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

星婦長22顆子宮肌瘤來台求救 順利摘除保「生」機

星婦長22顆子宮肌瘤來台求救 順利摘除保「生」機#生育

一名43歲新加坡籍馮姓婦人日前被檢查出子宮中長了22顆子宮肌瘤,尋遍星、馬及各國名醫,得到的答案都是必須將子宮完全切除。但馮姓婦人結婚20多年來尚未有子嗣,希望保留子宮以後可以繼續生育,直到友人介紹來到台灣,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手術後成功摘除所有肌瘤,且保住子宮及生育功能,讓馮姓婦人及其先生非常感激。婦產科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有九成是良性,30至50歲婦女發生率將近三成。這名馮姓婦人罹患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中布滿大大小小肌瘤共22顆,其中有3顆甚至有10公分大,貿然進行手術可能會出現大出血的情形,所以大多數醫師都傾向將子宮整個摘除。北醫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採「微創子宮肌瘤摘除術」配合「雙側子宮動脈阻斷術」,在手術時先將子宮雙動脈綁住,減少出血。醫師手術時先將子宮深處後腹膜腔部位肌瘤切除,再依序清除直腸、子宮附近的大肌瘤,其他的小肌瘤也因動脈被阻斷而萎縮,不但出血量極少,同時也降低往後的復發機率。馮姓婦人手術後復原良好,對台灣的醫療技術感到相當驚豔,也非常感謝醫療團隊為她保住了子宮,留給她和先生一線「生」機,以後得以繼續生育。

擔心健康問題、沒人陪 憂鬱老人多多

擔心健康問題、沒人陪 憂鬱老人多多#生育

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可說是全球最快,在未來14年內估計老年人族群多達20%,而根據《Yahoo!奇摩》日前的調查顯示,面臨迅速高齡化的社會,有達近35%的民眾最擔心年老後的健康問題,害怕未來年紀愈大病痛愈多。國民健康局先前公布全台老化狀況,國內今年65歲以上人口佔10.8%,顯示出台灣的老年人口迅速暴增,且國健局估計未來14年內將有20%的老年人,全台將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Yahoo!奇摩》日前針對老化社會的調查指出,有34.8%的民眾最擔心年老後的病痛;國健局先前也調查,發現近9成老年人至少有1個慢性病纏身,如心血管疾病。此外,亦有33.2%民眾擔心老後的經濟問題,以及25.8%的人害怕老了沒人照顧與陪伴;國內日前調查在心理方面,有30.2%的老年人因為擔心子女不孝順,出現憂鬱傾向。國健局提醒民眾,人口老化與生育力息息相關,台灣的老化現象超乎想像。倘若現代年輕人婚後仍把持「不生主義」、「一個就夠」的觀念,未來恐怕台灣將面臨更加嚴重的生產力與競爭力,甚至可能得拉長工作年齡。

龍年生育潮讓壽險業吃甜頭? 少子化現象是隱憂

龍年生育潮讓壽險業吃甜頭? 少子化現象是隱憂#生育

明年是龍年,有不少人計劃搭上這波龍寶寶熱潮,討個吉利,實現望子成龍的心願。內政部預估,明年將有19到20萬名龍子龍女報到,可望創下近年新生兒高峰。壽險業者看好這點,深耕懷孕婦女市場,推出的婦嬰險市佔率頗高,近一個月來,已感受到市場「生」機,婦嬰險的成長潛力看漲。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今產前檢查的準確度提高不少,但仍有許多先天性重大殘疾,無法在懷孕過程中被檢查出來,讓計劃孕育下一代的父母,很擔憂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因此,許多父母現在都選擇預先為尚未出生的寶寶做好保障與儲蓄的準備,讓保婦嬰險成為他們的靠山,降低懷孕及新生兒疾病對家庭的經濟衝擊。台灣已是高度開發國家,少子化現象卻日益明顯,越來越多人選擇不生,或是秉持「一個孩子恰恰好」的精神,只生一胎。在晚婚與遲育的趨勢下,中高齡產婦已不是少數,但事實上,婦女越晚生孩子,嬰兒早產或罹患先天性疾病的比率也隨之升高。就在許多人看好明年的婦嬰險商機的同時,根據內政部歷年出生人口及出生率資料顯示,從民國95年的20萬4459人開始,彷彿在溜滑梯似的,逐年下降,甚至到了去(99)年,更只剩16萬6886人,少子化的威力不可小覷,雖說明年是龍年,出生率或許會稍有成長,但就數字來看,恐怕也不太樂觀,對壽險業的商機恐怕也會有所影響。

