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

肩膀痠軟、舉不起來 小心是肌肉破裂

肩膀痠軟、舉不起來 小心是肌肉破裂#骨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3歲的蘇先生,半年前更換車子輪胎後,開始覺得右邊肩膀輕微疼痛。原以為只是常見的拉傷,沒想到工作、運動、睡眠,甚至穿衣服等都變得困難,右邊肩膀痛到無法舉高、痠軟無力,連睡覺翻身壓到肩膀都會痛醒,半年來飽受右肩疼痛折磨。就醫檢查後,發現肩膀旋轉肌破裂,經微創關節鏡手術後終於擺脫疼痛。旋轉肌受撞擊、長骨刺 易造成破裂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林敬興表示,旋轉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肩關節旋轉,使肩膀能側抬與內外旋轉。破裂原因為撞擊、拉扯、長期磨擦,或因年紀過了50歲,逐漸形成肩關節骨刺,造成肩關節卡住或產生磨損。或者本身肩峰骨較為弧形,容易產生磨擦。當旋轉肌破裂,會有肩痛、無法施力、手舉不起來,或半夜睡不著,甚至痛醒。若未妥善治療,恐怕會如蛀牙一般,越來越大洞。不僅重度破裂,還會增加手術困難度,影響預後及回復功能。初期保守治療 若破裂需開刀蘇先生經核磁共振確診,使用微創關節鏡手術,修補旋轉肌腱。手術中又發現二頭肌腱撕裂傷,固定二頭肌腱,手術隔天就能出院。術後休息1個月並使用三角巾、手臂吊帶固定保護,術後1至3個月,平時動作不可太大或提重物,傷口復原後需配合復健。林敬興醫師提醒,旋轉肌的早期治療,壓迫或有肌腱炎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若是到了肌腱破裂並影響工作及生活的地步,最好考慮開刀治療,以免引發嚴重的後遺症。

脊椎退化痠麻痛無力 徒手微調免開刀

脊椎退化痠麻痛無力 徒手微調免開刀#骨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當出現腰痠麻痛無力症狀時,代表脊椎可能開始退化,此時大部分民眾對於是否需要馬上開刀都存在很大的疑慮,擔心開刀後反而會有後遺症。一名賣蔥肉餅的老闆,為脊椎狹窄及骨刺所苦,因為擔心開刀會影響生計,選擇持續接受徒手治療配合物理治療,不僅痠麻痛無力等神經症狀緩解,攤車也避免休業維持一家的生計。右腳無力、腰部痠痛 原來腰椎有骨刺這名年約60的肉餅攤老闆天天需要將物品搬上搬下,還要在攤車前久站,約從2年前開始出現右腳無力及腰痠腰痛。就醫檢查發現,原來他的腰椎第4、第5節(L4-L5)間出現狹窄及骨刺。由於擔心開刀須暫時休業影響生計,加上醫師評估建議,他決定先接受徒手治療加上復健。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孫偉傑指出,脊椎退化引起的痠麻痛,讓人難忍受,其實脊椎有病不一定要馬上開刀,除了開刀之外,還可透過徒手治療微調及物理治療,達到減少疼痛、舒緩症狀。徒手治療可調整局部神經問題孫偉傑物理治療師表示,透過徒手治療的微調,可針對問題點做神經症狀的緩解,其原理是透過神經孔空間的維持,減少因脊椎狹窄或骨刺引起的神經壓迫。不僅如此,徒手治療搭配不同手法,還可放鬆脊椎附近緊繃的肌肉,減輕脊椎的壓迫,矯正關節、骨盆、體態,同時配合牽引、熱敷、電療等物理治療,也可讓效果加倍。孫偉傑物理治療師說,患者藉由持續性的徒手治療,不僅能維持現況,甚至還有機會緩解與減輕痠麻痛無力,當患者能坐、能站、能走,自然不需要馬上開刀。不過,孫偉傑物理治療師提醒,當出現嚴重神經壓迫,致神經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或工作,出現感覺異常及肢體無力時,或經2-3個月復健,神經症狀未改善或更嚴重時,建議盡速尋求醫師的建議來決定是否需馬上接受手術。

