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寶寶血管瘤被誤認種「草莓」 「卡沙巴克-梅麗特症候群」恐致死

寶寶血管瘤被誤認種「草莓」 「卡沙巴克-梅麗特症候群」恐致死#死亡

很多寶寶身上會出現紅色或紫色印記,通常老一輩的人都會說,這是「床母做記號」,但是醫師卻指出,這是血管瘤,千萬不得輕忽,因為這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建智表示,如果小孩皮膚上有紅色印記的血管瘤,是嬰幼兒常見良性腫瘤,但如果是「卡沙巴克-梅麗特症候群」(Kasabach–Merritt syndrome),恐怕會引發器官衰竭。(圖片為皮膚血管瘤,翻攝自維基百科)根據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衛教文章中指出,嬰兒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瘤,是皮膚血管異常增生或血管擴張,所引起的各種血管瘤及血管胎記。一般不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有少數長在眼、臉、鼻子 及嘴巴周圍的血管瘤,則會造成嬰兒視覺、呼吸和吸吮等功能的障礙;除了皮膚外,深部組織、肌肉內及內臟等,也有可能發生。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建智說,這種出現在嬰幼兒身上的血管瘤,95%會在一歲後會自然消退,其餘5%沒有消退的,可能就是「卡沙巴克-梅麗特症候群」血管瘤,會快速吞噬血液中的血小板,原本一般幼兒的血小板在15萬至20萬左右,但是罹患卡沙巴梅症候群的小孩,血小板的數值會降到5萬以下,病情若惡化就需將類固醇直接打入血管瘤,並且密切接受治療。根據美國紐約血管微創手術中心的衛教文章中指出,「卡沙巴克-梅麗特症候群」是一種會吞噬血小版的罕見血管瘤,通常會在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發作,而且只有50%的寶寶可以用藥物治療,其他的就需要動手術治療,而且會在寶寶的皮膚上留下近似淤青的顏色,而且在少數的情況下會再復發。長期使用阿斯匹靈 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5新郎機上腦溢血倒地 錯失黃金救治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0「皮蛇」爬上耳朵傷聽力 嚴重會顏面神經麻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6

武術高手驚傳中風? 錯過黃金時間死亡率增

武術高手驚傳中風? 錯過黃金時間死亡率增#死亡

中風者不但是國內的死亡排行榜第3位,在全球的死亡人數也有10%,且即使躲過死神的召喚,未來臥床的機率也相當高,如香港武打明星劉家輝被驚傳因腦中風右半身癱瘓,目前在院治療。台灣腦中風學會提醒民眾一有中風現象如單邊手麻,若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2小時,即能降低死亡機率。由於血管受到氣溫變化大的影響,使得血管急速收縮導致中風,因此會有單邊手麻的情況產生,抑或是可能出現半邊身體無力、說話不清楚、嘴臉眼歪斜等的現象,台灣腦中風學會提醒民眾,一有上述的情形發生必須趕緊送醫,以免拖及黃金治療時間。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表示,只要在2小時內就醫、3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就能減少腦部受損的程度、降低2%的死亡風險與12%的臥床機率。根據馬偕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引起腦中風的成因有腦血管阻塞,以及腦血管自發性破裂,主要分為兩類的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而一般人會認為,高血壓、肥胖者的中風機率較高,但其實儘管外表不胖,只要飲食習慣不好如吃太多高脂肪食物,造成體內壞膽固醇過多,未來仍可能因為血管阻塞造成中風。而過去台北榮總神經內科胡漢華醫師曾表示,腦中風在亞太地區的罹患率逐漸攀升,除了民眾的健康備受關注之外,也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提醒大家必須重視腦中風的預防。至於如何預防,台東馬偕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國華建議,戒菸、戒酒、養成每週快走2小時、飲食減少鹽分的攝取與多吃蔬果、少吃高脂肪食物等,都是防止中風的辦法。嬰兒吃掉媽祖護身符 可用哈姆立克法救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23&HN_Yr=0&HN_Mon=0藝人康丁罹癌傳病危 大腸癌年奪四千多條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22&HN_Yr=0&HN_Mon=0全球人口快破70億大關 地球稱得住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20&HN_Yr=0&HN_Mon=0