忽冷忽熱溫差大 男性小心蛋蛋變皮蛋

忽冷忽熱溫差大 男性小心蛋蛋變皮蛋#生育

最近溫差大,民眾對於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預防都十分小心謹慎。但是您也許不知道,溫差大還可能對男性朋友的「蛋蛋」造成可怕的危機。大台中有一名年輕帥哥日前因在寒冷的夜晚出入被窩,忽冷忽熱下竟導致睪丸突然嚴重扭轉、幾近壞死,要不是醫療團隊緊急搶在黃金治療期內手術,可能年紀輕輕就蛋蛋不保,影響往後的生育大計!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馮超傑指出,這位25歲的江姓男子外表英挺俊帥,生活單純還沒交過女朋友。前幾天凌晨6點多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急診室就醫,他表示半夜1點爬出被窩如廁後,就感覺右側陰囊隱隱作痛。江先生覺得這種間歇性的疼痛還能忍受,也擔心半夜看醫生不方便,所以他就自行冰敷,想第二天再去醫院。沒想到後來疼痛越演越烈,憋到凌晨6點終於受不了,才到醫院急診室求助。光田急診室及泌尿科醫療團隊診斷後研判是睪丸扭轉,且病況十分緊急,立即安排患者進手術室開刀治療。泌尿科馮超傑主任表示,一般常見的扭轉程度都在180˚~360˚之內,但術中竟發現這位江先生睪丸轉了整整兩圈達720˚。由於血液完全無法流到睪丸,又拖了好幾個小時,所以當時睪丸已經發黑泛紫,一般來說即使開刀治療,也有高達9成的機率會壞死。不過光田泌尿科醫療團隊立即以手術將扭轉的睪丸回復原位,讓江先生奇蹟似的完全恢復,三天後就返家休息。睪丸扭轉的患者多半有程度不一的先天結構異常(如:睪丸鞘ㄑㄧㄠˋ膜較長、精索與睪丸接合面積狹窄、隱睪症等),發生率為1/4000,任何年齡層的男性都可能罹患,以12~20歲青年男性較多。馮超傑主任進一步解釋,睪丸的結構如同鐘擺一般,而睪丸鞘膜及精索就像是懸吊鐘擺的線,當線太長時,下方的鐘擺就容易發生旋轉、扭轉。而這位患者江先生就是因為睪丸鞘膜及精索較長,病發當天天氣冷,進入棉被睡覺時溫度升高,讓包覆在睪丸外的陰囊遇暖鬆弛,睪丸周圍的空間變大,當他下床如廁後睪丸遇冷反射性收縮才會造成扭轉。睪丸扭轉發生的時間多在半夜睡覺、溫差大或激烈運動時,因有時只是間歇性的隱隱作痛,加上常在半夜發生,因此許多患者怕半夜看醫生麻煩,就一直忍到天亮甚至第二天才去看診,錯失了6小時的黃金治療期。馮超傑主任要特別叮囑男性朋友們,如果發現有上述的症狀,千萬別拖,也別自行冷熱敷,應立即到醫院泌尿科看診,如果在半夜發病,也應至有24小時泌尿科團隊待命的醫院求診,才能給予最即時的治療,避免影響「生計」的憾事發生。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生育

