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

運動333、蔬果579 預防心血管疾病

運動333、蔬果579 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

腦血管疾病與心臟疾病一直高居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二、三名。血管硬化阻塞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患者年齡層不斷下降,不少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因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加上經常外食,蔬果攝取量不足,使膽固醇及血脂肪過高,造成血管硬化、失去彈性。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平等院區三樓內科病房-施麗香護理長指出,預防心血管疾病要從年輕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及正確飲食習慣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常應保持好心情、不隨意動怒;根據研究指出,睡姿採右睡者,心跳會趨於緩慢,全身會容易放鬆,可幫助入睡又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需長期規律的運動、不抽煙、健康均衡的飲食。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代謝加速熱量消耗,消除血中脂肪的能力減少動脈膽固醇、脂肪的堆積,如:散步、慢跑、跳舞、打球、健身操、爬樓梯、爬山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施麗香護理長建議,運動方式請遵照三三三法則:(1)每個星期要有三次的運動。(2)每次至少要有三十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3)心跳的速率至少要有130次以上。在飲食方面,要做到三少二多,少鹽、少油、少糖及多新鮮與多蔬果。「蔬果579」是近年來一直被提倡的健康飲食型態,建議每天至少吃3份蔬菜及2份水果,選擇5-9種不同種類與顏色的蔬果。如十字花科蔬菜的花椰菜、甘藍菜、柑橘類水果等,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防止血管的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預防勝於治療,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規律的運動,讓您遠離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可避免自己年紀尚輕卻有80歲的心血管。

不孕症最大的敵人:年紀

不孕症最大的敵人:年紀#抗氧化

走進生殖醫學中心的患者,由於沒生過小孩,大多數身材姣好,看起來也特別年輕,真正符合女人40一支花!但不孕症最大的敵人就是「年紀」,因為卵子在出生時數量已固定,無法再增生,現在有研究已經推翻此中心教條,認為卵子可能再新生,而晚婚、大環境汙染等因使卵子老化、品質較差而影響懷孕,此為不可逆之反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 - 鄭幼妃技術長指出,生殖醫學中心40歲以上做試管嬰兒的患者,比率從1996小於10%,到現今的28%;超過35歲的更達一半以上(超過34歲以上稱為高齡媽媽,衛生署建議做羊膜穿刺檢查寶寶染色體)。小於40歲的懷孕率平均40%,流產率小於20%;大於40歲懷孕率下降至20%,流產率則升高至30%以上。而真正能活產的多集中在40-42歲,43歲以上要靠自己的卵子懷孕真的是鳳毛麟角!不論台灣或歐美國家,想要懷孕的高齡婦女都以倍數成長,而懷孕活產率始終未見成長,因此對抗老化是目前很HOT的課題!鄭幼妃技術長表示,下列幾個方向可供大家參考:(1) 鼓勵大家在適婚年齡就趕快結婚生小孩:此也符合優生的觀點。(2) 改善卵子的細胞操作:之前曾有論文發表細胞質移植,將年輕捐贈者卵子的細胞質注射至受贈者的卵子。因為卵子老化除了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染色體)異常外,細胞質內的粒線體缺損、紡錘絲異常、蛋白質合成異常等問題,但此牽涉到倫理及捐贈者(粒線體基因在細胞質內)的問題。但若是自體粒線體移植,由卵子周圍的顆粒細胞萃取粒線體植入卵子內則無此問題。(3) 抗氧化因子:在培養基內加入一些可以抗氧化的物質,減少自由基產生改善胚胎品質。(4)冷凍卵子及胚胎:一些癌症病患或是特殊原因在治療前可以將卵子或卵巢冷凍貯存保留日後生機,用玻璃化超快速冷凍卵子目前蓬勃發展,日後可延伸運用至超過35歲還未有結婚對象者或是家族有早發性更年期患者,卵子捐贈者…等。鄭幼妃指出,卵巢冷凍之後移植可以自己再恢復排卵功能,胚胎冷凍已經很穩定,做一次試管嬰兒可以分多次植入,而且是較年輕時的卵子。(5) 幹細胞的發展: 幹細胞可分化成各種細胞。(6) 改進刺激排卵藥物及方式:刺激排卵藥發展新趨勢是可以打越少的針劑得到越多的卵子。減少病患挨針的痛苦,或有的高齡患者施打很多刺激藥物也只有一顆卵,用自然週期試管嬰兒也不失為可行的方法。(7) 選擇好的胚胎:用各種方式如培養基代謝物的測定,胚胎基因診斷(PGD),胚胎正常分裂速率及外型,選擇好的胚胎植入可增加懷孕率及減少流產的機會。其實高齡的夫妻通常在身心,經濟各方面都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但結果常令人很沮喪,所以呼籲大家『做人要趁早!! 』

