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

成人健檢新制 驗血深入、檢視腰圍

成人健檢新制 驗血深入、檢視腰圍#健檢

今天是國民健康局宣布實施成人健檢新制的首日,將針對慢性腎臟病、肝病、代謝症候群及憂鬱症等國人四大健康隱憂增加不同的檢驗項目,包含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驗、腎絲球過濾率計算、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及腰圍測量等。但新制檢查中卻把以往最基本的血液常規檢查及尿酸檢查刪除,讓醫師不禁憂心這樣會造成評估上的缺失,無法完整對病患的體檢報告進行判讀。

竹縣關懷老人健康 70歲以上免費健檢

竹縣關懷老人健康 70歲以上免費健檢#健檢

縣政府100年度老人免費健康檢查,將自即日起受理至8/15日止,凡70歲以上老人家(30年7月31日前出生者),請至各鄉鎮市公所辦理登記。今年受檢的醫院計有竹東榮民醫院、臺大醫院竹東分院、東元醫院、新仁醫院、大安醫院、仁慈醫院等6家醫院。

「救救肝苦人」 彰縣免費肝病檢驗

「救救肝苦人」 彰縣免費肝病檢驗#健檢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彰化縣政府,將於7月30日上午8點起在署立彰化醫院(彰化縣埔心鄉中正路二段80號)為彰化縣的鄉親做免費肝炎及肝癌大檢驗,只要年滿20歲便可接受這項市價約1800元免費篩檢,保護你的「肝」。 

堅持來台灣看病? 陸客自由行瘋健檢、醫美

堅持來台灣看病? 陸客自由行瘋健檢、醫美#健檢

陸客自由行首發團於28日早上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不少陸客興奮表示除了知名景點日月潭、阿里山等必去的旅遊勝地之外,還有年輕人說要來台灣體驗夜店文化。但怎麼有一團陸客一下飛機就直奔醫院呢?原來是參加「健康自由行」的陸客,正要到醫院進行高級的全身健檢,也有來自上海的女性高階主管指名要來台灣體驗醫療美容。搶搭陸客自由行商機,除了飯店、遊樂區、觀光景點的業者準備好了之外,醫院也推出高檔健康檢查及醫學美容的「行程」要搶食這塊大餅。健康管理公司業者表示,健康自由行陸客消費力比一般陸客高,可望帶動台灣經濟。 隨著政府在2009年推出團進團出醫療保健旅遊,至今人數仍持續成長。開放陸客自由行之後,推估每年將會有六千至一萬人次接受此類型的醫療服務。業者表示,雖然兩岸的醫療水平不相上下,但醫療環境卻大相逕庭。在台灣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水準、優良的醫療環境及醫護人員的專業最為陸客稱道。

馬總統赴馬偕醫院進行年度健檢

馬總統赴馬偕醫院進行年度健檢#健檢

馬英九總統今(17)日上午在衛生署長邱文達的陪同下,前往台北馬偕醫院進行年度例行健檢,馬偕醫院預計下午4時30分說明健檢結果。總統今天上午7時45分,在衛生署長邱文達陪同下,進入台北馬偕醫院,預計下午2到3時完成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血液、尿液、糞便的常規及生化檢查,以及胃腸鏡、心電圖、胸部及心臟冠狀動脈等。馬總統每年到不同醫院健檢,上任以來每年都選擇不同的醫院檢查,先後在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進行過健檢,今年則是到馬偕醫院檢查。馬總統去年到三軍總醫院健康檢查,檢查結果一切正常,身高178公分、體重72.3公斤,身材標準。

就怕要命的意外!校園裝"電擊器"師生不同調

就怕要命的意外!校園裝"電擊器"師生不同調#健檢

實習記者陳茂軒/台北報導世新大學推動校園救生,特地舉辦設置AED(體外電擊器)的研討會,學生邀請業者示範AED的操作,並說明電擊器的設置的重要性。這場研討會吸引全校師生及教職員一起討論,唯恐新世代的各種疾病的發生,為防止學生發生「要命的意外」,學生們呼籲校方要盡快設置。自動體外電擊器AED,俗稱傻瓜電擊器,是一部操作方便專門設計給非專業醫護人員用於心臟停止病患的急救上。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0年新版的CPR(心肺復甦術)與ECC(緊急心臟照護)準則提要中提到: 「建議公共安全先遣出動人員使用心肺復甦和 AED 以增加到院前突發性心臟停止 (SCA) 的存活率」並建議於較可能發生有人目擊心臟停止 (例如機場、賭場、運動場地) 的公開場所建立 AED 計畫。世新大學調查學生健檢結果,竟發現有高達795人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但學校衛生保健組的急救設備及護理人力卻不足以應付突發的救護案件,學生自治單位認為這是極大校園安全問題,因此召集同學一同倡議學校設置AED。不過校方認為世新大學鄰近消防隊,離責任醫院不遠,否決設置計畫,但學生們振臂疾呼,認為救命就差一分鐘,設置AED才能讓師生生命安全受保障。

