蘿蔔素有助降低罹患肺癌、胃癌與結腸癌的風險(僅限天然食物為來源)。其他富含的優質營養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A、C、泛酸、B6及礦物質。千禧之愛基金會營養師陳扆洵指出,可以利用地瓜的營養價值達到控糖、體重控制等目標。蒸熟能保留最多營養水煮地瓜容易流失水溶性營養素,烤地瓜有烤焦產生致癌物的疑慮,因此將地瓜「蒸熟」能保留最多營養。想要控糖或增肌減脂者,記得蒸熟之後要冰鎮到隔天,冷凍後的地瓜可形成結晶變成「抗性澱粉」,消化率和吸收率較一般澱粉低。如此不易完全消化的特性,一則可延長飽足感,二來低升糖指數更適合需要控制血糖者,可避免體內胰島素大幅波動。地瓜皮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提供腸道中的益生菌發酵成短鏈脂肪酸,做為養分培養出腸道好菌,抵禦壞菌生長。地瓜的膳食纖維多在皮中,所以千萬別削掉!有些民眾擔心農藥會殘留,所以不敢吃皮,其實洗刷乾淨的秘訣一學就會。首先用流動水浸泡1分鐘(不能加醋或小蘇打),待地瓜上的髒污沖淨後用軟毛蔬果刷輕刷洗乾淨,就可以拿去蒸熟。爺奶到兒孫全齡適合一般中型地瓜(約165公克),相當於一碗8分滿白飯,纖維量卻是白飯的2~4倍,對腸胃蠕動慢、排便不順者都很適合。許多清粥小菜的稀飯也會加入地瓜,對牙口不好的長輩來說,質地軟又甘甜好入口,有益健康一舉數得。若想做點心,「牛奶地瓜泥」是個好選擇。將蒸熟後的地瓜搗成泥,放入果汁機加牛奶攪打成半泥狀,夏天放入冰箱10分鐘,或加入一些冰塊,冰冰涼涼的消暑甜品就完成。冬天則可加入熱豆漿,不用加糖就很甜,用來取代含糖飲料也超級健康。這道不到200大卡的點心,不但有豐富的營養,更有滿滿飽足感。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控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定期服藥、控制血糖、維持體重是大部分糖尿病友每日的功課,大部分的病友因為容易疲倦,或者認為每日的勞動已經足夠而忽略運動,然而運動不只能夠協助控糖,也可協助高血脂的糖友降低血脂、降低心臟血管等慢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危險群的病人也能利用規律運動讓自己避免進入糖尿病階段。行動不便、無法久站 可累積分次運動鄧琇云護理師表示,「用藥、飲食、運動」是控糖3大招,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只做到前2項,忽略定期活動帶給身體的好處。若是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糖友,藉由漸進式運動,從一次10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至一次半小時,可減緩肌肉萎縮速度,如果有行動不便、無法久站的病友,也可以用累積的方式分次運動。病友可以練習每周運動3~5天,每次運動至少累計半小時,運動強度約為有點喘但仍可以好好說話的程度,不用一定要跑到流汗,門診時可與醫師討論運動種類及強度,護理師也會依照病友狀況設計運動類型。一般來說運動會包含3部分:1) 柔軟跟伸展/因為運動前後要避免運動傷害,要做柔軟操,約10分鐘的暖身2) 主要運動/主要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 有氧運動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車都可以幫助訓練肌群,膝蓋不好的病友也可以用水中走路來達到同樣效果,有氧運動建議持續30分更有效。‧ 肌力運動如推牆壁、倚靠牆壁深蹲、彈力繩或是自己做的啞鈴,這類的阻力運動,都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力量,減緩肌肉無力現象。3) 緩和運動/一輪運動結束後,可以藉簡單動作舒緩拉扯過的肌肉。在運動部位打針 恐間接導致低血糖鄧琇云護理師提醒,盡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時機也最好選在飯後1至2小時,運動時要攜帶糖果預防低血壓,運動時應攜伴出門,另外,每日定期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在打胰島素的那一餐要記得避免在運動部位打針,打針在運動部位,容易讓胰島素作用加速,導致低血糖。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規律運動不只能夠強健身體,對糖友來說,是一項能預防疾病惡化的緩衝,只要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慢慢加強並變成一種習慣,只要長期維持下去,每位病友都能夠輕鬆控糖!

胰島素控糖成效差?衛教師:施打謹記3重點

胰島素控糖成效差?衛教師:施打謹記3重點#控糖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一名約有14年糖尿病病史的陳伯伯,在醫師建議下更換預混型胰島素進行施打,然而,糖化血色素卻沒有明顯改善,經衛教師諮詢後發現,是沒有確實按照步驟進行,才有成效不彰的問題。林口長庚醫院施孟涵衛教師表示,施打胰島素可以快速幫助糖友降低血糖,在國際間也是公認控制血糖的有效方式,但有些糖友在使用胰島素後卻不見明顯效果,可能是因為沒有按照正確步驟,像是可以同時幫助控制空腹及餐後血糖的預混型胰島素,包含短效和中長效成分,使用前就必須搖晃混合,並立即施打才能達到控糖效果。簡單方便的預混型胰島素 控制血糖好幫手施孟涵衛教師指出,通常醫師一開始會讓病患使用基礎胰島素,然而卻可能會面臨隨著病史越長而不斷調高劑量,因此當患者調高劑量,卻無法穩定控制血糖時,醫師就會考慮使用預混型胰島素,以控制餐後血糖及降低糖化血色素。典型的預混型胰島素包含30%的超短效成分及70%的中長效成分,優點是簡單方便,只要學習使用一種胰島素、一種注射筆,於餐前立即施打,可幫助糖尿病患同時控制餐後血糖及空腹血糖,並能減少注射次數。另外,預混胰島素價格較為平價,對患者在治療上的負擔約可減少每日總費用20~30%。預混型胰島素 3重點要注意然而,許多糖友都遇到改打預混型胰島素後,卻不見控糖成效等問題?施孟涵衛教師解釋,有些使用預混型胰島素的病患,由於在使用時沒有確實按照步驟,才會控糖成效不彰。以下3點提供給使用預混型胰島素的病患了解:1)預混型胰島素是懸浮液劑型,使用前一定要充分搖晃混合,糖友要將注射筆置於手掌之間滾動10下+手甩10下,讓速效和中長效的胰島素混合均勻,施打後才可以達控糖效果。2)胰島素混合好要立即注射,若先放置一旁過段時間才施打,會讓懸浮液漸漸分離,這時必須重新混合再施打。另外,注射後至少停留10-15秒,以利藥劑充分注入。3)預混型胰島素施打的劑量與飲食有關:由於每個患者的體質、病情不同,需與醫師、衛教師、營養師討論溝通,規劃適合自己的飲食量及胰島素劑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