右睡姿勢好入眠 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右睡姿勢好入眠 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

冬天即將來臨,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天氣轉冷,血管容易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血液循環變差,一些心血管相關的疾病問題發生的機率增加,尤其是原本已經有腦血管硬化的病人,可能會增加腦中風的機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護理部藉由簡單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期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寒冬。內科加護病房許琦珍護理長指出,許多心血管危險因子之間是互相有關聯的,如肥胖、吸菸、缺乏運動等,因血壓升高,並會使血中膽固醇的值升高。另外,二手菸、壓力、過量飲酒都是助長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原本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抽煙、缺乏運動或是老年人,更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對象。所以,在冬天要特別注意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平日就應做好自我保養的工作,有助於減少患病及復發的機會,但主要仍應針對危險因子來預防最有效。許琦珍護理長建議,可另外補充維他命C、E或是抗氧化保健食品,並要特別注意四肢及頭部保暖,另外,根據研究指出,睡姿採右睡者,心跳會趨於緩慢,全身會容易放鬆,可幫助入睡又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您不妨試試看囉!在冬天冷颼颼的低溫下,吃個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及麻辣火鍋等,是冬天一大暖爐!許護理長提醒,為了自己的健康,也可以自己在家中烹調,可以人蔘、當歸、枸杞、紅棗或黑棗等作為湯的藥材,以香菇、海帶或香菜來增添食物的美味,利用蒜、醋、薑、香草片、檸檬、蕃茄或鳳梨等來調味,並以烤、蒸、燉的烹調方式來保持食物的鮮味,不僅低油、低鹽、新鮮又美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真是一舉數得!

刺五加服用過多 容易腹部不適

刺五加服用過多 容易腹部不適#抗氧化

繼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大陸又爆出「刺五加注射液」汙染問題,造成病患死亡案例。藉這個機會,基隆市執業藥師林上堯針對「刺五加」,提醒民眾使用上的注意事項。刺五加微寒帶地區之植物,屬五加科(Araliaceae),中文學名為刺五加,又名五加蔘,在中 國黑龍江省又稱為老虎鐐子。在中藥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藥,就是無毒,久服輕身,延年益壽無害。林藥師指出,其成分中含SOD(Superoxide dimutase)有抗氧化的功能,增加對自由基的抵抗效果,所以可預防老化,以及增加身體防禦的能力。經研究證實,刺五加可增加氧氣的吸收能力,及細胞對氧氣的交換能力,促進了新陳代謝的作用,而同時提昇了身體的體力及耐力,所以可當作運動選手的體力補充劑。在臨床用途上,林上堯藥師就以下幾點說明:一.性味:味辛,微苦、性溫。二.功效:益氣健脾,補腎安神,袪風除濕。三.療效:用於治療脾腎陽虛、腰膝痠痛、步履乏力、失眠多夢諸症。四.作用:抗衰老:因有抗自由基作用。強壯作用:能調節蛋白質、醣及脂肪代謝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提高對寒冷、熱、細菌毒素的抵抗力。有很強的抗疲勞作用。調節自律神經系統功能,而達到一個平衡狀態。調節腎上腺、甲狀腺、性腺功能和血糖代謝。調節心血管功能,可擴張腦部血管,改善大腦血流,並有調節血壓的作用。抗菌消炎。在臨床上的使用,可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栓塞等。林上堯藥師提醒,市場上販售的飲料產品中,有些是含有刺五加的成份;也有些做成膠囊的健康食品及沖泡劑,這些產品在使用上是無副作用,但過度服用可能會出現腹部不適的症狀,因為飲料及其他產品中,除主成份外還會含有其他賦形劑,這是可能引起副作用的原因,所以服用時還是要適量即可,以免造成反效果。