首例流感併發症死亡個案出現! 民眾要接種疫苗避免感染

首例流感併發症死亡個案出現! 民眾要接種疫苗避免感染#死亡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流感季第一例流感併發症死亡個案,個案為92歲男性,有代謝性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病史,於10月4日發病,10月7日因咳嗽、發燒、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隨即入住加護病房治療,10月12日因心因性休克及心臟與呼吸衰竭死亡,經該局實驗室確認感染A(H3N2)型流感。 疾管局表示,疫苗施打後需約1個月後才會產生足夠的保護力,該男性雖於10月2日接種流感疫苗,但接種日與發病日間隔僅2天,還來不及產生足夠抗體,因此該局呼籲民眾應儘早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針對非公費接種對象的校園高傳播族群、中老年人、慢性病患、孕婦、平日有需要照顧幼兒或老人者,及抵抗力差及經常須接觸人群者,建議儘快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疾管局表示根據疾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流感季自7月1日開始迄今,累計流感併發症病例共54例,其中14例需加護病房治療,1例死亡;分離病毒型別以B型流感為主(54%),個案年齡分布以65歲以上老人最多共26例(佔48%),其次為20~50歲族群為14例 。 疾管局提醒民眾如有流感症狀時,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依醫囑服用藥物,並於家中休養;平時養成勤洗手與良好的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有效預防流感並降低流感傳播。

面對死亡 態度可以更從容

面對死亡 態度可以更從容#死亡

「其實,面對死亡的態度可以更從容,更有尊嚴。」為了讓患者人生最後一程不致過於痛苦,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主任王英偉表示,心蓮團隊可以說是用「不擇手段」的方法,陪伴患者與家屬在患者最後的生命里程中,完成他們心中的夢想,這樣的用心心蓮病房已經堅持了十五年。花蓮慈濟醫院安寧病房自1996年成立迄今歷時十五周年,從尊重生命為出發點,落實安寧療護照護方式,至今已服務超過4500人,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安寧療護的觀念,並推動「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讓末期病人有機會選擇善終及疾病末期期望的照護方式,日前花蓮慈院舉辦「珍愛生命心蓮馨」心蓮病房十五周年感恩會,現場除了有醫護團隊獻唱對病友及家屬的祝福,還有病友家屬現身說法,為病人的自主權的維持盡一分心力。「我真的很感恩心蓮病房的醫護團隊,用心地陪伴爸爸,走完豐富的人生。」花蓮慈院護理師也是心蓮病患家屬的盧秀英,藉著一張張的照片分享了父親生命最後的一段的過程,過程中雖然充滿不捨,但在家屬、醫護團隊與志工的陪伴下,心蓮病房帶給他們「家」一樣的感覺。這份家的感覺到底有多溫暖?一邊緊緊牽著母親的手,一邊擦拭著眼淚的盧秀英說:「最後的時候我們問爸爸說要不要回家,爸爸跟我們搖搖頭,他說他想留在心蓮。」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表示,1996年8月花蓮慈濟醫院開辦了安寧病房,由證嚴上人特別命名為「心蓮病房」,取意「心如蓮花綻放」,希望病人在這裡能尊嚴的面對疾病與生命,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而心蓮團隊裡,除了醫護人員,還有職能治療師、社工、與志工全方位的提供身心靈的服務,所以心蓮病房不只是癌末安寧病房,更是一間「圓夢」的病房。病患與家屬在心蓮病房中,經歷過許多的「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王英偉主任表示,事實上在心蓮病房成立之前,慈院早已開始「安寧居家照護」,由居家護士探訪病人安寧居家的狀況。這十五年來,在心蓮病房看到病人與工作團隊來來去去的深刻體悟,他認為自己「活在當下」,以病人為中心,持續努力找出安寧照護還能圍繞著病人發展的利基點。「你是要我們等死嗎!」花蓮慈院護理部副主任王淑貞也與大家分享,還記得當初與安寧團隊走入社區推廣「預立醫療自主計劃」時,竟然遭到對方的怒罵,所以,王副主任決定要跟所有人說明安寧療護並不是許多人印象中的消極放棄醫療,而是積極的在醫護團隊評估之下,由病患與家屬共同做出最適合的選擇,而預立安寧療護意願書,就是能讓每個人在健康的時候自己做選擇,不是放棄而是勇敢面對生命不可逆的進程。對心蓮病房的醫護與志工而言,無法再做積極治療的病人,他們的笑容是最珍貴的,拔除病苦有千百種方式,除了醫療,把愛傳遞給患者,就是最好的特效藥,在心蓮病房除了一般的藥物治療,有芳香、繪畫、多媒體等各項職能治療,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陪伴」,膚慰著病人與家屬身心靈。護理部主任章淑娟說,心蓮病房還沒成立時,醫護人員照顧癌末患者同樣辛苦,因為成日聽到患者痛苦的哀號,她們自己也很心痛,當心蓮病房出現落實推動安寧療護之後,醫護團隊與病人、家屬互相信任、彼此依賴,每段陪伴過程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要聽!要說!要看!」在高瑞和院長的帶領下,花蓮慈院醫護團隊、志工與現場民眾共同簽名聯署響應「預立醫療自主計畫」,要聽聽自己與家人的心聲,要說出自己的期望,要多看自己決定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在你還能為自己發聲,為自己作主的時候,做出自己的決定,同時也為所有病人的自主權的維持盡一分心力。

