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

控糖佳?果糖吃多易致代謝異常

控糖佳?果糖吃多易致代謝異常#控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果糖普遍存在於水果和蜂蜜裡,甜度是所有天然糖類中最高的,還有以澱粉為原料的人工果糖,也能夠代替蔗糖,在相同甜度下可減少廠商成本,因此這種高果糖糖漿被廣泛用於加工食品如糕點、甜食和飲料內,高果糖糖漿系列中以用於飲料的HFCS-55(55%果糖、41%葡萄糖、2%麥芽糖、2%蔗糖)最為常見。果糖在肝內的轉化傾向生成脂肪果糖在體內的代謝情況與葡萄糖不同,似乎不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所以過去認為果糖在控制糖尿病上的效果較佳,但現在許多研究指出,果糖會導致新陳代謝異常,讓糖尿病和心臟病的罹患率增加,果糖在肝內的轉化還傾向生成脂肪,果糖的化學結構會刺激食慾,容易引起饑餓而造成肥胖。含糖飲料與體重增加、代謝疾病相關瑞士洛桑大學生物暨醫學系生理學部門在2010年的回顧中指出:「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物,不過前者只能被肝臟轉化,所以兩者的代謝有明顯的差異,由於果糖的升糖指數低,最初被認為適合糖尿病患者。然而在實驗中,齧齒動物長期攝取大量的果糖會導致胰島素抗性、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對於人類,這樣的證據即使較少,但可以確定含糖飲料的消費(包括蔗糖、或者葡萄糖與果糖的混合物)與高熱量攝取、體重增加、以及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相關。與蔗糖裡的果糖相比,來自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果糖也相當令人擔憂,因為可能引起更多不利的副作用。」果糖豐富的飲料 增加血中尿酸濃度根據2010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風濕科暨臨床流行病學組的流行病學調查:「果糖豐富的飲料如甜的汽水和柳橙汁,會增加血中的尿酸濃度,此處搜尋了從1984至2006年在《美國護士健康研究》裡的資料,分析78906名原本沒有痛風病史的婦女,結果發現在22年的追蹤期內,記錄了778件的確診病例。問卷資料表明,提高含糖飲料的飲用率與痛風風險的增加相關,每天喝一份果糖豐富的飲料,相關的絕對風險分別為汽水的36例、以及柳橙汁的14例(每10萬人/每年),每天喝2份,則增至汽水的68例和柳橙汁的47例。」(本文摘自/揭開食物的密碼/凡識書屋出版) 

控糖效果差 「10的瓶頸」害的!

控糖效果差 「10的瓶頸」害的!#控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長年盤據國人10大死因之列,糖尿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的併發症,包括全身血管系統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可能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結果。血糖控制差、併發症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目前全台灣糖尿病人口約195萬人,平均每10位成人中就有1人罹病,而台灣病患普遍血糖控制不佳、併發症多,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接受胰島素治療時機不佳。血糖達標率僅約3成5許惠恒醫師指出,胰島素介入治療之時機與後續血糖達標率息息相關,台灣長期以來血糖達標率僅有約3成5左右,與美國某些地區可達5成相比,明顯較低,因此中央健康保險署於8月核准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之健保給付以提供新的治療選擇。胰島素使用過於保守遲滯台灣胰島素使用過於保守遲滯,是整體國人患者控糖績效不彰的1項重要原因,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醫師蔡世澤說,台灣胰島素治療有「10的瓶頸」,亦即大多數台灣第2型糖尿病患者,非得等到罹病10年後、糖化血色素(HbA1c)平均超過10%時,才開始使用胰島素。新胰島素 更緩慢、平穩地控制血糖要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優秀的胰島素注射藥物也是關鍵之一,8月1日獲得健保給付的新一代長效基礎胰島素,能讓藥物更緩慢被釋放,平穩地控制血糖,因此可幫助患者增加達標成功率,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勿抱持抗拒心態,才能戰勝糖尿病。

想控糖 就喝這六種水?

