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阻塞

腸癌末期多專科治療 擺脫人工肛門

腸癌末期多專科治療 擺脫人工肛門#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五十的遠洋商船船員因工作因素,每次出航一、二年才能回到家。某次返航後,家人發現他與以往相比體重大幅下降,而除了暴瘦外,還出現腹部脹痛、進食容易嘔吐的症狀,在家人勸說下前往醫院就診,才發現罹患晚期直腸癌,腫瘤已轉移至肝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胃腸及一般外科醫師范文傑表示,這名患者當時因腫瘤造成嚴重的腸阻塞,醫療團隊經過討論,在第一時間先為患者裝設暫時性人工肛門,後續再透過各科別專科醫師共同討論及安排相關檢測。由於患者腫瘤較大難以手術,因此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患者無RAS基因突變後,進一步規劃標靶治療,同時搭配化療與放射治療將腫瘤縮小,再應用微創手術完成原發部位及轉移至肝臟處的腫瘤切除,在一段時間的修復後,也順利移除人工肛門。晚期腸癌治療手術成關鍵 多科接力規劃最佳治療順序「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如果可以手術切除腫瘤,對預後及生活品質都能帶來更好的成效。」范文傑醫師說,臨床觀察發現,有兩成患者確診時已發展成第四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且常見肝臟及肺臟的癌細胞轉移。所幸現今治療選擇多元,針對這些腫瘤難以手術且除的患者,透過術前標靶治療、化療及放療有效縮小腫瘤後,約有1/4的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大幅提升長期存活率。過去人們常鼓勵癌症患者,抗癌是一場耐力賽,范文傑醫師認為,大腸直腸癌症治療與其說是患者的個人耐力賽,其實更像一場集結多專科醫療團隊的團體接力賽。大腸直腸癌的主流治療模式已邁入MDT多專科治療團隊模式,針對晚期或情況較為特殊的患者,集結大腸直腸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科等各科別醫師的專業見解,共同擬訂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為患者規劃最佳治療順序,團隊成員也能從中獲益,完整認識疾病在各科別中的最新治療進展。預防腸癌採健康飲食 不要讓食物長時間在腸胃道停留MDT模式除了在治療上對患者有所助益外,同時也囊括營養師、心理師、社工等成員,全方面保障患者的營養規劃、心理健康,甚至是治療過程中的經濟需求,並透過個案管理師統整上述治療及其他層面的討論,協助擬定及對患者說明溝通治療計畫的進行。范文傑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已經連續12年蟬聯第一,因此若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貧血等症狀,或甚至已摸到腹部出現腫塊,就應盡速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測。若本身年齡為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也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測,及早確診、早期治療。除了定期檢查,范文傑醫師建議,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不要讓食物長時間在腸胃道停留、保持良好排便習慣,也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好習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胰臟癌造成腸阻塞 廚師切4器官保命

胰臟癌造成腸阻塞 廚師切4器官保命#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5歲的廚師年輕時喜愛飲酒,戒酒超過10年,但半年來食欲不振、腹部悶痛,但沒有去看醫師,直到最近連續一星期一吃東西就肚子脹痛,甚至到後來無法排氣、排便才到醫院急診,經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胰臟尾部有腫瘤侵犯到大腸造成急性腸阻塞,以至於無法排便。先做人工肛門幫腸道減壓 再切病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邵彥誠指出,此病患胰臟尾部有約5X3公分腫瘤,且侵犯到脾臟、橫結腸及胃,手術工程浩大,首先緊急幫病患做人工肛門手術,幫助腸道減壓,經過一星期後,以3D 腹腔鏡手術移除人工肛門及切除四個器官,一共切除脾臟、約10公分胰臟尾部、約70公分大腸及部分的胃,手術執行約8小時,因傷口小,恢復快,病患隔天就下床,目前已經恢復正常飲食、正常排便。食欲不振且未排氣排便 應留意警訊邵彥誠醫師強調,民眾一旦發現食欲不振,尤其沒有正常排氣、排便,一定要儘早就醫,千萬不要拖。該病患手術前,大腸鏡明顯可見大腸受到胰臟腫瘤的壓迫而嚴重狹窄,身體不適長達一個月都未就醫,如果當初有提早就醫,則不需緊急人工肛門手術。

