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

火燒心不上身 中醫傳授養胃撇步

火燒心不上身 中醫傳授養胃撇步#食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吃飯時間不固定,下午1、2點才吃午餐是常見的事,晚上10點下班後,意志力正薄弱,擋不住食物的誘惑,吃個消夜才能撫平疲憊的心,但飯後一股灼熱感湧上胸口,嚴重時,胸悶、半夜睡不好,甚至不能平躺睡覺,早上起床感到酸、苦。樂生療養院中醫科醫師孫彩霞指出在《脾胃論》提到「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建議從「脾胃」進行調理,並非解剖學中的實質器官,而是人體消化與經絡系統。而胃食道逆流就是胃中的胃液,或是胃液與食物的混合物,往食道的方向逆流,導致不適,如胸口心窩處有灼熱刺痛感、打嗝噯氣偶伴有腹脹、喉嚨痛、清喉嚨等症狀。 食療養胃1.養脾胃食療:將茯苓、芡實、蓮子、山藥,或以茯苓替代薏仁,更能達到消腫效果,此藥材屬性平和,適合多數體質的人食用。2.補氣食療:花旗參、白朮、茯苓、乾薑,不上火又可以健胃利濕、消除水腫,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喜愛吃生冷食物而導致脾胃不適,再適合不過。平日養胃之道1.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甜點、油膩、辛辣重口味食物。2.維持正常體重:肥胖增加胃部壓力,也易罹患其他慢性疾病。3.減緩吃飯節奏:用餐放鬆心情,細嚼慢嚥。4.飯後別躺下:飯後切勿立即躺下,會導致胃酸逆流。 5.穿著寬鬆衣物:過緊的衣服易增加腹壓,促使胃部內容物回流食道。孫彩霞提醒,胃食道逆流的病症可輕可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平日生活習慣與飲食控制才是根本之道。

秋冬轉涼 食療、按摩穴道緩解過敏

秋冬轉涼 食療、按摩穴道緩解過敏#食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之際,不少節氣病症逐漸浮現,門診增加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患者,醫師表示,除了門診的中醫調理,民眾在家也可以利用食療、穴道按摩及生活調整,進一步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喉嚨乾燥易咳嗽 蒸梨子可改善「咳!咳!醫生我最近很容易咳嗽,喉嚨都乾乾的沒有痰。」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醫師指出,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有助於改善乾咳,若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此外,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也能潤肺,緩解乾咳症狀。晚上睡覺和早上起床容易咳嗽的人,主要是免疫調節較弱,溫差變化易引起上呼吸道過敏反應,須注意脖子的保暖,例如圍著絲巾睡覺,早起運動穿戴圍脖。而老一輩常說要吃的「西洋參川貝粉」,可以補肺氣並化痰止咳,適合呼吸道容易過敏的患者;但如果已經感冒、發燒、感染或懷孕及服用其他西藥者,食療之前仍需請醫師評估。另外,穴道按摩可以選擇按壓合谷穴、尺澤穴來固肺提升免疫力。皮膚乾癢脫皮 宜早睡忌重口味「醫生我臉上皮膚都脫皮了,而且身體有點乾癢。」針對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林巧梅醫師指出,肺主皮毛,所以秋燥也會影響到皮膚,洗澡溫度不要過熱,並選用較滋潤的沐浴乳,有些肥皂較不適合;另外,飲食上避免重口味及菸酒、烤、炸、辣等食物,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太晚睡會耗傷體內陰分,讓症狀加重;此外,也可以煮白木耳百合紅棗湯來養血潤肺,穴道按摩可按壓曲池穴、三陰交穴緩解皮膚症狀。林巧梅提醒,天氣冷人體血液循環會變差,經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的人,可以自己在家泡腳,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至30分鐘,可改善循環與消水腫,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建議加一些老薑及艾葉。

