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

別讓憤怒主導全局 喪失自我控制

別讓憤怒主導全局 喪失自我控制#憤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名社工告訴達賴喇嘛,他和他的一群同事,因需要處理的個案數量過於龐大,讓他們感到非常憤怒,因為超出承受能力範圍,使得可以提供給案主的協助受限。這些社工考慮到要幫助得這些孩童,便進行一個集體抗議,要求降低工作量。這些社工說:「我們不能就這樣認命了。」這就是集結他們起來行動的首怒之聲。微量的憤怒可以讓我們對抗不公平待遇。達賴喇嘛看到,經過適當引導的憤怒可以發揮作用;為捍衛道德而產生的憤慨,則可以驅動正面行動。他對憤怒的觀點,不是我以為會從他身上看到的全面責難。如同對「平靜」的看法一樣,他對憤怒的種類也是有所區分。他鼓勵我們,若對不公義現象感到憤慨時,應該要將這股憤怒引導至正向。強烈的專注、額外的能量,和堅定的決心-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回應不公義現象。然而,若被憤怒掌握全局,一切就變得不可能了。專注散成耽溺;能量燃起火苗-接著就喪失自我控制。適當引導怒氣 以行動來保護自己如何提出行動,和慈悲心本身具有同等重要性。一般來說,他樂見我們減少毀滅性情緒,如憤怒。容忍代表不應擴大怒氣或憤恨。但當他人對我們做出傷害之事,而我們沒有表示任何回應時,這個人就會得寸進尺,然後出現更多負面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分析狀況,看是否需要採取制衡措施。我們可以不帶怒氣地進行。事實上,當這些行動非由憤怒引發時,會變得更有效,更有可能直接命中目標。」但如果我們達不到這種鎮定狀態,達賴喇嘛則建議我們,適當引導怒氣,以任何可能需要的行動,來保護自己,免除真正的傷害威脅,但有所限制,而非無限散發仇恨之心。研究局勢情況 採取抗衡措施「保持平靜之心,研究局勢情況,然後採取抗衡措施。如果你眼睜睜看著一件錯誤發生,那麼這一個錯誤有可能會持續下去,還可能會擴大。因此,站在慈悲心的立場,我們必須採取適當的抗衡措施。」慈悲心包含每一個人。「即使某人的行為具有毀滅性,也還是要去關懷他的身心狀況。但如果你有能力,就必須去阻止錯誤的情況發生。」能不能讓怒氣發揮得有建設性,中間有個訣竅在於:即使在對犯錯者的錯誤行為,採取反制措施時,是否仍能對犯錯者保持基本的慈悲心。這一個訣竅給了我們一道挑戰課題:將犯錯者的行為,和犯錯者本身區分開來。(本文摘自/柔軟的心最有力量/天下雜誌)

想哭就哭 別做情緒的奴隸!

想哭就哭 別做情緒的奴隸!#憤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壓抑情緒,就是不容許情緒的升起和持續,比如從小,你想哭時,大人教你「不要哭」,你很生氣時,大人教你「不要氣」,你很害怕時,大人教你「不要怕」,你很痛的時候,大人教你「不痛」,你想大笑時,大人教你「不要失態」。放逸情緒 只跟著感覺走我們被教導成不要面對負面情緒,而直接跳到正面情緒,這就是標準的壓抑模式,但是,這種被壓抑的情緒不會因為被忽略就消失了,它會像心靈的毒素一樣留在體內,24小時毒害身體,比毒澱粉、塑化劑還毒,所以一些慢性疾病無法痊癒,大都和被壓抑的情緒有關,這些慢性疾病就是用來提醒我們該放下這種壓抑。放逸情緒,就是跟隨情緒、認同情緒,跟著感覺走,完全沒有其他選擇,比如愛生氣的人,容易謾罵別人不檢討自己,憂傷的人,習慣沉溺在悲傷中,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緊張恐懼的人,就一直強化所害怕的正當性,不肯跳出自己原本的慣性模式。覺察情緒才能達成和諧無論壓抑或放逸,兩者都是極端的情緒處理方式,都會使我們受情緒所苦。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是不壓抑又不放逸?當然有,那就是中道、平衡的「覺察」,覺察是慢慢輕鬆地接納情緒,承認情緒的存在,知道自己正處於何種情緒。也因為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所以不容易讓情緒主導我們,讓我們有了選擇權,不會過度去跟隨情緒,變成情緒的奴隸,比如「怒」這個字,就是「心奴」組成,覺察是接受我們的心,受與心就變成了「愛」,而覺察情緒,正是愛自己和愛別人最好的方法。(本文摘自/全班都零分:以自我覺察喚醒孩子的學習力/寶瓶文化)