想控糖 就喝這六種水?#控糖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雜誌上發表了一則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注射可能走入歷史,未來只要透過胰島素貼片就可以幫忙。而除了醫學研究上的突破,其實臨床研究也證實,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的確可預防或者延緩糖尿病的發生。營養師余朱青說,台灣飲食習慣多澱粉,因醣類攝取量多,往往血糖超標卻不自知,使得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跟著上升。3類型紅燈食物 糖尿病患者少吃為妙糖尿病若長期控制不佳,容易造成視網膜病變、神經受損、中風等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除了要以低油、高纖為原則,以下3種類型食物要少吃為妙:1)精緻糖、澱粉的食物和飲料:白土司、洋芋片、白麵包、糖果、汽水、可樂、煉乳、罐頭水果、果醬、蜜餞、蛋糕以及餅乾等。2)高動物性油脂食物:豬油、牛油、奶油、動物內臟、煎炸類食物。  3)醃漬類的醬菜、罐頭和加工食品。日常生活中常見6種控糖食材由於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需嚴格控制,吃多怕血糖升高、吃少怕營養不足,這樣的狀況著實讓不少糖尿病患與家屬傷透腦筋,究竟有沒有營養足又幫助控糖的食物呢?以下6種提供參考:1)黑豆:富含花青素,其抗性澱粉、蛋白質和纖維能幫助穩定血糖。而且黑豆的升糖指數較低,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2)秋葵:秋葵黏性汁液裡,含有水溶性纖維果膠、阿拉伯樹膠、半乳聚糖,這3種成分皆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胃抑制糖類吸收,及腸胃道消化代謝。3)桑葉:桑葉中所含的DNJ(桑葉生物鹼)及槲皮素成分能預防食物在小腸中被分解成葡萄糖,有助降血糖。4)糙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及抗性澱粉,有助提高代謝,膳食纖維含量高,也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5)牛蒡:牛蒡成分中含有『皂苷』,能吸附並帶走體內膽固醇和脂肪,其多酚類植化素能促進血糖、血脂的代謝。6)杜仲:含有杜仲膠、生物鹼、配醣體、維生素及礦物質。有研究數據指出,除了改善降血壓,還可以分解膽固醇和中性脂肪,有補肝腎、強筋骨等幫助。這6種食材並不難取得,但在選購與自製上,又是一大工程,因此,不少人會選擇市面上方便且易沖泡的成份茶飲,然而產品多樣化,建議選擇產品有經農藥、西藥、防腐劑、重金屬等4大項目檢測並通過的廠商,對民眾來說多一分保障就多一分健康。

控糖達標 關鍵運動不可少!

控糖達標 關鍵運動不可少!#控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糖尿病病患人數逐年攀升,根據調查已有超過150萬名糖友正在與病魔對抗, 然而,糖尿病的照護是刻不容緩,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除醫療照護外,飲食及運動控糖都居重要關鍵,以運動來說,訓練可改善肌肉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並增加葡萄糖利用率,有助體重及血糖控制,相關致死率也能因此下降。運動幫助控血糖、體重管理據Acta Physiologica醫學期刊中一項研究顯示,在三周的單腿伸展運動後,檢測有做運動的腿,腿部因胰島素敏感度上升,而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了60%,杜思德院長表示,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只幫助血糖控制,更習慣幫助體重管理,協助糖友維持理想體重與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冠狀動脈及心臟病之危險因子,建議可從低阻力,高重覆性,低負重的有氧運動,如快走、舞蹈、騎單車等運動入門,幫助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每週運動3次 搭配正確飲食與用藥63歲糖友周先生分享控糖經驗,年輕時因飲食不節制、也不常運動,20年前做健康檢查時,發現罹患二型糖尿病,當時體重高達77公斤,糖化血色素一度飆高至9%,兩年前退休才想積極找回健康,開始每週運動3次如快走、爬山、騎單車等,並搭配正確飲食與用藥,目前已成功減下14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在運動一年後降至6.5%。  

