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陳小姐上班需長時間站櫃,雙腳大拇指偶有疼痛,以為是職業病不以為意。平時修剪指甲會刻意將腳指甲剪短,順便將崁入的指甲剪掉,結果指甲兩側彎曲嚴重,導致原本的腳指甲卷成「鉛筆甲」。近期陳小姐腳指甲疼痛加劇才趕緊就醫,診斷才發現是「慢性甲溝炎合併捲甲」。
48歲陳小姐上班需長時間站櫃,雙腳大拇指偶有疼痛,以為是職業病不以為意。平時修剪指甲會刻意將腳指甲剪短,順便將崁入的指甲剪掉,結果指甲兩側彎曲嚴重,導致原本的腳指甲卷成「鉛筆甲」。近期陳小姐腳指甲疼痛加劇才趕緊就醫,診斷才發現是「慢性甲溝炎合併捲甲」。
26歲鄭小姐平常有美甲的習慣,這次因應佳節特別貼了人工甲片,讓手指看起來更纖長。從事美髮行業的她,2週後漸漸感覺指甲邊緣紅腫疼痛,卸甲發現甲面出現黃黃綠綠的顏色。就醫後,醫師診斷鄭小姐感染「綠膿桿菌合併甲溝炎」,給予2週抗生素口服藥物及外用藥膏治療後,指甲顏色逐漸恢復原樣。
你最近注意過自己的指甲或腳趾甲?如果沒有美甲習慣的人,可能根本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特意看過自己指甲或腳趾甲。畢竟大家會想,指甲不過就是長那樣嗎,還有什麼好特別注意的呢?然而,當指甲出現了一些變化,不管是指甲面出問題,指甲形狀改變,或指甲顏色不對勁,可能都是健康警訊。
60歲陳姓男子因為工作需要長期穿著雨鞋,長時間站立加上悶熱,導致腳掌拇指受到壓迫造成凍甲及甲溝炎情形,後修剪指甲時又不慎受傷流血,他起初不以為意,過2天後發現拇指處越來越紅腫且疼痛不已,才驚覺不對勁趕緊到院就醫,醫師檢查發現傷口已衍變為蜂窩性組織炎,必須先拔除部分指甲,再切開將膿引流,以避免傷口繼續感染。
有些人在緊張焦慮時常常會不自覺咬指甲,還被大人制止「不要亂咬!」認為指甲藏滿細菌,但有中醫師指出,指甲其實也是中藥材的一種,在古醫書中記載「人指甲」這味藥,有止血、清熱、治療喉嚨腫痛的功效,甚至還能用來挽救生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雖已漸趨穩定,民眾仍需齊心努力防疫,「勤洗手、戴口罩」已成為防範感染最基本有效的生活習慣。然而,在民眾養成洗手習慣的同時,卻陸續有病患因指甲周圍又紅又腫,至皮膚科門診報到。「指甲有點紅腫、有點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醫師趙元甄指出,這很有可能是慢性甲溝炎症狀。慢性甲溝炎的成因是長期、反覆接觸刺激性物質及過敏原,例如:清潔劑、水、及化學物質等等,好發於家庭主婦、醫事人員、廚師、清潔人員、美髮師等工作中常需要接觸刺激性物質的族群。「然而在疫情期間,民眾更加注重手部的清潔,洗手的次數變多、時間也變長。」趙元甄表示,近期因慢性甲溝炎而上門求診的病患增加,不再僅限於特定族群。醫提勤洗手「正確3方法」預防慢性甲溝炎趙元甄解釋,不同於急性甲溝炎有更強烈紅、腫、熱、痛和化膿的表現,慢性甲溝炎的症狀包含指甲周圍長期發紅腫脹、觸壓會有輕微疼痛、甚至指甲變厚變形,此外也可能伴隨念珠菌感染。趙元甄也建議民眾可以透過3方法,來預防或減緩慢性甲溝炎:1. 減少水和清潔劑的非必要碰觸。洗碗或工作時,請先戴一層棉手套吸汗,外面再戴橡膠手套,以保護雙手。2. 洗手時使用低致敏性清潔劑,水溫應適中、不要太燙,並確實將清潔劑沖洗乾淨。3. 洗手後要將雙手擦乾,並塗上護手霜或凡士林,滋潤雙手,指甲周圍也別忘記一起保養。以上3個方法,除了減緩慢性甲溝炎所帶來的不適,對於勤洗手引發的手部紅癢乾裂,也有幫助。趙元甄提醒,若症狀未有改善、或有持續惡化情形,應盡快至皮膚科尋求專業協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除了月牙大小,也要注意指甲底部的甲床顏色,如果指甲蒼白無血色,代表身體血虛,容易疲勞;如果甲床顏色突然變黃,表示肝火旺,最近工作壓力太大,體力過度透支。