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

女性注意了!研究揭「3種特質」易成為家暴受害者:太隨和也不行

女性注意了!研究揭「3種特質」易成為家暴受害者:太隨和也不行#家暴

在世界各地,暴力事件每天都在增加,儘管男性和女性都是暴力的受害者和施暴者,但不可否認,遭受暴力的比率因性別而異,有更多的女性承受更大的暴力負擔。《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家暴受害者的研究,家庭暴力的發生率很高,而語言/情感暴力仍然是女性遭受的最普遍的家庭暴力形式,可以說女性的人格特質是家庭暴力經歷的重要預測指標。

母逼女兒讀書⋯拿菜刀割傷、熱水燙大腿!家暴受害者揭童年傷痛記憶

母逼女兒讀書⋯拿菜刀割傷、熱水燙大腿!家暴受害者揭童年傷痛記憶#家暴

近期藍營大咖傳出是家暴慣犯,常常情緒暴走對妻兒叫辱罵,更失控作勢用手機砸兒子,妻子忍不住多次向家暴中心通報。事實上,不管身體或精神上的施暴,都是家庭暴力的行為,隱忍多半不能解決問題。日本前司法記者齊藤彩於《母愛的枷鎖,女兒的牢籠》一書中,針對童年傷害、過度教養、情緒勒索、求助管道寫下各種感想,並寄予無限的祝福。以下為原書摘文:

藍營大咖疑涉家暴》你過世後,我會把你火葬!她被家暴靠「1招」反擊

藍營大咖疑涉家暴》你過世後,我會把你火葬!她被家暴靠「1招」反擊#家暴

日前,藍營政治家族大咖傳出是家暴慣犯,對妻子與未成年的兒子出言羞辱,甚至一度把手機砸向兒子,妻子為此通報家暴中心,也讓此案在社福機關內部傳開。《優活健康網》特摘作家張慧慈(小花媽)所撰此文,分享過去的家暴經歷,她表示,只有反擊,才會讓施暴者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

曾經受過的傷,全身細胞都記得!他從學霸變學渣,竟是因自我保護⋯

曾經受過的傷,全身細胞都記得!他從學霸變學渣,竟是因自我保護⋯#家暴

因瀕死而開啟通靈能力,經歷坎坷的成長過程,卻又在青壯年時中風⋯即使人生跌跌撞撞,他依然突破種種困境,走向怡然自得的人生。曾任職永慶房屋、富邦人壽業務代表、「通靈老闆」黃啓勛於《蛻變,是一件瘋狂的事》一書中,分享親身經歷的故事,期盼能幫助更多受虐兒,也能擁有翻轉人生的勇氣。以下為原書摘文:

