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和伴侶交往一段時間後,都會將朋友介紹給另一半認識,也會希望另一半和自己的朋友能夠相處得好,甚至經常一起出去玩,久而久之雙方的朋友圈自然會融合在一起,不過這真的代表彼此間能以「朋友」之姿相處了嗎?《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你看懂與朋友另一半該維持的人際界線。
相信很多人在和伴侶交往一段時間後,都會將朋友介紹給另一半認識,也會希望另一半和自己的朋友能夠相處得好,甚至經常一起出去玩,久而久之雙方的朋友圈自然會融合在一起,不過這真的代表彼此間能以「朋友」之姿相處了嗎?《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你看懂與朋友另一半該維持的人際界線。
夫妻在一起共同生活之後,常會因為工作忙碌、照顧孩子而容易忽視對方的存在,久而久之就會使感情變淡,這個心理學現象也被稱為「愛情熱度降低現象」,那麼要如何替感情增溫呢?事實上,透過「約會」可以讓彼此重新回到關注對方的狀態,伴侶之間可以建立情感連結、增進親密度、提高幸福感。
一名丈夫在網路上發文,提到自己的老婆正懷著第一胎,兩人都很努力為未來的孩子存錢,但某天他回家竟發現老婆買了一盒800元的草莓,讓他怒氣沖天,認為老婆竟無法管控自己想吃的慾望,破壞了他們的存錢計畫,沒想到此文一出,卻遭到網友一陣撻伐。
身為臉書創辦人之一的馬克.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9月21日PO出與愛妻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的甜蜜合照,並開心宣布明年家中即將迎來第3位新成員的好消息!早已是2寶爸的祖克柏,曾被雜誌評為「新世紀父親的代表人物」,那麼,總是將家庭擺在第一位的他,平時和妻子都是怎麼帶孩子的呢?
近日Netflix夯劇《媽,別鬧了》一開播就引發超高討論,劇情描述6旬母親在喪偶後,尋找第二春,甚至跨海再嫁至澳洲,種種大膽的行為,讓2個女兒擔心不已。熟齡二春話題浮上檯面,在人生下半場勇敢愛最後一回,需要考慮哪些重點?熟齡詐騙或當小三的案例時有所聞,面對家人的擔心,該如何避免彼此紛爭?本篇心理師清楚分析熟齡追愛的優缺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男性早洩的疾病盛行率近三成,但好消息是,根據2020年「男性早洩認知調查」統計,有五成二的男性會向伴侶表明早洩問題,更有高達98%的男性表示願意主動就醫治療,顯示台灣男性面對早洩是抱持願意面對、解決的態度。台灣男性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泌尿科醫師陳煜說明,早洩是指在性行為過程中,進入伴侶陰道後一分鐘之內就射精。有早洩問題的男性常擔憂自己不能持久,可能無法滿足伴侶,不僅影響性生活的品質,更會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婚姻家庭關係、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所以建議男性應該全面性看待早洩問題,及早治療。不敢開口+成效不佳 降低早洩就醫意願近年臨床上就診患者有增加趨勢,年輕族群比例提升,且超過半數患者,是在發現早洩問題一年以上才願意到泌尿科求診,不願意積極就醫的原因通常是沒有勇氣開口,其次是因為過去治療成效不佳、或藥物使用上不夠方便,所以對治療失去信心。陳煜進一步指出,早洩治療的關鍵是合併「藥物治療」和「伴侶陪伴」,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臨床經驗中發現,由伴侶陪同一起來就醫比起自己前來看診的患者,前者的用藥依從性與治療結果都比後者更好。且在治療過程中切勿輕信偏方,不僅可能成效不彰,還會造成其他副作用或後遺症,現在國內已有最新的複方噴劑藥物,能減少傳統藥物的副作用或使用上的不方便,提高患者的治療意願,獲得很好的治療成效。比新藥更有效的「攜伴」就醫治療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卷書也提醒,目前早洩治療方式有口服錠劑、外用軟膏、噴劑等,口服錠劑藥物機轉為短效血清素抑制劑,需要性行為前1小時服用,雖可延長性行為時間,但可能出現腸胃不適、噁心想吐或是頭痛等副作用,另外也有便利性不足、難以控制劑量等問題。