吃東西狂吐變紙片人 竟罕見腸阻塞

吃東西狂吐變紙片人 竟罕見腸阻塞#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19歲的女大生一年多前開始無法正常進食,常常吃一點東西就覺得飽,最後甚至吃東西就有噁吐感,體重從59公斤降到42公斤,家人擔心她是壓力太大,陪同至身心科求診,醫師排除心理因素造成的身心症後,高度懷疑可能是罕見的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引起,會診一般外科確診後,女大生接受3D微創腹腔鏡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治療,術後狀況恢復良好,逐漸恢復以前的食量,又可以吃愛吃的美食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會吐膽汁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古君平表示,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的夾角正常人約為45度到60度,這名患者的夾角只有約11度,距離縮短而壓迫到由兩動脈間通過的十二指腸,會造成十二指腸阻塞及急性胃擴張的症狀。大部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與後腹腔脂肪或結締組織流失有關,常見原因如癌症、嚴重外傷、營養吸收不良症或是神經性厭食症等,因病而變得太瘦,脂肪消失,使得腸子被血管夾住;另外也有解剖位置異常,使得十二指腸懸吊太高或上腸繫膜動脈起源處過低,都增加十二指腸被夾住的機會。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罕見,發生率約0.013~0.3%,好發於10~39歲女性。輕度患者吃的少就有飽脹感;嚴重時會吐出膽汁胃液、體重下降等。治療上仍以保守療法為主,約可得到八成的成功率。醫師通常先以保守療法,若有噁心嘔吐明顯者,則以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或以鼻腸管灌食及全靜脈營養支持,若以上治療都無法改善或不願拖長病程時,就需考慮手術治療。一口飯至少嚼30下 少吃重鹹至於如何保養健康的腸胃,古君平醫師建議:1.吃飯時細嚼慢嚥,一口飯至少咀嚼20~30下。2.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減少攝取太鹹太辣的食物。3.可以吃一些腸道益生菌幫助消化。

誤吞水晶寶寶 1歲童小腸阻塞險送命

誤吞水晶寶寶 1歲童小腸阻塞險送命#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1歲4個月陳小弟弟因多日嘔吐、腹脹及無法進食,被家人緊急送醫急診,經X光及電腦斷層掃瞄檢查後發現,陳小弟弟有嚴重腸子阻塞問題,需緊急手術開刀治療。水晶寶寶類似糖果 易吸引孩童把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表示,陳小弟弟在緊急手術後發現,腸子阻塞的原因,是因為誤食花瓶裡做為裝飾使用的水晶球(亦稱水晶寶寶),水晶球進入人體因吸水後脹大至3公分,卡在小腸中間導致陳小弟弟多日腸胃不適。經手術後取出腸道中的水晶球,陳小弟弟術後恢復良好,五天後即順利進食並出院回家療養。黃元惠醫師說明,手術取出的水晶球,直徑長達3公分,原本水晶球直徑為0.6公分。水晶球是丙烯酸高分子聚合物樹脂,可做為植物培養、保存花材之介質,具有保水效果,其吸水後有脹大的特性。水晶球顏色鮮艷,非常類似糖果,很容易吸引小孩的注意而不小心誤食。黃元惠醫師提醒家長,使用水晶球做為盆栽或植物的介質,務必要保管好,或放置於小孩不易取得之地方,避免家中的幼童接觸或玩耍,以免誤食造成腸阻塞,引發生命危險。硬幣鈕釦 應收納至嬰童拿不到之處此外,家中若有嬰幼兒,家長也應注意小件物品,如硬幣、鈕釦、珠子等,避免嬰幼兒把玩吞食甚至誤入氣道,萬一造成呼吸道異物梗塞,其情勢會更加危急。

