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常閃到腰 竟是坐骨神經壓迫

常閃到腰 竟是坐骨神經壓迫#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常閃到腰、屁股酸麻,竟然是椎間盤突出徵兆?從事搬運的王先生某日突然閃到腰,以為此次閃到腰跟平常一樣,隨意貼酸痛貼布解決。沒想到3個月後,竟然出現麻痺及抽痛電擊感,右腳甚至還越來越無力,就醫才發現是脊椎椎間盤突出,幸好及時接受物理治療加上運動,下肢酸痛明顯改善。椎間盤突出會同時出現腰痛、腿麻症狀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羅元庭表示,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大部分患者會同時出現腰痛、腿麻症狀,也有患者先出現急性腰痛後才腿麻。另外,椎間盤突出還可能伴隨下肢無力、腳踝抬不上來、走路沒勁等。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通常久站或久坐時出現腰部酸痛或單側腳有酸麻痛,就要注意是坐骨神經被壓迫。其原因大多是椎間盤突出或狹窄刺激到坐骨神經,腰部除了有壓痛、鈍痛、灼痛及抽痛之外,還會沿著臀部、大腿後側傳導到小腿、腳背造成下肢麻木。除了像王先生這類搬運工外,還好發於久坐的上班族、長途開車、瘋玩3C產品姿勢不良者及運動員。一般椎間盤突出患者9成不需手術許多人一聽到坐骨神經壓迫即害怕一定要開刀,羅元庭醫師表示,有椎間盤患者恐導致坐骨神經痛,但有坐骨神經問題的患者不一定會導致椎間盤突出。事實上,一般椎間盤突出患者經過3個月保守治療可和緩症狀,9成以上患者不需手術。物理治療師徐佩萱指出,開刀並非唯一的治療,建議患者可先接受物理治療或運動治療以舒緩神經被壓迫症狀,有效的物理治療包括:1)    熱敷/促進肌肉血液循環。2)    電療/對腰部肌肉進行止痛放鬆,減輕肌肉壓迫周邊神經。3)    腰椎牽引/藉由牽引機的拉力讓狹窄或突出的脊椎復位,減輕神經被壓迫的不適症狀。4)    徒手治療/治療師以徒手方式讓腰椎肌筋膜放鬆,並讓突出關節鬆動復位。5)    體外震波/非侵入性的療法,利用機器的高能量震波,放鬆壓迫點附近緊繃的肌肉,緩解神經壓迫的症狀。除了物理治療之外,簡單居家運動練習反轉肌肉也是舒緩疼痛的好幫手。徐佩萱物理治療師另外傳授以下4式運動治療,施作時每回合停留10~15秒,休息10秒,重複10~15回合。1) 第一式「抱膝及胸運動」/平躺膝彎曲,雙手抱膝至胸前。此動作可以放鬆舒緩後背較緊的筋膜。2) 第二式「拱橋運動」/平躺下兩腳彎曲踩地板,使用腰部的力量將臀部舉起來。3) 第三式「麥肯基氏運動」A/趴著時將手臂慢慢伸直地把上半身撐起,骨盆不要離開床面。4) 第四式「麥肯基氏運動」B/站立時雙手叉腰向後仰做伸懶腰的動作。

