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醫訊/認識骨質疏鬆症

醫訊/認識骨質疏鬆症#骨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進入中年時期後,隨著年紀增長,就越有可能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威脅,很多人以為這是老人病之一,但其實已經慢慢年輕化,目前有效的檢測方法有骨質密度測定法等,其可以在骨折尚未發生之前便已經檢測出來有無罹患該症。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為了要防治骨質疏鬆症,將邀請骨科主任黃盟仁醫師,主講「無聲無息的殺手-骨質疏鬆症」,教導民眾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歡迎當地社區與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名稱:無聲無息的殺手-骨質疏鬆症時間:2012年10月18日(四)上午9:00~10:00地點:大鵬華城里民活動中心(新店區中正路700巷26號)4F洽詢:02-66289779

醫訊/骨科生力軍!提供民眾更多服務

醫訊/骨科生力軍!提供民眾更多服務#骨科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7月改制以來,醫療團隊持續增添醫師生力軍,12月1日新進兩位骨科生力軍,分別為胡名孝及吳冠彣醫師,由總院臺大醫院骨科部派駐在竹東醫院服務鄉親。2位醫師皆是在臺北臺大總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優秀骨科醫師,目前皆為總院骨科部兼任主治醫師,過去幾年派駐在雲林分院服務,親切及精湛的醫術深受雲林鄉親肯定,鑒於大竹東地區民眾對於骨科醫師的需求,加上竹東分院原骨科周主任因家庭因素商調他院服務,因此總院將這2位優秀醫師調至竹東分院為竹東鄉親服務。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團隊在署立醫院時代,在前院長施國正帶領下在大新竹地區建立極佳的骨科團隊口碑,深獲地方民眾的信賴,專精於一般骨科、脊椎手術、人工髖關節置換以及人工膝關節置換等,甚至會吸引外縣市的民眾遠道而來手術。此次調任至竹東服務的2位醫師,專長也是上述骨科項目,胡名孝醫師還擅長創傷骨科及骨腫瘤等,吳冠彣醫師同時專長為小兒骨科,相信可以為大新竹地區有骨科治療需要的民眾提供更多元的服務。胡名孝醫師門診時間服務時間為星期三下午及星期五上午,吳冠彣醫師門診服務時間為星期一下午、星期二上午及星期四上午,歡迎有需要的鄉親利用。優活推薦:●吃「維骨力」可預防骨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08&mon=12&id=190●了解自我骨折機率 及早防治骨鬆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745

慈濟骨科進步 印尼醫師來觀摩

慈濟骨科進步 印尼醫師來觀摩#骨科

花蓮慈濟醫院民國七十五年前創院時就設立的骨科團隊,發展至今醫療成就卓越,在協助無數患者重新站起來的同時,獲獎無數,近年來吸引了美國、澳洲、西班牙等多國醫師前來觀摩。21日來自印尼的骨科醫師Dr. Jamot Silitonga、Dr. Cokorda Gde Oka Dharmayudha,特地來到花蓮慈院,觀摩兼任骨科部主任的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示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由於現代資訊發達,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國際間的醫療方式差異不大,所以,陳英和院長特地選擇二次置換的個案做示範,陳院長表示,雖然現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很高,但是如果沒有保持正確的活動方式好好保養,還是會磨耗人工關節,甚至於必須進行第二次的人工關節置換,而二度的關節置換相對來說複雜得多,除了要清除前次手術的人工關節,還必須評估手術帶來的影響。第一次來到台灣Dr. Jamot Silitonga與Dr. Cokorda Gde Oka Dharmayudha表示,在印尼由於沒有全民健保,手術費用昂貴,許多病人只能默默忍受疼痛,所以,會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醫師不多,有過經驗的醫師就更少,這次特地一下飛機就來到花蓮慈院,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吸收陳院長最多的寶貴經驗。之前就聽說過慈濟醫院的Dr. Jamot,在實際參訪後發現醫學中心等級的花蓮慈院,在規模與完整度方面都超出他之前的想像,好奇的問起「慈濟」兩個字的意思,經過花蓮慈院同仁的解釋,「慈」就是慈悲、「濟」就是濟世,對慈濟理念表示認同的Dr. Jamot說,從慈悲心念出發,發揮專業知能去幫助需要的人,也正符合每個醫療人員的工作。除了現場示範兩例二次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個案,陳英和院長也把握兩次手術中間準備的空檔時間,利用X光片等資料與來自印尼的兩位醫師分享多年來的經驗,陳院長說,醫療的出現就是為了守護健康,透過不藏私的分享,才能幫助到更多人恢復健康,希望能透過觀摩與討論,讓更多需要的病人能受惠。