高嘉瑜遭家暴》6警訊檢測:你是否正遭受「親密暴力」

高嘉瑜遭家暴》6警訊檢測:你是否正遭受「親密暴力」#家暴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驚傳遭男友家暴,不僅被打到全身瘀青傷痕累累,甚至限制她行動自由,男友儼然上演「恐怖情人」經典行徑。雖高嘉瑜已受訪表示感謝社會大眾對她的關心,自己會勇於面對。但縱使身為立委也會面臨危險關係,更顯現出國內可能有更多婦女,正在遭受「親密暴力」的普遍性隱憂。每5名婦女就有1人!曾遭親密伴侶暴力衛生福利部近日公布親密關係暴力調查,鎖定我國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之樣態、嚴重性、發生率與盛行率。報告指出,以往親密關係暴力通報件數以2020年達67,057件為最高;我國18~74歲曾有或現有親密伴侶的婦女,遭受伴侶暴力的一年盛行率為8.99%,終生盛行率為19.62%,也就是說,每5名婦女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曾經遭受親密伴侶暴力。暨南大學社工系特聘教授王珮玲表示,此次調查為瞭解在各種親密暴力型態中的盛行率,從「看得見」的身體傷害,到「看不見」的精神脅迫,分別為:精神暴力16.76%,佔最高肢體暴力7.97%經濟暴力7.20%性暴力4.85%跟蹤及騷擾4.80%值得關注的是,精神暴力的盛行率佔比最高,甚至比肢體暴力高出2倍之多。而經濟暴力、性暴力、跟蹤及騷擾等3種暴力型態,較上次2017年調查呈現微幅增加趨勢。遭受精神暴力對待 更容易陷長期折磨王珮玲指出,精神暴力形式多樣,從最明顯的言語暴力到很隱晦的冷漠忽視,受害者精神上的痛苦是慢慢地積累,甚至不會意識到,但長期下來仍會對其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及工作表現發生重大影響,嚴重甚至會造成負面情緒、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傷害。在該次調查受訪者中,精神暴力出現最多的是「伴侶曾疏忽你或對你冷漠相待」(42.2%),其次是「伴侶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34.1%),第3是「伴侶曾侮辱你或讓你覺得自己很糟」(32.3%)。6警訊檢測你是否正遭受「親密暴力」精神暴力大多在夫妻或伴侶兩人獨處的時候發生,外人較難以察覺。衛生福利部建議,可透過「簡易精神暴力檢測量表」,快速自我檢測是否處於精神暴力情境。簡易精神暴力自我檢測量表: 另一半常用言語侮辱你或者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 另一半常在其他人面前貶低或羞辱你 另一半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讓你倍感壓力 另一半常因你與其他異性說話而生氣 另一半常故意做出讓你驚嚇或恐懼的事(例如:他看你的方式,對你吼叫或丟東西) 另一半常疏忽你或冷漠相待若其中有1項以上勾選「有」者,請注意自身狀況、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尋求專業協助。衛生福利部建議,民眾自我檢測後如有遭到精神暴力,請試著對伴侶說出自己的感受,討論調整互動方式,必要時並尋求113保護專線等專業諮商協助;同時平日裡留意社區鄰里,是否有暴力事件正在發生,一起打造零暴力環境。

募年菜 助受暴媽媽和孩子溫暖圍爐

募年菜 助受暴媽媽和孩子溫暖圍爐#家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珮珮的眼神滿是驚恐,瑟縮在媽媽懷中,目睹家暴的恐懼,讓她一害怕就不自覺的啃咬指甲,緊抱兔兔玩偶的手指,指甲被咬得參差不齊、無一完好。半年前,媽媽阿婷一身傷痕,緊急帶著珮珮向社工求助。剛離家時,身上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靠著社工幫忙募來的冷凍食品,拜託附近店家幫忙微波加熱,才和孩子度過三餐不繼的日子。台灣一年有超過12萬人被通報家暴,其中不少婦女和孩子處在暴力和貧困雙重困境,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到了過年看著家家戶戶團圓圍爐,受暴媽媽心中更是難過,這樣清苦的日子,不知何時才是盡頭。還有40個偏鄉弱勢家庭面臨圍爐落空窘境為了幫助受暴家庭也能過個溫暖好年,現代婦女基金會從民國100年開始辦理「弱勢家庭圍爐計畫」,至今邁入第11年,已聚集超過2800個弱勢家庭共享溫馨年節。今年獲得彭園餐廳、花蓮國軍英雄館的熱心支持,不但提供舒適的用餐環境,更大方為大小朋友們加菜。 對於身處偏遠地區、沒辦法前來圍爐的受暴清寒家庭,基金會每年也都會協助募集冷凍年菜,讓他們能在家安心團聚。但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年菜募集的情形令人心寒,所需要的60幾戶年菜,至今只募得20多套,還有40個家庭面臨圍爐希望落空的窘境。疫情寒冬年菜分一道道募集 盼民眾解囊現代婦女基金會范國勇執行長表示,今年募得特別困難,因此將年菜分成一道一道來募集,每道335元,每募集到八道菜,即成一組完整年菜組,就能讓一個弱勢家庭在家溫暖團聚,用愛為他們的年節加菜,邀請民眾認購 https://goo.gl/gFM2Rk,期盼在2/5前順利募得,圓滿他們過好年的心願。

