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阻塞

吃什麼都吐 竟是巨大主動脈瘤作祟

吃什麼都吐 竟是巨大主動脈瘤作祟#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這幾天都一直吐,吃什麼就吐什麼,連喝水都吐…」老先生虛弱地說。「肚子有開過刀嗎?」醫師問。「沒有,我只有血壓高,沒有開過刀。」老先生搖搖頭。「有可能是腸阻塞,先幫你打點滴,然後安排檢查。」醫師說。遇到腸阻塞的年長病患,一般都會將腸沾黏、大腸癌等問題納入鑑別診斷,不過當電腦傳回檢查的影像時,醫師不禁倒吸一口氣。原來,讓老先生腸子阻塞的原因竟然是顆巨大的腹主動脈瘤,直徑達12公分,於是連忙照會血管外科醫師。「腹主動脈瘤形成時,患者大多沒有感覺」,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柯博仁主任說,「老先生的腹主動脈瘤大到造成腸阻塞,竟然還沒有破裂,實在非常幸運。接受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後,老先生恢復得很順利,幾天後又能就開始吃東西,非常高興。」主動脈瘤不是癌,卻相當致命很多人聽到「主動脈瘤」會誤以為這跟肺癌、大腸癌一樣,是顆惡性腫瘤。柯博仁主任解釋:「主動脈瘤指的是主動脈血管壁因為老化、失去彈性,漸漸膨大變成一顆球狀的瘤體。當主動脈瘤體的直徑從3公分、4公分、5公分越來越大,就越來越危險;這就跟吹氣球一樣,氣球吹得越大越容易隨時破裂。」一旦主動脈瘤破裂,疼痛是第一個症狀。「患者會覺得腰痠背痛,」柯博仁主任表示:「這種疼痛是你換任何姿勢都無法緩解,非常痛!」接著患者會因為大量內出血、失血過多而休克昏倒、導致死亡。更棘手的是,主動脈初期並不容易被發現,在逐漸惡化、變大的過程中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就像個沉默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而又有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呢?柯博仁主任直言:「年紀大、男性、有抽菸習慣,以及本身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問題,也是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超前布署,預防主動脈瘤破裂根據統計,當腹主動脈瘤的直徑大於五公分,或胸主動脈瘤的直徑大於六公分,就有極高的破裂危險。最好的對策就是,盡早發現主動脈瘤,並搶在其破裂之前接受治療,避免這沉默的炸彈突然爆炸。傳統治療腹主動脈瘤的方式是開放式手術,醫師會打開患者的腹腔,夾住主動脈瘤前端與後端的血管,接著切下主動脈瘤,並置換上一段人工血管,再放開夾住的血管。目前臨床上大部分都已經使用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醫師會從患者鼠蹊部開一個小傷口,將導管放入延伸至病灶的位置,然後展開帶有薄膜的支架。柯博仁主任說:「主動脈支架具有一層不透血的薄膜,這樣血液就可以順著在支架裡流動,不會再去衝擊主動脈瘤。只要主動脈瘤不再承受血壓持續衝擊,就能降低破裂的風險。」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的過程中,失血量通常只有1、200毫升,相較於開放式手術動輒200、3000毫升的失血量來說,比較不會造成心臟、肺臟過大的負擔而引起各種併發症,其優點包括死亡率低、傷口小、患者的恢復期短。由於每個人主動脈瘤的大小、形狀、長度不同,目前已有許多不同尺寸的主動脈支架可供專科醫師選擇,讓主動脈支架能夠運用在更多患者身上。減少併發症,小螺絲大妙用柯博仁主任說,每種治療都可能產生併發症,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也不例外。即使是手術完成,隨著時間經過,支架與血管壁若是貼合不良,血流可能又流入主動脈瘤,稱為「內漏」;或是因為在血壓衝擊下,支架漸漸滑脫,則稱作「位移」。「內漏跟位移,是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中最被重視的兩個併發症。」柯博仁主任說,「為了減少這兩項併發症的發生率,近年來醫師會在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之後,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像鎖螺絲、釘釘子一樣,將主動脈支架與血管壁鎖在一塊兒,加強密度、更加牢靠。」抽菸會增加主動脈瘤發生、破裂的機率,柯博仁一再叮嚀,「沒抽菸的朋友,千萬別抽菸;有抽菸的朋友,得趕快戒菸。」上了年紀的朋友要多關心自己主動脈的健康狀態,只要利用超音波,短短幾分鐘便可以檢查主動脈的狀況,請記得定期追蹤。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請一定要控制達標!(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16歲紙片少年吃不胖 腸阻塞作祟