12種快樂食物 讓你收假不嘆氣

12種快樂食物 讓你收假不嘆氣#食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收假就心情低落?那就來點堅果或是來跟香蕉吧!營養專家推薦12種提振情緒的快樂食物,用食療、打敗收假症候群!血清素和情緒好壞相關研究發現,情緒變化和「血清素」有很大的關係。「血清素」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物質,它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主要負責調節情緒,當血清素濃度足夠時,我們就能感覺到開心、幸福;相反的,血清素濃度過低,就容易出現憂鬱、煩躁的負面情緒。 如何提高血清素濃度?首先是補充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不過這成分身體沒有辦法自己合成,需要從飲食中來攝取,再來是幫助色胺酸轉變成血清素的成分,包含維他命B、Omega-3、碳水化合物和鈣,把這些營養一起吃下肚,才能有效增加血清素,讓心情保持愉悅。 1.全穀類燕麥、糙米、玉米等都是全穀類,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於合成血清素,還有穩定心神、紓壓的功效,加上它們屬於「好的澱粉」來源,吃下肚後能延長身體吸收糖分的時間,讓血糖不會亂飆升,而是保持平穩的狀態,較不容易影響情緒。 2.深海魚鮪魚、鮭魚、鯖魚等深海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除了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有助於消滅自由基外,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合成、刺激血清素分泌。 3.堅果類腰果、核桃等堅果多含有豐富的色胺酸、維生素B6和菸鹼酸,都是血清素合成的關鍵要素,有助於穩定我們的情緒、改善失眠。 4.香蕉含有豐富的色胺酸、維生素B6,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另外,香蕉還含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成分,生物鹼(alkaloid)這物質更有助於振奮精神,所以香蕉也被稱為快樂水果。 5.深綠色蔬菜菠菜、小白菜、花椰菜等蔬菜大多含有豐富的葉酸,它也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員之一,另外,深綠色蔬菜也有大量的鎂,更有助於放鬆、紓解壓力。 6.牛奶思緒過多,不好入睡時,建議你在睡前喝一小杯熱牛奶,會比較好入眠,因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色胺酸和鈣質,有助於提高血清素的濃度,讓我們能夠穩定心神,安穩的睡一覺,而睡眠品質好,心情也跟著好。 7.雞蛋雞蛋屬於完全蛋白質,內含所有的必需胺基酸,當然包含合成血清素的色胺酸,加上卵磷脂有助於加強抗壓能力、酪胺酸提高專注力,如果收假後有心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建議多攝取雞蛋來改善。 8.番茄《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雜誌》研究中指出,當人體缺少葉酸,憂鬱症的發生率會升高,關鍵是大多數人的葉酸攝取量都不足!如果上述的深綠色蔬菜你都不喜歡吃,那麼建議多補充同樣有豐富葉酸含量的番茄,另外,番茄還有α-硫辛酸,有助於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達到穩定情緒的功效。 9.漿果類藍莓、覆盆子、草莓等漿果類,和紫米一樣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力,有助於清除自由基,根據《營養與環境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發現,和使用安慰劑治療的憂鬱患者相比,使用抗氧化劑的人,抑鬱的情況有明顯降低。 10.蘑菇「心情差沒食欲,心情好胃口佳」,沒錯!腸道是否健康,也會影響到情緒,而蘑菇富含膳食纖維、多醣體,並且有助於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壞菌,對於促進腸道健康很有幫助。 11.蘋果蘋果也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對抗自由基,同時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素,能減緩消化速度,避免胰島素突然飆升、穩定血糖,也減少了情緒隨著血糖波動的機會。 12.種籽類奇亞籽、亞麻籽等種籽類,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合成血清素,另外,大量的膳食纖維,對促進腸胃健康也很有幫助。 假期日夜顛倒、三餐不定時、營養不均衡,是造成收假症候群的主要原因,所以除了多補充快樂食物,規律運動也可以提升大腦中的血清素,趁放假把握時間,讓自己養成運動習慣吧!

