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

妥善運用政府113資源 守護兒少身心

妥善運用政府113資源 守護兒少身心#家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歲童疑遭虐網友包圍保母家」、「11歲女童疑遭虐顱內出血不治」,兒童受虐案件頻傳,引起社會各界重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107年兒少保護案件總案件4,175人次,以身心虐待最多,佔53%,其次為不當管教,佔44%。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協助兒虐案家早日接受身心專業協助,於臺北市11所醫療機構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並於12個行政區及心理衛生中心共13處設立心理諮商門診,提供專業、安全、隱密、友善之身心服務,期望案家早日走出受虐陰霾。遭兒虐童恐身心受創臺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馬心怡表示,兒童不懂得為自己發聲,遭受疏忽或虐待時,也常無力求助。受虐個案除了身體傷害,心理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與創傷反應,例如焦慮、恐懼、冷漠、罪惡感及內疚等,行為上會有退縮、壓抑及依賴等情形,也可能對他人有錯誤認知而出現攻擊行為。長期身心健康、生活適應及人際關係都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此外,許多兒虐或不當管教的發生,也可能來自於感受到高壓力或在管教上感到無助的家長或照顧者,這些家長也非常需要受到協助。透過心理治療 助孩童及家庭進行身心創傷修復馬心怡臨床心理師指出,在兒少身心受虐的修復上,除了驗傷採證及生病、受傷等生理治療的醫療處遇外,透過心理治療,可以幫助孩童及家庭進行身心創傷修復,使兒少逐漸穩定日常生活及情緒,亦協助家長或照顧者學習適當的親職壓力管理以及親職技巧,並進行親子關係的修復,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正向成長,促進復原力的提升,在陪伴家長及孩子走過成長及修復的歷程,也期望能降低未來兒虐再發生並增進兒童和家庭的身心健康。妥善運用政府資源臺北市衛生局有感兒虐案家需要及早介入身心治療,自103年起在臺北市11所醫療機構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以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提供獨立、溫馨、安全、隱密且友善的就醫環境;並於臺北市12個行政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共13處設置心理諮商服務,其中有多位心理師及醫師具備兒少、親職諮商專業及兒少精神科、情緒問題與拒學等醫療專業,可提供兒虐案家完善之身心治療。人人都可以成為杜絕兒少虐待的協助者,當您懷疑或發現兒少有被虐待的情形,請撥打全國婦幼保護專線「113」進行通報;若您周遭親朋好友遇到兒虐相關案件,需要醫療介入,可於上班日9時至22時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1884-1888洽詢,若有心理諮商等需求,可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線電話(02)3393-6779轉23洽詢,亦可逕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部接受心理諮商服務。

無法擺脫受家暴者角色 恐有3原因

無法擺脫受家暴者角色 恐有3原因#家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受到丈夫家暴的妻子出乎意料的多,而且實際上,這些丈夫大多是高學歷、在一流企業工作。這些妻子無法逃離暴力的理由有三個。無法擺脫受暴者角色的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丈夫會對我施暴,是因為我惹他生氣」,一味認為是自己不對而隱忍著。如果從小就因為父母情緒激動而無故遭受毆打,或是經常目睹雙親間的暴力行為,最後孩子就會認為「是自己的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會習慣暴力,所以這些妻子並不覺得丈夫施暴這件事很嚴重。即使被丈夫毆打,也會覺得「是自己的錯」,擔心自己逃走會對丈夫造成傷害,所以無法逃離丈夫。第二個理由是她們覺得施暴者是因為愛自己才施暴。就如同前面所提過的,這種情況多見於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身上,當人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持續遭受不明原因的痛苦就會發瘋,或是覺得施暴者是因為愛自己才會對自己動粗。這是因為如果不相信愛情的可能性,人就無法活下去,所以創造出這種幻想。丈夫的暴力行為和這種情況相同,當妻子一直被丈夫毆打,就會覺得「這個人是因為愛我,才會對我施暴」,這是人們為了避免自己發瘋或精神崩潰而創造出來的幻想。第三個理由是不論自己逃到哪裡,都會被丈夫找到的絕望感。當人們持續承受這種不知道何時會出現的暴力,將無法逃離那個地方。不知道暴力行為是今天會發生?還是明天會發生?或是一個月之後發生,在這種未知狀況下產生恐懼感。這種不規律性會給人們帶來嚴重壓力。就像對老鼠進行不規律的電擊時,老鼠完全不想逃走,也無法行動。用以形容這種情況的專業用語為「習得性失助」。妻子被打後不逃跑的狀況也一樣,原因就是這種不知道何時會發生的殘酷行為。當自己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認為任何人都絕對不會來拯救自己,不禁會覺得即使從這個人身邊逃走,也無法完全逃離,所以只能留在這裡。基於以上三個理由,女性就算被打,也很難逃離丈夫。不過,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下定決心逃離丈夫,即便逃走之後仍會產生一些問題。必須特別提防家暴丈夫的道歉丈夫追到妻子逃走後的落腳處,向妻子道歉,講些「對不起」或是「我愛妳」之後,許多女性又會回到丈夫身邊。女士沒有帶傘外出,結果因下雨而被淋得一身濕,她回到家後,看著時鐘等她回家的丈夫大聲怒罵:「妳是去哪裡洗澡後回來的?」即便她回答:「不是!我是被雨淋濕的。」丈夫也不願聽她說明。丈夫一邊喊著:「妳在飯店和誰見面了?」一邊不停毆打她……她覺得這樣下去自己可能會被殺死,於是赤腳逃走了。雖然躲在朋友家,但丈夫還是找到朋友家來,不停低頭向她道歉:「抱歉,是我不對。」要特別提防丈夫這句「抱歉,是我不對」。施暴的男性一定會道歉,而且為了表示自己愛著妻子,還會抱住妻子。妻子看到丈夫這樣做,就會覺得「這個人是需要我的」。最後還會頂著被打腫的臉和丈夫發生性關係。雖然這是非常奇怪的景象,但這兩個人還是繼續過著同樣的生活。然後丈夫又會因為某種原因開始施暴。要斷絕這種惡性循環,必須盡量阻止逃走的女性和丈夫見面。為了避免說出「我要回去」的女性又回到丈夫身邊,必須極力勸阻她。(本文摘自/為什麼父母的愛令人痛苦:完美的親子關係只是幻想/世茂出版)