16歲紙片少年吃不胖 腸阻塞作祟#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16歲楊姓少年突然出現上腹部絞痛、呼吸困難、噁心與拉肚子,從凌晨開始嘔吐超過五次,由家人帶往醫院急診,經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後,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因少年的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且阻塞情況嚴重需進行手術,家屬為避免傷口面積大,並希望儘早恢復正常生活,選擇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術後復原良好,住院一周出院返家休養。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會吐膽汁、營養不良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郭敏勇主任表示,少年身高172公分,但體重僅有45公斤,因為過瘦而體內缺乏脂肪堆積,導致原本撐開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處的脂肪消失或過少,造成從中經過的十二指腸遭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夾住,當食物無法從胃進入腸道而形成腸阻塞,也促使胃與十二指腸嚴重擴張,出現腹痛、腹脹、嘔吐與食欲不佳等症狀,嚴重時則會造成膽汁嘔吐、體重驟降、營養不良、電解質異常或腸壁壞死等。飯後出現腹痛或噁心 應儘早就醫郭敏勇主任指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並不常見,罹患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並且以女性多於男性,但較少於成年前做出診斷;少年因為腸阻塞情形嚴重,並家屬希望能減少孩子手術後的痛苦並儘早恢復,所以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避免傳統手術會在腹部留下大傷口,僅在少年腹部留下三個小切口,手術將十二指腸阻塞的前段處打開直接與空腸做吻合,使其食物能直接從胃部進入腸道使之營養正常吸收。郭敏勇主任呼籲,若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就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視與檢查,早期治療以避免合併症或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長。

腸癌末期多專科治療 擺脫人工肛門

腸癌末期多專科治療 擺脫人工肛門#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五十的遠洋商船船員因工作因素,每次出航一、二年才能回到家。某次返航後,家人發現他與以往相比體重大幅下降,而除了暴瘦外,還出現腹部脹痛、進食容易嘔吐的症狀,在家人勸說下前往醫院就診,才發現罹患晚期直腸癌,腫瘤已轉移至肝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胃腸及一般外科醫師范文傑表示,這名患者當時因腫瘤造成嚴重的腸阻塞,醫療團隊經過討論,在第一時間先為患者裝設暫時性人工肛門,後續再透過各科別專科醫師共同討論及安排相關檢測。由於患者腫瘤較大難以手術,因此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患者無RAS基因突變後,進一步規劃標靶治療,同時搭配化療與放射治療將腫瘤縮小,再應用微創手術完成原發部位及轉移至肝臟處的腫瘤切除,在一段時間的修復後,也順利移除人工肛門。晚期腸癌治療手術成關鍵 多科接力規劃最佳治療順序「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如果可以手術切除腫瘤,對預後及生活品質都能帶來更好的成效。」范文傑醫師說,臨床觀察發現,有兩成患者確診時已發展成第四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且常見肝臟及肺臟的癌細胞轉移。所幸現今治療選擇多元,針對這些腫瘤難以手術且除的患者,透過術前標靶治療、化療及放療有效縮小腫瘤後,約有1/4的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大幅提升長期存活率。過去人們常鼓勵癌症患者,抗癌是一場耐力賽,范文傑醫師認為,大腸直腸癌症治療與其說是患者的個人耐力賽,其實更像一場集結多專科醫療團隊的團體接力賽。大腸直腸癌的主流治療模式已邁入MDT多專科治療團隊模式,針對晚期或情況較為特殊的患者,集結大腸直腸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科等各科別醫師的專業見解,共同擬訂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為患者規劃最佳治療順序,團隊成員也能從中獲益,完整認識疾病在各科別中的最新治療進展。預防腸癌採健康飲食 不要讓食物長時間在腸胃道停留MDT模式除了在治療上對患者有所助益外,同時也囊括營養師、心理師、社工等成員,全方面保障患者的營養規劃、心理健康,甚至是治療過程中的經濟需求,並透過個案管理師統整上述治療及其他層面的討論,協助擬定及對患者說明溝通治療計畫的進行。范文傑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已經連續12年蟬聯第一,因此若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貧血等症狀,或甚至已摸到腹部出現腫塊,就應盡速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測。若本身年齡為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也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測,及早確診、早期治療。除了定期檢查,范文傑醫師建議,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不要讓食物長時間在腸胃道停留、保持良好排便習慣,也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好習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胰臟癌造成腸阻塞 廚師切4器官保命