血糖失控老是覺得餓!中醫食療助改善

血糖失控老是覺得餓!中醫食療助改善#食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奇病論》:「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因此糖尿病在中醫來看就是屬於消耗以及代謝異常的疾病,而會造成血糖高其實在中醫來看原因也非常多,包含傷風外感、營養過盛、機體代謝異常、老化導致肝腎虛損、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房勞傷腎、先天稟賦不足或過服溫燥藥物等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的血糖上升,而陰津虧損,燥熱內生就容易消耗身體的能量,所以血糖高底起伏不定的人特別容易感覺到餓。中醫著重調理脾胃 消化存在於血液裡面的葡萄糖目前的西方醫學大部分的治療著重在於末端的降低血糖,所以常常必須限制患者的飲食,而中醫的看法除了希望可以找到血糖上升的源頭病因外,對於高血糖給人體細胞造成傷害需要營養的治療和修復,西方醫學強調了血糖控制而忽視了營養。中醫治療高血糖著重在於解決血糖於身體在吸收利用的功能,調理脾胃使消化系統機能恢復正常,過多存在於血液裡面的葡萄糖才得以被人體再吸收以及利用,達到降血糖的目的。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賴睿昕認為,血糖高的患者必須注重營養均衡,而不僅僅是限制飲食。粗糧達到50%以上,「什麼都吃,什麼都不多吃,糧食、肉、蛋、奶、蔬果等都要均於攝取。過度控制飲食會造成隱性飢餓,反而對身體的運化功能造成傷害。糖尿病造成的病理性細胞缺氧,患者吃的再多也不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必須要轉化成「糖」,在胰島素的幫助下才能進入細胞,為人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受損,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或者受體細胞不敏感,導致食物中的「糖」無法進入細胞,大量糖份停留在血液中,出現高血糖和飢餓感;另一方面糖尿病友在治療過程中對飲食的限制也會造成的營養不良。糖尿病一個主要治療措施就是控制飲食,糖尿病人不懂得選擇飲食,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吃,胰島細胞得到的營養就越少,分泌的胰島素就越少,血糖就越高,併發症就越多,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食物多樣化 增加運動 飯後再吃水果高血糖的患者首先攝取的食物必須多樣化,以穀物為主,多吃粗糧、水果、蔬菜。攝入適量的營養素,避免所有的加工食品。其次要加強運動,每天6000萬步,保持肌肉和關節功能。而用餐順序也能有效地降低血糖,首先從蔬菜開始吃,幫助抑制血糖值急遽上升的蔬菜(包含菇類、海藻類)可以先行食用,再接著吃蛋白質主菜包含肉類、海鮮類、大豆類、或是乳製品等主菜囉。此時將蛋白質料理留下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在吃碳水化合物等米飯、麵包、麵食、薯類等食物會讓血糖值上升,最後在吃水果。我常建議患者飯後吃水果,會緩和水果所產生的血糖急速上升作用,因為水果的糖大多屬於單醣類,吸收速度快,糖尿病人飯前吃水果,會使果糖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快速增加,因此立即分泌大量胰島素,而對代謝不利。胰島素急速上升,固然使糖分很快下降,但如此很快又餓,為保護身體,等一下反而會吃更多,導致血糖更不穩定,胰島素不是只對糖分有作用,對很多代謝物質也都有作用,胰島素可促進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以合成肝醣;但對脂肪組織的作用是,增加體脂肪合成,降低體脂肪分解,也就是增加身體脂肪。所以分泌太多的胰島素,對身體健康反而是不利的。吃飯要使胰島素分泌穩定,建議先喝湯再吃青菜再吃肉再吃飯最後水果。 高血糖食療 善用南瓜南瓜有一個特點,就是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鈷。鈷是人體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必須的微量元素,適量攝入,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胰島素分泌的正常化,從而降低血糖。另外南瓜富含的果膠能和人體多餘的膽固醇結合,對防止膽固醇失調引起動脈硬化有幫助。所以建議糖友們想吃飯的時候把南瓜一起丟下去煮。推薦食用方法:南瓜適量,米適量,作法南瓜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有水的鍋中,煮到六成熟的時候再把南瓜加入洗凈的米,用電鍋把米煮熟即可當主食食用。

薏仁食療利濕除痹 竟還可減緩痛風

薏仁食療利濕除痹 竟還可減緩痛風#食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安南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林峻邦醫師表示,痛風好發於形體豐腴有痰濕之人,平日嗜酒、喜食肥甘之物,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升清降濁失調,造成痰濕滯阻於血脈之中,難以泄化,與血相結而為濁瘀,滯留於經脈,則骨節腫痛,甚則結節畸形。在治療上通常是消炎止痛,並要求病人絕不可喝酒及控制高普林飲食的攝入如海鮮、啤酒及動物內臟等以免再發,至今尚無根治之法。愛吃甜食及油膩食物 是致病之因 屬關節炎的一種痛風自古就是富貴病,古代醫學將痛風稱為「宮廷貴族病」,和飲食相關性很大,富貴人家自然是大魚大肉,暴飲暴食,恣食肥甘。屬於中醫「痹證」的範疇。中醫觀點認為過食甜味及油膩食物與酒是致病之因,並非單一飲酒造成,所以必須少吃甜食與油膩食物,如真得病則可用中藥及針灸治療。現代醫學認為痛風是人體內普林代謝發生紊亂,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以致造成高尿酸血症,屬於關節炎的一種。痛風起病急驟且多在清晨或午夜突然因足痛驚醒,病患常抱怨關節疼到連風吹過都會痛,關節甚至會形成小饅頭狀的突起,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以中醫藥改善痰濕體質 可預防痛風發作在中醫治療方面,以泄化濁瘀為大法,審證加減,待氣血調和、氣化正常、分清泌濁之功能恢復,濁瘀即可逐漸泄化,故血中尿酸亦可隨之下降,在急性期方藥可選用當歸捻痛湯,上中下通用痛風丸。若平日未發作時屬慢性期,此時就要調整身體的狀態,勿讓痰濕瘀濁停留在體內鬱而發熱,繼而引發急性發作。此時應以不同體質選用如桂枝芍藥知母湯、四妙散、身痛逐瘀湯、疏經活血湯等來清熱去濕通絡並疏其風,改善痰濕體質進而預防痛風發作,以上方藥須因個人體質而選用,切勿自行對號入座,應請中醫師辨別體質後方可應用為宜。以薏苡仁作為食療 有利濕除痹的作用林醫師表示,平日可以「薏苡仁」作為食療。薏苡仁俗稱六穀米,可食可藥,具有利濕除痹的作用,是中醫最常用的治痹之品。《神農本草經》中亦記載:「薏苡仁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薏苡仁具有解熱、消炎、鎮痛、抗骨質疏鬆和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久痹之人,可將薏苡仁與粳米、赤小豆、百合、大棗等煮粥常服。林峻邦醫師建議大家日常保養可以多喝水、尤其夏季須注意隨時補充水份以免血中尿酸的濃度升高,須嚴格限制吃高普林飲食並食用薏苡仁當作食療並配合運動及按摩痛點,以上事項對痛風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多吃水果還便秘 中醫保健分4證型

