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苗栗縣推免費肝炎篩檢

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苗栗縣推免費肝炎篩檢#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肝哪好,人生是彩色的;肝哪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詞,突顯出肝臟的重要性,在台灣每年因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死亡的民眾超過1萬多人,且約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許多人不知道的是B、C型肝病毒就是造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最大元兇,且成年人中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肝癌患者中約有七成是B型肝炎引起。由於肝臟沒有神經,不會喊痛,早期又沒有症狀,大多數患者渾然不覺,疏於追蹤治療,直到發生肝癌才就醫,為時已晚。99年起苗栗縣為縣民健康推行為期三年的免費肝炎篩檢驗活動,為照顧偏遠鄉鎮族群健康,自即日起擴大新增山地及偏遠鄉鎮泰安、獅潭及南庄三個鄉鎮對象為25歲(含)以上全年齡層民眾免費B、C型肝炎篩檢。苗栗縣衛生局局長羅財樟再次呼籲,凡設籍本縣且年滿25~59歲及山地及偏遠鄉鎮25歲以上的民眾,把握最後機會參加免費篩檢活動,踴躍參加肝炎防治計畫,一起戰勝病魔贏得健康。抽血檢驗內容包含B型肝炎抗原、C型肝炎抗體及肝功能指數(GPT)檢查(無須空腹),自即日起至101年12月31日止,凡符合檢查資格之民眾可持身分證免費至下列合約醫院或各地衛生所辦理,詳細情形請洽苗栗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

時常肩頸部酸痛 當心頸神經壓迫

時常肩頸部酸痛 當心頸神經壓迫#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0歲男性,無受傷史,在入院前一周,突然發生右側肩膀以及上臂處的劇烈疼痛,經多次診所以及急診求助後,皆無法明顯改善,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發現頸第六七椎間盤斷裂壓迫右側神經根,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後,術後患者疼痛情況改善。現代人由於工作性質,導致頸椎的神經受到壓迫的機會也相對地變多,脖子疼痛在成人族群中也占了一成,一般來說在40至60歲年齡層比例較高,男女比例為3比2,男生占多數。會導致這樣的肩頸酸痛,不外乎有幾種原因,長時間的施力不當或是姿勢不良都會導致乳酸的堆積進而導致肩頸酸痛;而這部分可再多加一些注意力來改善這些不對的地方讓這樣的不舒服可以減輕或是不會發生,如用眼過度、頸部前伸、不自覺聳肩、背部前傾或駝背、手肘懸空及手腕後折。其次會導致肩頸酸痛的原因不外乎還有退化性疾病,其中比較常聽到的是頸椎間盤病變,現在的社會大眾對於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根也頗有概念,就整個脊椎生理結構上來說,還有著骨性結構的鉤突與韌帶的增生與骨化,甚至脊椎與脊椎間的關節面都存在發炎的可能性。在肩頸酸痛的原因中亦可能是外傷造成、腫瘤形成或是全身系統性的問題。全身系統性的問題可能有著感染發炎,或是自主免疫疾病的。當這些問題中發生一個或是多個的問題時,我們就會感受到肩頸酸痛甚至伴隨著上肢的麻痛感,這就是神經根病變的發生。民眾如有肩頸的問題無法改善,強烈建議民眾需要就醫,由專業醫師來給予幫助,不要太過相信一些無依據的治療。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可以免除惱人的疼痛與痠麻。

預防神經管缺損兒 孕婦可多攝取葉酸

預防神經管缺損兒 孕婦可多攝取葉酸#神經

每個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的誕生,因此產前檢查是不可少的,而近年來,初期唐氏症篩檢蔚為主流,許多延伸研究發現,透過相同正中切面,可以檢查早期腦部發育的幾個解剖構造,有機會更早期發現無腦兒或是開放性神經管缺損胎兒,婦產科醫師提醒說,婦女孕前一個月到受孕後3個月內補充葉酸,可以有效預防胎兒神經管缺損。一名36歲孕婦,因猶豫是否接受中期羊膜穿刺,而決定先做第一孕期頸部透明帶及唐氏症篩檢,檢查中發現腦部異常,於持續追蹤中證實為不易早期發現的神經管缺損,並於16週進行引產。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楊于萱醫師解釋,神經管是指包在大腦和脊髓外面的構造。「神經管缺損」指的是腦或脊髓膜向外膨出甚至有外露現象,輕微型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時會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甚至造成肢體癱瘓或死亡。大多數研究發現,胎兒有神經管缺損的孕婦,其血液中的葉酸濃度不見得比較低,因此除了葉酸濃度以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導致神經管缺損。葉酸在體內扮演輔酶,參與細胞內DNA的合成,因此,缺乏葉酸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如分裂最快的器官(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在孕婦則會造成胎兒神經管缺損。楊于萱指出,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菠菜、青豆、花椰菜、胡蘿蔔、蕃茄、牛肉、肝臟、鮭魚、雞肉、、牡蠣等。楊于萱醫師提醒在攝取葉酸時應注意到,葉酸很容易被光線及加熱破壞掉。此外,食物中添加的葉酸比天然葉酸容易吸收,一般人事實上很難從食物中攝取到足夠葉酸。事實上,孕婦在整個懷孕過程及哺乳期間,葉酸的需要量都增加,所以即使在懷孕3個月以後,最好還是持續補充含適當葉酸的綜合維他命,不過也要注意,過量攝取葉酸會影響鋅的吸收。楊于萱醫師表示,神經管缺損發生在受孕後的15-28天,但大部份的孕婦前往產檢時,已經錯過這個補充葉酸的時機。因此她建議,孕前1個月就要開始補充葉酸,一直到受孕後3個月為止。一般婦女每日要攝取0.4毫克。如果婦女曾經生過神經管缺損的寶寶,或是正在服用抗癲癇藥物,劑量則要提高到每天4毫克。