胰臟癌造成腸阻塞 廚師切4器官保命#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5歲的廚師年輕時喜愛飲酒,戒酒超過10年,但半年來食欲不振、腹部悶痛,但沒有去看醫師,直到最近連續一星期一吃東西就肚子脹痛,甚至到後來無法排氣、排便才到醫院急診,經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胰臟尾部有腫瘤侵犯到大腸造成急性腸阻塞,以至於無法排便。先做人工肛門幫腸道減壓 再切病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邵彥誠指出,此病患胰臟尾部有約5X3公分腫瘤,且侵犯到脾臟、橫結腸及胃,手術工程浩大,首先緊急幫病患做人工肛門手術,幫助腸道減壓,經過一星期後,以3D 腹腔鏡手術移除人工肛門及切除四個器官,一共切除脾臟、約10公分胰臟尾部、約70公分大腸及部分的胃,手術執行約8小時,因傷口小,恢復快,病患隔天就下床,目前已經恢復正常飲食、正常排便。食欲不振且未排氣排便 應留意警訊邵彥誠醫師強調,民眾一旦發現食欲不振,尤其沒有正常排氣、排便,一定要儘早就醫,千萬不要拖。該病患手術前,大腸鏡明顯可見大腸受到胰臟腫瘤的壓迫而嚴重狹窄,身體不適長達一個月都未就醫,如果當初有提早就醫,則不需緊急人工肛門手術。

吃東西狂吐變紙片人 竟罕見腸阻塞

吃東西狂吐變紙片人 竟罕見腸阻塞#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19歲的女大生一年多前開始無法正常進食,常常吃一點東西就覺得飽,最後甚至吃東西就有噁吐感,體重從59公斤降到42公斤,家人擔心她是壓力太大,陪同至身心科求診,醫師排除心理因素造成的身心症後,高度懷疑可能是罕見的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引起,會診一般外科確診後,女大生接受3D微創腹腔鏡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治療,術後狀況恢復良好,逐漸恢復以前的食量,又可以吃愛吃的美食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會吐膽汁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古君平表示,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的夾角正常人約為45度到60度,這名患者的夾角只有約11度,距離縮短而壓迫到由兩動脈間通過的十二指腸,會造成十二指腸阻塞及急性胃擴張的症狀。大部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與後腹腔脂肪或結締組織流失有關,常見原因如癌症、嚴重外傷、營養吸收不良症或是神經性厭食症等,因病而變得太瘦,脂肪消失,使得腸子被血管夾住;另外也有解剖位置異常,使得十二指腸懸吊太高或上腸繫膜動脈起源處過低,都增加十二指腸被夾住的機會。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罕見,發生率約0.013~0.3%,好發於10~39歲女性。輕度患者吃的少就有飽脹感;嚴重時會吐出膽汁胃液、體重下降等。治療上仍以保守療法為主,約可得到八成的成功率。醫師通常先以保守療法,若有噁心嘔吐明顯者,則以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或以鼻腸管灌食及全靜脈營養支持,若以上治療都無法改善或不願拖長病程時,就需考慮手術治療。一口飯至少嚼30下 少吃重鹹至於如何保養健康的腸胃,古君平醫師建議:1.吃飯時細嚼慢嚥,一口飯至少咀嚼20~30下。2.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減少攝取太鹹太辣的食物。3.可以吃一些腸道益生菌幫助消化。

誤吞水晶寶寶 1歲童小腸阻塞險送命

誤吞水晶寶寶 1歲童小腸阻塞險送命#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1歲4個月陳小弟弟因多日嘔吐、腹脹及無法進食,被家人緊急送醫急診,經X光及電腦斷層掃瞄檢查後發現,陳小弟弟有嚴重腸子阻塞問題,需緊急手術開刀治療。水晶寶寶類似糖果 易吸引孩童把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表示,陳小弟弟在緊急手術後發現,腸子阻塞的原因,是因為誤食花瓶裡做為裝飾使用的水晶球(亦稱水晶寶寶),水晶球進入人體因吸水後脹大至3公分,卡在小腸中間導致陳小弟弟多日腸胃不適。經手術後取出腸道中的水晶球,陳小弟弟術後恢復良好,五天後即順利進食並出院回家療養。黃元惠醫師說明,手術取出的水晶球,直徑長達3公分,原本水晶球直徑為0.6公分。水晶球是丙烯酸高分子聚合物樹脂,可做為植物培養、保存花材之介質,具有保水效果,其吸水後有脹大的特性。水晶球顏色鮮艷,非常類似糖果,很容易吸引小孩的注意而不小心誤食。黃元惠醫師提醒家長,使用水晶球做為盆栽或植物的介質,務必要保管好,或放置於小孩不易取得之地方,避免家中的幼童接觸或玩耍,以免誤食造成腸阻塞,引發生命危險。硬幣鈕釦 應收納至嬰童拿不到之處此外,家中若有嬰幼兒,家長也應注意小件物品,如硬幣、鈕釦、珠子等,避免嬰幼兒把玩吞食甚至誤入氣道,萬一造成呼吸道異物梗塞,其情勢會更加危急。