老是頭暈睡不著 原來頸椎骨刺藏10年

老是頭暈睡不著 原來頸椎骨刺藏10年#骨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蔡女士間歇性頸部疼痛10多年,後因照顧生病的母親、加上家事繁多又開始出現頸部、頭部疼痛,甚至嚴重的睡眠障礙,後來還陸續出現左上肢麻木感、食慾變差、胸悶等症狀,遍尋醫師卻都找不出病因。打羽球用力殺球引起頸部疼痛蔡女士表示,10多年前打羽球時用力殺球引起頸部劇烈疼痛,到神經外科門診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頸椎第五、六及六、七節椎間盤突出合併狹窄症。接受了顯微椎間盤切除及人工關節手術後,復原迅速,手術前的症狀幾乎都不見了,生活品質也獲得良好的改善。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思維表示,臨床上部分頭痛、頭暈的病人,腦部經檢查仍找不出病因所在,最後才發現原來是頸部問題引起。在醫學上有個名稱為「頸因性頭痛」,即頭痛的源頭來自頸部。常時間頸部姿勢不良,造成頸部肌肉過於緊繃痙攣,甚至一些乳酸物質的堆積都會引起頸部疼痛。頸部疾病也可能延長到肩胛骨內側林思維醫師表示,當然也要謹慎小心是否是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等狹窄問題,刺激或壓迫神經導致。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血管(例如椎動脈或是頸部周圍的血管等)因為直接刺激、壓迫,或是控制血管收縮放鬆的自主神經系統受到刺激、壓迫,影響血液循環而引起頭痛頭暈等症狀。頸椎疾病常常會引起肩頸酸痛,有些延伸至肩胛骨內側,長久下來造成肩頸到胸前肌肉緊繃,有胸悶的感覺,有時誤以為心肺疾病引起。一般上,頸部神經壓迫大多會合併上肢麻或痛,嚴重時甚至會無力,脊髓壓迫更可能同時影響到下肢及癱瘓。 

掌握6正確坐姿 久坐族疼痛迅速拜拜

掌握6正確坐姿 久坐族疼痛迅速拜拜#骨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上班族每天處理交辦業務、專案報告、填寫各式表格,樣樣工作都有時效,不少人一坐下來直到下班,屁股都離不開椅子。常見錯誤姿勢更容易讓椎間盤壓力增加1.5倍,長此以往會導致肩頸痠痛無力、腰椎骨刺與椎間盤問題。坐姿讓腰椎不平衡容易產生疾患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黃莉婷指出,很多上班族常一坐就是好幾小時,對肌肉與脊椎壓力很大,加上不正確坐姿讓腰椎骨盤受力不平衡,長久下來容易腰部椎間盤突出或筋膜疾患。黃莉婷醫師指出,辦公場域常見的錯誤姿勢包含看銀幕歪著頭,手肘、手腕騰空、 頭部前傾、圓肩駝背、後頸和前胸肌肉緊繃。手肘、手腕騰空會增加肩部負擔,坐姿不正確頭部向前延伸一英吋,頸椎受力增加五公斤,頭前伸愈長,頸椎受壓愈大。另外,頭部前傾也會使肩頸和前胸肌肉失去平衡,後頸和前胸肌肉緊繃,上背肌和深層頸部肌肉無力。正確坐姿應該把握6大訣竅黃莉婷醫師表示,上背肌和深層頸部肌肉無力,是很多上班族肩頸痠痛的元兇,又稱「上交叉症候群」,嚴重時也可能造成胸悶、頭痛等現象。正確坐姿應維持「頭、頸自然挺直,椅子坐滿,背部服貼椅背」。1) 側面看,耳朵跟肩膀在同一鉛垂線,頭部不宜過度前伸。2) 座位不應過深,以膝蓋窩不頂到椅子前緣為準。3) 坐下時髖關節和膝蓋等高或略高於膝蓋,雙腳平放地面。4) 椅背支撐要穩固,使用腰靠讓腰椎維持自然前凸狀態,減輕腰椎負擔。5) 螢幕高度與視線水平夾角應保持在30度內。6) 適當扶手高度,讓雙手可自然垂下敲打鍵盤,避免手腕手肘騰空或聳肩。

