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阻塞

腸沾黏致腸阻塞 腹痛又嘔吐

腸沾黏致腸阻塞 腹痛又嘔吐#腸阻塞

王女士60歲女性,約2年前罹患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後目前接受持續追蹤無復發之情形,約1年前開始抱怨偶爾會有腹痛發生便後會自行緩解,1~2月前病患在食用過玉蜀黍後因持續腹痛與噁心感到本院急診求診,診斷為腸沾黏,經保守療法後已恢復出院。成大醫院一般外科林劭潔醫師表示,病患是因為腸沾黏導致的腸道阻塞(機械性腸阻塞),腸阻塞可分為麻痺性與機械性腸阻塞,麻痺性腸阻塞主由神經性、代謝性疾病、感染與藥物引起,而機械性腸阻塞可能由腸道內外與腸壁本身病變發炎感染等引起,又可分為單純性與絞勒性兩類,後者會造成腸道壞死須盡早開刀。林劭潔醫師說,腸沾黏是青壯年與老年人族群中腸阻塞最常見的原因(約佔40-60%),多發生於小腸(約70%)、大腸(約30%),主因為腹(骨盆)腔內手術(多為大腸直腸相關手術、婦產科骨盆腔手術)後所引起的沾黏(約90%),目前因為外科手術的普及發生腸沾黏的比例是不低的,其症狀包括了腹痛、嘔吐、腹脹(程度與阻塞時間長短相關)與無任何排便與排氣等,至於診斷則是要藉由病人病史與臨床徵狀與相關影像學檢驗:如腹部X 光和電腦斷層等,若證實診斷除了消化道引流與體液補充之外,若已進展至腸缺血或壞死之現象,則應盡早手術,至於大多術後形成的粘連性腸阻塞,可優先考慮施行保守療法。

腹腔鏡手術除腎上腺腫瘤 隔日可出院

腹腔鏡手術除腎上腺腫瘤 隔日可出院#腸阻塞

隨著技術、器械的進步,傳統需要大傷口的手術慢慢經由微創手術代替,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外科系宣布成立微創手術團隊,由泌尿科、骨科、婦產科與胃腸及一般外科共同組成,能讓病人以最輕的疼痛、最小的傷口以及最少的出血量來完成疾病的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主任李經家表示,以泌尿科腎上腺手術為例,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已經歷好幾次的變革,最早期的傳統手術必須在病人腰部或上腹部劃開一個15至20公分的傷口,此過程有時甚至需要鋸掉部分肋骨以便能到達腎上腺位置去完成腫瘤切除。到了1990年代初期,腹腔鏡應用到泌尿科手術,從此腎上腺手術有了一個革命性的進展,可以用4到5個小傷口,去切除腎上腺腫瘤,病人傷口較美觀,疼痛也大幅減少,失血量也明顯降低。更進一步地,直接從後腹腔進入手術目標區,只要3個小傷口便能完成手術,此種後腹腔手術因為不經過腹腔、不會碰觸腸子,因此幾乎不會有術後腸阻塞的情形,病人手術隔日便能開始進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