擺脫膝關節疾患的困擾,醫師建議「微創膝關節手術」

擺脫膝關節疾患的困擾,醫師建議「微創膝關節手術」#骨科

苗栗縣民老年人口約7萬4千人(高達13.21%),因此有為數不少的鄉親,需長年忍受著關節炎、腰痠背痛、骨質疏鬆等疾病折磨。施國正院長表示,全膝人工關節對於嚴重或末期的關節炎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之一,臨床上已經有30年歷史,成功率很高而且結果也令人滿意,但是手術後的疼痛與冗長的復健期卻令人望而卻步。因此從2003年起就有學者開始提倡微創膝關節手術,初期的結果令人滿意,但是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這些都是因為初期醫師技術不成熟所致;目前隨著學習和經驗的累積,微創型手術成果已獲得肯定,尤其是同時具有傷口較小、疼痛較輕微、恢復期及復健時間較短,住院天數也降低等優點,因此越來越多的文獻報告,都鼓勵骨科醫師進行微創膝關節手術。已有數百例微創膝關節手術經驗的施院長,成功率高達95%以上,併發症很少,他指出微創手術對膝關節的各種狀況非一體適用,建議初學的骨科醫師,選擇關節疾病複雜度較低者,特別是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要避免;身體的BMI低於30,體重不要太重,大腿的肌肉不是太強壯的,膝關節的彎曲活動度至少大於90度,膝關節內彎或外彎的角度不是太大的,以前沒有接受過膝關節手術者(關節鏡手術除外)。施院長進一步說明,手術的重點在於小傷口,需要手術的地方,利用皮膚、軟組織的彈性及膝關節的擺位移動來進行。膝關節的四頭肌不直接切開,保留它的肌腱部分,膝蓋骨不做外翻的動作,膝關節儘可能不要在一開始手術就脫臼移位,對軟組織的破壞盡可能減到最低,如此一來將傷口縫合之後癒合會更快一些。院方說明目前部分病患以局部神經阻斷麻醉,病患的傷口長度約八到十公分,手術後兩星期拆線,大約四星期內都可以不用使用輔助器即可行走,疼痛完全消失約一到兩個月之久,大約六星期即可上下樓梯,恢復的狀況比傳統的手術要快得多,在上午手術出了手術室即可喝水吃飯,而且不必使用導尿管,不到10%的病患須要輸血。進行微創膝關節手術後的民眾,可以開車、騎乘機車與自行車,日常種菜或者做些輕便農務也無礙,大多數病患都很滿意,尤其雙膝同時接受手術的病人,在門診追蹤時滿意度更高;因此,膝關節的微創手術確時可行,不僅有助病患改善生活品質,而且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耗用,對於苗栗民眾也是一大福音。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378

龍骨側彎,危機四伏

龍骨側彎,危機四伏#骨科

脊椎俗稱「龍骨」是人體的主幹,基本上應該是成一直線,但若側彎角度大於10度,我們便稱為脊柱側彎。脊柱側彎不僅影響發育、美觀,側彎角度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則會影響到心肺功能,甚而心肺衰竭,務必配合專科醫師長期追蹤治療。脊柱側彎是兒童健檢的重要項目之一,所以在骨科門診中常見家長帶著寶貝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包含脊椎x光攝影、四肢神經學檢查,必要時安排磁振造影掃描確定有無其他病變。脊柱側彎主要分為結構性及非結構性的。非結構性的脊柱側彎與脊柱的結構改變無關,主要是身體側邊疼痛、長短腳、骨盆傾斜等,導致姿勢不良所引起的脊柱側彎,這種情形的脊椎是正常的,只要把外來的因素去除,脊椎便會復原為正常的狀態。結構性的脊柱側彎便是脊椎本身產生結構性的變化,其成因也有很多種,包括先天性、神經肌肉性(如腦性麻痺、玻璃娃娃)、老年退化性及特發性等。最常見的是特發性,好發於成長快速的青春期,發生原因不明但流行率不低,約為2.5%,女性發生率大於男性,大角度的又以女性為主。由於目前並無任何口服藥物可以治療,民俗療法也沒有證據顯示其療效,故治療方法依患者情況做不同的考量。角度小於20度者可以先追蹤觀察其角度增加變化;介於20度到40度之間可能要穿矯正支架來維持,避免角度繼續增加,追蹤觀察到骨成熟後(約20歲),角度若小於30度,通常脊柱側彎角度增加的機會便很少。若達40度以上則可能需考慮進行手術,以矯正其脊柱變形,維持其外觀正常,使小孩在往後的歲月有更好的功能。目前最常用的篩檢方法為前彎測試。讓小孩身體向前彎曲,若發現身體有左右不對稱的情形便要高度懷疑有脊柱側彎,此時便需要帶到醫院好好請醫師做進一步詳細的檢查,以免影響日後發育。本文作者:臺北縣立醫院/脊椎外科專科醫師  陳信彰