過瘦、反覆嘔吐 當心是罕見腸阻塞

過瘦、反覆嘔吐 當心是罕見腸阻塞#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7歲女性,曾被診斷有神經性厭食症,是為了維持低於標準體重伴隨的飲食異常。就醫前出現反覆嘔吐,到診時體重僅42公斤;身體檢查發現上腹區有「搖水聲」,是液體跟空氣充滿在胃部的特殊聲音。做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脹滿的十二指腸及狹窄的主動脈上腸繫膜動脈夾角, 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人變瘦、夾角內脂肪減少 恐怕產生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郭綜合醫院外科副院長黃太謙說明,血管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但也會伺機找碴。第一類為血管阻塞,造成器官缺血,如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第二類是血管出血,如外傷、腸胃道潰瘍出血;第三類則是壓迫症候群,血管壓迫腸道造成腸阻塞,最為人所知的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消化道從口、食道、胃到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恰恰通過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間的夾角。這個夾角原本就堆積脂肪,脂肪的體積可以撐開夾角;當人變瘦、夾角內脂肪減少時,空間將隨之縮小,壓住十二指腸,讓食物無法通過。研究發現,這個夾角在正常時約38到65度間,但小於25度時就容易發生阻塞。10到39歲女性 最容易發生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少見,大約每1千人出現1到3名,女性比男性多,10到39歲的女性最頻繁。建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忽略有機會因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異常、胃出血甚至穿孔造成死亡。黃太謙副院長表示,嚴重耗弱性疾病及解剖位置異常的人是好發族群。耗弱性疾病指癌症、嚴重外傷、營養吸收不良症、或是神經性厭食症等;解剖位置異常是十二指腸懸吊太高或上腸繫模動脈起源處過低,都增高十二指腸被夾住的機會。很瘦、經常嘔吐 當心可能患病黃太謙副院長說明,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症狀依病況,輕度吃少就會有飽脹感,嚴重時吐出有膽汁的胃液、體重下降。某些姿勢如趴著、左側躺、將膝蓋提到胸前,可以覺得舒緩。檢查常用鋇劑上消化道攝影及電腦斷層,可以看到阻滯在十二指腸的鋇劑斷面,在電腦斷層上則呈現窄縮的主動脈與上腸繫模動脈的空間。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適時鼻胃管減壓引流、矯正脫水及離子異常、提供高能量營養輸液、以通過阻塞處的鼻腸管餵食等,成功率約8成。但保守療法失敗或不願拖長病程時,就需考慮手術治療,常用術式以繞開阻塞為原則,包括十二指腸空腸繞道術、胃空腸繞道術、史壯氏懸韌帶鬆解術等。當你發現周遭的人很瘦又時常嘔吐,應該提醒他到腸胃內、外科求診,早日診斷並進行治療。

老翁腸道阻塞 竟是愛吃柿子惹禍!

老翁腸道阻塞 竟是愛吃柿子惹禍!#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3歲的邱先生腹痛、嘔吐,痛起來全身冒汗,睡不著、吃不下,掛急診檢查發現糞石卡在小腸。原來曾經切胃的邱先生因柿子盛產,吃了富含大量單寧酸的柿子,與食物中蛋白質作用形成近6公分大的糞石糰塊,切胃手術後失去幽門調控,造成腸道阻塞。曾切胃又過食柿子 引發腸阻塞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表示,邱先生經X光、電腦斷層檢查,判斷是腸阻塞。所幸無須切除小腸,僅須以手揉碎糰塊,像擠牛奶一樣邊擠邊推,花了半小時,將糞石推到大腸,在沒有破壞腸道情形下,順利解決腸道阻塞。探究邱先生腸阻塞原因,與愛吃富含單寧酸食物有關。邱先生愛吃柿子,每年柿子盛產總是吃不停,往年都沒事,去年動了胃手術,今年就差點釀出嚴重後果。做過胃手術病人,應適量、淺嚐即可、細嚼慢嚥,避免引發嚴重併發症。腸阻塞未處理 恐腸壞死、腹膜炎余政展主任表示,糞石卡住小腸讓人疼痛難耐,如果未及時處理腸阻塞,腸子可能壞死甚至穿孔,導致腹膜炎風險,甚至致命。胃手術的病人術後失去食物研磨與幽門調控的功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糰塊進入小腸,造成腸道阻塞。柿子、破布子具有特殊的化學物質單寧酸,含量比其它食物更高,遇到蛋白質容易形成食物糰塊,如果未經消化直接到腸子,容易造成阻塞。其它容易形成腸阻塞的食物還有纖維質比較粗的筍乾、黏稠性高的糯米,建議適量、淺嚐即可與細嚼慢嚥,常保消化道暢通。

2歲血便 梅克爾憩室作怪!