護腰怎麼選?這2原則要顧到

護腰怎麼選?這2原則要顧到#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只要腰酸背痛就立刻戴上護腰,但你真的穿戴正確了嗎?不論是家庭主婦、上班族,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導致常閃到腰、屁股酸麻,此時便利、耐用的護腰就成了「救疾」的第一選擇。只要一戴上輔助器支撐下背就會感到輕鬆許多,因此不少人都會自行購買護具、護腰。而選購護腰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就讓專業醫師告訴你!購買時要考慮到部位與支撐力的關係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羅元庭表示,有些患者只要感到腰部痠痛就會自行購入護腰,診間也常聽到許多患者抱怨即使用了護腰,腰痠背痛症狀仍然沒有改善,這可能都是因為患者購買時沒有考慮到部位與支撐力間的關係。事實上,護腰輔具主要在於減輕腰椎負擔,非急性期腰痛或腿痛的患者不必使用,長期依賴輔具恐導致腰部肌肉萎縮。至於使用護腰仍然感到腰痠的患者,有可能是因為買到錯誤的款式。最佳護腰款式不僅要能減低腰部負擔,也要有足夠支撐肌肉的力量,因此選購時有2點必須注意:1) 提供完整支撐力/降低痠痛感主要在於分散腰部的負擔,因此選購有足夠支撐力的護腰才能有效減緩腰痛。2) 包覆薦部及腰椎/重點應該選擇包覆性強、範圍廣的低部位護腰。腰痛緩解後不要繼續佩戴護腰羅元廷醫師提醒,腰痠背痛成因廣,使用輔具也有其限制,若有疑慮的患者應該就醫諮詢醫師,由醫師評定使用輔具的可能性,盡量不要自行購買坊間輔具,也不要在腰痛情形緩解後繼續佩戴護腰,以免造成腰間肌肉萎縮的情形。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謝女士10年前在家不慎跌倒撞到腰椎,之後雙腳經常痠麻但她都不以為意。近2年來疼痛加劇影響睡眠,接受檢查才發現脊椎因跌倒導致椎間盤突出且已壓迫到神經,但因為聽說傳統脊椎手術一不小心還可能癱瘓,所以遲遲不敢積極接受治療,只拿止痛消炎藥吃。後醫師施以「脊椎微創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下床,雙腿痠麻困擾也改善。微創手術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長安醫院骨科醫師楊志鴻表示,原本術前仍有些許擔憂的謝女士,沒想到術後隔天即可下床走路,傷口僅有一點酸酸的感覺,她說,很感謝這項手術讓她重生,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目前脊椎微創手術在工具及觀念、技術改進之下,已廣泛應用在90%患者治療上,楊志鴻醫師表示,有別於傳統脊椎手術,微創手術不僅傷口比較小,且術後極少發生疼痛、背部不適等後遺症,也不需特別做復健,只需配戴2個月護腰,恢復期大幅縮短,是脊椎患者一大福音。脊椎無力恐致行動障礙楊醫師也強調,除了外力所致,現代人長期姿勢不良,也很容易造成脊椎問題。因脊椎具備支撐體重、維持身體平衡、保護神經系統等功能,當脊椎因長期不當姿勢影響,輕則腰背痠痛,重則導致下肢無力、麻痛、坐立難安,甚至造成行動障礙,需進一步至醫院骨科透過影像的顯像及精確診斷部位,再選擇適合治療的手術方式,才能有效改善脊椎病痛。 

腳踩地就痛 震波治療改善發炎

腳踩地就痛 震波治療改善發炎#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40歲的黃姓上班族只要腳一踩地就會出現像踩到針似的刺痛感,尤其是剛睡醒的時候更加明顯,甚至因為腳痛,需要單腳跳才有辦法前進,接受體外震波治療(ESWT)3次療程後,患者腫脹疼痛感已好轉。長時間站立或體重過重會耗損韌帶與肌腱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足底筋膜是位在腳底的扇形結締組織,因此當長時間站立、走路或是體重過重容易耗損韌帶與肌腱,使其失去支撐的功能,進而傷害足底筋膜而出現足底筋膜炎。許多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患者甚至每天都要承受這種難以下床的痛楚。足底筋膜炎、鈣化性肌腱炎及肱上髁炎是使用體外震波治療最常見的3種軟組織疾病,臨床治療效果達8成以上。對於長期肌肉骨骼系統疼痛,經民俗療法、針灸、藥物治療及復健治療無法改善的病患而言,體外震波治療可以提供一個安全又有效的治療選擇。震波治療促使微血管新生 達到組織再造及修復周建文主任表示震波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震波治療儀器在短時間聚集壓力聲波,透過介質將能量傳遞到人體組織促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使症狀獲得舒緩。體外震波治療最早使用於泌尿道結石碎石術,後來開始應用於治療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如:鈣化性肌腱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骨癒合不良、肌筋膜症候群、冷凍肩(俗稱五十肩)、慢性下背痛、跳躍膝、阿基里氏肌腱炎等。體外震波治療每次約15-20 分鐘,每週一次,治療的震波次數為2000到3000次,原則上一次療程需接受3次治療。過程中會有些許疼痛,隨著治療時間疼痛會漸漸減輕。周建文主任表示組織需要時間恢復與再生,因此治療後4至6週內應避免劇烈運動、多休息、保持耐心,等待組織復原與症狀的消失。 

肌膚變緊有活力 這原因是重點!

