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冬季易抽筋乾癢 中醫師籲:可喝花茶活血通經及止癢

冬季易抽筋乾癢 中醫師籲:可喝花茶活血通經及止癢#立冬

今年「立冬」是11月7日,是告別秋天正式進入冬天的開始,也是自然界萬物進入收藏的時節,同時人體也因應這樣的季節轉變而產生身體和心理變化。中醫養生特別重視要配合節令,冬季養生保健的要點古書裡曾提到:「冬季這三個月,要早睡晚起,等待天明、要養精蓄銳、要去寒就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醫師詹琬菁表示,近日門診開始出現抱怨小腿抽筋和皮膚乾癢脫屑的中老年患者,以及被手腳冰冷困擾的年輕女性,尤其是晚上或者東北季風轉強時特別明顯。中醫認為,冬日寒冷之氣尤其會影響到血管運動,自古即有「寒主收引」的觀念,提到冬季四肢末梢血液供應量不足,容易造成手腳冰冷,甚至是夜間抽筋疼痛難耐的狀況。另外,由於風寒之氣影響到體表血液循環,造成滋潤供養皮膚的血液不足,而容易出現中醫所謂「血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證。詹琬菁說,以上這些冬季常見的惱人問題,其實可以透過中醫養生保健的花草茶飲,達到預防及緩解目的。譬如使用玫瑰花入藥,有「疏肝、行氣、止痛」作用,臨床上可以緩解抽筋症狀。另外用紅藍花入藥,可以「活血通經」,預防手腳冰冷。以百合入藥,可以「養陰潤燥」,達到止癢效果。此外,若能配合養成冬季早睡晚起,勤多運動,少食生冷等養生保健的日常作息,來年冬日復發抽筋、手腳冰冷以及皮膚乾癢等問題的機率一定能大大降低。延伸閱讀「三道花草入藥的茶飲」: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38

立冬藥膳食療

立冬藥膳食療#立冬

立冬是冬季節氣的始端,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 意指進入冬季以後,氣候漸冷,「過冬擋畏寒」,立冬前後為最佳進補時節, 而冬季為了禦寒增加體溫,所以常會加強營養物質的攝取,此時也是進補以禦寒和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最佳時機。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小麥、黃豆、豌豆等榖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仍必須考慮個人體質如素體燥熱者,不宜溫補;及所患疾病特性如高血脂症者,則不宜過度食入動物內臟及海鮮;急性感染症者也不宜進補。以下幾種常見滋補養生方法可以參考,但建議由醫師依個人體質條件而選用。■  當歸羊肉爐材  料: 羊肉塊600g(帶皮,或者羊腱切塊),生薑適量,當歸二錢、枸杞三錢、紅棗10粒(去仔)。調味料:鹽少許,醬油 1大茶匙,糖 1大茶匙,酒 1杯。 作  法: 1. 羊肉塊用沸水燙一滾,去血水換清水,放入小燉鍋內。2. 高麗菜及茼蒿洗淨,生薑拍打備用。3.  將生薑、當歸、枸杞、紅棗及調味料一起放入燉鍋內,用小火慢燉 1.5~2小時,肉愈爛愈好吃。4. 然後放入高麗菜,再煮  20 分鍾即可,茼蒿吃時再燙。■  十全大補雞 材  料: 烏骨雞或小母雞1隻,生薑3片,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白茯苓三錢,炙甘草二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熟地三錢,白芍二錢,黃耆三錢,肉桂一錢。 調味料:米酒一大茶匙,塩少許,生薑一小塊切片。 作  法: 1. 將全部藥材放入紗布袋中2. 將已燙除血水之雞,薑及藥袋全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及米酒1湯匙,先以大火煮滾,撈除浮沫後改為小火,燉煮約50分鐘,取出藥袋,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立冬

時序慢慢進入冬季,暑氣漸消,又到了吃補季節,陽曆十一月初開始進入「立冬」,習慣上大家把這個節氣認為是冬季的開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指出,冬令進補是國人傳統養生保健的一環,易經云「冬至一陽生」,此時寒冷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滋生,陰極陽生也最能吸收外來營養而發揮其滋補作用。洪若樸說,節氣變化萬物蟄伏,人體活動量減少,新陳代謝變得緩慢,食慾也較旺盛,正是進補養生好時機。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此階段的養精蓄銳,正是為來年「春生、夏長」而準備。然而現今富裕生活環境,平日飲食不虞匱乏,國人營養攝取過盛,其實不必急於在冬令時期給自己藉口大吃大喝,而是要考量個別需求差異,在冬令進補上稍做調整。洪若樸建議,民眾可搭配飲食金字塔概念,食材多元化、蔬果常相隨、五穀雜糧核果不可少。製作時除把握油、鹽、糖適量的原則外,也應用中藥材與蔬食的原始甘甜美風味,並利用含豐富多醣體、維生素、礦物質的菇蕈類來增加蔬菜類的變化、以免落入「營養健康不可口」。她強調,除了蔬果、菇蕈、核果種子類外,也不妨試試使用一些國人熟悉的當歸、黃耆、枸杞子、百合、紅棗入菜,不僅可以增加食材多變化、色彩誘人食慾,更可以減少調味料使用量,例如:歸耆羊肉湯、淮山百合排骨湯、核桃鮮菇雞片、麻油藥膳皇宮菜等。洪若樸提醒,傳統的冬令進補不外乎是以大量肉類食材搭配中藥材進行墩熬,例如:八珍排骨、十全大補等,無形中攝取過多蛋白質、飽和性脂肪、膽固醇及普林,不僅增加惡化了慢性疾病罹患,例如心血管性疾病、高血壓、中風或高血脂患者等,不能不慎選藥燉食補,否則在節氣變化多端的嚴冬更容易發生意外(肉類食品燉熬時間久,湯品內含普林量高,對痛風病患不宜;糖尿病、肥胖者,則需節制熱量及份量)。最後洪若樸提醒民眾,在冬令進補想要國人完全漠視幾千年飲食文化傳統,實有違人性,為顧及健康、營養、美味,不妨將【飲食金字塔】概念帶入日常生活中,讓國人重視自然養生與健康,除了減油、減熱量、多纖維外,在進補的同時也兼顧均衡,讓大家『贏』在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食譜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770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