機器人助復健!讓癱瘓者更輕鬆省力

機器人助復健!讓癱瘓者更輕鬆省力#神經

59歲的徐女士職業是美姿美儀老師,去年7月因顱內出血送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動手術,住院三個月期間接受傳統復健,當時她右側肢體癱瘓無力,需坐輪椅,去年10月經副院長暨復健科主任陳適卿評估後,在物理治療師陳俊宇的指導下,徐女士開始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一個療程一個月,共進行三個月療程,便不需藉助任何輔具,可以完全靠自己走路、上下樓梯,步態近乎正常,日常生活亦恢復80%以上。(圖:徐女士原癱瘓坐輪椅,經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現能行走、上下樓梯)35歲的許先生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本應與其他醫者一樣懸壺濟世,卻在2009年1月因一場滑雪意外不幸造成脊髓損傷,導致下半身癱瘓,必須依靠輪椅行動。受傷後許先生積極接受傳統復健治療,成效卻不大,讓一心想重返職場為病人服務的他相當沮喪。前年5月許先生轉至北醫附醫接受機器人步態復健療程,逐漸從下肢癱瘓無力到僅能靠長腿支架、助行器緩慢前進,直到現在行走步幅變大、步行變快、身體對稱性變佳、體力變好、也可自主控制下肢及腿部力量,並從輪椅上站起來。以前依靠鐵鞋、助行器前進5公尺要花20分鐘,現在使用拐杖3分鐘就能達成,重新體驗行走的感覺,並持續進步中。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賴建宏表示,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系統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及有操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指導,才能使該系統發揮效用。Lokomat系統主要由步態矯正器、先進的體重支援系統和跑步機組成,加上由電腦控制機器人步態矯正器,以模擬實境訓練模式,來輔助移動患者的雙腿,並依不同病人需要調整訓練參數,如體重支援重量、步行速度、導引力等,藉由重複練習正確步態,幫助大腦和脊髓重新學習步行動作,並改善病人心肺功能、肌力、平衡、對稱性、行走速度及正確步態。復健科主治醫師康峻宏表示,Lokomat系統運用神經可塑性原理為基礎建構而成,透過該系統反覆不斷的行走輔助動作,讓神經去記憶、重新學習行走的感覺,使日常活動能力獲得訓練和改善。傳統復健方式是運用輔具如長腿支架、助行器等進行行走及上下樓梯訓練,最大限制就是過程中治療師及病人都須耗費很大的體力和時間,病人容易因訓練疲累、成效緩慢而無法持久。機器人步態復健系統突破傳統限制,給予病人下肢力量的支持,在系統的引導下,病人不易疲累,可以專注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強體力及訓練強度並達成目標。物理治療師陳俊宇指出,該系統治療成效依目前累積的個案結果及臨床文獻報告顯示,病人不會因單一且反覆訓練方式產生無趣感,其虛擬實境功能使病人藉由接近現實環境的場景,訓練符合現實生活的統合動作及學習因應環境變換之複雜度能力,讓病人自在舒適的進行復健,進而增進自信心及樂趣。

四肢感覺異常 何謂肢體不寧症候群?

四肢感覺異常 何謂肢體不寧症候群?#神經

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洪國瑋醫師表示,手腳的神經及血管是比較長的,所以也很容易因為外力或是疾病而受傷。負責傳遞感覺的神經由肢體的末端往身體中央將感覺傳遞至脊髓,再由脊髓向腦部傳遞,由腦部的感覺中樞解讀傳入的訊號。這整個路徑上只要有任何的障礙,或是中樞神經傳遞出了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肢體產生酸麻脹痛割刺癢,甚至一些原本沒有而後來出現的感覺異常現象。什麼疾病容易導致四肢的感覺異常呢?洪國瑋醫師說,以最大宗而言,莫過於糖尿病與腎臟疾病。若是只有上肢的局部、單側的上肢,就應該要優先考慮是否為手部、肘部神經壓迫,或是頸椎的問題。若是只有下肢的局部、單側的的下肢,就應該要優先考慮腿的神經壓迫或是腰椎、胸椎的問題。但是以上症狀因為都還要考慮附加症狀來判斷,故還是需要由醫師做最終判斷。有一個狀況特別例外,也容易影響到睡眠品質,於近年來被稱為「肢體不寧症候群」。而所謂的「難以用言詞形容的感覺異常」所包含的狀況就很多了,舉凡燒灼、皮下蟲爬感、汽水泡泡、想踏步、想把手伸到腳裡去抓」等,因為各種症狀不同,難以詳列,但如果有上列所示的四個主要症狀,就有可能是腦部感覺中樞異常的表現而導致肢體不寧症候群。臨床上發現,有此症候群的病人可能與日後發生「巴金森氏症」有相關性。