肌膚變緊有活力 這原因是重點!#神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經常接受女性雜誌的採訪,回答過各種針對女性變美的方法,與變漂亮應具有的習慣等。但容我單刀直入的說。女性要閃閃動人,關鍵在於自律神經平衡。肌膚的緊緻光澤、頭髮的柔軟度、身體的年輕程度、眼睛明不明亮等,全都會因為自律神經的平衡狀況好壞而有差別。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要說明它的來龍去脈多少頁也寫不完,所以,我只列舉以下的重點:1) 女性激素的分泌會變好。一旦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良好,內分泌系統,也就是各種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也會變好,也會分泌較多女性激素當中的雌激素,而雌激素對美容有很大的影響。有了雌激素,就能提升肌膚和毛髮的滋潤和彈性、柔軟度等等。此外,因為女性激素分泌變得規則,快停經的女性會減少生理期不順或生理痛等煩惱,這對美容也具有加分的作用。2) 肌膚細胞的新陳代謝會變好,皮膚會變美。自律神經平衡,夜晚睡得熟,有個舒適的睡眠,睡眠中的生長激素會分泌更旺盛。各位常說「美肌是在夜晚打造的」,生長激素是修復肌膚細胞、促進新陳代謝不可或缺少的角色。也就是說,每天讓自律神經保持平衡,睡眠有品質,就能擁有美麗的肌膚。3) 血液循環變好,肌膚細胞會變得有活力。前面提過,自律神經的平衡變好、提升副交感神經作用之後,末梢血液的循環也會明顯變好。當然也能運送新鮮的血液到肌膚表面的細胞,讓氧氣和營養傳達到末稍。如此就能增加肌膚細胞的活力,讓膚質維持在最佳狀態。此外,肌膚表面的血液循環良好,外表的氣色也會變好,肌膚看起來就會既年輕又健康。4) 腸的運作變好,血液的品質也會變好。長時間便秘會使肌膚看起來變差,有這種困擾的人相信不少。其實,只要能調整好自律神經的平衡,就能解決這個煩惱。自律神經平衡,腸道的運作就會順暢,擁有良好的腸道環境,血液的品質也會變好,就能將好品質的血液運送到全身。如此,乾淨的血液不只能運送到肌膚細胞,也能送達身體其他各個內臟器官,讓所有的器官都能活力十足的發揮功效。5) 抗壓性會變強,肌膚就會緊緻,心靈也會更充滿朝氣。壓力是美容的天敵。平常的日子裡若能讓自律神經保持平衡的狀態,就可以讓壓力對美容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自律神經每天都很穩定的人,抗壓能力會更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一旦提升,心靈的免疫力也會跟著提升,不會因為一點點壓力就受到影響,就能讓肌膚和心靈每天都保持在良好狀態。(本文摘自/不可思議的3行日記健康法/臉譜出版)

青光眼藥恐傷胎 孕媽咪該怎麼做?

青光眼藥恐傷胎 孕媽咪該怎麼做?#神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視力的無形殺手,由於青光眼會使視神經受損,若是不治療,會有失明的危險,至於治療方式會以藥物為先,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則可手術或雷射;眼科醫師提醒,青光眼藥物會影響到全身,對於懷孕婦女,尤其是懷胎初期3個月,應先停用,以免影響胎兒成長。 青光眼藥物會對全身造成影響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青光眼,由於現代人多晚婚,以致懷孕生子的年齡也不斷延後,因此一旦懷孕時罹患青光眼,就要非常注意。新竹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聰麒表示,青光眼藥物會對全身造成影響,所以孕婦若是有青光眼,為免藥物影響胎兒,就會建議孕婦懷孕初期3個月,要停用青光眼藥物。 為免藥物影響胎兒 可用雷射來治療張聰麒醫師指出,孕婦停用青光眼藥物時,若是眼壓升高,也可以使用雷射來壓制眼壓,會在眼睛排水孔處雷射讓海綿組織構造收縮,進而能使眼壓降低,但是這種雷射治療方式只能維持半年左右,且目前沒有健保給付。而孕婦到了懷孕中期之後,青光眼藥物對於胎兒沒有太大影響時,再點用降青光眼的藥水。 第一線用藥beta-受體阻斷劑 兩種病人是禁忌目前青光眼第一線用藥為beta-受體阻斷劑;張聰麒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孕婦之外,最重要是不能用在氣喘與心律不整病人,這是絕對禁忌。其實,青光眼藥物也越來越進步,目前青光眼用藥必須每天點用,而醫界正在研發一個月點一次,或是有植入器來釋放藥物,未來就不怕會造成全身性影響,對於孕婦、氣喘或是心律不整病人也都可以使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治好歇斯底里 試試火車顛簸法