目前國內衛福部已核准最新的早洩複方噴劑治療藥物,這項新藥經過國際三期臨床試驗證實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外用噴劑方式定量給藥,性行為前五分鐘使用,能延長射精時間,方便早洩患者治療使用。陳煜醫師呼籲,早洩治療只要勇敢踏出治療第一步,其實真的不困「男」,男性如發現疑似有早洩問題,建議主動至泌尿科報到,將有專業醫護人員協助評估是否確診;若能「攜伴」就醫,共同解決問題,讓性福長久成為感情長久的關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婚姻伴侶治療中,兩位來訪者在其關係中所呈現的困境是「前景」,即來訪者和治療師所看到的明顯的、突出的難題,也是來訪者在意識中能表明的、被卡住的地方。隱藏在這些卡點背後的,是那些隱而未顯的心理動力和原生家庭的「背景」(Gomori, 2013)。治療師的任務是與來訪者一起深入探索這些背景中的系統,待來訪者更深入、全面地認識自己和伴侶,更加理解兩人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獨特個體的緣由後,即能對彼此產生更多的慈悲和接納。夫妻或伴侶各自有其個人的內在系統,包括情緒、觀點、期待、渴望和生命力,這些部分都以系統化的方式相互交替運作,又直接影響雙方的互動和溝通,產生了他們獨特的雙人互動舞步,並又會產生作用力,影響各自的內在系統,就這樣不斷交織牽動,於內在與外在間相互運作。其中任何一部分、任何系統的變化都影響整個系統或另一個系統的變化,反之亦然;當個人內在系統的能量轉化了,其他系統的能量也會隨之轉化。這些伴侶互動系統和個人內在系統型塑的根源,往往可以回溯至夫妻或伴侶各自的原生家庭。每個人大部分都由原生家庭來學習「我這個人是誰」、「我是否重要」、「我是否被愛」、「我如何溝通」、「我如何看自己」、「我如何看待他人和世界」、「我如何處理關係中的難題」等;也在成長過程中學到各種價值觀、文化論點、溝通模式、性別內涵、權力與控制,以及與人連結的方式。成年後我們帶著所學到的一切進入社會、人際關係和工作場域(Gomori, 2013)。這些學習塑造了「我」這個人以及我的內在架構,這些內涵也會毫無保留地反映在親密關係中。當兩個人相遇,他們背後原生家庭的根源就在潛意識中默默主導著彼此的溝通、態度、應對和互動歷程。當我們思考一對伴侶的背景時,若將他們的原生家庭放在一個更大的脈絡中―即社會文化源遠流長、潛移默化的影響時,往往會發現背後這個更為廣泛的情境脈絡也是我們在治療中必須去了解的重要線索。香港大學李維榕等人的研究(Lee etal., 2013)發現,亞洲五個地區中(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人們在親密關係中處理和協商衝突方式的差異。此研究結果對治療師來說是一個重要提醒,即當我們在治療室會見兩位來訪者時,要帶著敏銳的覺知去關注對他們產生影響的文化背景因素。由於以上這些環環相扣的系統相互交織影響的結果,我們看待家庭系統中夫妻或伴侶的親密關係時,就不能只著重於解決婚姻中的表面問題,而要以宏觀的角度,更加深入和廣泛地去探索他們個人和家庭的多面向、多層次和多元因素的複雜性,而非以線性的因果關係來解讀伴侶關係的動力發展。由於系統的整體性,任何一位成員的行為都會影響整個系統,而該行為也受到其他家庭成員對他的影響,當每位家庭成員能在治療中意識到彼此間這種交互影響的各種效應時,他們往往會發現解決困境的關鍵所在。(本文摘自/我們之間:薩提爾模式婚姻伴侶治療/心靈工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你決定和另一半走入婚姻、共組家庭前,最好能先了解對方原生家庭的狀況,包括家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模式、彼此有什麼期待、需不需要跟公婆或岳父岳母同住、婚後姻親如何往來……種種問題,開誠布公地做討論,進而達成共識。每個家庭的習慣和相處之道都不一樣,有些家長比較獨立,不想跟已婚的孩子同住,也不太會干涉成年的孩子。但有些家長無論孩子多大,總還是對孩子不放心,以嚴格管控的方式要求他們配合,甚至期待婚後一定要跟父母同住。