看不見的傷更痛 面對家暴勇於求救

看不見的傷更痛 面對家暴勇於求救#家暴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阿妮原本是個開朗活潑的女孩,擁有很多的朋友,但跟阿華結婚後,兩人常常因為小事起口角,只要阿妮不同意阿華的觀點,阿華就會用嘲諷的言詞羞辱,或大聲咆哮、辱罵三字經;阿妮不論去哪裡都需要跟阿華報備,要阿華同意了才能出門,並且不能超過阿華規定的時間返家,否則又會遭一頓痛罵。長期下來阿妮身心俱疲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在朋友鼓勵下阿妮撥打113求助,這時阿妮才知道,原來阿華對他做的這一切都屬於家暴行為。家暴不單只是肢體暴力 污辱、竊聽或不給生活費都算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定義,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間發生身體上、精神上、經濟上的騷擾、控制、威脅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就是家庭暴力。」所以家庭暴力不單單只是指毆打、傷害、攻擊等肢體上暴力行為,還包括精神及經濟層面的暴力,如污辱、謾罵、恫嚇、威脅傷害被害人或其親人,竊聽、跟蹤、監視或不給生活費、過度控制家庭財務等都算是家暴。113保護專線等管道 協助備案、驗傷、庇護安置措施若上述的家暴行為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建議立即尋求協助,因為家暴經常重複發生,且施暴頻率與暴力行為嚴重程度也會隨著時間加劇。衛生局提醒及早尋求幫助,將有機會制止暴力傷害。可以透過113保護專線、警察、社會局、醫院等途徑尋求協助,進行備案、驗傷甚至庇護安置等措施,以保障個人安全。也可提出保護令之聲請,內容如禁止騷擾、傷害、跟蹤、通訊被害人,或遷出、遠離特定場所,及加害人處遇計畫等。家暴的發生往往因施暴者對於權力控制有偏差的認知,企圖控制受暴者而伴隨毆打、言語攻擊。當身邊的親友出現睡眠障礙、忐忑不安、無法專心等現象,可能正承受高度情緒壓力,若有情緒困擾、壓力或自殺想法,請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1925,或於上班時間撥打專線06-3352982預約衛生局免費心理諮詢。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家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常會自我責怪,甚至否定自己的價值。像是「我就是很糟!」「我不可能會成功!」「我怎麼如此一無是處?」這些話語,便會浮上心頭、縈繞耳邊;更糟的是,若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與他人的比較上,便可能過度放大自己的不足,而以為全天下就只有我最糟,人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特別是,如果你曾經受過傷,自我價值碎裂一地過時,在很多時候,即使你表現得再好,你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當然也可能無止境地追逐那虛幻的目標、假想中的幸福樣貌。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我曾經遇過一個大學生,他的心情總是低落,與人接觸時常感到緊張萬分,人一多時便有窒息的感覺,即使那些人他都很熟,也想立刻逃離現場。他說他快樂不起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注定就是個糟透的人,我不喜歡自己,也不會有人喜歡這樣的我吧!」他生長在一個父母長期失和的家庭中。從他記憶所及,父母便成天爭吵不斷,嚴重時,甚至大打出手。曾經有一次,他被父親用力勒住脖子,父親在他耳邊憤怒地說:「都是你,害得我和你媽整天吵架!」那時,他才只有上幼兒園的年紀。後來,父親便時常不在家,但偶而仍然會回來一次。他很討厭父親回來,父親不在的日子,他不會聽到或看到父母爭吵,心裡是安定的;只要父親一回家,就是惡夢的開始。他多麼想離開這個家,一直到上大學,出外唸書,才感覺稍微脫離家庭的風暴。長期目睹家暴 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一個長期目睹家庭暴力長大的孩子,雖然沒被毆打、沒被攻擊,更沒被虐待,但成長的過程常會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為什麼?