忽視哀傷 憤怒雪球越滾越大

忽視哀傷 憤怒雪球越滾越大#憤怒

(優活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摯愛的人去世後,喪親者在往後的日子裡開始需要經歷哀傷,那段哀傷的道路,有些人只花了一小段的時間,就能回到正規的生活上,有些人用盡一生的力氣,依然陷在哀傷的漩渦裡,走不出來。哀傷是無法壓抑、遺忘 更無法逃避我13歲失去父親,18歲失去母親。在毫無選擇下,我在那6年的青春期裡被迫面對失去雙親所帶來的打擊,這一份雙重的失落,讓我幾乎窒息,促使年少的我頻頻想放棄生命,那時候的我不懂得如何處理哀傷,也沒有人教導我如何處理它,所以我嘗試去壓抑它、遺忘它、逃避它,現實的生活裡,我就這樣在傳統封閉的文化下逐漸長大。我們誤以為不談起失落,就不會勾起哀傷,彷彿事情就可以如此過去,生活的步伐也可以如常運作,真相是:失去摯愛的哀傷是無法壓抑、遺忘,更是無法逃避的,哀傷就像掃在地毯底下累積多年的垃圾,不時發出異味,哀傷更像隱藏在心裡的一枚針,在深夜裡不停地刺探那還在淌血的心靈傷口。怒氣讓關係 變得緊張、漸形疏離還記得當時20幾歲的我,每逢週末來臨時,一股沉重的憂傷經常會導致我無法呼吸、無法獨處在睡房裡,雙手不斷顫抖的我,只好往外逃跑,我想遠遠地逃開那憂傷,於是我染上酒癮,我若不靠酒精麻醉自己,便無法在深夜裡入睡。只要看到不順遂的事情再次發生,我就會大力地咬傷自己右手食指的第2節肌肉,也會大力地拳打自己的後腦,當同事的表現、親友的作為不符合我的要求及期待時,我就會大聲叱罵,那源源不絕的怒氣,讓我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和別人的關係都變得緊張、焦慮,漸形疏離。憂傷帶來酒癮 轉為癮與怒其實,那些憂傷所帶來的酒癮、怒氣所帶來的破壞,都和我失去雙親的哀傷有很直接的關係,當我不去直視哀傷這感覺時,它就轉化為癮與怒了,像雪球般愈滾愈大,直到癮與怒放肆地蔓延在我各個層面的生活裡。我當時無法察覺,也無力處理,有一次,我站在高樓頂層,頭腦冒出了一句話:「如果現在能夠跳下去,那該多好!」26歲的我知道事態嚴重,必須自救,於是鼓起勇氣尋求輔導。(本文摘自/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寶瓶文化)

憤怒洗髮姊 更年期碰梅雨季很煩悶差點飆客人

憤怒洗髮姊 更年期碰梅雨季很煩悶差點飆客人#憤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檸檬尬冬瓜,迸出新火花」,但如果是梅雨節氣加上婦女的更年期之火,恐怕會迸出大火,讓許多無辜的旁人掃到颱風尾!梅雨季節,天氣溼熱人體散熱不易,所以容易煩躁,而婦女更年期時期燥熱現象本身就會比年輕時來得更加強烈,因此,在這梅雨季,梅雨如同熱油,就直直的淋在婦女更年期的火上。中國附醫中醫師謝淑鳳指出,門診就有一名做美髮業的婦女,最近一樣洗頭的動作,動輒卻滿身大汗,心煩氣躁,又不能飆客人,悶在心頭,輾轉到中國附醫求診。而經過謝淑鳳診斷後表示,這名婦女是因為更年期的原因導致,而因為體質關係,每個婦女症狀不同,可能出現月經紊亂、潮熱、潮紅、盜汗、易怒、心煩、甚至心悸、失眠。今年端午正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和夏至之間,高溫溼熱,人體散熱不易,加重誘發更年期的熱性症狀,所以才會讓這名婦女,搖身一變,變成憤怒洗髮姊!對此,謝淑鳳提醒,臨床上也常有過去病情已穩定的更年期婦女,因為時令變化,症狀又加重,這時不需特別擔心,只要再用中藥調理度過這段時間,就會再轉好。千萬不要暗自忍耐,卻不知不覺讓家人成為受氣包,反成了母老虎黃臉婆。

別讓選舉擾亂心情 醫師籲:選舉結果學習「放下它」

別讓選舉擾亂心情 醫師籲:選舉結果學習「放下它」#憤怒

隨著日前的五都選舉,台灣社會籠罩在紛擾的選戰氛圍中,大眾的「焦慮」「理性」與「對立」情緒也直直上升。由於參與選戰或對選舉過度熱衷,民眾情緒也容易起伏不定甚至激情失控,所引發的身心症狀有:失眠、胸悶、心悸、血壓上升、憂鬱、焦慮、憤怒,看事情總是用負面角度,甚至情緒行為失控等等。選前花大錢「下注」者、個性急躁、完美主義、容易焦慮不安者、以及「深藍」「深綠」的支持者,都可能因期待落空而引發情緒起伏。原本就有憂鬱症或躁症患者,因為選後造成的心理失落感,會讓原有的病情加重。這些選前選後的「症候群」,也就是精神科診斷所謂「急性壓力」或「適應障礙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林惠蓉指出,在選舉後,請大家多關心自己與周遭親友,是否因投入選舉而出現以上的症狀或情緒?或因政治選擇與好友翻臉、夫妻反目、家庭失和,使人際關係陷入緊張與衝突?若是因為敗選所引發的「重大失落」與挫折感,將會陷入震驚、否認、憤怒、憂鬱與接受等五個情緒反應階段,之後才會漸漸恢復。相信在「選舉激情」慢慢退燒後,社會與大眾心情就會慢慢恢復平靜。林惠蓉說,有些民眾心理會出現明顯調適不良症狀,例如:情緒持續過度激昂,或低落沮喪、終日無精打采…等。總分在6分以下,表示您的身心健康狀況不錯,請繼續維持,並多與他人分享您處理壓力的心得。林惠蓉指出,調適心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它」讓心情「停下來」,睡得飽、放個假、維持健康飲食;「接受它」接受選舉結果與事實,恢復正常生活。「轉移它」減少對選戰的過度關注,以及相關新聞與活動,外出運動踏青沉澱心情。另外,對抗選後症候群良方還有:與支持相同政黨親友談天,抒發情緒…等,若仍是過於焦慮、憂鬱、憤怒,可以致電給生命線或尋求心理諮商。心理學家也發現,強烈負面情緒來自於「不理性」的認知想法,並危及身心健康與造成適應不良,若是有簡單化、善惡二分想法,感受不公、不義、被迫害,或有極度憤怒情緒之民眾,林惠蓉建議,可以尋求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延伸閱讀「心情溫度計」: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4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