選對油品 為健康穿上防彈衣

選對油品 為健康穿上防彈衣#抗氧化

隨著國人對健康意識的抬頭,許多人都視脂肪為有害物質,愛美的女性甚至半滴不沾,事實上,人體需要脂肪來維持體內的新陳代謝與多項生理功能,所以適量攝取健康的脂肪還是必需的。現代人重視飲食,講究吃的健康,慎選食用油應是首重的步驟,選擇好的油品,就能為身體穿上健康的防彈衣!過去在所有食用油裡,國人對於橄欖油的認識較淺,近年來,隨著橄欖油的優點逐漸被發現,許多專業營養學家也紛紛指出,橄欖原汁富含抗氧化物質和有益的酸性物質,經常食用可幫助減少人體血液中的有害膽固醇,減少血栓形成,是食用油當中最有益於人體的油脂,另外,橄欖油能夠從人的機體內部改善皮膚組織,防止肌膚老化並兼具潤膚養顏的作用。由於來自各方的美譽,橄欖油儼然已成為樂活族首選的食用油品。  ■ 反式脂肪酸 台灣尚未禁止根據民國94年國際新聞報導,美國麥當勞使用氫化植物油內含轉化脂肪酸,一度引起民眾恐慌;研究顯示,攝取過多轉化脂肪酸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因此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發表的報告指出,建議民眾應將生活中轉化脂肪酸攝取量降到最低。袁毓瑩營養師表示,氫化油含有反式脂肪酸,會導致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干擾免疫系統,美國紐約早已下令餐廳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但台灣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對於時常外食的民眾而言,確實是危害健康的一大隱憂。■ 乳癌年輕化 都是壞油惹的禍袁毓瑩營養師說,讓身體擁有好的油脂非常重要。根據嘉義基督教醫院乳癌防治團隊研究報告顯示,東方人罹患乳癌機率逐年升高與飲食西化有很密切的關係,由於近年來東方人逐漸接受油炸高熱量的美式料理,造成每日攝取過多的熱量及不好的油脂,刺激女性荷爾蒙異常發育,造成國人乳癌發生率持續飆高,加上國人體質與西方人不同,當東方人飲食西化後,得到疾病進化的程度將比西方人更快,使得乳癌年輕化平均約在40~50歲之間,情況甚至比歐美提早十年。飲食佔乳癌發生影響率的30%,低脂飲食更是減低乳癌致命率的重要因素;資料顯示,生活在地中海區的女性乳癌發病率非常低,這與他們食用橄欖油製作而成的地中海料理非常相關;另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公佈一项針對歐洲九個國家,近七萬五千名六十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評估發現,遵循地中海飲食方式的民眾得以降低百分之七的死亡風險。由此可證明選擇食用油品及飲食習慣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營養專家推薦的好理”油”營養專家袁毓瑩營養師表示,橄欖油含豐富的橄欖多酚抗氧化成分,並具高達65%~90%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遠高於其他食用油,不僅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熱能,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同時具有豐富的維他命A、D、E、K。袁毓瑩更建議民眾,每天食用優良品質的橄欖油,不但能夠促進食慾,還能輕輕鬆鬆擁有美味與健康,是營養專家共同推薦的好理”油”。