遇家暴別慌!工作站即時服務更貼心

遇家暴別慌!工作站即時服務更貼心#家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婦女基金會深耕花蓮,駐點花蓮地院,12年來協助超過1萬2千名家暴被害者。被害者的需求不僅限於司法場域,更多受暴媽媽和孩子面對家庭失序、經濟困難及目睹暴力的心理創傷,亟需更完整的協助。「一站式」服務模式 不用到處奔波求援現代婦女基金會今年成立「花蓮工作站」。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潘維剛表示,過去基金會在花蓮主要提供家暴被害者司法協助,卻發現花蓮地區的受暴婦女處於「服務斷裂」、「四處奔波」和「家暴循環」的情境,不斷被通報進案,卻無法受到有效協助。花蓮工作站開啟「垂直整合」的家暴服務模式,個案從被通報、危機處理到後續安全生活的重建,都會在工作站內被協助,不會換社工,個案不會因服務斷裂而流失。花蓮工作站也建立「一站式」服務模式,整合受暴媽媽需要的協助,如法律諮詢、心理諮商、陪同服務及孩子的身心狀況輔導等,讓個案不用到處奔波,降低受暴者尋求協助的障礙。即時、量身訂做 家暴服務更貼心花蓮工作站黃守珮督導表示,工作站主要服務對象為16歲以上婚姻或親密關係暴力的被害者及家庭成員,106年5月籌設至今,已服務108位受暴婦女,近6成為重覆受暴案件,超過半數為中高危機案件。為了因應區域的需求,花蓮工作站的家暴服務開展出4項特色:1)即時服務/當天即時連繫,確認安全,2日內會面訪談,立即協助。2)量身訂做/了解案件狀況再提供法律諮詢,設計符合案主所需的協助計畫3)深度陪伴/社工師與心理師合作,理解個案難處,幫助找出改變的動力4)網絡合作/主動拜訪網絡單位,面對面溝通,建構花蓮家暴服務網絡,整合相關資源3成孩子曾目睹家暴 後續輔導很重要統計顯示,未成年子女的案件中,3成合併孩子目睹家暴情形。工作站安排專屬社工,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行為及情緒輔導,並在案件需要時協助孩子出庭。「孩子的安心城堡」是為服務目睹家暴兒少成立的園地,採取分齡規劃,營造童趣的空間,幫助曾經受傷的孩子,安心的跨出每一步。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潘維剛表示,「花蓮工作站」及「孩子的安心城堡」成立,就是送給花蓮地區婦女及兒童的聖誕禮物,期待攜手政府單位與企業公益夥伴,讓受暴婦女及孩子能獲得專屬社工全面照顧,讓婦幼安心不害怕,每晚都是平安夜。

