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治療

孩子長不高,什麼條件適合生長激素治療?醫:「這些因素」是關鍵

孩子長不高,什麼條件適合生長激素治療?醫:「這些因素」是關鍵#生長激素治療

一名18歲高中生,由於有先天性泛腦垂體低能症,成長曲線一直都是停滯狀態,身高只有149cm,就醫更發現沒有明顯青春期特徵,醫師先以生長激素補充治療再搭配其他荷爾蒙治療,不僅解決了身高較為矮小問題,更持續成長至178cm。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 王律婷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到高中由於生長板已經閉合,長高的機會不大,但此案例較為特殊,主要是除了缺乏生長激素造成身材矮小,也有性荷爾蒙分泌不足問題。當時此案例就診時骨齡只有12歲9個月,也沒有青春期的第二性徵。在做過生長激素基法測試和性釋素測試後,便以施打生長激素搭配荷爾蒙治療的方式,持續治療5年後,個案身高不僅持續長到23歲,身高也達到178cm。 把握青春期成長,缺乏睡眠當心越長越矮 遺傳和環境佔身高問題8成因素,王律婷醫師強調,儘管出生後為正常值,或者成長曲線也算在正常範圍,但若因為睡眠不足、營養問題與運動,仍可能達不到遺傳身高;因此,孩童期就要開始監控孩子的生長狀態,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台北兒童內分泌科 蘇雅婷主治醫師也說明,有些孩子在國小或國中就送出國唸書,結果待久一回來卻發現孩子怎都沒長高開始緊張,這樣通常跟孩子在國外無法注意到睡眠與飲食問題有關,慢慢就影響成長,少數有性早熟症狀父母也很難關注到,如果已經過了青春期,最終身高就固定了。 王律婷醫師表示,以青春期來說,女生長1年應該要長8~13cm,男生則是 9~14cm,除了先天性疾病如貧血、腎疾、甲狀腺、生長激素分泌問題外,不少孩子是因為進入學齡後課業較多,很難在晚上10點~10:30進入熟睡狀態,因此也影響生長激素分泌的機會。 (圖/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台北兒童內分泌科 蘇雅婷醫師) 1年長不到4公分就要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評估  王律婷醫師指出,以門診來說,看身高問題者約小於1%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其他導致身材矮小的原因除了生長激素缺乏,也有可能是家族性矮小、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營養缺乏、慢性疾病、染色體或基因問題。如果孩子身高小於第3百分位且1年長不到4公分,加上骨齡延遲2年以上,經生長激素激發測試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就可以考慮生長激素治療。 生長激素在孩童期治療效果最明顯,特別是在第一年,有些孩子甚至可以進步長高10cm,但必須要注意在生活作息如睡眠時間、營養、運動都要同步配合。另外,由於青春期開始進入生長板漸閉合的狀態,因此建議要把握男生骨齡16歲、女生骨齡14歲前治療才比較有效果。 孩童如果有嚴重成長遲緩問題,要找出原因並儘早治療,蘇雅婷醫師表示,很多孩子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說,尤其是男孩子變得不愛參加團體活動或功課退步,家長更要留心問題的根源。 當透過營養、睡眠與運動的努力都無法達到正常的身高成長速度,就可能是疾病影響或者缺乏生長激素;缺乏生長激素所導致身高矮小,補充生長激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透過提早診斷、遵守醫囑治療,常能有明顯成效。不過她也提醒家長,即便進行生長激素療程也要遵守良好生活作息,補充均衡營養以及培養運動習慣,最重要的就是10點多就要進入熟睡狀態,生長激素更要照每天規範劑量施打,才會達到成長目標。 王律婷醫師也強調,生長激素治療是因為原生性不足,因此透過補足生長激素的方式來趕上身高成長,如果已經足夠且骨齡閉合還強行施打,可能會導致肢端肥大症以及胰島素阻抗等問題。 此外,進行生長激素治療的個案,每3~6個月都要回診檢查,除了觀察成長進度之外,也會監控成長因子濃度與各項生理數值是否正常;療程也不是長越快越好,必須在正常值的進度才是最好的方式。每個生長激素治療個案需求都不同,一定要找專業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做完整評估,同時在有適應症才施打,才能有最安全的成長治療協助。 (圖/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 王律婷醫師)

