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燒

男性攝護腺肥大無可避免,吃藥、手術又怕影響性功能? 醫:新一代微創攝護腺拉開術 提供患者新選擇

男性攝護腺肥大無可避免,吃藥、手術又怕影響性功能? 醫:新一代微創攝護腺拉開術 提供患者新選擇#電燒

攝護腺肥大治療在醫學技術進步下已有相當多的治療方式,因不少病患對有些藥物的副作用無法接受,加上有些傳統手術可能產生逆行性射精、傷口癒合需較長時間等副作用,因此發展出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在藥物與傳統手術之間多了新的治療選項,以避免傳統手術的副作用。 攝護腺肥大是男性隨著年紀增長會有的症狀,主要與老化和男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攝護腺肥大最困擾病人的便是排尿困難。天主教耕莘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姜秉均醫師說明,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的位置,而尿道像隧道一樣從攝護腺中間穿過,隨著攝護腺變大將導致膀胱的尿路阻塞,變得需要費力才能擠出尿液造成排尿困難,甚至出現膀胱不穩定的情況:例如急尿、夜尿、頻尿等症狀。 排尿障礙拖延太久當心膀胱永久失能 膀胱需要長期反覆用力、放鬆的幫浦作用才能將內部的尿液擠出,當膀胱出口阻塞發生,需要費力才能排尿,久了就會讓膀胱內部壓力增大,出現膀胱缺血、膀胱過動症、流速減慢或者是膀胱無力情形,而膀胱失能一旦走到晚期,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解決攝護腺肥大的問題也是保護膀胱的最大關鍵。 在攝護腺肥大的治療上,姜秉均醫師表示,初步會以藥物改善膀胱出口阻塞來幫助排尿順暢,但若藥物已沒有效果,或者是病患無法接受藥物的副作用如暈眩、鼻塞,姿態性低血壓,逆行性射精,甚至是性慾減退等症狀,就會建議病患手術治療。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為了減少攝護腺肥大手術治療後的副作用,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因應而生。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在美國已執行超過10 年,也是美國泌尿科攝護腺肥大指引建議攝護腺肥大治療選項,故其安全及有效性有目共睹。 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傷口小復原快,2周幾乎可恢復正常生活 姜秉均主任說明,傳統不論是雷射汽化或是電燒方式,都是破壞性較高的手術,因此會傷到粘膜組織而讓刺激性的症狀較明顯,也容易出血感染,需要較長的復原時間。目前有一種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主要是透過拉開攝護腺的方式,將肥大組織拉開釘在適當位置,透過像拉開窗簾的原理,打開阻塞的尿道,使病人排尿順暢;由於破壞性低、出血量也少,降低手術風險,也幾乎不用住院,部分患者術後甚至可以不用放尿管。傳統手術大約需要3~6個月,被破壞的尿道黏膜才會長回覆蓋住傷口,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約2週就幾乎恢復正常生活。 姜秉均醫師也解釋,傳統像是刮除術這類破壞性較高的手術,恢復期至少要3~6個月,術後排出一些組織受傷的血液都是自然現象,如有血塊或是痂皮組織阻塞尿路影響排尿,甚至是發燒情形,就要盡快回診檢查。術後除了要注意多喝水,更要避免攝取酸、辣、太鹹、柑橘類、含有鉀離子較高等刺激性食物,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由於傷口小,除了一樣要注意多喝水的部分,無特殊飲食禁忌,影響生活層面也較小。 最後姜秉均醫師提醒不論任何的攝護腺手術,2週內都要注意短時間內避免久坐、性行為或劇烈運動,也應避免長途騎車、騎腳踏車。術後一個月內也建議複診評估。  