隱忍家暴 惡性循環恐釀悲劇

隱忍家暴 惡性循環恐釀悲劇#家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庭暴力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前陣子家暴話題不停躍上新聞版面,家暴案件不時在上演。烏日林新醫院身心內科主任黃于誠表示,根據統計,台灣家暴通報率低於5%,在醫院診療過程中,接觸過許多家暴受害個案,不少當事人抱持著家醜不外揚的心態,大部分多會選擇隱忍,等到開始尋求外在協助時,通常已被家暴多年;即使周遭的親朋好友早有察覺,大多也認為夫妻床頭吵、床尾和,常勸受害人為了家中兒女、經濟來源著想,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這樣的情況下,卻面臨愈演愈烈的長期家暴傷害。 子女也背上一輩子的家暴陰影長期家庭暴力,不只造成身體傷痕累累,更是心理上的折磨,造成心靈嚴重受創的案例不在少數。黃于誠主任指出,許多受害人會開始失去自信,沒有安全感,休閒娛樂及社交生活減少,出現失眠、焦慮,甚至憂鬱症狀。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子女,不僅對於人格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更會造成一輩子的家暴陰影。 一開始不被制止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生黃于誠主任進一步剖析,從國內外的研究可發現,家暴是一種行為模式 ,一開始不被制止,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生造成惡性循環,家暴發生的頻率也會越來越高,甚至一次比一次嚴重!施暴者不僅會一再重複家暴模式,還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認為配偶不對在先。 黃于誠主任指出,有不少施暴者的心態是「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法教導另一半」,甚至有人會說「我只是太愛對方」,可見得施暴者會由初期的愧疚感,在反覆出現暴力行為後不再覺得自己有錯,逐漸形成習慣性家暴;施暴者或許有自己生活上的煩惱,但將自己的情緒轉嫁到旁人,其實是一種自私且不成熟的釋壓方式。 預防再犯是家暴防治最重要的工作台灣在1999年開始實行家庭暴力防治法,輔導施暴者預防再犯,是家暴防治的重要工作;受害者千萬不要單獨面對,讓傷害影響更多人,撥打「113」婦幼保護專線,尋求社會資源協助,可減少悲劇發生。黃于誠主任表示,目前醫院的身心內科針對家暴案件中的施暴者、受害者,提供精神、心理、認知行為,以及評估是否有藥酒癮來進行輔導,幫助受害者走出家庭暴力的陰影,防止施暴者繼續家暴的惡性循環。(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兒少暴力創傷 2年增加6%

兒少暴力創傷 2年增加6%#家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節將至,家人相聚,互動多又易產生家庭暴力的高峰期,從前家暴問題常因為親屬關係的尷尬而被隱瞞,而在113保護專線設立後,受害者能透過全年無休的113保護專線,維護自身安全,去年總計接獲16萬8,470通電話,亦即平均每4分鐘就有1位民眾撥打113求助電話!即使未受虐 目睹親密關係衝突將造成創傷扣除無效電話後,共計處理12萬7,246通求助電話,保護性案件求助問題中,以「親密關係暴力議題」45%最多,「兒童及少年保護議題」30%次之,「其他家庭成員間之暴力議題」19%則位居第三,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表示,9,595件親密關係暴力通報案件中,就有3,407件有未成年兒少目睹暴力的議題高達36%,比2年前增加6%。張秀鴛司長表示,兒少即使未受虐,但目睹親密關係衝突將對兒少造成創傷反應,對其身心發展有長遠的影響,目前家庭暴力防治法已將目睹暴力的兒少納為保護主體,透過社政單位與教育單位的橫向連結,讓學校的輔導資源與社工服務可以共同協助。女性仍為主要受害人 男性有略增趨勢就性別暴力事件而言,女性仍為主要受害人,男性有略增趨勢,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羅燦煐表示,男性受害人仍為相對少數,顯示男性權控仍高於人際衝突,為親密關係暴力首要導因。家庭暴力隱忍,可能導致兒少心理狀態不穩,唯有正式向服務系統求助,才能終止暴力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也是家庭暴力事件中的直接受害者,孩童時期目睹家庭暴力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很難抹滅,呼籲大眾要由自己做起,阻斷暴力的代間傳遞。 

酒精性精神病 留心幻覺殺人!