今年第二例!男童染腸病毒死亡 托兒所急消毒

今年第二例!男童染腸病毒死亡 托兒所急消毒#死亡

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第二例腸病毒71型重症死亡個案,個案為1歲11個月男童,9/3起出現發燒、嘔吐、手腳長小水泡症狀,至診所、醫院急診後返家,9/4出現步態不穩、手部顫動、肌抽躍等症狀未就醫,9/5因症狀未改善,就醫時懷疑腸病毒重症,轉送醫學中心並通報,進入加護病房後因症狀加劇,雖盡力搶救,仍不幸於9/6死亡。本年截至9月8日止,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共8例,皆為感染腸病毒71型所致。經疫調發現,男童就讀之托兒所約收托200餘名幼兒,3名同班幼兒日前曾有流鼻水症狀,為確保其他幼童健康,衛生局已指導所方進行環境消毒,同時自即日起至9月16日,對全所幼兒及員工實施體溫與健康監測,每日檢查幼兒口腔、手腳及臀部是否出現水泡或紅疹,並落實生病不上課等措施,個案就讀班級將停課至12日。另當地衛生所已提醒轄內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加強腸病毒病童家長衛教。依據疾管局監視資料顯示,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其中以腸病毒71型較容易造成嚴重併發症及死亡,本年主要的流行病毒株雖為克沙奇A病毒,近期腸病毒71型的分離率略為上升,已有11個縣市檢出該型病毒或出現重症個案,民眾及醫師不可輕忽。疾管局提醒民眾,及時就醫與妥善處置為救命的關鍵,若家中幼(學)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如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也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小心診治,並對於腸病毒病童家長進行重症前兆病徵宣導,以利掌握救治的黃金時間。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請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