一眼望穿一生健康,5分鐘即知身體病狀及毒素分佈

一眼望穿一生健康,5分鐘即知身體病狀及毒素分佈#健檢

台灣虹膜學起源及國際虹膜簡介1837年,在匈牙利有一位外科醫師納茲凡比撒里(Ignatz Von Peczely),在他小的時候,所飼養的貓頭鷹腿摔斷了,此時他發現貓頭鷹的眼睛虹膜下方出現了一道黑色裂痕,而隨著腿傷的復原,這道裂痕傷痕逐漸縮小,在病變周圍產生生白色區域圍繞,這件事啟發了他的靈感。1862年,他在外科病房工作,對照病人的傷勢,觀察手術前後病人的虹膜,從這些病例記錄發覺人體各部份與虹膜具相對應的關係,因此將這些經驗匯集,而描繪出人類第一張虹彩圖。1863年在瑞典的Nils Liljequist 醫師,在一次意外中肋骨斷裂,在治療時服用奎寧及碘劑藥物,過程中發現眼睛竟由藍色變成灰色及褐色斑點,由此證明了化學毒素殘留在身體,也會導致虹膜發生改變。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地區、(特別是德國),所發展研究的虹膜學,更經由臨床抽血檢驗、X光、及屍體解剖…等做為基礎與虹膜圖比對,所以不僅所繪虹膜圖更為精確,虹膜學快速地在歐洲首先萌芽發展。在二十世紀前期,虹膜學即傳到美國,但因為兩次世界大戰,使得美國與歐洲虹膜學交流受阻,直到戰後二十世紀後期,歐洲虹膜學譯成英文,才能繼續交流,在這段期間歐洲及美國,虹膜學都以自己的系統及語言,各自發展及研究,其相似度竟高達85%。在台灣虹膜學的發展大概有近20年左右歷史,約二十年前由美國Bernard Jensen醫師傳入台灣及亞州各地,目前台灣虹膜學大都應用在養生保健領域,應用在醫療、調理體質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而本院除應用在醫療及調理體質方面,更與現代醫學檢驗及印證研究,並與最新國際虹膜學接軌。台灣的虹膜學把虹膜分成約40個區,近百個反射區,這些反射區通過神經組織與身體的各個部位相連,因此當身體發生傷害、出現疾病時,都會反射在虹膜上,它們反射了身體的功能是否正常。 就像按摩療法的理論那樣,把身體與脊椎的各個部位聯繫起來,或者是腳底按摩透過按摩刺激判斷健康與否。但是在虹膜我們能看到的訊息卻是更多。一眼望穿一生健康虹膜是透過眼睛瞳孔的變化來推斷個人的健康狀況的學問,因此只要檢查虹膜上的五大現象:坑洞、裂縫、斑塊、線條、顏色的變化,就可以分析全身各部位的健康狀況。而過去所發生的問題,重大事件,也都會記錄在虹膜上,也難怪眼睛會被視為「靈魂之窗」透過它,你可以看到過去到現在,是了解自己身體與對話的一個窗口。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容易飲食不正常、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這都是許多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實在疾病發生前就能夠開始預防了,因為身體已經出現警訊提醒你,只是你還沒發現而已,虹膜攝影就能讓你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你能夠提早預防。什麼是虹膜檢測?眼睛是靈魂之窗,同時也是身體健康的訊息縮影。虹膜經由神經與體內各器官緊密連結,並以顏色與型態方式記錄著器官功能的各種變化如:血液循環功能、腸胃症狀、毒素分佈、自律神經狀況、免疫功能與遺傳弱點…等,都清楚顯示在虹膜上,是人體器官功能變化的見證。透過虹膜檢測可以了解全身的健康狀況與毒素分佈!虹膜檢測對與健康的幫助?疾病是漸進式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亞健康到疾病」。當身體已感覺不適時,通常是一段時間累積的結果。若真要等待檢查出病灶或生化指數異常時,就只能以治病為主!虹膜檢測能早期篩檢出先天健康缺陷並瞭解身體現在的狀態,幫助您選擇個人化的健康調理方法。檢測過程快速無痛苦,能早期發現身體的變化並預知疾病,是幫助您養生保健的好方法。虹膜檢測後的健康調理方法?積極調理生活型態:清淡飲食、多蔬果少肉類、高纖維質、慢食多咀嚼、多喝好水…等。積極調理心靈型態:規律生活、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學習面對、放鬆與解壓方法…等。積極調理生理型態:選擇天然保健物、避免毒性物質、定期積極排毒治療調理體質…等。

好加在健檢救一命 男子囊腫壓迫氣管不自知

好加在健檢救一命 男子囊腫壓迫氣管不自知#健檢

一名四十歲男子,日前到署立嘉義醫院做成人健檢,發現胸部X片異常,原本應該位於胸部中間的氣管,竟然歪到右邊,照電腦斷層後,一度懷疑是惡性腫瘤,胸腔外科開刀取出後,確定是罕見頸部支氣管束囊腫,不是腫瘤,病人目前已恢復健康。署嘉胸腔內科醫師林冠群表示,一名四十歲的男子,日前到嘉義醫院做健康檢查,胸部X光片竟呈現氣管往右偏移,原本是圓形氣管被不明物擠到右邊,再安排做電腦斷層掃瞄,確定男子頸部長了一個「東西」,會診胸腔外科外,認為必須開刀摘除,避免病情惡化。林冠群醫師表示,胸腔外科開刀後確認,男子是長了罕見的「頸部支氣管束囊腫」,而非惡性腫瘤,大小約5乘5乘3公分,重33公克;林冠群強調,支氣管束囊腫大多長在胸腔,很少長在頸部,因此很容易被誤診是甲狀腺腫塊或縱膈腔癌症。林冠群醫師指出,從各項檢查顯示,男子的囊腫已經壓迫到氣管,雖然患者並沒有感覺異樣,但是腫瘤如果持續增生,會造成呼吸困難,甚至阻斷呼吸,會有生命的危險,但病患因為到嘉義醫院健檢,在囊腫未危及性命前,就已經發現,開刀保住一命,說明平日健康檢查的重要。嘉義醫院強調,全民健康保險提供年滿四十歲的國民,三年一次免費的成人健康檢查,滿六十五歲民眾每年一次的成人健康檢查,請民眾多多利用,確保健康。另外,建議成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胸部X光篩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