酒精性精神病 留心幻覺殺人!#家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屏東發生子殺父悲劇!一名27歲男子,因不滿酗酒的父親,昨晚又在酒後誣賴與辱罵母親討客兄,憤而與父親發生扭打,結果出手太重,竟然將父親刺死,此種案例多半是從小接受太多負面情緒,隱忍過久而導致心理不平衡,最終爆發的情形。酗酒併發憂鬱症 增自殺風險酒癮可以戒,酗酒引發的情緒與精神問題,更要仰賴精神科治療,酗酒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是併發憂鬱症,憂鬱症不只可能增加自殺風險,也會讓當事人變得易怒、不耐煩,甚至出現暴力傾向,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表示,酗酒也會併發酒精性精神病,產生幻覺與妄想。酗酒、妄想 需強制送醫酗酒、妄想、家暴是屬於嚴重精神病患,而嚴重精神病患最需要的是強制送醫,而至於通報家暴、申請保護人,是後端的處理,必須先施以醫療介入,改善精神狀態,再安置與追蹤。沈醫師也表示,家人若有酒癮問題,必須知道酗酒不只是不良生活習慣,更是一種精神疾病,不但會影響他人,更會導致精神渙散,身體疾病的產生,如果明顯影響個人與他人生活,應鼓勵他們就醫,酗酒導致的問題可能同時引發下列問題:˙生理問題 /傷肝、傷胰臟。˙心理問題 /失眠、情緒低落、多疑。˙社會問題 /工作、社交受損。如果出現酗酒引發的情緒與精神疾病,並且有自傷或攻擊傾向,必要時可請衛生局或警消協助,協助強制送醫,讓專業醫療人員協助控制他們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以暴制暴,讓更多人受傷。

重視家暴兒心靈創傷 以免家暴問題延續下一代

重視家暴兒心靈創傷 以免家暴問題延續下一代#家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直轄市、縣(市)每年受理婚姻暴力通報件數,就有將近6萬件,且每案的被害人幾乎都育有1名子女,因此推估每年約有6萬名目睹家暴兒童少年,而他們所受到的心靈創傷,可能不亞於被害人。舉例來說,像是國外知名奧斯卡影后沙莉賽隆,也是名目睹家暴的兒童,在她15歲那年,醉酒而粗暴的父親意圖加害她與母親,母親為了自保而槍殺了先生,莎莉賽隆因而產生急躁脾氣、沮喪、懼怕,直到接受心理創傷治療才改善問題,所以,別在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目睹暴力後的他們,所受到的傷害恐不容小覷。小時候目睹家暴事件 長大後恐增10倍家暴風險台南市衛生局表示,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或少年,長大後成為家庭暴力被害人或加害人的比例,約是一般人的5~10倍,因為長期目睹家人以暴力的方式處理衝突,無形中將這種互動方式內化成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讓家庭暴力的問題延續至下一代。據研究指出,目睹家暴事件的兒童,暴力行為極可能淺移默化,進而在成年後也會有暴力傾向,目睹家庭暴力雖然不一定對兒童少年的身體造成直接傷害,但心理的傷害仍不可忽略。心理創傷不易察覺 多多關心才能避免悲劇重複由於一般人不易察覺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所承受的心理創傷,因此,這些隱形受傷的孩子更需要我們主動的關心與了解,不論是學校、警政、社福、司法、醫療等單位都應更重視目睹家暴兒少的需求,及早提供必要的關懷協助,避免悲劇重複發生,打破家暴是「家務事」的觀念,建立友善的環境支持系統,讓身處家庭風暴的孩子對未來擁有更多希望。

每5分就有1件家暴 9成5受害者未通報

每5分就有1件家暴 9成5受害者未通報#家暴

(優活健康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們的家庭到底怎麼了?」去年,台灣共有11萬家暴案件被通報,平均每5分鐘就有1件。因此,現代婦女基金會在聯合國國際家庭日當天舉辦「受暴婦幼扶助計畫」開跑記者會,邀請戴佩妮擔任公益代言人,呼籲民眾捐款支持受暴婦幼服務,一起帶孩子回安全的家。然而家暴並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據資料顯示,全球約3分之1女性遭伴侶家暴。現代婦女基金會林美薰副執行長表示,家暴存在許久,但社會並未重視其嚴重性,台灣的家暴通報率低於5%,也就是說有95%的受害者未曾通報求助,家暴是受暴媽媽和孩子無法說出口的秘密,也因為隱藏於家中的特性,讓社會長期看不見家暴的存在。    5原因  受暴婦女懼怕求助通報林美薰也表示,來到該會求助的受暴婦女,往往都受暴多年才出來求助,在事發當下也不見得會對他人提起,不外乎有幾個原因:1)怕丟臉、擔心外界異樣的眼光2)怕讓親友擔心,覺得自己還可以處理3)不知道可以向誰求助,只能自己默默忍受4)沒有地方可以去、沒有經濟來源,孩子該怎麼辦5)親友的批評建議,會讓被害者感到被指責,壓力更大而公益大使戴佩妮說,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也會受到波及,孩子也會擔心別人怎麼看他,不和他作朋友或嘲笑他。所以現場孩子比出「噓!」的手勢,更深刻表達家暴就是孩子心中的秘密。他也說,一般民眾可以「多多少少」幫助受暴家庭,包括多傾聽、多支持、少PUSH、少批評,提供資源鼓勵被害者求助,另外也可以捐款支持受暴婦幼服務。最後戴佩妮也邀請社會多給予支持,讓被害者勇敢說出來,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