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伯氏肺炎桿菌

迎戰超級細菌!北榮:落實抗生素精準使用

迎戰超級細菌!北榮:落實抗生素精準使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

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台北榮民總醫院日前舉辦 「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透過衛教展板、互動小遊戲與影片播放,提升民眾對抗藥性的認識與警覺,呼籲民眾養成「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及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的習慣。 北榮副院長侯明志表示,抗生素問世近百年,讓過去高度致命的細菌感染得以治癒,全球平均壽命顯著提升。不過,「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人們對抗生素的過度依賴與使用,加速細菌演變,對全球公共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由於藥物研發的腳步趕不上病原菌的變化,加上企業端也因抗生素利潤有限,投入意願下降,讓抗生素的研發雪上加霜。 多管齊下 喚起大眾保持警惕 侯明志強調,減少抗藥性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醫師端,讓抗生素用在刀口上,醫療機構更謹慎開立處方。衛福部已設立監測機制,由感染科醫師進行監督,確保抗生素合理使用,並對執行有效的醫師給予獎勵。醫師先從廣泛的藥物開始,逐步過渡到特定抗藥細菌的精準用藥,避免過度使用。 其次、民眾有正確觀念。透過教育推廣,人人成為家庭、學校、社區守護者,社區里長與基層醫師可舉辦相關講座,媒體透過節目進行專題報導,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喚起大眾對抗生素濫用的危機意識;也可以考慮在小學課程置入抗生素知識,讓下一代有正確用藥觀念,透過學校影響學生,再由學生將知識帶回家庭,提升社會健康意識。 北榮感染科主任林邑璁指出,隨著抗生素的過度使用,細菌逐漸進化抗藥性,在患者體內變得更為強大且難以控制。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時從共存的狀況轉為致病,導致嚴重感染,這類超級細菌對傳統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感染變得難以治療或無法治療,增加疾病惡化風險。 電腦輔助 落實抗生素精準應用 舉例來說,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對碳青黴烯(Carbapenem)的抗藥性比率近年來翻了數倍,它本身的致病力強;綠膿桿菌在院內感染中也很常見,對碳青黴烯抗藥性也逐漸上升,對於免疫力低下的重症患者的健康帶來重大風險。 林邑璁指出,細菌雖具致病性以及抗藥性,若適當控制,可與人類共存。面對抗藥性細菌,北榮感染科醫師與資訊部門合作,利用資訊系統來輔助抗生素的正確使用,讓醫師第一時間了解患者感染史以及曾經在身上培養出來的細菌和用藥記錄;當感染原不明時,透過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迅速辨識細菌及抗藥性,隨著檢測結果調整合適藥物,透過電腦輔助系統,落實抗生素精準使用。 林邑璁呼籲,對抗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是全球挑戰,透過教育推廣、準確診斷及醫師專業,才能減少抗藥性細菌危機。

抗藥性感染危機 預計2050年造成每年逾3萬人死亡,超過2022年肺癌人數的3倍!

抗藥性感染危機 預計2050年造成每年逾3萬人死亡,超過2022年肺癌人數的3倍!#克雷伯氏肺炎桿菌

近來不少民眾憂心黴漿菌肺炎疫情,但除了黴漿菌有抗藥性問題,台灣也正面臨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P菌)等抗藥性感染的嚴重威脅,若未有妥善因應,到2050年,預計台灣每年將有3.3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死亡人數相當於2022年前6大癌症的總和,甚至超過「癌症之首」肺癌死亡人數的3倍!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表示,許多肺癌病人不是死於癌症,而是因感染肺炎感染;即使有藥可用,卻也可能面臨傷腎的副作用,因此呼籲政府與醫院備齊抗生素新藥,改善抗藥性感染問題,幫助病人更快找回健康。 比癌症更致命!新冠疫情3年,台灣抗藥性感染比例上升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藥性感染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據統計2019年全球共有127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研究顯示,若現狀持續未有改善,到2050年全球每年可能有多達一千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相當於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數。 台灣也無法置身於抗藥性感染風暴之外!根據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的資料(2023第二季),COVID-19疫情三年期間,我國多種病原菌抗藥占比持續攀升,部分菌種抗藥性占比超過8成(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合計83.5%),腸道菌(CRE)抗藥性占比更幾乎是九年前的3倍,不僅臨床醫師需更頻繁地投入治療,病友治療安全性也因此降低。 決戰抗藥性菌像打棒球 強投一代換一代才能守住勝利 對於重症加護病房來說,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更加地嚴峻且致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重症加護醫學中心主任許超群教授指出,加護病房病友病情原就相對危急,常伴隨多重器官功能障礙及嚴重的免疫功能障礙等;使得病友不僅感染風險較一般住院者高,抗藥性感染感染的占比也更高! 以台灣醫院內肺炎最常見的KP菌與綠膿桿菌為例。國內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資料顯示,KP菌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比率接近五成;而國外研究顯示當患者感染抗藥性KP菌,其死亡率50%幾乎是非抗藥性感染的2倍。當加護病房患者感染綠膿桿菌性肺炎,研究顯示其死亡率高達3成以上。另外,隨著呼吸器相關性肺炎也是造成重症患者死亡的主因之一,隨著呼吸器的使用時間延長、加護病房使用天數增加,研究發現其死亡率可高達3-5成。 許超群教授指出:「在過去抗藥性不是很嚴重的時代,經驗性抗生素使用多能奏效。就像是早年派出王建民,勝投率就夠高,但現在抗藥菌問題升溫,可能需換上新一代投手,例如大谷翔平,才有勝算!」 綠膿桿菌抗藥性感染 台灣西半部已淪陷 2014年綠膿桿菌抗藥性問題在北台灣相對嚴峻,但最新資料顯示,這波抗藥性危機已經讓台灣西半部都淪陷!高雄/嘉義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李禎祥教授強調:「綠膿桿菌天生就對很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本來在選用藥物時就會特別注意,現在抗藥性問題惡化,選用時就得更加小心!」 李禎祥教授補充說明,研究已知「越晚給予有效抗生素,感染死亡率越高」,問題是臨床治療病友時,微生物培養未必已經有結果。醫師需要依據醫院過往流行病學資料、病友是否可能是抗藥性高風險族群,綜合評估後決定用藥策略。否則,病友可能因為多次嘗試藥物、延長治療期間,連帶影響治療成效。 李禎祥教授分享先前的一名案例,56歲男子因感染COVID-19,引發病毒性心肌炎、雙心室心臟衰竭、心因性休克,被收治於加護病房,後因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治療。住院期間,因出現呼吸器相關肺炎,經使用第四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血液培養結果顯示有綠膿桿菌抗藥性感染,改用新型抗生素組合,才終於痊癒出院。 救肺癌,也要救肺炎!儲備抗生素新藥+感染管控,共同守護國人健康 「在高抗藥性的年代,過去常用、使用成效很好的抗生素,現在也已經不一定有效了!要有不同思維。」對於臨床醫師來說,有效的藥物如同強大的武器,當面對敵人,有越多武器可以使用,勝算自然越大。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國晉指出,近年癌症新藥接續問世,包括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存活明顯提升,但抗生素除了新藥少之外,如果沒有良好的管控與使用機制,未來可用藥物選擇將更加有限,因此決戰高抗藥菌時代,需要民眾與醫事人員共同把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