中醫所謂「肝木旺克脾土」,因熬夜引起的陰虛火旺,會進一步影響脾陽的運化,在身體新陳代謝受影響的狀況下,便使得指甲變黃甚至發青,此時就進入「氣滯血瘀」的階段了。小孩指甲出現白點 缺乏鈣質指甲表面是否光滑,也代表身體是否健康,如果指甲上出現一個一個的白點,在小孩身上,代表飲食不正常或缺乏鈣質,在成人身上,則代表慢性疲勞;如果白點過多,甚至整個甲床顏色均出現玻璃樣、霧霧的情況時,要小心是脂肪肝甚至肝硬化的前兆!如果指甲出現明顯的直條紋路,縱紋明顯增加,而且摸起來凹凸不平時,代表身體出現老化的現象;如果出現像洗衣板一樣的橫向條紋,則可能是因為手術或是重大疾病造成,也可能是過度疲勞、營養缺乏、過度緊繃等生活型態所導致。所以經常觀察自己的指甲,並適時的調整生活作息及舒壓,才能夠避免身體發生更不好的變化。(本文摘自/揉揉手的驚人療效/商周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關節炎不是老人的專利,指甲病變竟暗藏警訊!一名妙齡女子手腳指甲長期泛黃、紅腫、增厚伴隨變形、斷甲問題。為了遮醜,她時常擦上厚厚的指甲油、穿包鞋、雙手插口袋才敢外出。原以為單純是指甲美觀,8年後卻陸續合併頭皮屑暴增、後腳跟疼痛等症狀,就醫確診竟罹患「乾癬性關節炎」。指甲乾癬5種表現是徵兆中山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蕭玉屏說明,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皮膚發炎疾病,誘發原因多,且隨著病程進展,可能出現其他共病。根據2016年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約有5萬1千多名乾癬患者,約每500人中就有一位病友。乾癬主要病徵常見在頭皮、臉等外顯皮膚上,指甲也是觀察指標之一。但乾癬指甲病變常被誤認是灰指甲而輕忽。俗稱「臭甲」的灰指甲是由黴菌引起,夏天病況易加劇,甲面呈現厚、黃、黑甚至綠的顏色,接受治療有機會根治;看似單純「醜甲」的乾癬指甲病變,則是因自體免疫系統問題引發,病況易在冬天出現變化甚至惡化,指甲角化異常增厚、甲色泛黃成黃油樣、甲床有鮭魚色斑或剝離、甲面點狀凹洞,與灰指甲最明顯差異在指甲摺處有紅腫脫屑,需要接受適切治療以控制病情。以下為常見指甲乾癬表現:1)匙狀指/指甲板變薄,且中間像湯匙一樣凹下去的指甲。2)指甲層狀剝離/指甲末端像要脫落一樣,與甲床分開,有時會合併見到裂縫狀出血。3)凹點/指甲上有一個個小凹洞,常見於乾癬病人(發生機率約10至15%),出現凹洞後,接下來可能出現黃、增厚的指甲變形,症狀與灰指甲很難分辨。治療上會將指甲化驗,確定是否黴菌感染。如果出現很深、不規則幾何分布的凹點,可能代表其他種皮膚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或圓禿等。4)指甲縱裂症/在指甲表面呈線狀隆起的縱痕,進一步有縱裂發生。5)指甲下角質增生/在遠端的指甲床發生不正常角化,造成遠端的指甲板下方堆積角質,增厚。乾癬病患10年內都要定期追蹤蕭玉屏主任提醒,根據英國研究指出,經回溯性分析4千多名乾癬患者,如有「乾癬指甲病變」者,後續發生「乾癬性關節炎」的風險是其他病友的3倍。如指甲有異狀都會輕忽,如果始終治療不好,就要懷疑是否罹患乾癬,可進一步化驗指甲來確認。對已經確診的乾癬患者來說,如果發現指甲有異狀,則要警覺是否罹患乾癬性關節炎,建議就醫檢查。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皮膚症狀外,還可能有關節炎、心血管問題等共病發生,患者要有長期抗戰的決心,接受正規治療且至少10年內都要定期追蹤,切勿誤信偏方或民俗療法,讓病況加劇。如有「乾癬指甲病變」症狀出現,恐為乾癬性關節炎高風險族群,務必諮詢專科醫師接受適切治療,並追蹤關節發炎狀況,以免關節發生不可逆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