治好歇斯底里 試試火車顛簸法#神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993年初春,下部隊擔任醫官的我被指派為「伙委」,當伙委最辛苦的是一大早必須跟著大卡車去臺南市的副食供應站採買食材。雖然從車頂與帳棚開口灌進的冷風,吹得讓人不舒服,但在軍用卡車裡,我和其他阿兵哥都可以安然入睡,不管車體因路況造成多大的顛簸,每個人都不為所動。「顛簸」是一種治療方式現在回想起來,那種「顛簸」是很好的助眠劑,彷彿母親推動搖籃的感覺,讓人身心安頓。我總如老僧入定般閉目養神,短暫忘記部隊的紛紛擾擾。如果把在軍用卡車內的顛簸說成是一種治療方式,似乎沒有什麼不妥。翻開醫療史,有人和我有相同想法,只是他們製造「顛簸」的交通工具和我不一樣。19世紀,克拉夫特•埃平(Kraff Ebing)及喬治•比爾德(George  Beard)醫師曾經告訴他們的男性病患,可以藉由馬術訓練得到快感及高潮;同一時期的美國醫師更擴大其效能,吹噓可以利用馬術治療陽痿。他們的立論基礎就是一個字─ Vibration,單純地把這個字翻譯成「震動」,似乎無法傳神地解釋那種感覺,所以我選擇用「顛簸」。善用不穩定的晃動 可以達到性高潮馬在路面上行走、奔跑造成的搖擺與震動,對於生殖器的摩擦,是上述醫師們的「治療靈感」。同時代還有醫師將「搭火車旅行」當成治療的手段,因為當時火車軌道及車體動力的設計,搭火車不若現代平穩舒適。如果你要在地廣人稀的美國藉由這樣的交通方式長途旅行,就非得忍受顛簸之苦。有醫師認為這樣的「運動量」比馬術訓練的強度還大,可以好好運用。對上述醫師而言,只要搭火車長途旅行,不管男女,都可以善用不穩定的晃動,達到性高潮,其效果和真實的性愛相去不遠。一位名叫查爾斯•威廉•馬爾喬(Charles William Malchow)的美國醫師,因此出版了一本相關書籍,教導民眾在乘坐火車時,利用不斷變換的姿勢,達到不同的刺激效果。治療歇斯底里 坐姿向前彎書中延伸的觀念揭示,在火車座位上,向前彎的坐姿容易引發女性的高潮,是治療「歇斯底里」的妙方。不過他也警告女性患者,少騎腳踏車及使用縫紉機,可能使得大腿內側過度摩擦而造成手淫的效果,那在19世紀可是不得了的大事。這些人並非歷史上首先主張交通工具可以治病的醫師。18世紀,法王路易十五的首席御醫彼埃爾•西拉克(Pierre Chirac),才應該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人。西拉克在當時以「好醫師」著稱,常能「治療好」王公貴族因尋歡作樂、生活不正常造成的胃痙攣和腹痛。他曾經在羅克舍福爾(Rochefort)發生Mal de Siam(當時叫暹邏痛),即黃熱病(Yellow Fever)時,成功治癒某些病患而聲名大噪,被召進皇宮後,沒多久就成為首席御醫。從前治療腹痛 只要坐上馬車顛簸行走西拉克治療腹痛的辦法,是讓患者坐上經過改造的驛站馬車,其實就是把座位中間挖空,像廁所的茅坑。第一位坐上此車的人是皇宮侍衛長,他光著屁股坐在這輛車上跑了3天3夜。西拉克很有自信地說:「馬車在坑坑凹凹的路上顛簸地行走,可以使他體內因腹痛位移的臟器歸位。」他的方法應該嚇得王公貴族沒人敢喊腹痛了!還好科學昌明,破解了100多年前的古怪理論,否則今日的火車上,不管平時或假日,應該都坐滿曠男怨女或想重振雄風的老伯,而平穩快速的高鐵可能沒有人要搭乘。