阿嬤腿痛幾近半癱 原來「椎間盤突出」作祟

阿嬤腿痛幾近半癱 原來「椎間盤突出」作祟#骨科

住澎湖的一位6旬阿嬤一個月前腿部莫名劇痛,由於疼痛過於劇烈,讓阿嬤短時間內竟淪為輪椅一族,只能用輪椅代步,形同半癱,她看遍當地醫師都找不出自己的腳出了什麼毛病,一時間還擔心是染上了什麼怪病。後在家人的鼓勵下,由澎湖跨海到沙鹿光田綜合醫院骨科看診,透過精密的檢查後,才發現疼痛的成因並非在腳,而是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經院方施以內視鏡椎間盤手術後,第二天就順利出院。醫師提醒民眾保護腰椎的最好方法就是少搬重物少彎腰,尤其年節家中大掃除時,更要小心病症的發生。這位60多歲的陳姓阿嬤一個多月前突然發現右腿由大腿一直到小腿開始出現疼痛的情形,到醫院檢查卻都找不到腿部有什麼問題,醫師僅開立了抗發炎的藥物來治療,但病症卻絲毫不減。短短三周內,阿嬤右腿痛到連走路都有困難,僅能靠輪椅來代步,這場怪病讓她苦不堪言。經X光及磁振造影檢查後,才發現問題不在腿部,而是椎間盤突出的緣故。光田綜合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表示,椎間盤突出是指用來聯繫兩個脊椎的關節軟骨突出,並壓迫到坐骨神經,進而導致腰背腳部極度疼痛不適。醫師指出,椎間盤就像是人體的避震器,可減緩運動過程中的脊椎壓力,避免脊椎碰撞摩擦。椎間盤一旦因外力造成變形或突出,患者輕則腰酸背痛或腳部痛麻,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癱瘓、大小便失禁等情形。發生椎間盤突出的原因主要是與動作施力的不當有關,臨床上還曾經發現有人因打噴嚏、拿重物而導致椎間盤突出的病例。楊醫師指出,椎間盤突出一直是困擾現代人的常見疾病,傳統式的腰背部椎間盤切除手術雖然能達到止痛的治療效果,但治療及復原時間都較長。手術過程中可能會有破壞脊突、椎板及肌肉的風險。而透過內視鏡手術治療的傷口不到 1公分,手術所需時間約 1 小時,術後可立即活動,不會影響腰椎穩定度,神經根損傷的機率相對減少,不需使用背架或疼痛控制。醫師也提醒民眾,平日打掃、搬運物品、彎腰用力,更應特別小心椎間盤突出的發生。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少搬重物、少彎腰,儘量保持正確的坐姿或站姿,避免脊椎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和傷害。萬一腰部與下肢出現持續性的疼痛、酸麻無力時,就應立即就醫檢查治療,以免病情加劇。

關節鏡手術 有效改善關節疼痛

關節鏡手術 有效改善關節疼痛#骨科

關節鏡手術是微創外科在骨科領域的重大進展,是關節外科的發展方向,國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逐漸將其應用於臨床,我國在八十年代引進了這項技術。近年隨著醫學知識和手術技術的發展與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關節鏡手術以其顯著的優點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所接受,有些醫院有了專門的關節鏡醫師,還有的醫院成立了專門的關節鏡治療中心,為廣大關節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為恭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劉達仁醫師表示,做關節鏡手術時,只需要用水將關節擴張開,醫生在相應的關節周圍切兩到三個不到一公分長的切口,將關節鏡從一個切口放入關節內,關節鏡通過導線與監視器相連,這樣,關節內的情況就可以經過放大非常清楚地顯示出來,並且還可以動態地觀察病變對關節的影響,除了可以對關節內的病情做出明確診斷,同時,從另外的切口放入手術器械,就可以對關節內的病變進行處理了,比如切除腫脹的滑膜,去除影響關節活動的骨刺,縫合撕裂的半月板,重建關節內韌帶,肩關節唇的修補縫合,旋轉肌的縫合。劉達仁進一步說明,關節鏡手術如其它內鏡手術一樣,不用大範圍地暴露關節,對於皮膚肌肉韌帶的傷害自然比傳統傷口切開手術要小,出血少,傷口腫脹跟肌肉拉扯造成的痛苦也小得多,併發症少,恢復快,可以較早離床活動,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簡單的手術隔天就可以出院。同時,很小的切口也消除了許多患者,特別是女性患者對術後遺留瘢痕的恐懼,更加容易接受手術治療。另外,由於住院時間短,可以解決許多中青年患者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治療的困難,也讓病人家屬照顧的時間減到最低。 關節鏡的適用範圍很廣,髖、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甚至指關節都可以做關節鏡手術。它既可以用來診斷,也可以用來治療;它既可以治療關節炎等慢性病,也可以治療骨折等急性創傷;。目前應用關節鏡治療最多的是膝關節和肩關節,退化性性關節炎、關節游離體、半月板損傷、旋轉機破裂或是肩峰下骨刺(五十肩)等是最常見的適應症。由於普通百姓生活水準提高,體育運動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運動傷害越來越多,例如王建民的肩關節唇撕裂也是用關節鏡手術修補縫合的。劉達仁提醒民眾,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關愛老人,讓老人安享晚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願,但退化性膝關節炎、五十肩、旋轉肌破裂等疾病給許多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與生活上的不便,也給家庭增添了很大的負擔。關節鏡手術是治療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