跑馬拉松突倒地險死!醫:非年長者專屬,心律不整、胸悶就應警覺

跑馬拉松突倒地險死!醫:非年長者專屬,心律不整、胸悶就應警覺#電燒

天氣轉涼心臟不適求診的人變多,根據醫師觀察,這段時間猝死的人數比往常多5倍左右。心肌梗塞會造成血管阻塞導致心臟不正常收縮甚至心室破裂,如果情況嚴重連急救都來不及,近期更有長期跑馬拉松的民眾突然倒地險猝死,青壯年也千萬不可輕忽先天因素。 心因性猝死的定義是因心臟疾病所引起的非預期性死亡,猝死的患者有8成為冠狀動脈疾病引起,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陳玠宇醫師提醒,如果平時就有胸悶、胸痛情形,且症狀越來越嚴重或者是頻率越來越高,且伴隨疲倦、冒冷汗、喘不過氣、心悸、昏厥狀態,都可能是猝死的徵兆,一定要非常留意。 陳玠宇醫師說明,心律不整有分良性、惡性,良性有像是心悸、胸悶,但不一定會有猝死風險,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二尖瓣膜脫垂,女性比率較男性高2~3倍,門診有不少女性有這樣的情形,有些會合併心律不整或暈眩狀況。 馬拉松健將昏倒幸好電擊救回一命 另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是陣發性心室上頻脈(PSVT),主要是因為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電路,會產生類似迴旋般的心律不整,通常會以藥物治療,如果無效就必須要做電燒手術。這種天生性疾病不一定到老年才會發病,青少年或者中壯年發病也不在少數。 陳玠宇醫師表示,門診近期有一名30多歲年輕男性,平時身體生理數據都正常,結果在跑馬拉松持突然昏倒,就醫發現為先天性心臟病「布魯蓋達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幸好以電擊整流即時救回一命。陳玠宇醫師說明,此項疾病男性為女性8~10倍,主要為基因造成,會誘發嚴重的心律不整,甚至有猝死可能。 陳玠宇醫師說明,台灣不少年輕男性猝死都與「布魯蓋達症候群」有關,另外也有運動員常見的「肥厚性心肌病變」,因長期心臟肌肉有肥厚情形,在運動時心臟急劇收縮導致心臟出口狹窄影響血流而可能導致猝死。 心臟問題「是否致命」,必須要透過醫院檢查臨床判斷。陳玠宇醫師解釋,惡性常見病症為心室頻脈(VT)與心室顫動(VF)。心室頻脈(VT)是心室收縮過快,導致血液輸送出問題,心室顫動(VF)則是心室為無效且不規律收縮,因此會導致心臟的血液無法打到全身,一般心肌梗塞的心律不整而猝死,多是因為這兩個情形造成。 即便是良性的心律不整,有些年輕人或者是中壯年體檢時發現心電圖多出了心房與心室的一條異常的傳導組織的「WPW症候群」,也可能導致晚年更嚴重的心律不整,或者合併三高問題誘發心房顫動,陳玠宇醫師也建議如果有徵兆或持續不適,還是要提早就醫治療。 心肌梗塞不只CPR,調節心律也是救命關鍵 另外陳玠宇醫師指出,當有猝死可能性的心肌梗塞發生時,除了CPR之外,還必須要有電擊器AED來矯正不正常的心律,這是因為單純靠CPR是無法讓心臟電流恢復正常運作。 目前在心律不整治療上,可透過「心臟電氣生理檢查」 評估是否有植入心臟去顫器的需求。植入心臟去顫器是阻止猝死的方式之一,不過也要評估看是否適合患者。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電生理學科主任柯文欽說明,心臟整流去顫器目前健保給付的適應症為:一、嚴重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導致猝死可能或昏迷、二、反覆發作之持續性心室頻脈、三、高危險性心臟血管疾病,如曾經心肌梗塞併左心室射出分率\<=40%,肥厚性心肌症,擴張性心肌症,且合併心室快速不整脈者、四、高危險性心臟遺傳性疾病,且合併心室快速不整脈或合併猝死症之家族史者。 柯文欽主任表示,傳統的心臟去顫器的電極導線是經由鎖骨下靜脈植入於心臟中,皮下心臟去顫器的電極導線則是經皮下植入於前胸皮下,電極導線不會進入到血管與心臟中,可避免這方面的併發症,適用於較年輕可能要更換多次去顫器的病人,或是沒有適合靜脈通路到心臟的病人。 不過經皮下心臟去顫器只具有電擊去顫的功能,無法當心臟節律器使用,也沒有快速放電終止心室頻脈的功能,因此不適用於心跳太慢需節律器的病人,或是快速放電就可以終止心室頻脈的病人。裝置時需全身麻醉,目前健保並未給付。 安裝心臟去顫器者要注意遠離有強電磁場的環境以外,也要隨身攜帶心臟去顫器識別證,以便過安檢或是其他就醫安全考量,另外最少每半年也應回診檢查裝置運作情形。 陳玠宇醫師也提醒,心臟疾病相當複雜,不同年齡層與生活作息導致的因素也不同,如果平時就有胸悶等不適,或者有家族史,都應該提早檢查找出問題,防止猝死發生機會。 平時心臟健康可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聽診來檢查,若懷疑有心臟疾病問題,可進階以24小時心電圖、心臟事件記錄器、運動心電圖、電腦斷層等來判斷是否有進一步風險。