長高期望迷思多!醫:不明轉骨湯恐抑制生長、第二性徵太早出現竟長不高

長高期望迷思多!醫:不明轉骨湯恐抑制生長、第二性徵太早出現竟長不高#生長激素治療

一名身高125cm、體重29 kg的6歲小女生,父母發現已經開始有第二性徵的提早發育現象,帶到小兒科門診就診,檢查後發現骨齡竟已經達到11歲,足足超前實際年齡4歲多。醫師表示,性早熟與肥胖導致的骨齡超前都會抑制日後身高的發展,小女生經過檢查後預估成年身高可能不足150cm。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王亭皓表示,青春期前成長速度1年約4~6公分,父母平時就要觀察孩童是否有快速抽高現象;女孩要注意胸部是否脹痛或觸摸有硬塊,男孩要看變聲是否過早,或者有體味、長青春痘等。 造成孩童身材矮小的原因相當多,像挑食或疾病造成營養不足,以及甲狀腺、生長激素造成的內分泌問題,另外遺傳、罕病、藥物使用不當如吃到類固醇、不明轉骨秘方,以及青春期發育過度飲食造成肥胖,加上環境荷爾蒙、化學添加物、3C產品過度使用皆有影響。 性早熟影響身高問題佔門診三分之二 張益豪診所副院長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約兒科主治醫師朱子宏也表示,成長遲緩大致有幾個原因,如腦下垂體的生長分泌問題、先天染色體異常因素或本身有其他疾病如甲狀腺低下等因素造成;這幾年不少孩子是因為性早熟而影響成長,性早熟與身高成長一體兩面,先找出主因才能改善。 這幾年性早熟問題造成的成長障礙在門診佔三分之二,性早熟會造成骨齡超前而抑制身高發展,這類問題會使用荷爾蒙抑制藥物先進行約3個月~半年的治療,接著再以生長激素治療搭配生活作息改善。朱子宏醫師門診就有一名8歲男孩因診斷出來內分泌異常,預期身高只有153公分,後來以性荷爾蒙抑制劑搭配生長激素治療3年,18歲身高已長至178公分。 (圖/張益豪診所副院長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約兒科主治醫師 朱子宏) 轉骨最佳時期:女生11歲、男生13歲第二性徵出現前 以先前提及第二性徵提早發育的6歲小女生,原先預估身高可能不足150cm,王亭皓醫師說明,該個案以性荷爾蒙抑制製劑搭配生長激素治療;一方面延緩生長板閉合的時間,另一方面輔以生活型態調整及適量生長激素的補充,在孩童、家長雙方積極配合治療2~3年後,大部分患者皆能有效改善性早熟狀況及預估的成年身高。他也強調,排除疾病因素,父母也要同步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像是睡眠充足、10點前上床睡覺,也要多做像跳繩的垂直運動,少攝取含糖食物以及油脂類食物。 朱子宏醫師強調,成長問題治療的最佳時機是生長板尚未閉合前,女生11歲、男生13歲左右要進入轉骨時介入最佳;也提醒家長,從幼兒期到入學前的身高、體重、頭圍的成長都要密切關注,當第二性徵出現之後,每半年請兒科醫師做檢查評估,有問題就能提早介入治療。 (圖/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王亭皓)