母乳是給嬰幼兒最好的食物,能增進嬰幼兒與哺乳媽媽的健康。為響應8月1-7日國際母乳哺育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 共同呼籲所有市民,給予哺餵母乳媽媽更多支持,以達嬰兒哺育的黃金標準:「純母乳哺育6個月,之後添加適當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根據國民健康局宣導資料指出,與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相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嬰幼兒,發生呼吸道感染、腹瀉及其他感染、肥胖、氣喘、兒童癌症、較低智商等情況的比率較高;未哺育母乳的母親除產後月經較早來、兩胎間隔較短外,罹患乳癌、卵巢癌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也較高,顯示哺育母乳能促進寶寶與媽媽的健康。然而許多嬰兒卻無法得到純母乳哺育,歸納可能原因為:1.母親、家庭和社會大眾不了解什麼是純母乳哺育、有什麼好處;不相信純母乳哺育六個月是可能的,也不相信媽媽會有足夠的奶水,甚至不知道添加的食物或液體會對嬰兒有害;2.媽媽在六個月前就需返回職場;3.商業廣告誤導大眾,認為母乳加配方奶甚至比純母乳好。依據衛生局的統計,在各界努力下,臺北市96年度住院期間母乳哺餵率提升至60.2%(90年度為34.8%)、產後1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47.2%、產後2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36.95%、產後6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則降至25.4%、產後1年之純母乳哺餵率降到11.4%,顯示哺餵母乳媽媽回到社區或職場,持續哺餵純母乿的比率,隨著時間延長而明顯降低,哺餵母乳是不能只靠媽媽個人的決心與努力,即在家庭及社區中,需要強而有力的支持網絡,幫助媽媽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有完善的支持環境,是哺乳媽媽延長哺餵母乳時間的重要條件。北市衛生局由醫院、職場、社區及法案等方面著手,營造本市友善的哺乳環境,相關措施包括:一、醫院方面:輔導醫院參與認證,成為「母嬰親善醫院」,提供準媽媽選擇生產醫院之參考。至96年12月止臺北市共有19家醫院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佔臺北市婦產科醫院之75%。及加強醫護人員繼續教育,於產前給予準媽媽相關衛教指導,幫助媽媽於產後順利進行母乳哺育。二、職場方面:輔導各機關、公司行號、公共場所設置母乳哺/集乳室, 建立職場友善哺乳環境,延長母乳哺育時間。三、社區方面:培訓母乳志工指導員,於社區中提供婦女母乳哺育相關諮詢服務,97年1-6月共服務10,820人次、母乳哺育追蹤17,819人次:建立母乳哺育諮詢專線服務,97年1-6月提供健康諮詢服務共計678人次;成立社區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藉由同儕團體力量支持與協助媽媽持續哺餵母乳。四、法案方面:制訂「臺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草案),維護哺乳媽媽於公共場所之哺乳權,本案已排入臺北市議會二讀審議。母乳是大自然賜給嬰兒最珍貴的禮物,在營養提供、疾病預防、智力提昇及健康促進各方面,母乳都是無可取代的。衛生局呼籲市民共同支持與響應,如果有母乳哺育相關問題皆可洽詢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

重視產檢,以免難產小命不保

重視產檢,以免難產小命不保#生育

根據健保局資料,宜蘭縣孕婦使用健保免費產檢的比率大約只有五成,產檢有做到第九次的只有34.33%,十次產檢都做了的根本是「稀有動物」,只有22.64%,宜蘭縣產檢比率不但遠低於全國平均值,偏遠地區少數多胎婦女定期產前檢查次數也有較少的現象,因而有議員質疑是否因為產檢率低,導致縣內嬰兒死亡率高居全國第四名。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表示,孕婦千萬不要用應付了事的心態做產檢,「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算了,應該沒什麼大不了,這個觀念大錯特錯」。陳達主任表示,產檢時會依照懷孕周數做不同檢查,能提早發現問題並治療,例如懷孕二十週後,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是妊娠高血壓,如果併有蛋白尿或水腫時為子癇前症,嚴重時會引起全身痙攣,對母親與胎兒的生命造成致命的危險。 陳達主任舉例說明,曾有孕婦覺得產檢只是量體重量血壓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懷孕後期產檢完全不做,怎麼提醒她也不肯到醫院來,結果預產期還沒到她就破水,送進急診室時胎兒的一條腿露在外面,早就已經沒了心跳。陳達主任說,要是她定期來做產檢,就能及早發現胎位不正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名孕婦,懷孕後期體重快速增加,她自己判斷懷孕都會水腫,應該不要緊也不需要再去產檢,等預產期到了進醫院生產才發現產下死胎。陳達主任解釋,這位孕婦得了妊娠糖尿病,腹中胎兒就像泡在糖水裡面一樣,血管內壁全部積了厚厚的糖,血液流動受阻礙導致胎死腹中,如果她有定期產檢,就能及早發現給予藥物治療,確保母子健康。 陳達主任並補充,由於目前優生保健法規定,人工流產手術應該在懷孕24 週之前進行,因此在24週之前要透過產檢,完成胎兒的健康篩檢。包括母血唐氏症篩檢,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檢測,羊膜穿刺術,絨毛膜取樣,以及超音波檢查。 尤其超音波檢查不具侵入性沒有副作用,可運用高解析度的精密超音波,檢查胎兒的各個器官,包括腦部,顏面,心臟,肝腎等腹部器官,脊椎和四肢等,以排除重大畸形缺陷。同時還可以利用4D立體超音波,製作胎兒立體彩色照片,拍下寶寶在媽媽子宮裡的微笑,和揉眼托腮的可愛模樣,留下珍貴記憶。