想消除臉上的痣,雷射、電燒、手術⋯哪個比較好?

想消除臉上的痣,雷射、電燒、手術⋯哪個比較好?#電燒

文/林靜芸人體原本就有黑色素細胞,良性的黑色表細胞聚集增生形成痣。大顆的痣長在臉上,會變成個人標記,容易被取綽號「黑點」或甚至「大痣」。臉上有痣可以點掉,所謂點痣,指的是使用腐蝕劑、電燒或雷射破壞痣細胞。至於臉上的大痣,一般想像須手術。其實以尺寸來決定痣的治療方法並不正確。大痣不一定就須要切除縫合,關鍵是看「痣的深度」。痣分為3種,第1種是接合痣(Junctional nevus)長在皮膚組織中的表皮層與真皮層接合處,色澤分佈均勻,通常扁平或輕微凸起,跟周遭皮膚有明確的界線。第2種是真皮痣(Intradermal nevus),皮膚表面有明顯突起, 有時可能長毛(毛囊在真皮層)。第3種是複合痣(Compound nevus),痣細胞在表皮層及真皮層,兼具結合痣及真皮痣的特色。只有真皮網狀層上的痣才不必切除縫合很多人會想將臉上的痣點掉,大家總以為點痣類似橡皮擦,擦掉之後就能見到正常的皮膚。實際上,點痣運用的原理是將痣細胞去除,但皮膚能夠再生,皮膚組織的真皮層又分為上層的乳頭層及下層的網狀層,只要網狀層還在,皮膚就有修復能力(如果真皮層全部犧牲就會長疤)。只有長在真皮網狀層上面的痣,才能用點痣的原理,只消除痣,不必切除縫合。大痣的處理原則,須瞭解痣的深度及位置的特色,才能在最小的傷害狀況達成最圓滿的效果。例如唇周、鼻翼的大痣,切割縫合可能變形或是留疤,建議採取雷射或手術削除,而腐蝕劑無法控制深度,並不適用。如果一次無法除去,可以分次完成。其他部分的大痣例如眼皮、臉頰不容易留疤,可以選擇切除縫合。如果痣的尺寸過大,無法直接縫合,還可以做局部皮瓣救援。若想解決臉部的大痣,只要術前仔細規劃,還是能得到滿意的外觀改善。(作者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唇周以及鼻翼建議削除,才不會造成變形。圖/林靜芸提供) (眼周以及臉頰建議切除縫合。圖/林靜芸提供) (痣的尺寸過大,無法直接縫合,可以做局部皮瓣救援。圖/林靜芸提供) 