枕頭墊太高 小心骨刺找上門

枕頭墊太高 小心骨刺找上門#骨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長骨刺一定要開刀嗎?骨刺通常會發生在脊椎、關節處,因此若是發生骨刺,許多病人都會擔心開刀會影響到其他組織,因此若聽到要開刀都會非常害怕。另一方面,開脊椎的骨刺,在術後卻造成癱瘓的病例也時有所聞,骨刺是否真的一定要開刀?一起來聽聽專業骨科醫師意見。發現骨刺時不一定要馬上治療豐原醫院骨科主任呂文憲表示,幾乎每個老年人都會生成骨刺,骨刺就像人的白頭髮一樣,是無用的組織,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有骨刺的人不一定會有症狀,除非骨刺長大壓迫到神經造成腰痠背痛等情形才需要治療,在剛發現骨刺形成時不需要馬上治療,但可以在發現有骨刺時減少過度活動關節進行早期保養,避免骨刺越長越大形成其他臨床症狀。骨骼受刺激、曾有外傷或者年紀大都可能誘發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一種臨床現象。病人只要作平面X光檢查,就能夠清楚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位置和病情的嚴重性。當病人患有骨刺時,在X光片上,通常可見到病患的骨頭邊緣出現尖形的骨質突起。因為這些突起的骨質本質是骨頭的組織而且形態像「刺」一般,所以被稱為「骨刺」。很多人不了解骨刺是怎麼形成的?呂文憲主任表示,骨刺是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骨刺生成與身體過度的活動、運動、年齡有直接的關係。當骨骼接受到過度刺激、曾有外傷,或者年紀變大時,都有可能誘發骨刺的生成。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會出現症狀。骨刺的生成位置會影響到症狀楊椒喬院長表示,在臨床上,很多病人雖然已經生長有脊椎骨刺,卻從不感到生病痛苦,這與骨刺所在的位置有關,只要骨刺沒有壓迫到神經線,症狀便不會很明顯,換言之,真正問題的根源其實是神經壓迫造成的。因此當醫生告訴你的脊椎長骨刺時,不需要過度擔心、害怕,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因此也不需要立即開刀。枕頭過高容易造成頸椎錯位產生骨刺腰椎在活動時,牽涉到腰背部的許多肌肉群、韌帶,對骨骼產生牽、拉的作用,長期下來骨頭與軟組織交接的地方產生損耗,將刺激骨刺增長。另外,當頸椎生長骨刺壓迫到神經線時,因為頸部神經組織眾多,因此,頸椎骨刺所引起不適或其他的症狀也較容易出現。所以平日保養是十分重要。如枕頭不宜過高,過高會造成頸椎生理彎曲度變直,各節頸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出現脊椎錯位,導致頸椎周圍的韌帶及軟組織不能放鬆,使頸椎骨出現骨刺增生。尋求民俗療法可能讓骨骼錯位更嚴重呂文憲主任表示,許多病人會有「長骨刺是因為運動太少」的迷思,事實上,骨刺的生成並不是與運動頻率有關,年紀較大的患者出現異狀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自行尋求民俗療法治療,恐讓骨骼錯位更加嚴重。在預防與治療脊椎骨刺方面,要避免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和活動,減少關節、軟骨受傷,避免過度的韌帶和軟組織的牽拉。同時也要防止關節退化,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減輕關節軟骨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要有適當的治療才能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如果有很嚴重的神經壓迫的話,外科手術的減壓及固定便有必要,而這樣的治療及復健都需要專業醫師詳細的評估及診斷。