有些家庭凝聚力強,家人之間情感深厚,逢年過節都會一起過;也有些家庭的關係疏離,家人之間互動不多,總是各忙各的;有些家庭重男輕女,有些家庭兩性地位較平等;有些家庭習慣用大聲爭執的方式溝通,有些家庭則忌諱大吼大叫……婚前務必花時間認識了解對方的家人,因為一個人的個性、習慣、想法往往很難改變,從小生長的家庭環境影響甚鉅,所以與其希望另一半在婚後會依循自己的期待而有所改變,不如婚前就先好好了解,確認自己可以適應對方的個性,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後,再步入婚姻。很多與原生家庭處不好的人,成年後選擇另一半時,往往特別容易受原生家庭凝聚力很強的對象吸引,希望自己也有機會享受與家人的親密關係和歡樂氣氛。但有時候這樣的想像可能過於天真,如果認為對方的家庭關係緊密,就一定適合自己,反而容易在婚後遇到很大的問題。在婚前,最好能夠從幾個面向,好好觀察一下對方的原生家庭:1.伴侶的父母感情好不好?解決衝突的模式是什麼?父母感情的好壞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能夠好好相處的父母,往往會給孩子留下良好的示範,例如:父親懂得分擔家事,能夠尊重、體貼母親,或是母親很能支持父親。在父母相處和諧、感情融洽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情緒往往會比較穩定,也比較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如果對方的父母感情不好,那麼要留意他們是否把其中一個孩子視為情感的依靠。一般而言,母親較傾向親近兒子,父親則傾向親近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很難跟未來的伴侶產生好的連結,日後他們的伴侶有時反而會變成介入和父母之間的「小三」角色。 2.伴侶的兄弟姊妹之間感情如何?是否有任何精神上的問題?或是像酗酒、吸毒、賭博等不良嗜好上癮問題?家裡只要一個孩子出了狀況,其他人都無可避免地要一起承擔,所以如果對方的兄弟姊妹之中有這樣的問題,就要有和伴侶共同面對的心理準備。 3.伴侶父母對孩子有什麼期待?是期待孩子要聽話,最好百依百順,還是獨立自主,能夠自己處理人生中的各種問題呢?而他們對孩子的伴侶又有什麼期待呢? 4.伴侶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為何?有些家庭成員的個性都很急躁,有些家庭成員則習慣拖拖拉拉;有些家庭成員會想要掌控其他人,但有些家庭成員則總是喜歡依賴他人。如果對方是家中的老么,是否習慣於聽命他人?家中成員是否會想要掌控或管束他的伴侶呢?建議婚前一定要常跟伴侶的家人往來,好好觀察他們的互動模式,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接受,千萬不要期待婚後對方和家人的互動模式會有所不同。熱戀時期是雙方最願意為了對方犧牲和改變的時候,所以此時做出的判斷經常都不太準確;等到熱戀期過去,往往才能做出比較客觀理性的判斷。有些人跟家人互動密切,每個禮拜一定都有家庭聚會;有的人跟家人很少往來,頂多逢年過節時才會聚在一起。有的人無論大小事都會稟告父母,聽從父母的決定;有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成年了,不需要什麼事都跟父母報告,堅持保有個人隱私,自己做決定,不讓父母干預。無論是什麼模式的親子關係都沒有對錯好壞,重點在於理解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家庭互動模式,視為唯一的標準,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如果別人不一樣,就是對方有問題。若是想要跟另一半好好地生活在一起,一定要懂得彼此尊重,不要企圖改變別人的家庭,而是要學著融入,這樣才能相處愉快。要是真的無法適應或接受不了對方的家庭,很可能導致一段感情的結束。畢竟戀愛時伴侶雖然是最重要的人,但是熱戀期一過,有血緣關係且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往往讓人更難以割捨和放棄,大多數人還是會以原生家庭為重。一對伴侶若為了對方的原生家庭而爭執不斷,吵久了難免破壞感情,無形中就會讓兩個人的距離漸行漸遠。(本文摘自/是愛不是礙,是伴不是絆:圓滿自在的親密關係 哈佛醫師心能量/皇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