因為,幼小的他,會不自覺地把父母失和的責任承擔在自己身上,認為「就是因為我不乖、我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吵架」。於是長期有著「我是帶來父母問題的麻煩人物」的念頭,可想而知,自我價值感肯定低落不已。「現在長大了,我也知道我與我父母他們的感情問題無關,可是,我就是覺得自己很糟,那個感覺早已深植內心,根深柢固!」是的,理智上他可以分辨事實為何,但情感上,他卻難以走出這灘泥淖。該如何幫助他重建自我價值呢?在心理諮商與治療中,當然有許多技術可以使用。但如果要有長期的效果,當事人得在生活中不斷做練習,用新的想法與感覺,逐漸取代舊有的情感回路。於是我告訴他,每天找個固定的時間,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吧!(一)今天我做得不錯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設法找出自己亮點,看到自己的難得之處。但許多人一開始就卡關了,左思右想後說:「沒有」或「找不到」。因為,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平淡無奇,有什麼好值得被拿出來說嘴的地方呢?因此,在回答這句話時,還有一個秘訣是:「即使是很小、很平凡的地方,都可以。」於是,你就不用把焦點放在自己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上,而是日常生活中微小但也不錯的地方,例如:多走了一段路、有準時起床、少滑手機10分鐘、有和家人道早安、準時赴約……等。你說,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正因為我們是如此高標準地看待自己,把好多現象都視為理所當然,因此,便忽略了要好好讚賞自己一番。然而,這些理所當然,也都是長期花力氣去堅持下來的結果呀!(二)我是如何幫助自己做到的?這句話假設了,這些好事情,絕非憑空出現,一定是你做了什麼才促使它發生。也許你認為這很自然,但你還是功不可沒,因為,沒有你的允許,這些好事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就是要去找出來,見證自己的付出、見證自己的努力、採取了有效的方法。有人問:「我今天會願意走出門,是因為看到天氣晴朗;所以,我沒有做什麼呀!」那麼我要問,是什麼讓你願意看到外頭的藍天白雲,就選擇要出門呢?即使你沒有做什麼,但你內在的動機或渴望,或者你的一個念頭,左右了你去做了件值得被肯定的事情,這功勞還是要記在你的身上。(三)做到這件事,對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但仍然很值得去思考。有個父親告訴我,他在孩子放學後,刻意去稱讚孩子,孩子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他心頭暖洋洋,他覺得,一切都值得了,這正是最大的意義。有位正為體重煩惱的企業主管說,今天刻意走樓梯上公司,雖然很喘,但發現自己做得到,這件事的意義就是:「原來人有無限潛能!」。每個行為背後的意義,可能來自於自己的渴望、自己在乎的人,或者,為社會人群的使命,都有可能。當我們能為某件事找到特定的意義時,這件事便會被放置到一個神聖的位置上,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大增。幾個月後再遇到,我問那位時常自我否定而心情低落的大學生,練習得如何?「我很認真地練習喔!」他說:「可是,我還是時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活得很厭世。甚至,當我想不出我有什麼值得被肯的地方時,我覺得自己更加一無是處了!」我聽了有些沮喪,這個方法似乎幫不上忙。「可是,我有發現,我對生活好像多了一些期待……」「什麼意思?」「就是,有比較喜歡自己一點點啦!」原來,這三句自我對話的練習對他而言,根本無法撼動他那些根深柢固的自我批評,然而,在自我否定之餘,他也刻意自我肯定;於是,也同時開始看到自己的優點,也願意多欣賞自己一點。因此,即使他仍然極度悲觀,仍然無窮厭世,但他也可以擁有些許的樂觀,看事情的眼光也可以多一點正向。正面思考的練習:「不是試圖取代,而是允許存在。」我腦中想起了這句話。也許這類正面思考的練習,難以趕走我們腦袋裡那時常負面思考的討厭鬼,但至少讓我們的生活平衡一點,不會永遠充斥著自我責備的聲音。當我們能夠更有現實感地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好事或壞事,並如實地接納下來,或者,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樣貌吧!(文章授權提供/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