多吃水果還便秘 中醫保健分4證型#食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6歲女性飽受便秘困擾多年,起初服用軟便劑治療有效,但久而久之軟便劑劑量越吃越重,有時候甚至吃軟便劑都無法排便。轉而求診中醫,治療後便秘狀況漸漸改善,小腹變平坦,體重減輕,身心輕快許多,皮膚也變得較明亮光滑,氣色紅潤許多,目前仍持續中醫調理中。解不乾淨、有阻塞感 6症狀符合2種以上即為便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說明,便秘儼然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現代人大部分職業多久坐、少運動、工作壓力、飲食偏差及三餐不定時等,都可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1)當大便需要非常用力、(2)有像羊屎便結塊的硬便、(3)解不乾淨的感覺、(4)需要使用手指去挖才能上、(5)感覺肛門直腸有阻塞感、(6)一週大便不到3次,如有符合上述症狀2種以上,則為一般常見的功能性便秘。長期便秘,身體從腸道吸收過多的毒素或是過敏源,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引起過敏反應,食物滯留在腸道時間太久也容易產生致癌物質,特別是燒烤、加工肉品滯留體內越久傷害越大,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大大提高,因此有便秘要積極治療。中醫師傳授6保健方法 依證型略有不同便秘於中醫證型常見4種:(1)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治療以承氣湯類方藥瀉熱通府;(2)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治療可選用如木香檳榔丸、六磨湯加減等方藥行氣化滯;(3)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使用八味地黃丸或濟川煎等方藥溫陽通便;(4)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藥物可以考慮用四物湯、八珍湯等方藥養血潤燥。蔡佩怡醫師提供以下方法改善習慣性便秘:1) 晨起空腹喝一杯350cc左右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2) 適度運動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3) 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可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4) 便秘中醫證型有4種,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各有不同,並非一味補充蔬菜水果高膳食纖維食物。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有些人便秘1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的原因。. 熱秘/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 氣秘/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 冷秘/避免生冷食物,飲食可酌加蔥、薑、蒜等辛香料暖暖腸胃,適度運動,尤其是下半身及腹部運動,或是溫水泡腳可促進循環,增加腸蠕動。. 虛秘/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5) 穴位保健/可按摩合谷、天樞、足三里、孔最穴,每天每穴按摩至少20至30下;合谷屬於大腸經,天樞、足三里屬胃經,又天樞為大腸募穴,孔最屬肺經,而肺與大腸相表裡,均可調整腸道功能,使排便順暢。6) 養生茶飲/. 熱秘/決明子5至10克,菊花2至3枚,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氣秘/玫瑰花5克,陳皮5克,青皮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冷秘/枸杞5克,肉蓯蓉5克,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虛秘/當歸5克,麥門冬5克,何首烏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豬血清肺?防空汙別誤信迷思