透視醬菜的營養陷阱

透視醬菜的營養陷阱#抗氧化

苦日子有的挨了!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今年第三季經濟負成長一.○二%,創下近七年來最大的衰退幅度,主計處同時預估,今年第四季以及明年第一季也將分別負成長一.七三%及○.三一%。歲末寒冬看到這數字,心頭更冷了,連續三季的負成長代表我國經濟已步入衰退。台灣民眾因受到股災影響,財富大幅縮減,導致民間消費負成長,不難想像這一波全球景氣衰退,已經迫使得民眾必須縮衣節食度過經濟寒冬,不但減少娛樂消費,就連花在日常三餐的開銷,每一塊錢都要計較。越來越多的外食族開始改變,不上館子,改成自己在家煮飯比較省錢,甚至進一步自己醃醬菜,跟苦日子長期抗戰。◆ 透視醬菜的營養陷阱一般民眾可能會覺得醬菜高纖、低油、好下飯,卻忘了製作醬菜的普遍方式就是鹽加的多、糖更不能放太少,以便長期保存並且讓口味不要太「死鹹」。現代人注重養生飲食,低鹽、少糖是基本原則,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民眾對於高鹽、高糖的醬菜更應該敬謝不敏。而有些醬菜因為要直接生吃,所以民眾會用自來水加鹽巴,把醬菜洗個幾次,這不但會造成水溶性維生素嚴重的流失,也可能因為生水不淨而引起腸道問題。羅東博愛醫院李玉珍營養師建議自製醬菜的民眾,想要改善醬菜高鹽、高糖的陷阱,最好是改變保存方式。改以「低溫冷藏」,便能減少糖份及鹽份的添加,清洗過程使用冷開水,不僅衛生也可以延長醬菜的保存時間。在一片經濟不景氣、物價高漲的情形下,想節省開支以醬菜取代其他食材的作法,值得商榷。如果以少量醬菜和新鮮蔬菜魚肉食材兩者互相搭配,取醬菜的高纖、低油,以及新鮮食材豐富的維生素及抗氧化營養素,營養較為均衡,才是勤儉的宜蘭人最佳的選擇。