2歲血便 梅克爾憩室作怪!#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男童突然腹痛,且吃完東西沒多久就吐,本以為是急性腸胃炎,但症狀持續3天無明顯好轉,經由腹部X光檢查發現,男童左上腹阻塞大量腸氣,電腦斷層則顯示遠端小腸阻塞合併部分缺血,白血球數值升高,腹部有壓痛合併反彈痛情形,緊急開刀後病人恢復良好。梅克爾憩室合併發炎 繫帶沾黏小腸阻塞成大醫院外科部醫師蘇哲民表示,術中發現男童位於迴盲瓣近端約60公分處6公分長的梅克爾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合併發炎,頂端產生繫帶沾黏至腹壁造成小腸阻塞及約30公分小腸缺血性變化。於是施行部分缺血小腸切除合併吻合手術。2歲以下 無痛性血便最常見梅克爾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是迴腸遠端憩室,以胃黏膜組織最常見,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管退化不全所形成,在先天性胃腸道畸形中最常見,發生率約2%。典型梅克爾憩室長約3-5公分,大多數位於遠端迴腸腸系膜對側緣,距迴盲瓣約60-100公分的範圍,血液供應來自腸系膜上動脈之單獨分支。梅克爾憩室屬於真性憩室,臨床上多無症狀,往往出現併發症就診時才發現。有症狀者多為2歲以下,男女比發生率約為2:1,以無痛性血便最為常見;青少年及成年人則以腸阻塞表現為主。腸阻塞最常見 包含噁心、嘔吐症狀腸阻塞是最常見併發症,常突發腹絞痛,伴有噁心、嘔吐、腹脹、腹部壓痛,其中以腸套疊因素引起的腸阻塞最常見,其餘有腸扭轉、腸沾黏、嵌塞性疝氣、憩室內結石。其他併發症則包括消化道潰瘍、出血,約占所有併發症的25-50%,主要係由含有壁細胞的異位胃黏膜所分泌的胃酸所造成的,以及急性憩室炎,室破裂等。保守治療對於大部分單純性憩室炎都適用,包括禁食、點滴輸注、抗生素治療等。但如有反覆憩室炎,或是併發腸阻塞、穿孔出血、腹膜炎、膿瘍等,則需手術治療,須視病況和部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新生兒狂吐奶 原來是腸阻塞!

新生兒狂吐奶 原來是腸阻塞!#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剛出生的新生兒,只要一喝奶就狂吐不止,一直持續了好幾天,家人擔心得要命,小嬰兒還在婦產科診所沒有回家,就被轉診到大醫院看診,經由檢查發現,這名新生兒竟然是因為腸子長了幽門蹼,進而造成腸阻塞,才導致所喝的奶都給吐了出來。幽門蹼阻擋食物到達腸道收治這名新生兒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該新生兒出生時體重有3000多公克,但是卻無法進食,短短四天時間,人就瘦了一圈,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他的胃與十二指腸之間長出幽門蹼,進而阻擋了食物到達腸道,因而導致腸阻塞,使得所吃下的奶全都給吐了出來。 X光檢查診斷可確診通常新生兒會發生腸阻塞的原因以腸閉鎖居多,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林雨利醫師指出,腸閉鎖是指腸子與腸子沒有相連接起來,至於新生兒會出現腸阻塞原因都是先天性,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至於診斷腸阻塞的型態則是可以經由X光確認。嚴重吐奶應及早就醫確認林雨利主任進一步指出,當確診為幽門蹼造成的腸阻塞之後,就要立刻以手術來將幽門蹼切除即可,但若是因為腸閉鎖造成的腸阻塞,治療就比較複雜,得要將沒有相連的腸子接起來,而且新生兒才出生沒有幾天,反而不能用內視鏡做治療,得要開刀手術才安全。 由於新生兒會出現溢奶很常見,而新生兒若是有腸阻塞,其症狀就是吐奶,所以,如果新生兒出現吐奶的情況很嚴重,家長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因為腸阻塞導致,必須帶孩子及早就醫確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