掌握低GI飲食 控糖穩穩安心吃

掌握低GI飲食 控糖穩穩安心吃#控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食物是影響飯後血糖的重要關鍵,而根據國內糖尿病衛教門診發現,年輕人和高齡者在飲食習慣各有不同的迷思,世代的差異導致不同的控糖障礙,除偏食外,兩代之間共同的問題,便是對於低GI 飲食缺乏正確認識。良好飲食控制 是管理血糖重要關鍵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杜思德理事長指出,糖尿病患者需長期遵守控糖穩穩三原則「飲食控制、積極治療、運用支持照護系統」,其中,良好的飲食控制是管理血糖的重要關鍵。許多糖友天天都測量空腹血糖,但糖化血色素卻依然超標,就是忽略了「飯後血糖」的重要性,飯後高血糖更是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恐怖危險因子,飯後血糖直接受飲食影響,所以吃對食物很重要,只要挑選以低GI 食物取代高GI食物,就能減緩糖類的吸收速度,不讓血糖波糖劇烈起伏。年輕人嗜甜 無法分辨低GI食物年輕人最無法抗拒甜食誘惑,像是時下流行的珍珠奶茶等飲料、蛋糕,這些食物多為澱粉,如醣類攝取量多,容易造成飯後血糖升高,甜品中的糖漿、煉乳、甜度高的水果也屬於高GI食物,食用後也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必須小心控制分量。老年人喜流質食物 營養失衡更傷身年長者因生理功能的改變,而產生更多的飲食控制困難,常見就是牙口不好的問題,所以多偏好食用易消化,軟爛好咀嚼的食物如鹹粥、濃湯和羹類等傳統食物,這些澱粉過度糊化的食物更易使血糖飆升,勾芡後的食物油脂、鹽分及糖分都較高,所以GI值也較高,建議要適量攝取並且搭配一些低GI的食物一起進食,就可幫助改變血糖吸收的速度。 

說不出的困境!新型衛教卡 助糖尿病友控糖

說不出的困境!新型衛教卡 助糖尿病友控糖#控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對糖尿病患來說,控糖成效是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血糖控制不佳,恐會併發諸多後遺症,然而根據歐洲糖尿病年會最新研究指出,醫病雙方對控糖良好指標認知差很大!醫師認為糖化血色素指數、併發症、低血糖發生率為控糖成效的三大指標;然而對病患來說,他們卻認為每日胰島素用量、精力、因糖尿病需顧慮的程度才是最重要,可見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的溝通仍需持續努力。多數糖友 不願說真心話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血糖控制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除了飲食、用藥外,團體衛教的參與也非常重要;然而,根據今年一份針對2000名醫護人員進行的調查,發現團體衛教時最大的問題,竟是病患不願意說出內心遇到的真實困境。為此,丹麥藥廠與Steno糖尿病中心共同研發「糖尿病對話卡」,以仿FBI的引導技巧取代過去教導式方法,創造理解患者的氛圍,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並藉由生活情境圖像引導患者說出真心話,挖掘出潛意識對控糖的抗拒,衛教師再從中突破控糖盲點,達到解決核心問題的功效。控糖不順半年 竟是跌倒害的75歲的病友蔡爺爺,已有20年糖尿病史,原先控糖狀況良好,近日卻因不明原因血糖超標達半年,透過糖尿病對話卡,爺爺選擇了「我可以學會如何與疾病共處,但不表示我能夠接受它」,並娓娓道出自己因為控糖不順,及一次跌倒造成顱內出血,比對其用藥及生活習慣,才確認是跌倒所造成的體內持續發炎,經改善後,糖化血色素也可見有效下降。嘉義長庚醫院糖尿病衛教師曾雲鳳指出,傳統的門診衛教僅在猜測病患想法,並無法得知心中真正感受,傾聽才是衛教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而現在透過糖尿病對話卡作為橋梁,糖友可以選擇符合自己困境的卡片,問題往往也在敘述中獲得解答。