枕頭墊太高 頸椎錯位骨刺找上門

枕頭墊太高 頸椎錯位骨刺找上門#骨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諮詢/豐原醫院骨科主任呂文憲、活力得中山外科脊椎醫院院長楊椒喬)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長骨刺一定要開刀嗎?骨刺通常會發生在脊椎、關節處,因此若是發生骨刺,許多病人都會擔心開刀會影響到其他組織,因此若聽到要開刀都會非常害怕。另一方面,開脊椎的骨刺,在術後卻造成癱瘓的病例也時有所聞,骨刺是否真的一定要開刀?一起來聽聽專業骨科醫師意見。 發現骨刺時不一定要馬上治療 豐原醫院骨科主任呂文憲表示,幾乎每個老年人都會生成骨刺,骨刺就像人的白頭髮一樣,是無用的組織,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有骨刺的人不一定會有症狀,除非骨刺長大壓迫到神經造成腰痠背痛等情形才需要治療,在剛發現骨刺形成時不需要馬上治療,但可以在發現有骨刺時減少過度活動關節進行早期保養,避免骨刺越長越大形成其他臨床症狀。 骨骼受刺激、曾有外傷或者年紀大都可能誘發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一種臨床現象。病人只要作平面X光檢查,就能夠清楚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位置和病情的嚴重性。當病人患有骨刺時,在X光片上,通常可見到病患的骨頭邊緣出現尖形的骨質突起。因為這些突起的骨質本質是骨頭的組織而且形態像「刺」一般,所以被稱為「骨刺」。 很多人不了解骨刺是怎麼形成的?呂文憲主任表示,骨刺是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骨刺生成與身體過度的活動、運動、年齡有直接的關係。當骨骼接受到過度刺激、曾有外傷,或者年紀變大時,都有可能誘發骨刺的生成。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會出現症狀。 脊椎受傷機會多 特別容易出現骨質增生 脊椎的生理特點是活動幅度大,承受壓力大,是人體中載重的骨骼,受損傷機會多,特別容易出現骨質增生。有很多醫學研究證明,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常常使脊椎關節部位骨骼及軟組織過度損耗,引發受力不平衡而導致生骨刺。同樣情況,老年人的脊椎經過長期慢性損耗,使關節的骨質與軟組織出現不斷的輕度損傷,這一類的損傷,身體自然會作出修補。當身體對這類損耗性受傷的無法修補時,便造成骨刺的生長。 骨刺的生成位置會影響到症狀 楊椒喬院長表示,在臨床上,很多病人雖然已經生長有脊椎骨刺,卻從不感到生病痛苦,這與骨刺所在的位置有關,只要骨刺沒有壓迫到神經線,症狀便不會很明顯,換言之,真正問題的根源其實是神經壓迫造成的。因此當醫生告訴你的脊椎長骨刺時,不需要過度擔心、害怕,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因此也不需要立即開刀。 例如,脊骨的骨刺如果生於脊椎體前面邊緣,雖然長得很大、很尖,但沒有刺激神經,就不會造成疼痛。但如果骨刺剛好長在神經線通道上。雖然長得細小,卻可以引致出現手部、腳部的麻痛。如骨刺在脊椎椎管內,壓迫腰脊髓神經,則會出現下肢無力,感覺障礙,肌肉張力升高,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問題。 枕頭過高容易造成頸椎錯位產生骨刺 腰椎在活動時,牽涉到腰背部的許多肌肉群、韌帶,對骨骼產生牽、拉的作用,長期下來骨頭與軟組織交接的地方產生損耗,將刺激骨刺增長。另外,當頸椎生長骨刺壓迫到神經線時,因為頸部神經組織眾多,因此,頸椎骨刺所引起不適或其他的症狀也較容易出現。所以平日保養是十分重要。如枕頭不宜過高,過高會造成頸椎生理彎曲度變直,各節頸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出現脊椎錯位,導致頸椎周圍的韌帶及軟組織不能放鬆,使頸椎骨出現骨刺增生。 尋求民俗療法可能讓骨骼錯位更嚴重 呂文憲主任表示,許多病人會有「長骨刺是因為運動太少」的迷思,事實上,骨刺的生成並不是與運動頻率有關,年紀較大的患者出現異狀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自行尋求民俗療法治療,恐讓骨骼錯位更加嚴重。 在預防與治療脊椎骨刺方面,要避免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和活動,減少關節、軟骨受傷,避免過度的韌帶和軟組織的牽拉。同時也要防止關節退化,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減輕關節軟骨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要有適當的治療才能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如果有很嚴重的神經壓迫的話,外科手術的減壓及固定便有必要,而這樣的治療及復健都需要專業醫師詳細的評估及診斷。  