素食有助改善體質 教你如何吃出健康

素食有助改善體質 教你如何吃出健康#抗氧化

現代人吃素,已經不像從前一樣,單純為了宗教的理由,而更多的因素是為了獲得身體的健康。國人的素食花樣比較多,有純素、奶素、蛋奶素、禪食、部分素食等。根據研究指出,人類的消化系統和牛馬羊一樣,比較適合素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韓丁頓博士所做的人體腸道解剖分析報告中顯示,人類不適合肉食,而適宜素食。因為肉食性動物的小腸短,大腸直而平滑;素食動物的小腸長,大腸也長。而人類的腸子約是自己身高的10~11倍,並且來回排列,腸壁不平滑且重疊在一起,此種腸胃較適合食素。再者,肉食中的動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膽固醇過高及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時也有致癌的可能性,再加上近年來口蹄疫、狂牛病、禽流感…等動物間傳染疾病的發生更是提醒我們該重新思考自己的飲食行為及習慣,建立一個更健康的均衡飲食。素食,究竟有什麼優點呢?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群提出以下四點供民眾參考:一、許多研究顯示健康的素食能減少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退化性疾病。例如:豆腐不僅比同重量的肉類熱量低,不含飽合脂肪酸,且完全沒有膽固醇(只有動物性食物才含有膽固醇),所以吃素者有較低的血膽固醇,加上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故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利,並且能延緩小腸中葡萄糖的吸收,可幫助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植物性食物體積大、熱量低,且具有飽足感,因此對於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也有幫助。二、植物性飲食,包括:全穀類、豆類、蔬菜及水果,有降低人體罹患癌症機率的作用。根據研究指示,黃豆可減少乳癌的罹患率。因為黃豆中所含的植物固醇(Phytoestrogen)可減少腫瘤發生。黃豆所含的蛋白抑制劑可阻止及避免大腸癌、口腔癌、肺癌及肝癌的發生,這可能是因含有異黃素(Isoflavones)及其他抗癌酵素的關係。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固醇及皂素(Saponins)也可減少罹患大腸癌機率。三、素食可以減少癌症發病率.尤其是直腸癌,結腸癌。這是因素食中含有大量纖維素,能刺激腸蠕動加快,使糞便快速通過腸道,讓有害的物質及時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質對腸壁的損害。據美國研究發現,素食者比肉食者癌症發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 四、素食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亦有好處。老年人(尤其停經後的婦女)為了防止骨質疏鬆,提倡多吃含鈣質的食品,而維生素C有利於鈣質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綠色蔬菜,和某些瓜果等)含有豐富的維生C。相反,動物食品有時卻會影響身體利用鈣質的能力。因此素食不但可以淨化血液,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預防癌症,骨質疏鬆症,養顏美容,並且安定情緒。和肉食比起來,素食在養生方面實在益處多多。然而,吃素就是只能吃蔬菜、水果嗎?素食是不是會改變體質?就醫學研究的觀點而言,吃素確實可以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但是必須以『營養均衡』的方式來吃素食,如此才能達到改善生活品質及健康生活的目的。那麼應如何均衡、健康的吃素食呢?有些人常會擔心吃素是否營養足夠?某些營養素,如:蛋白質、鈣質、鐵質是否會有缺乏的問題?事實上,多樣性、廣泛的選用食物,吃的正確,絕對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1.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達到均衡的飲食,也就是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及其豆製品、豆奶、油脂類】。2.攝取適當的熱量,維持理想體重。3.多選用未精製的榖類食物(糙米、大麥、小麥、燕麥…等)以替代精製的白米、白麵。4.適量攝取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均衡的素食足可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而肉食往往會造成蛋白質攝取過多,導致人體罹患腎結石、骨質疏鬆症、心臟病與某些癌症。每天從五穀根莖類、豆類、核果類、種子類中選用食物,就可以達到『互補作用』,提昇蛋白質的利用率。如:黃豆糙米飯、紅豆麻薯…等,這種組合足以媲美蛋與牛奶,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5.均衡素食,可獲得身體所需的鈣質:一般人都認為牛奶及奶製品、小魚乾等為豐富鈣質的來源,其實許多植物性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豆腐、芝麻、髮菜等,亦含有豐富的鈣質。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動物性蛋白質其中所含的『甲硫氨酸(Methionine)』,在代謝後,易與鈣質結合成硫化物,隨著尿液流失,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罹患率偏高的原因之一。相反的,素食者,即使是純素食,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卻較低。6.每餐要吃水果,尤其是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以增加鐵質的吸收。植物性食物,如乾果類(葡萄乾、紅棗、加州梅)、全榖類、核果、種子類、及深綠色蔬菜等均含豐富的鐵質,只要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一起食用,即可促進鐵質的吸收及利用。7.選擇各式各樣的蔬果,包括深黃色及深綠色蔬菜。選用各式各樣新鮮的蔬菜、水果,每天至少含一份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菜,及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如:柑橘類水果、奇異果、芭樂、蕃茄等,以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8.多選用天然(未經加工)植物來源的油脂,不使用任何提煉精製油。台灣許多寺廟裡的素食餐普偏含大量炒菜油,屬於高油脂、高熱量素食,用於烹調素食的植物油(玉米油、葵花油、沙拉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和動物油一樣,都是高熱量食物,吃多了一樣會使人增胖,也一樣會促成動脈血管硬化,演變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其他動脈硬化疾病。天然的植物油脂來源為核果及種子類,如:杏仁豆、腰果、核桃、松子、芝麻、葵瓜子、南瓜子…等。9.少吃油炸素食:炸茄子、炸蕃薯等素食是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已喪失原來低熱量素食的益處。油炸素食的另一個缺點是高溫油炸時,原有的有益性植物性化合物被破壞變質;例如紫色茄子皮和黃色蕃薯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植物性化合物,具抗氧化作用,能保護人體細胞,使其免於氧化物的破壞,經高溫炸後,這種植物性化合物因變性而喪失抗氧化作用,十分可惜。10.發霉的素食不能吃:花生、玉米、米、麥等食物容易感染黴菌而長霉,有些黴菌能釋出黃麴毒素,是強烈致癌物,能使正常肝細胞病變成癌細胞,引起肝癌。雖然並非所有發霉的食物都含這種致癌毒素,但為了安全,凡是發霉的食物,一律不吃才是上策。11.應選用不含農藥的素食:過多殘留農藥可引起急性中毒,但這種病例不多。含殘留農藥的食物久食後,難免有得癌的危險性,理由是許多農藥量大時,易造成消化道受損害,得消化道癌的機會較多。無論中外,政府衛生單位無法有效約束農人使用農藥和農作物經農藥噴灑後的採收時間,故消費者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來保健。12.縮短烹調時間、降低烹調溫度:食物經高溫或烹調一、二小時後,養分和有益的植物性化合物被破壞殆盡,剩下的營養素可說是微乎其微。蛋白質經久煮後也會變質而不利於健康。事實上,以素食來提供健康且均衡的營養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總之,低脂(低油)、低熱量、高纖、多水分、低糖的素食有益健康,只要不偏食(不過量)、食材新鮮、來源可靠、烹調得當,素食是一個營養又健康的選擇。