控糖有問題!4成5糖尿病患 飲食認知錯誤

控糖有問題!4成5糖尿病患 飲食認知錯誤#控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全台糖尿病患者逼近180萬人,其中竟有4成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且僅有22%能做到每日計算熱量病控制飲食,採買與煮食是許多病患與家人最頭痛的事,加上外食情形無法避免,業務應酬或親友聚餐更不易有效地控制營養攝取量,慢性病的飲食管理儼然成為重要的健康課題。飲食切記營養均衡、熱量控制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恐引發更多腎臟疾病,要做好慢性病的照護,就必須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包括飲食、運動、藥物三大面向;就飲食控制來說,必須遵循2大重要原則,一是營養均衡,二是總量管制。尤其糖尿病要特別重視熱量控制,慢性腎臟病則要重視蛋白質控制,若是病友沒有經過充分的飲食治療衛教、或是配餐的技巧不佳,就容易影響慢性病的控制。年長者改變飲食習慣難 成防治大漏洞隨著外食人口增加,許多病友無法每餐都自己準備,且對於中高齡罹病的病友來說,一夕之間要改變飲食與運動習慣是極為困難的,家屬往往也因為工作生活繁忙,疲於協助病友飲食控制,因此在慢性病的防治上出現了很大的漏洞。針對國內慢性病患者與其家庭營養知識與備餐情形進行調查,發現年齡越長、其接受營養衛教的比例就更低,然而慢性病主要族群都是中高齡,可預期許多患者飲食控制不當或錯誤反而容易致使疾病進程加速。營養教育雖普及 民眾卻愛自己加料調查也呈現,近4成5糖尿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僅22%能做到每日計算熱量並控制攝取;近4成7腎臟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僅24%能做到每日計算蛋白質及鈉鉀磷並控制攝取;且有將近6成7民眾對於疾病飲食自行備餐感到不便,可見慢性病餐食準備對於國人是一大難題。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目前慢性病的營養教育雖然普及,但是還是有很多民眾常常自行發揮,反而產生許多迷思或誤解,尤其更常常在外食的過程裡,因為無法掌握油鹽糖而破功。建議可以透過營養諮詢,或是訂購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健康餐盒,幫助患者控制血糖。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控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6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病友,罹患糖尿病8年,他飲食運動樣樣不缺,一直都很認真的控糖,但糖化血色素總是無法小於7%;據國際糖尿病聯盟資料顯示,台灣罹糖尿病人數已突破170萬人大關,盛行率約為9.8%,相當於每10個台灣人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且台灣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品管調查指出,約有6成5的患者控糖尚未達標。血糖控制不佳 易有中風、心肌梗塞風險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若未能妥善控制,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因此加速動脈硬化進行,激化大血管病變,以致糖尿病友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截肢的機會,較常人倍增。過去的傳統糖尿病藥物,都是透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阻抗或直接補充體內胰島素等機制,來發揮降糖作用。有些藥物還會讓人發胖或造成不等程度的低血糖危險。體重增加不但會導致腹部脂肪變多,堆積在腹腔的內臟脂肪,還會因加強胰島素阻抗性,降低正在使用藥物的治療效果,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口服排糖藥 控糖佳體重跟著降而最新的口服排糖藥SGLT2抑制劑,透過阻斷腎小管對葡萄糖再吸收,讓身體每天從尿液排除約78公克的葡萄糖到體外,熱量約等於一碗白飯,經由排除額外的葡萄糖,不僅達到降糖效果,順便也降低了體重。此外,研究發現,使用此藥也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變。以此個案為例,在一次回診調整服藥處方,短短兩個月內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降至6.5%,體重更從80公斤降至76公斤,回診前病友難以置信的發現失控多年的體重和血糖竟然同步下降,這些功效正是來自新型的口服排糖藥。新藥注意泌尿道感染問題蔡世澤醫師指出,此藥物易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問題,因此使用這類口服排糖藥物至少每天要多喝一杯水,才能將糖份從尿中排除,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腎功能不佳者不建議使用。另外,年紀較大或者血壓功能異常者,使用此藥可能出現頭暈情形,過去也曾有外電報導因不當使用產生酮酸中毒的情形,因此使用前需由醫師評估,75歲以下且腎功能良好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視病情選擇使用,目前健保無給付,自費使用一個月約1500~1800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