瘋路跑 小心恐致「跑者膝」

瘋路跑 小心恐致「跑者膝」#骨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3歲的許小姐(化名),身高160公分體重48公斤的她看起來身材苗條,之前都沒有運動的習慣,最近因為報名了夜跑活動,才開始認真練習,沒想到才跑了一個禮拜,右邊膝蓋前側就開始出現疼痛。起初症狀只在跑大約10分鐘後出現,她試著把跑步的速度減慢,症狀似乎有緩和一些,不過疼痛仍然會在跑一陣子之後出現,有時候連坐著休息都會感到疼痛,因此前往復健科門診求診。沒有運動習慣突然練慢跑 恐跑者膝上身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醫師鐘毓婷指出,由於慢跑風行,參加路跑、半馬或全馬已成全民運動,然而在復健科門診相關的運動傷害病患也變多。平常沒有慢跑習慣的民眾,可能因為報名了一場路跑開始練跑,隨之而來的就是下肢的酸痛,其中常見的就是跑者膝,學名叫做「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根據統計,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約佔跑者運動傷害的20%,常見於運動族群,除了慢跑愛好者外也發生於腳踏車騎乘者,由於先天生理構造的關係,女性的發生率又高於男性。典型症狀為膝蓋前方髕骨的周圍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樓梯、上下坡時最為明顯,發生的原因可以分為3大類:髖關節穩定性不足、局部肌肉的不平衡、以及足弓塌陷,其中最常見的是局部肌肉的不平衡,患者也可能同時有2個原因導致。運動傷害為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主因 置之不理恐釀骨刺鐘毓婷醫師補充,近來也發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原因大多數為運動傷害或是外傷。相關退化性關節炎指在關節面間的軟骨受到磨損,產生發炎,典型的症狀為關節周圍的疼痛、局部腫脹、僵硬、活動時可能出現聲響等。因此,民眾在運動時若出現撞擊,可能造成關節構造的創傷如前十字韌帶受損,半月板受損等,這些傷害可能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進一步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另外,若對退化性關節炎情況置之不理,導致關節壓力太大,骨頭承受不住,就可能有骨刺的情況發生,骨刺常出現在承重關節部位,如髖、膝及腰椎等,除非壓迫到神經,不然並非造成疼痛的主因。鐘毓婷醫師表示,如果骨刺已經發生,盡量不會以治療骨刺為目的,建議應找出發生的原因予以治療,例如利用運動減緩關節炎的進展,讓骨刺不會一直增生。想預防運動傷害!跑前、跑後、日常這樣做至於民眾要如何預防運動所帶來的傷害呢?鐘毓婷醫師也說明,跑前的動態熱身、跑後的靜態伸展,與日常的肌力訓練三者皆需做充足。跑前建議先以快走、慢跑讓身體暖和甚至微微出汗之後再開始伸展關節較不會受傷。跑後的伸展以放鬆為主;肌力訓練可以加強股內收肌群;若已發生跑者膝,建議可以配戴適合的輔具,減輕疼痛。此外,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還是要積極運動,藉由伸展慢慢增加關節的活動度,減輕僵硬;接著做關節周圍肌肉的肌力訓練,以膝關節為例,可以做直膝抬腿訓練股四頭肌、大腿內側夾瑜伽球訓練內收肌等,最後就是也要訓練心肺適能,如快走、游泳、慢跑等,視身體狀況決定運動強度,同時注意飲食控制體重,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程進展。葡萄糖胺助舒緩 藥品級食品級分清楚另外,有些民眾會選擇補充葡萄醣胺來舒緩關節炎,余朱青營養師表示,人體其實可以自然合成葡萄糖胺,只是隨著老化,體內葡萄糖胺的生成變慢,趕不上代謝分解速度,所以關節出現僵硬、發炎及疼痛。補充葡萄糖胺可修護人體各關節的軟骨組織,緩解關節不適症狀,並增加關節靈活度,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兩大類,分別是硫酸鹽、鹽酸鹽葡萄糖胺藥品級葡萄糖胺為指示用藥,因有臨床文獻佐證療效,目前為衛福部核准治療關節炎的藥品,食品級則多為鹽酸鹽葡萄糖胺若已經經醫師診斷有關節炎現象,建議服用藥品級葡萄糖胺來舒緩關節炎疼痛症狀。此外,余朱青營養師補充,民眾也可以攝取膠質含量高的食物來促進關節修護,如海帶、木耳、豬腳、秋葵、海藻及納豆等食物,至於豬皮、蹄膀等因膽固醇較高所以不建議。若有關節炎現象也可適當補充抗發炎營養素如Omega-3。若民眾關節炎症狀較為嚴重,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與治療。