每天11點前熟睡、營養充足……為何孩子越長越小隻?醫:這因素是關鍵

每天11點前熟睡、營養充足……為何孩子越長越小隻?醫:這因素是關鍵#生長激素治療

大林慈濟醫院小兒部遺傳暨新陳代謝科歐宗穎醫師表示, 一般出生時孩童的生理條件都差不多,也看不出來有身高問題,如果有發現內分泌異常導致的發育遲緩問題,第一個就是表現在成長曲線上。如何觀察成長是否有異樣?家長除了可透過國小健檢、打預防針時來做日常檢視,最重要的也要觀察成長曲線是否有退步。如果發現孩子一直在3的百分位以下,或者本來是在正常值,但後來卻漸漸落後,就要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生長激素治療要把握黃金期 通常青春期之前孩童一年長4~6cm為均值,青春期之後快速飆高,一年甚至還可以長到10~12cm,但這些前提都是在生活作息正常的狀態,如11點之前就已熟睡保持分泌生長激素的正常,以及營養也都充足,才能達到所謂的預估身高。 先前這個案例爸媽就是發現孩子都有早睡、營養也有顧,但是怎麼越長越小,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孩子是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也造成骨齡成長的落後。幸好提早發現進行治療,經過3年療程,孩子10歲時已經從110cm長到140cm,漸漸補回落後的成長進度。 除了生長激素缺乏,肥胖、性早熟、飲食錯誤都可能是孩子長不高的原因,「小時候胖真的是胖」,而且肥胖不見得會「抽高」還可能更矮。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遺傳及新陳代謝科陳冠容醫師表示,遺傳佔身高7成因素,有的孩子可能是天生比較晚熟,如果各方面條件如營養、生活作息都正常,前面長得慢、後來有追上成長曲線,原則上是沒問題的。 值得注意的是,身高問題不少是合併性早熟的狀況,有小學三年級的女生來門診發現有性早熟、第二性徵出現的情形,經過檢查發現骨齡已超前2年,預估成人身高不到150cm;後來以荷爾蒙抑制藥物搭配生長激素治療,經2年治療後,預估成人身高已進步至157cm,日後也仍有長高空間。 (圖一/大林慈濟醫院小兒部遺傳暨新陳代謝科 歐宗穎醫師) 歐宗穎醫師說明,生長激素的治療也必須經過完整評估,不是打越多越好。如果長太快,孩子也可能會有大腿股骨及髖關節發育甚至脊椎側彎等問題,因此療程期間每3個月~半年都要追蹤生理狀態,另外也建議要提早治療,若等到青春期骨齡男生超過15歲、女生超過13歲生長板都快閉合,治療效果就有限,如果家長對身高有疑慮,最好在女生在8歲前、男生在9歲前進行生長及青春期評估,避免錯過黃金成長期。 生活作息仍舊是長高的基本根基,只要超過11點睡覺就錯過一次生長激素分泌的機會,飲食上除了均衡外,更要注意避免過多甜食。另外運動也是分泌生長激素的關鍵,要多做垂直型的跳躍運動如打籃球、跳繩,每天若能有半小時的執行達到中強度會喘、流汗才會有效。 陳冠容醫師也強調,以孩童來說特別是蛋白質一定要攝取充足,如果早餐都常吃麵包、晚餐吃炒飯,幾乎是營養不足的狀態,也會影響發展。另外也特別要提醒青春期的男生,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加上運動量不夠,也會抑制日後的身高發展,甚至可能達不到最終預估身高,想要長高,少熬夜絕對是關鍵。 (圖二/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遺傳及新陳代謝科 陳冠容醫師)

青春期想長高恐太晚,醫:「這年紀」做首次身高潛力檢視才是關鍵

青春期想長高恐太晚,醫:「這年紀」做首次身高潛力檢視才是關鍵#生長激素治療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小兒科 林逸首醫師表示,在沒有疾病的前提下,通常生長板閉合後,能長高的空間就很有限;男生閉合時間通常在骨齡16歲、女生骨齡14歲,所以,根據當前台灣人的懷孕跟當兵年紀,生長板幾乎都已經閉合了,就不太會長高了。 林逸首醫師說明,能否長高除遺傳佔一半因素,也可能被疾病影響,如染色體異常、罹患重大疾病等。當排除以上疾病因素之後,就會看是否有生長激素缺乏問題;門診會先檢視孩子從以前到現在的生長曲線狀況看是否落後,並了解生活習慣來切入治療。 幼時長期處於3個百分位下,成人之後也難長高 通常青春期之前,一年成長4~6cm都算在正常值。林逸首醫師表示,若孩童的生長發展3歲前就已經是在3的百分位以下,成人之後恐怕也很難突破,如果沒有特別檢視並調整生活型態或治療,男生大概就只能長至160cm,女生大約150cm。因此,當孩童升小學時,建議就可以請兒科醫師做一次完整的檢視,看看生活作息是否規律、營養狀況如何,以及評估是否有生長激素缺乏問題。 通常透過生活作息的調整,如讓孩子11點前就要進入熟睡狀態以利分泌生長激素,均衡的補充營養以及培養運動習慣,這樣執行下來,長期就能看到效果。但若這些因素都調整卻沒有明顯改善,就會考慮補充生長激素。另外同步也要注意是否有發育過早現象,性早熟會讓長高機率變低,如果有症狀,就需要同步治療。 生長激素輔助治療1年可長8~10cm 生長激素作用於生長板,對於確認缺乏生長激素的孩童來說相當有效,1年可以讓孩子長8~10cm。不過林逸首醫師提醒,生長激素治療要儘早,生長板越密合,治療效果越差;注射率也是一個重點,生長激素的治療過程並不短,如果沒有遵照醫囑按照時間,按照劑量施打,就會影響治療效果。林逸首醫師強調,不管是否使用生長激素,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以及充足的營養都是必要的,否則光使用藥物卻沒有調整作息,就會像車子沒有油還硬踩油門,治療效果也會比較差。 身高不僅關係到同儕互動,在職場或性向發展上也是一項影響因素,甚至是擇偶的條件;父母若從小開始至青春期關注孩童的生長曲線,叮嚀孩子不熬夜、均衡攝取營養並充足的運動,透過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為基礎,即便有先天生長激素不足的問題,目前也已經有治療方法,只要提早介入,就能改善身高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