鬼門關走一遭 電燒術搶救心律不整

鬼門關走一遭 電燒術搶救心律不整#電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鹿亂撞?常常心臟碰碰跳可能是不定時炸彈!心律不整是一種心臟不正常放電的疾病,常造成心跳速度異常或不規則跳動,許多人不瞭解其疾病的嚴重性,而忽略它或是無視它。然而,心律不整常悄悄地危害健康,往往還來不及察覺異狀就發生猝死。全方位電燒手術3D立體定位、精準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彥璋表示,於體內植入去顫器是目前致命性心律不整的標準治療方式。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要從疾病根本治療才能真的達到控制。全方位電燒手術在心律不整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高密度的3D立體定位系統,可如同GPS精準地偵測手術進行的位置,準確治療有問題的地方。不僅能縮短手術時間,傷口也大幅減小,手術預後更為快速。然而電燒手術不僅需要精密器材的輔助,還需搭配專業且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才能完成具挑戰性的救命手術。運動後倒地不起 到院後呈死亡狀態臨床上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性平常身體無恙、熱衷運動,某次運動中突然昏厥而倒地不起。經醫護人員CPR急救,到院後仍呈現死亡狀態,立刻進行低溫療法才成功救回性命。林彥璋醫師說明,為預防該病人再次因心律不整導致昏厥或猝死,在治療時植入去顫器,可即時達到搶救的效果。不過3個月後發現,患者的去顫器上仍有致命性心律不整的記錄,進行電燒手術治療後,該病人不僅能返回職場,復原狀態也相當良好。北榮電燒手術奠定地位臺灣約有1/3的電燒手術病患在臺北榮總進行治療,手術治癒率遠高於全球各大醫學中心,而復發率及併發症則遠低其他醫院。臺北榮總不僅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醫療團隊,更是國際級醫療訓練中心。 

手術不穿 才能安全過關

手術不穿 才能安全過關#電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對許多人來說,手術室一向是披著神秘面紗的地方,若不是因身體狀況需要至手術室處置,一般人是無法窺視手術室裡的環境及作業情形。術前準備繁瑣事項已夠讓人心慌,連衣服都只能穿一件寬鬆的手術衣,頂多再穿件紙內褲,實在讓人感覺很沒安全感。著單件手術衣避免傷口感染、弄髒衣物桃園醫院急診室護理師潘美珠表示,由於手術時不僅衣服,所有項鍊戒指手鐲等飾品、隱形眼鏡、活動假牙、髮夾等等都必須取下,許多長者更是擔心手術室冷,希望能多加件衣服,也總是會有人抱怨護理師不通人情。 潘美珠護理師表示,會需要如此謹慎是有理由的,首先,為避免手術傷口的感染,手術室是非常重視無菌及無塵的地方,不適合穿著個人的衣物進入手術室。並且手術準備時,手術部位需大範圍消毒,手術中會使用沖洗液,容易弄髒您的衣物,手術衣是以容易穿脫做設計,使方便適當的露出手術部位,並避免衣物被消毒液,沖洗液等弄髒。內衣褲恐引起靜電可能傷及皮膚更重要的是,手術中會使用電燒止血,通常內衣褲的材質為化學纖維,容易因電燒產生靜電,傷及患者皮膚,有時甚至還會引起火花干擾儀器運作影響手術安全。因此手術室內盡量都只穿一件手術衣避免引起額外的困擾。潘美珠護理師表示,對於許多患者擔心手術是太冷,其實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會幫患者在麻醉前會以棉被妥善蓋住身子,手術中也會以手術包布覆蓋住全身,只露出手術部位,若需要也會為您使用安全電毯保暖,避免您的體溫下降。手術時由於冰冷的手術台、單薄的衣物容易讓患者面對手術時的心理狀態更加緊繃,潘美珠護理師表示,專業護理人員會隨時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有任何不適都應馬上告知專業人員,以緩解負面心理狀態。