泡泡尿免驚 可能是姿勢不良

泡泡尿免驚 可能是姿勢不良#骨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早上睡醒時小便有泡泡、偶爾會伴隨腰酸,醫生,我的腎是不是有問題?某些民眾因為晨尿有泡泡,擔心自己的腎臟不好,做了健康檢查後發現有蛋白尿,上網查了資料,發現是腎功能敗壞的象徵。事實上,健檢報告顯示的蛋白尿並不一定都是腎臟不好的象徵,也有可能是誤吃某種藥、姿勢不良導致。發燒、運動、姿勢都會出現蛋白尿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吳軍毅表示,早起晨尿有泡泡,可能是生理或病理的展現。一般來說,發燒時、劇烈運動過後都有可能導致蛋白尿,另外,少部份病患也會有站著時容易發生,坐著就不會發生的「姿勢性」蛋白尿。病理性的蛋白尿多因為腎絲球發生病變、腎小管對尿蛋白重吸收減少,甚至是身體因疾病產生過量小分子蛋白導致,但因為一般人大多不會注意尿尿的型態,因此常常延誤就診,錯失治療先機。 大部分泡泡尿患者腎功能都正常某些民眾會拿著健檢數字來問醫師,為何檢驗數據中的蛋白尿有一價陽性?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解釋,除了老人,臨床上也有很多年輕人,早起小便會有泡泡,一早起床因重力或飲食影響,容易造成功能性蛋白尿,並不需要特別治療。腰痠要注意 半年健檢一次巫慶仁醫師提醒,40歲以上的成人可以利用成人健康檢查來初步篩檢是否有蛋白尿,有時還會意外發現罹患糖尿病。藉由及早發現,可以及早從飲食控制,減少對腎臟功能造成負擔的食物或藥物,以延緩蛋白尿的惡化,避免日後被迫洗腎。吳軍毅醫師表示,腎也是沉默的器官,除了泡泡尿之外,患者若有伴隨腰痠現象也要注意,雖然最常見是因為肌肉痠痛所致,但是結石、腎盂腎炎、多囊性腎臟病都有可能有類似症狀。另外,有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家人中有人洗腎,都建議最少半年一次追蹤檢查,邁向「腎」利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