98/1/11”菸害防制法”上路 吸菸請至戶外

98/1/11”菸害防制法”上路 吸菸請至戶外#死亡

距離「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最後倒數30天,衛生署署長葉金川親上火線與兩位拒菸終身義工孫越、陳淑麗,特別一起入鏡拍攝電視公益廣告,提醒民眾明年起,絕大多數的公共場所及室內工作將全面禁菸,違規吸菸者,毋需勸阻,最高可罰10,000元。場所負責人未張貼明顯禁菸標示,或提供菸灰缸、打火機,最高可罰50,000元。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的報告指出,「本世紀將有10億人死於菸害相關疾病,多數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每10個死亡的成年人,就有1名因菸害而死亡;所有的癌症1/3跟吸菸或二手菸有關。」而該報告也提出六項在已開發國家推展且證實為有效的菸害防制策略(MPOWER),即「吸菸率及菸害防制政策監測」、「落實無菸環境執法,保護免於二手菸害」、「提供吸菸者尼古丁替代藥物治療及戒菸諮商服務」、「菸盒印有菸害警示圖文」、「限制菸品廣告及促銷」、「藉由菸稅提高菸價」等。而台灣的菸害防制工作正是朝著這六大目標進行,即將在98年實施的「菸害防制法」,其重要的修正內容即包括:增加菸盒警圖、全面禁止菸品廣告及促銷、室內工作及公共場所全面禁菸以及提高罰責等,這是保障台灣人民健康的一大步。國民健康局局長蕭美玲表示,我國為與國際的菸害防制潮流接軌,於2005年3月30日簽署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FCTC),並為符合FCTC精神,多年來積極推動國內菸害防制法修法,終於在2007年6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將在明年1月11日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新舊法對於無菸場所的規定,最明顯的差別是未來凡是學校、醫院、公務機關、金融機構、車站、公共運輸工具、餐廳、商場、旅館…等都必須在所有入口處張貼明顯禁菸標示,也不得提供打火機、菸灰缸給顧客。而對於違法吸菸者,無須勸阻,最高可罰新台幣1萬元;業者若沒有張貼禁菸標示,最高可罰新台幣5萬元,限期未改善者,還可連續處罰。目前全球已有69個國家或地區,實施FCTC指導的「落實無菸室內環境」政策,而台灣也即將在98年1月11日開始執行,相信在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下,我們可以在2009年3月WHO的「世界吸菸或健康大會」上,大聲向世人嗆聲「無菸台灣 Yes, We Can!」今年78歲的終身義工孫越表示,他從16歲開始吸了人生的第一口菸,這一吸就是漫長的37年,後來因不想影響到他人,這一戒也已經快25年了,而兩年前為了參加「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記者會」,先至台大醫院由楊泮池院長檢查肺部,竟然發現了癌細胞,去年1月18日開刀將癌細胞割掉。癌細胞可以拿掉,但吸菸37年帶來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卻依然纏著他,孫越說:「現在仍有時會覺得喘,沒想到吸菸的餘威仍在,戒菸實在戒得太晚!」孫越又強調,「從前走到哪兒,二手菸是免不了的,現在迎接無菸台灣的到來,請大家愛惜自己也尊重別人,還是把菸戒了吧!」二手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是不容置疑的,吸菸者有選擇傷害自己健康的權利,卻沒有傷害他人的權利,而人人都有不吸二手菸的權利,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特別提醒大家,自明年1月11日起,如有發現疑似違法之情事,請記下地點名稱、地址、情況,甚至拍照後,直接向縣市衛生局檢舉,或是打國民健康局菸害申訴專線0800-531-531,也可以連絡董氏基金會,這些單位一定會盡到保密的責任,請大家放心,無菸台灣,要靠大家一起來落實菸害防制法98年新規定。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雖然全台約有50萬家的餐廳、商場、旅館、老人福利機構,依法可以例外設置吸菸室,但吸菸室的設置須經專門技術證照人員檢查合格、發給「室內吸菸室設置檢查合格表」,並將合格表張貼在吸菸室門口。而吸菸室究竟要符合什麼項目,主要有:「獨立空調及隔間且有平行開關的自動門、面積須為6-35平方公尺且不超過該場所總面積20%、負壓達0.816毫米水柱以上、每小時提供吸菸室體積十倍以上的新鮮空氣、排煙口應距建築物出入口及禁菸區域5公尺以上、開店前後1小時內不可使用但空調要運轉、最重要的是吸菸室要名符其實,只可以吸菸不可以提供其他服務」,換言之,不可以用於上網、用餐、閱報等。為此,董氏基金會特別設計「旅館、商場、餐飲店、老人福利機構,例外設置室內吸菸室的自我評估表」,請想要例外設置吸菸室的餐飲店、旅館、商場、老人福利機構,在新制施實的倒數1個月,一起確實落實新制。事實上,吸菸室的設置勞民傷財,最簡便、有效、健康的方法就是吸菸請至戶外。詳細禁菸場所之規定及「旅館、商場、餐飲店、老人福利機構,例外設置室內吸菸室的自我評估表」,請查閱「華文戒菸網」。菸害防制法自民國86年開始施實行至今已超過11年頭,終身義工陳淑麗表示,許多規定不符時代需求,很高興台灣終於也可以迎接無菸環境的到來,在此之前,個人曾歷經2年多奔波立法院、委員辦公室等,甚至在立法院遭到辱罵是法西斯,然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終於將有無菸的環境,大家可以「理直氣和」請吸菸者到戶外吸菸,當然,吸菸者如果能戒菸就更兩全其美了!詳細的新法規定以及戒菸方法,歡迎上「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或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了解。