豬血清肺?防空汙別誤信迷思#食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少民眾出門都戴口罩,空氣品質已是受到關注的議題。而民間盛傳常吃豬血可以清除體內吸入的髒空氣,保護肺部。但豬血真的有這種功能嗎?醫師表示豬血清肺的功效目前在實證醫學及大型人體試驗均缺乏足夠證據證實,豬血並沒有清肺養生的確實效用。豬血富含鐵質 缺鐵性貧血者可補充衛福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豬血是華人特殊的飲食之一,製作來源是利用屠宰豬隻時所流出的鮮血,全部收集之後再加工製作完成。根據台灣107年營養成分資料分析顯示,100公克的豬血含有蛋白質6公克、脂肪0.3公克,熱量29大卡,鐵質29毫克,是熱量及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及鐵質高的食物。以營養素來看,黃淑敏營養師表示,豬血富含鐵質,針對缺鐵性貧血的人可補充體鐵離子,同時因為豬血熱量低、脂肪含量少,也可提供給想要限制熱量的人一個食物的補充來源。但是要注意豬血收集的過程,可能會參雜一些豬隻糞便、尿液或其他汙染物。為了食品衛生考量,食用時仍要注意產品來源,並確實將豬血煮熟才可食用。保護肺部別靠豬血養生 減少製造空汙及暴露如果真正想要保護肺部,南投醫院強調,最重要的預防仍是在於如何減少空氣污染及減少暴露的機會。如果無法避免暴露,可以有幾種方式,例如外出時配戴口罩、減少焚燒金紙或垃圾、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少抽菸及避免吸入二手菸。改善空氣品質,確實比吃豬血清肺養生來得更重要。

飲食防骨質疏鬆 輕鬆吃對5字訣

飲食防骨質疏鬆 輕鬆吃對5字訣#食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1歲陳姓阿嬷在家中滑倒,造成嚴重髖臼骨折,就醫發現發現阿嬤嚴重骨質疏鬆,動大手術恐怕因骨質疏鬆而失敗,因此決定不動手術,以牽引配合強效的長骨針治療,復原良好。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柏辰強調,年長者若有骨質疏鬆,稍一跌倒可能就骨折,即使動手術效果也會打折扣,也容易再骨折。可用「黑、白、綠、黃、魚」飲食5字訣,從飲食強化骨質。骨質密度過低 僅跌倒就發生嚴重髖骨骨折陳柏辰醫師表示,經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阿嬷是罕見且嚴重的髖臼骨折,且是髖臼骨折當中最嚴重的一種分型「雙柱骨折合併中心脫位」。這類傷勢通常發生在高處墜樓或遭車輛高速撞擊,但阿嬤僅單純跌倒卻如此嚴重,原來是骨質密度T值僅-3.4,比骨鬆定義值-2.5更低,脆弱的骨質導致輕輕一摔就骨折嚴重。此類骨折病患通常需要髖臼前後方2次手術復位加上鋼板固定,手術時間長且流血多。但阿嬤近期才因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住院,且骨鬆嚴重若打上鋼板猶如將房子蓋於沙堆上。討論後決定不動手術,採取牽引治療,再於肚皮打入強效長骨針,一併治療嚴重骨折與骨質疏鬆。阿嬤傷後1週即可用助行器下床移動,傷後10天出院,6週時追蹤骨盆X光骨盆已經初步癒合,並可用單拐行走,傷後10週更達幾乎癒合,不須靠助行器行走。逾50歲女性因賀爾蒙變化 骨質流失速度更加快陳柏辰醫師強調,骨鬆者發生重大骨折,若只有鋼釘鋼板固定而未治療骨鬆,常鋼釘鬆脫或骨頭再斷,適得其反,最好經過骨鬆專科醫科醫師評估。若平時少曬太陽也沒有運動習慣,加上長期洗腎,可能導致骨質流失、脆化。估計台灣50歲以上男性約24%、女性約38%有骨鬆,明顯女多於男。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流失速度會加快,洗腎、免疫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亢進等疾病患者及抽菸、喝酒、作息不正常的人鈣質流失快,也較易骨鬆。黑、白、綠、黃、魚 補鈣質食物五字訣陳柏辰醫師表示,很多老年人直到摔倒骨折才知自己有骨鬆,女性停經後、男性50歲以後最好每年檢測骨質密度,骨質密度T值在-1至-2.5,就要提高警覺,進行保養,如果小於-2.5,代表已經骨質疏鬆,必須治療加保養,由醫師開立處方藥。如何保養呢?陳柏辰醫師表示,飲食方面多吃鈣質及蛋白質等強筋健骨的「黑、白、綠、黃、魚」:黑指香菇、黑木耳、芝麻、髮菜等黑色食物;白指豆干、牛奶、金針菇等;綠指芥蘭、紫菜、綠花椰等;黃指起司、乳酪、奶油、蛋黃、柳澄汁等;魚指小魚乾、沙丁魚、鮭魚等,並透過適當日曬增加體內維生素D3,進而幫助人體吸收鈣質,也要多運動來增加骨密度和強健肌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