全球首例:1/2子宮媽媽 自然生產

全球首例:1/2子宮媽媽 自然生產#生育

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研發以腹腔鏡技術治療子宮肌瘤症,施行部分切除及子宮動脈阻斷術,造福希望保留子宮的婦女,也完成少數婦女手術後,生兒育女的心願。子宮部分切除婦女,懷孕中胎兒的成長對容積減少的子宮是一大壓力,生產方式上醫師都會建議剖腹生產,以減少產程對脆弱子宮的傷害。 陳小姐今年36歲,6年前因長期嚴重經痛,與婚後5年不孕至北醫附設醫院就診,經超音波與內診發現子宮後壁之子宮肌腺瘤,劉偉民主任於手術中發現子宮肌腺瘤瀰漫整個子宮後壁(範圍8 x 7 x 6公分),且與子宮直腸腺窩嚴重沾黏,施行子宮肌腺瘤減積手術保留1/2子宮。子宮部份切除的婦女自然懷孕的機會不容易,加上陳小姐丈夫精蟲過少且活動力不佳,三年前(2004年)試過人工授精但未能成功;去年(2006年)發現自然懷孕,欣喜不已,定期於北醫附設醫院進行產檢。為了讓胎兒發育到穩定階段,劉偉民主任希望胎兒體重達2500克,懷孕37週以上進行剖腹,但今年五月初陳小姐妊娠28週時,有出血及早產跡象即入院安胎。5月24日凌晨妊娠31週,出現產兆子宮頸開8公分,進入產房後,內診發現子宮頸全開且胎頭進入產道,經過評估媽媽狀況良好且有意願嚐試自然生產,醫療團隊教導媽媽適當用力,主治醫師協助產婦與宮底施壓固定,輔助胎兒下降,順利自然產出一名男嬰,體重1716公克目前在保溫箱繼續照顧。劉偉民主任表示,這位活動力佳可愛的小寶寶,是上天給陳小姐夫婦與醫界最神奇的禮物,在不可能之中看到奇蹟,更顯生命的神聖與不凡,誠心恭喜陳小姐夫婦喜獲麟兒。

自然生殖科技改善不孕苦惱

自然生殖科技改善不孕苦惱#生育

自然生殖科技是以疾病為導向,先診斷出病因再做治療,遇到排卵不良的病人會引導排卵,遇到子宮頸黏液不良的病人會有四種方法來增加子宮頸黏液,若黃體素不足就先補充黃體素,若有子宮內膜異位或輸卵管不通的情形就會先行手術去除病兆,讓不孕的婦女回復到自然可生育的狀況而以自然同房的方式來受孕。2004年七月在美國奧哈瑪舉行的自然生殖科技會議上,由Dr.Boyle發表的研究指出,在愛爾蘭有351位接受試管嬰兒失敗的病人,轉而尋求自然生殖科技的幫助,其中有93位成功懷孕,此外自然生殖科技沒有多胞胎及早產的後遺症,而根據統計,試管嬰兒術後多胞胎的機會高達30-40%,早產率約25%。在愛爾蘭的這個研究中,這351位接受試管嬰兒失敗的病人中有55位找不出原因,但在自然生殖科技治療中,這351位不孕者都順利找出不孕的原因來加以治療,特別是子宮頸黏液不良及荷爾蒙失調。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 張正坤醫師表示,對有不孕困擾的婦女來說,應考慮將自然生殖科技列為優先選擇,而非貿然接受試管嬰兒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