感恩器官捐贈 串起生命的緣

感恩器官捐贈 串起生命的緣#死亡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首度舉辦器官捐贈追思感恩會,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共同主辦,臺大醫院及三軍總醫院協辦,於臺北榮總中正樓一樓大廳舉行「愛匯聚 生命長流」器官捐贈追思感恩會,表達對器官捐贈者大愛精神的追思與感念。此次活動,共有百餘家庭,逾200位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暨家屬共同出席,由與會者為器官捐贈者獻花追思,感念捐贈者遺愛人間精神,場面溫馨感人。藉由本活動,臺北市政府對器官捐贈者之家屬頒贈「感謝狀」,以感謝當事者及家屬展現出的無比大愛。而臺北榮總亦針對本年度器官捐贈者製作「紀念專輯DVD」,並於感恩會場播放,希望透過這些溫馨感人的生命故事,讓社會大眾能夠瞭解「器官捐贈」慈悲喜捨的重大意義與薪傳生命的高貴情操。此次活動邀請到心肝寶貝俱樂部(皆為接受心臟、肝臟移植病友組成)、竹苑藝坊等病友暨團體蒞會演唱及演奏,期盼藉由樂曲來傳達對捐贈者的懷想與思念之情。許多的捐贈者都是意外事故或突發性重症的個案,家屬在面臨親人逝去的艱難時刻,仍願意以「生命永續,珍愛長存」的精神,做出遺愛人間的決定,讓更多身陷病痛之苦的有緣人獲得重現生命機會,這種無私無我的大愛表現,著實令人動容。今年(1月至10月)於北市進行器官捐贈者(含於北市醫院捐贈及器官捐贈至北市者)臺北榮總35名、臺大醫院30名、三軍總醫院16名捐贈者,將其寶貴的器官,遺愛給多位等候已久的重症病友。依臺北榮總器官移植案例統計,近五年共有135人捐贈器官(含榮總院內捐贈及登錄中心分配者);歷年於榮總接受腎臟移植者共計225人,心臟移植者69人,胰臟移植者30人,肝臟移植者61人,眼角膜移植者104人,肺臟移植者1人。臺北榮總於中正樓一樓大廳設置「大德曰生」芳名錄區、臺大醫院於網站上設置「恩典迴廊」、三軍總醫院於門診大樓大門兩側亦設置器官捐贈芳名錄區,將捐贈者大名鑴刻於上,永遠懷念這些遺愛人間的朋友。「器官捐贈、尊重生命」理念的宣導已多年,傳統的民間信仰保留全屍觀念,使得器官捐贈來源的短缺,依然是推動器官捐贈意願的最大阻礙。臺北市政府為感念凡設籍臺北市或於臺北市醫院捐贈心臟、肺臟、腎臟、肝臟、胰臟等內臟器官之往生者,相關獎勵措施如下:1.使用公立殯葬設施免規費:家屬持死亡診斷書及醫院開立之診斷證明書或器官移植證明書,向臺北市殯儀館辦理相關手續,可免收相關規費。2.由臺北市政府追頒感謝狀,表揚器官捐贈者及其家屬之貢獻。各大醫院為表示對器官捐贈者的感謝與敬意,有醫藥費用補助,衛生署亦提供家屬喪葬補助費用。雖然上述的獎勵措施對於捐贈者及其家屬的大愛精神,相對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希望藉由種種宣導措施,讓社會大眾對於這個議題可以有更深切的認識,並認同「器官捐贈」的觀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榮總也藉此再度呼籲社會大眾踴躍響應器官捐贈大仁大愛的精神,讓生命之火永續長存。【本年案例代表】戴先生五十八歲,原為開業醫師,因罹患「類澱粉蛋白沉澱症」無法治癒,在生前主動向其家屬表達希望能夠捐贈器官,以嘉惠他人及供予醫學研究。家人諸多不捨,但在戴醫師真誠表述及一一溝通下,全家人抱持祝福與感念之情,見證戴醫師在生前自己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在醫療人員評估其病況後,捐贈出一對眼角膜,而大體則供醫學研究之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