天天五蔬果 高纖、抗老又防癌

天天五蔬果 高纖、抗老又防癌#抗氧化

正確的營養是健康的根本,而食物是營養的來源,所以要有健康的飲食觀念,才能綻放您彩色的人生。人體需要各種營養素來供給生長發育及調節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但是要如何健康飲食?奇美醫院營養科涂美瑜組長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增加「膳食纖維」之攝取所謂膳食纖維是指無法被人體消化酵素所分解的多醣類,有纖維質、半纖維質、植物膠、粘質及果膠和木質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腸道糞便之細菌與腸黏膜接觸時間,可有效預防便秘、痔瘡及大腸癌等腸道疾病。膳食纖維可增加膽酸、膽鹽的排泄,減少膽固醇合成,進而降低血中膽固之含量,達到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並可延緩醣類的吸收,延遲血糖上昇的速度,讓血糖控制趨於穩定。另外,可提供利於腸內有益菌的生長環境,腸內有益菌如嗜酸性乳酸菌即一般所謂的「A菌」、比菲德氏菌即一般所稱的「B菌」,總稱為雙枝桿菌,具有整腸效果,但需經常補充才能發揮效果。涂美瑜組長提醒,在補充有益菌的同時,適量的攝取膳食纖維可幫助有益菌的繁殖,因膳食纖維分解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提供腸黏膜細胞能量來源,可促進正常代謝機能,同時有助於提昇免疫機能。涂組長建議,平日飲食應以高纖維的蔬果(多食葉菜類及水果,外皮可食者最好一起吃)、五穀雜糧(糙米、胚芽米、薏仁或燕麥或全麥麵包等)取代過度精緻加工的白米飯、白麵包、去渣果汁等低纖維食物,每天需攝取約20~30公克之纖維質。二、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質」及「植物化學物質」之營養素抗氧化物質可抑制自由基對去氧核糖核酸的傷害及體內的自由基增生,研究報告指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如維生素C、E、OPC及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可預防心臟病、白內障和癌症等疾病。具有延續及保護植物生命的營養物質,稱為「植物營養素」,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植物營養素具有防癌的效果。要如何攝取到這些營養素?其實並不難,因為這些營養素廣存在新鮮蔬果類及豆類之天然食品中,在市場隨意都可見得到。涂組長列舉以下幾種營養素的來源與效用,供民眾參考:(1) 維生素C: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反應。如深綠色蔬菜、蕃石榴及柑橘類水果。(2) 維生素E:阻止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如綠葉蔬菜及植物油。(3) β-胡蘿蔔素:中斷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如深綠色、深黃及紅色的蔬菜和水果。(4) 葡萄籽萃取物(OPC):保護細胞DNA不受氧化破壞,可對抗自由基。如葡萄的植物外皮及種子內。(5) 類黃酮(Flavonoids):預防動脈硬化。如茶、紅酒、鮮黃色蔬果(像是蘋果、櫻桃、葡萄等)。(6) 引朵類(Indoles):預防肺癌、大腸癌、乳癌等癌症。如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高麗菜、芽甘藍、芥菜。(7)多酚類(polyphenols):阻止因亞硝酸鹽引起的致癌化作用。如綠茶、葡萄。(8) 異黃酮類(isoflavonoids):抗氧化、抑制自由基損害作用,為植物雌激素,可預防女性因更年期出現的潮紅、心跳加速等徵狀。例如黃豆類。三、攝取優質而適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是建構、修復人體組織及維持生理功能不可缺少之重要營養素。豆類和魚類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並減少食物中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則有利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控制與預防。現代人工作忙碌,要如何做個忙碌又健康的現代超人,吃對食物、吃的健康,絕對是你必修的學分!建議「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多吃粗糙原味,少吃精緻加工製品,營養均衡六大類,再加上規律運動和時常保持喜樂的心,這樣你一定是個健康的優等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