過瘦、反覆嘔吐 當心是罕見腸阻塞

過瘦、反覆嘔吐 當心是罕見腸阻塞#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7歲女性,曾被診斷有神經性厭食症,是為了維持低於標準體重伴隨的飲食異常。就醫前出現反覆嘔吐,到診時體重僅42公斤;身體檢查發現上腹區有「搖水聲」,是液體跟空氣充滿在胃部的特殊聲音。做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脹滿的十二指腸及狹窄的主動脈上腸繫膜動脈夾角, 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人變瘦、夾角內脂肪減少 恐怕產生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郭綜合醫院外科副院長黃太謙說明,血管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但也會伺機找碴。第一類為血管阻塞,造成器官缺血,如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第二類是血管出血,如外傷、腸胃道潰瘍出血;第三類則是壓迫症候群,血管壓迫腸道造成腸阻塞,最為人所知的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消化道從口、食道、胃到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恰恰通過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間的夾角。這個夾角原本就堆積脂肪,脂肪的體積可以撐開夾角;當人變瘦、夾角內脂肪減少時,空間將隨之縮小,壓住十二指腸,讓食物無法通過。研究發現,這個夾角在正常時約38到65度間,但小於25度時就容易發生阻塞。10到39歲女性 最容易發生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少見,大約每1千人出現1到3名,女性比男性多,10到39歲的女性最頻繁。建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忽略有機會因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異常、胃出血甚至穿孔造成死亡。黃太謙副院長表示,嚴重耗弱性疾病及解剖位置異常的人是好發族群。耗弱性疾病指癌症、嚴重外傷、營養吸收不良症、或是神經性厭食症等;解剖位置異常是十二指腸懸吊太高或上腸繫模動脈起源處過低,都增高十二指腸被夾住的機會。很瘦、經常嘔吐 當心可能患病黃太謙副院長說明,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症狀依病況,輕度吃少就會有飽脹感,嚴重時吐出有膽汁的胃液、體重下降。某些姿勢如趴著、左側躺、將膝蓋提到胸前,可以覺得舒緩。檢查常用鋇劑上消化道攝影及電腦斷層,可以看到阻滯在十二指腸的鋇劑斷面,在電腦斷層上則呈現窄縮的主動脈與上腸繫模動脈的空間。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適時鼻胃管減壓引流、矯正脫水及離子異常、提供高能量營養輸液、以通過阻塞處的鼻腸管餵食等,成功率約8成。但保守療法失敗或不願拖長病程時,就需考慮手術治療,常用術式以繞開阻塞為原則,包括十二指腸空腸繞道術、胃空腸繞道術、史壯氏懸韌帶鬆解術等。當你發現周遭的人很瘦又時常嘔吐,應該提醒他到腸胃內、外科求診,早日診斷並進行治療。

老翁腸道阻塞 竟是愛吃柿子惹禍!

老翁腸道阻塞 竟是愛吃柿子惹禍!#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3歲的邱先生腹痛、嘔吐,痛起來全身冒汗,睡不著、吃不下,掛急診檢查發現糞石卡在小腸。原來曾經切胃的邱先生因柿子盛產,吃了富含大量單寧酸的柿子,與食物中蛋白質作用形成近6公分大的糞石糰塊,切胃手術後失去幽門調控,造成腸道阻塞。曾切胃又過食柿子 引發腸阻塞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表示,邱先生經X光、電腦斷層檢查,判斷是腸阻塞。所幸無須切除小腸,僅須以手揉碎糰塊,像擠牛奶一樣邊擠邊推,花了半小時,將糞石推到大腸,在沒有破壞腸道情形下,順利解決腸道阻塞。探究邱先生腸阻塞原因,與愛吃富含單寧酸食物有關。邱先生愛吃柿子,每年柿子盛產總是吃不停,往年都沒事,去年動了胃手術,今年就差點釀出嚴重後果。做過胃手術病人,應適量、淺嚐即可、細嚼慢嚥,避免引發嚴重併發症。腸阻塞未處理 恐腸壞死、腹膜炎余政展主任表示,糞石卡住小腸讓人疼痛難耐,如果未及時處理腸阻塞,腸子可能壞死甚至穿孔,導致腹膜炎風險,甚至致命。胃手術的病人術後失去食物研磨與幽門調控的功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糰塊進入小腸,造成腸道阻塞。柿子、破布子具有特殊的化學物質單寧酸,含量比其它食物更高,遇到蛋白質容易形成食物糰塊,如果未經消化直接到腸子,容易造成阻塞。其它容易形成腸阻塞的食物還有纖維質比較粗的筍乾、黏稠性高的糯米,建議適量、淺嚐即可與細嚼慢嚥,常保消化道暢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