坐火車背痛 肢體神經易受損這種坐火車的療法並不是真的那麼神奇,19世紀中末期,有很多人向醫師抱怨因為搭車而造成背痛,艾里克森醫師(Erichsen, John Eric)出了一本書《坐火車及其他神經系統的傷害》(On Railway and other Injuries of the Nerve System),探討病人神經系統受傷的原因。為何有這樣的患者出現?因為早期的鐵路系統容易有對撞或出軌的情形。改進安全性之後,意外情形減少,卻仍有顧客向火車公司抱怨身體不適,甚至要求補償。對於這樣的情形,全世界的醫學會議都曾經有激烈的攻防。1886年,德國著名神經學家赫爾曼•奧本海姆(Hermann Oppenheim)就主張,搭火車確實會造成肢體的神經受損;而法國學者尚•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卻認為這些人根本是歇斯底里,身體沒有問題。但真相到底如何?至今沒有令人滿意的解答。(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神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脊椎就像傳統帳篷,由肌肉、骨頭、肌腱、神經等連結在一起,密不可分,其中,肌肉擔負支撐力量,如果肌力逐漸流失,退化也會跟著產生,所以要有柔軟健康的腰,肌力必須強,骨科醫師游敬倫不斷強調,肌肉訓練以及腰部的柔軟度鍛鍊能預防腰椎退化。因此,平常的站、走、睡等姿勢就變得很重要,隨時保持正確姿勢並養成習慣,就可遠離腰背痛。振興醫院骨病科主任周溫祥提供以下建議:1) 走路時挺胸縮小腹,不要拖著腳底板/站或走路時不要彎腰駝背,肌肉容易疲勞,踏出步伐時要把腳的重心放在腳跟,然後沿著腳的外緣到腳趾,邊走邊留意讓身體的重心保持在骨盆的位置,挺胸、微縮下巴。2) 維持良好坐姿/坐著辦公或打電腦時儘量把椅子拉近桌面,讓電腦螢幕靠近自己一些,避免讓身體太往前傾,增加脊椎負擔。臀部要把椅子坐滿,讓腰背完全緊貼椅背,如果椅子深度太深,臀部無法坐滿椅背,就放個靠墊在椅子上,讓腰能完全緊貼著靠墊,並且兩腳平放地上。如果身材較矮小,腳很難平放在地上,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切記不要雙腿交疊翹腳,這會讓髖關節的關節囊變得緊縮,大腿內側肌肉緊縮,腰部及髖部的活動度降低,嚴重時身體無法完全挺直,造成彎腰駝背,增加腰椎壓力,游敬倫提醒。即使坐得再舒服,也不要坐超過半小時,設個鬧鈴,提醒自己起來動動。3) 不要彎腰提重物/搬任何東西,只要比身體的位置還低,就要蹲下或屈膝搬起,不要騰空彎腰(也就是背與大腿呈九十度),以免增加腰椎負擔,「彎腰提起一公斤的物品,腰椎就會承受五倍的力量,」周溫祥說。「搬舉物品時,記得重物不過腰、輕物不過肩,」萬芳醫院復健部主任林伯威提供保護腰背的祕訣。4) 揹包包要平衡負重/很多人外出時喜歡揹大包包,周溫祥建議背包重量不要超過三公斤,揹包包時仍要保持身體筆直,如果包包過重最好左右手輪流拎。背帶比較長的斜背包,揹的時候最好把包包放在腹部,不要放在身體兩側。如果每天都必須揹很重的東西出門,最好能使用雙肩背包,讓背包重量緊貼著脊椎,平衡受力。5)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稍微往前彎/姿勢不正確,即使用力打個噴嚏也會受傷。建議打噴嚏或咳嗽時要讓身體往前彎,兩個膝蓋稍微彎曲,可減輕腹部和背部承受的壓力。(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