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臂手術

童醫在醫療科技展 連四天分享醫療新知與科技

童醫在醫療科技展 連四天分享醫療新知與科技#機械手臂手術

童綜合醫院創院半個世紀以來,持續精進與創新,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童綜合醫院的團隊陣容與醫療服務,從今天12/5開始至12/8為止,連續4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1F(民眾展區I626),進行每日醫療科技與新知,並舉辦闖關遊戲活動。 首場講座,12/5星期四上午10點由童綜合醫院吳肇鑫副院長揭開序幕,針對公益遠距醫療「看醫生」進行分享,接著在上午11點由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講述臺灣機械手臂手術領航者,下午13點由復健醫學部歐鎧嘉總技師針對現代文明病復健運動進行分享,下午15點是蔡青劭副院長介紹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在口腔癌手術上之發展。 12/6星期五上午10點,急診部魏智偉主任介紹急救流程智慧化,硬體軟體大變身-智慧急救車,上午11點口腔醫學部陳雅怡營運長說明逆轉咬合不正、恢復和諧外觀的數位規劃正顎手術,中午12點高級健康檢查中心曾能泉主任講述智慧與精準檢查-打造個人化健檢的新時代,下午13點關節重建科鄭宇傑主任分享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新方法,下午15點由鄭伯智副院長分享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在心臟外科上肢運用。 12/7星期六上午10點,兒童醫學部錢新南主任說明常常瘀青、經期過量~~小心是類血友病,上午11點心臟外科郭家誠醫師分享Co-Doctor於心臟外科術後病人監測之運用成果,中午12點由尚寧生技張順蓮營運長講解抗癌新革命-NK超級殺手細胞,下午14點婦產部劉錦成主任講述雨果(Hugo RAS)新模式在婦科的應用,下午15點血液腫瘤科沈俊佑主任分享抗癌輔助新方法-腫瘤電熱治療。 最後一場在12/8星期日上午10點,由骨科部徐自良主任講述人工關節置換術。連續4天,童綜合醫院提供每日醫療新知與科技講座,歡迎民眾共襄盛盛舉。 圖/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講述臺灣機械手臂手術領航者 圖/吳肇鑫副院長進行公益遠距醫療「看醫生」

機械手臂手術治腸癌4天快速出院恢復日常

機械手臂手術治腸癌4天快速出院恢復日常#機械手臂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6歲蔡先生沒有特殊病史,因解血便就醫,在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惡性腫瘤,腹部CT顯示乙狀結腸巨大腫瘤伴轉移性淋巴結腫大。蔡先生正值壯年期,小孩還小,正在為家庭為生活打拼之際,突如其來的噩耗幾乎招架不住。在醫師的評估下,蔡先生接受機械手臂手術,合併術後加速康復(ERAS)輔助快速恢復,術後4天即出院,原本一直擔心的問題,還有大手術後的疼痛與恢復,幾乎無感。目前術後也接受了7次的輔助化療,持續進行中。 精準切割避開重要自主神經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外科主任蔣鋒帆表示,機械手臂手術和腹腔鏡手術一樣被歸類為微創手術,但二者有明顯差別。傳統腹腔鏡手術儘管較多醫師使用,最大問題就是需靠助手相配合,因為手術時眼睛與手都無法由手術醫師完全自行掌控,有時造成手術未能達到目標。蔣鋒帆說,現在的機器人手術系統本身配置四支可靠且精巧的機械手臂,相較於腹腔鏡系統的加長型夾子與剪刀的組合外,除了機器手臂有關節可靈活轉動,讓醫師能精準切割。這是由手術醫師決定,而不是由協助醫師決定要看哪個部位,通過機器手臂將鏡頭穩妥握住,較不會像腹腔鏡手術常出現助手「扶鏡」時會晃動導致主刀醫師「暈船」狀況。蔣鋒帆進一步解釋,3D影像不僅能隨意放大或縮小,也能將淋巴結、血管、神經看得更加清晰,除了能摘除更多淋巴結降低轉移或復發,可以其精巧避過骨盆與腹內自主神經,讓病患術後能有正常之膀胱、腸道與性功能,恢復期後將原本生活功能的影響降低。 特別適合ERAS  術後加速康復流程以往,許多腹腔鏡直腸的手術由於解剖構造的關係,不容易達到理想的切割面,國際上已有共識建議使用機器手臂系統。新一代系統更將手臂瘦身與加長,讓手術範圍擴大到可以同時執行腹腔與骨盆腔的手術,繼攝護腺癌手術由機器手臂勝出後,大腸直腸手術將會更加推廣。蔣鋒帆說明,由於機器人手臂手術系統屬於精準醫療的體現,精準手術後恢復過程非常迅速與穩定,尤其特別適合採用ERAS,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可望能幫助更多患者預後進展,提供手術後完整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