驚!面部「突起物」竟是皮脂腺增生

驚!面部「突起物」竟是皮脂腺增生#電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五十多歲的張先生事業有成,但近幾年開始在額頭、臉頰上出現好幾顆淡黃、珍珠色的突起物,常會引起旁人好奇的眼光,對他來說感到十分尷尬,經皮膚鏡檢查結果發現是良性的皮脂腺增生。皮脂腺增生 好發於中年男性皮脂腺是位於皮膚真皮層裡的腺體,除了手掌、腳掌外,遍及全身,主要在頭皮、臉部、胸部和背部較多,所分泌的皮脂經由導管輸送到皮膚表面,可以滋潤皮膚、毛髮,減少皮膚水分蒸發並具有抑制皮膚表面細菌的效果。而皮脂腺的活性受雄性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影響,幼兒時期分泌量少,到了青春期分泌活動變得旺盛,年老以後分泌量逐漸下降,故年長者皮膚容易乾燥。當皮脂腺細胞肥大造成整個皮脂腺增厚形成突起,便稱為「皮脂腺增生」,多半發生在中年以後,男性高於女性,也與個人體質有關,可視為一種皮膚老化的症狀。而皮脂腺增生最常發生在臉部,外觀是單顆或多顆淡黃白色的小突起,常見型態是中央略凹陷像小火山口,邊緣可見分岔的微血管絲。盡早就醫 傷口小 復原快皮脂腺增生雖然是良性的,但因為好發在臉部,常造成外觀上的困擾。皮膚專科段培耕醫師說,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破壞或移除腺體為主,包括冷凍、電燒、切除、刮除、藥物燒灼等,雷射治療通常選用汽化式雷射,如二氧化碳或鉺雅鉻雷射,也可使用染料雷射。至於口服A酸也能抑制皮脂腺增生,經臨床實驗發現改善效果佳,但停藥後卻有可能復發。而近年來比較常使用的治療方法,為光動力療法以及二極體雷射。光動力療法是利用感光劑加上外來光源來破壞皮脂細胞,而二極體雷射可針對脂肪組織做破壞,避免傷及正常皮膚,以降低疤痕產生的風險。但段醫師也提醒,皮脂腺增生的治療沒有唯一的方式,若症狀發生請盡早就醫,治療計畫最好和有經驗的醫師討論,才能達到期望的治療效果。

電燒五公分肝腫瘤 七旬老翁獲重生

電燒五公分肝腫瘤 七旬老翁獲重生#電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肝病是國人常見疾病之一,然而肝癌患者往往因年長或是肝功能不佳,無法接受根除性的手術切除,只能接受姑息性療法。但雙和醫院最近利用多極電燒療法,成功為一名70歲的老先生處理掉一顆5公分且合併局部門靜脈侵犯的肝癌。這名患者合併有慢性B型與慢性C型肝炎,被診斷出罹患肝癌後,因年紀較長且有肝硬化,經他院評估不適合接受手術切除,而轉介到雙和醫院接受電燒治療。他的肝腫瘤為5公分大且合併有局部門靜脈侵犯,為達到完整的腫瘤廓清,最後電燒的範圍約7公分大,徹底摧毀患者的癌細胞。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肝腫瘤一旦合併局部門靜脈侵犯,多只能採取姑息性療法,往往預後極差,索性藉由電燒技術,這類患者可望經由電燒接受完整治療。電燒是一種微創治療的方式,幾乎沒有傷口,治療時間很短。若沒有立即的併發症,病人術後六小時即可以活動進食,一般的總住院天數只約需三到四天。法國的肝癌電燒中心,就有不少中大型肝癌合併局部門靜脈侵犯的患者,藉由這項技術得以延長生命。不過腫瘤燒灼術屬侵入性治療,仍有其風險及併發症。吳立偉強調,B型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務必定期接受追蹤,甚至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肝臟沒有神經不痛不癢,患者忽視往往是造成肝癌悲劇的主因。民眾也應確實接種B型肝炎疫苗、避免不必要的打針及輸血,戒菸、少喝酒、避免攝食不新鮮或發霉的穀類、豆類,以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圖:雙和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