不捨父受病魔折磨 欲注射甲苯判刑7年半

不捨父受病魔折磨 欲注射甲苯判刑7年半#神經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有一名王姓男子(45歲,在押)的父親(100年10月2日過世)患有柏金森氏症,結果在去年7月19日昏厥,被送往署立桃園醫院急救,王男不忍心父親長期飽受病痛之苦,購買含有汽油類的甲苯及注射針筒,趁探視父親時,將甲苯準備注入父親右手的動脈導管內,因不慎碰觸動脈導管警報器,才發現到王男的行為,日前桃園地院依殺直系尊親屬未遂罪,判王男7年8月徒刑。根據環保署的文章表示,甲苯對健康的影響以腦部最為受關切,甲苯會引起頭痛、恍惚與喪失記憶,至於嚴重的程度要看暴露期的長短而定。如果每天在工作場所的低、中度濃度暴露,會引起疲倦、恍惚、虛弱、類似酒醉症狀、記憶喪失、反胃與沒有胃口,這些症狀通常會在停止暴露後消失,但是人們可能在工作場所長期暴露以後造成聽力損失。 若有人故意吸食膠水或油漆因而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甲苯,首先頭會有輕飄飄的感覺,若是繼續暴露,可能暈眩、嗜睡或失去意識,甚至可能死亡。甲苯引起的死亡是因為干擾呼吸與心跳所造成,一旦暴露停止,眼花與嗜睡就會消失而恢復正常。是有人反覆從膠水或油漆中吸入甲苯,則可能對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經歷語言、視覺或聽覺的異常、肌肉控制能力喪失、記憶喪失、平衡感差、心理調適能力降低,甚至會造成永久性的功能喪失。

女童臍帶血治療自身癌症 國內首例

女童臍帶血治療自身癌症 國內首例#神經

台中市有一名4歲張姓女童,因為罹患惡性神經母細胞癌,癌細胞發生轉移,狀況相當不樂觀,還好媽媽幫她存了臍帶血,所以經過化療、臍帶血移植的手術、放療及維他命A酸治療後,原本在腹部內的12公分腫瘤,已經完全消失;這起臍帶血治癒癌症病例,也是台灣首例,世界第三例。(圖片為神經細胞經過染色後的結果,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Nrets。)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巫康熙表示,神經母細胞癌相當罕見,通常好發於4歲以下兒童,發生時多半也已末期,難以治癒。過去神經母細胞癌的治療方法,只有化學治療跟切除,治癒的成效很差,而且容易復發。張姓女童母親則感動地表示,當初保存臍帶血只是想以防萬一,如果自己用不到,或許也可以救別人,還好做了這個決定,救了女兒一命。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衛教文章表示,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是交感神經系統的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當中,產生突變而長出的腫瘤,這些神經節分布在身體的許多部位,65%的腫瘤發生在後腹腔,通常從腎上腺髓質或交感神經節以腹部腫瘤形式出現。神經母細胞腫瘤是兒童第4種常見癌症,男生多於女生,50%的兒童會在2歲以前發病,75%在4歲以前發病,90%在10歲以前發病,是屬於相當惡性的癌症。

右手當枕頭 睡醒手指、手腕動不了!

右手當枕頭 睡醒手指、手腕動不了!#神經

一位26歲男性,休假日帶女友出遊。晚上體貼的以手為女友枕頭。第二天發現這隻「枕頭」不會動了,而且有麻木感,害怕之下立即就醫。另一位33歲男性,因為幼兒晚上會哭鬧,而到沙發上睡覺,並以右手為枕頭。隔天起床後發現右手手腕及手指動不了,以為中風了,嚇得趕快就醫。這兩位患者經臨床評估發現有垂手、垂腕、虎口處麻木,但其他神經系統正常,診斷為橈神經麻痺。在與患者解釋後,才安心離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毓禎表示,橈神經麻痺臨床上最易發生於夫妻或情侶共度一晚後,或酒精鎮定劑使用者,因壓迫到腋下、肱骨或手肘引起。有些則由於外傷、骨折,或長期臥床壓迫造成。治療部分則視症狀而定。王毓禎指出,若只是短期壓迫的急性麻痺,且無結構上病變,只要不要持續壓迫,大多自己會好。若是深度完全無力及感覺喪失,則需要支架護具及復健。若嚴重麻痺且復健無效,則應考慮手術。這種嚴重狀況幾乎都發生於有結構病變如肱骨骨折等。因此一定要進一步檢查,如照X光、肌電圖等。在藥物治療方面,維他命、消炎藥、類固醇、循環劑等都有人用,但都無明確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