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頭痛竟是因關節炎、骨刺是骨頭?醫破解5大骨科迷思

頭痛竟是因關節炎、骨刺是骨頭?醫破解5大骨科迷思#骨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以為骨科疾病就是骨頭本身不適所發生的問題,事實上,許多常見的疾患,竟然與骨科有關聯。以下是一些常見迷思的破解,有相關困擾的人,必須要詳細了解。迷思1:偏頭痛、暈眩等問題不是腦循環就是耳部問題引起的?解說:偏頭痛、暈眩當然是跟頭部有關,但問題不只如此。頭部也分內外,組織還分神經、血管、骨骼關節。這些不適常常跟很多腦部顱骨內外血管神經與頸椎肌肉的問題相關,一樣會造成偏頭痛。醫學上所指的「偏頭痛」具有許多的特徵,而頭痛一邊只是其諸多特徵之一而已。女性的患者要比男性患者多,而亞洲人患者要比白種人少。偏頭痛可以是一種「搏動性」的頭痛,會有像血管搏動的規律性。通常疼痛發生在頭的一邊,也常出現在前額、兩側、頭頂、後頭部,甚至眼眶後方位置。患者經常有噁心、嘔吐的現象,並且還會怕光、怕吵,也常伴隨著許多神經系統的症狀,如: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閃爍的光點或線條等。另外,像一側的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暈眩等等,這些併發症很像是腦部短暫缺血的症狀,嚴重的話,也有可能造成腦中風。▲圖1-1 偏頭痛造成偏頭痛的原因很多,有遺傳的因素,也有許多誘因會引發症狀,像是壓力大、月經、失眠、吸菸,甚至某些食物也會引發偏頭痛,像味精、酒精等。還包含了頭部一些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當接觸到某些刺激,神經、血管會產生反應造成腦部血管收縮時,就可能造成一些神經性的症狀。頭部的血管擴張時,就產生搏動性的疼痛。另外,顱骨與頸椎關節肌肉的問題,像頸椎退化性關節炎與頭頸部慢性筋膜炎也會造成偏頭痛。此時再生醫學對於修復神經、血管、韌帶與筋膜就有重要影響。迷思2:引起疼痛或手腳發麻的是骨刺,骨刺就是骨頭嗎?照X光一定可以看到?解說:骨刺最常見的原因是骨關節炎或退化性疾病造成的關節損傷。全身可動關節包含脊柱之間的關節軟骨,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磨損,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和痛風也會損害關節。骨刺經常在關節或肌腱受傷後形成,當身體在骨骼關節韌帶受損時,它會嘗試通過在受傷區域添加骨骼來修復的結果,就是會產生無用甚至有害的骨刺。骨刺的症狀在通過X光檢查尋找疾病之前,病患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骨刺,只有骨刺在壓迫神經、肌腱或身體其他結構引起不適時,才會令患者感覺到受影響的關節疼痛或僵硬。如果骨刺壓迫脊柱神經、手臂或腿部,則會出現無力、麻木或刺痛與肌肉疼痛痙攣。若有腫塊出現在手和手指上也可能是骨刺,此時若繼續鍛鍊受影響的關節,症狀可能會變得更糟。骨刺也可能會斷裂並卡在關節空腔中,這種叫做「游離體」(free body),卡在關節中間會使關節退化、發炎更為嚴重。因此骨刺常常引起疼痛或手腳發麻,但骨刺不只是骨頭,它還包含變肥厚的骨關節韌帶與纖維組織,由於也會圍繞在神經與血管周邊並引起壓迫。▲圖1-2 骨刺生成位置圖一般而言,骨刺在X光下大部分時間是可以看得見的,但韌帶與纖維等軟組織增生伴隨骨刺所造成的壓迫現象,需要核磁共振(MRI)的檢查才能清楚可見。迷思3:骨質疏鬆就是缺鈣嗎?骨泥是水泥嗎?運動就能逆轉骨質疏鬆嗎?解說:骨頭是身體的支架,骨質就是支架的內涵,而骨頭的成分88%是鈣質,12%是膠原蛋白,因此說骨質疏鬆就是缺鈣,此話只對了8成。老人家骨質疏鬆,其實鈣質要補充,蛋白質也要補充。所謂的骨水泥是指能運用在醫療上骨頭損傷與缺損,用於治療補充上,或黏合人工關節與骨頭的材料。醫療用的骨水泥的成分其實有許多,主要分為: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骨水泥有鈣質成分或膠原蛋白等,不可吸收材料也有壓克力成分或其他化學合成成分的。由於材料不同特性也不同,用法用途也不同。例如:脊椎壓迫性骨折常使用椎體成型術治療(Vertebroplasty),就是所謂的灌骨水泥。一般會將一種不可吸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稱骨水泥)的醫療壓克力材料注入椎體骨折損傷處,待骨水泥於椎體內硬化後,可使骨折處得到良好的支撐,進而減緩患者的疼痛。但其硬度相較於周邊椎體高出非常多,臨床上會造成臨近上下節椎骨再骨折高達1/3的可能性。再生醫學可以採取含鍶鹽與氫氧磷灰鈣的可吸收促進骨生長物質,再混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達到支撐骨損傷並促骨再生,同時減少骨水泥過硬的問題,並還可以增加操作時骨水泥黏稠度,減少了骨水泥滲出與進入血管的風險。至於運動,絕對可以加強骨質的密度與蛋白質的強度,所以運動也是可以逆轉強化骨質疏鬆的,但要正確的運動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以免得到反效果。迷思4:脊椎是直的,腰痠背痛是因為脊椎側彎?解說:脊椎是直的、也是彎的,其實脊椎正面是直的,所以從外觀來看,人是左右平衡的。但由於人從出生到發育的過程,會產生一系列的脊椎初級與次級的彎曲變化。從側面來看,人要把頭抬起來要把腰直起來,就產生後彎的角度。而胸椎與骨盆則是向腹側彎曲產生一個空腔,就是我們的胸腔與腹腔。所以,脊椎側面是一個具有生理學健康自然的彎曲型態。脊柱側彎患者脊椎有不正常的脊柱曲線,常會伴隨脊椎旋轉的一種狀況。因此造成脊椎正面呈現S型、C型等的形狀,而非垂直左右平衡。脊柱側彎的原因,可分為結構性及非結構性2種。結構性脊柱側彎症原因在於脊椎本身變形,只有矯正治療脊椎本身才能改善,其中特發性脊柱側彎占80%,通常開始於10到13歲兒童,好發於身體快速發育成長的青少年時期。▲圖1-3 正常脊椎正面直立、左右對稱還有肇因於其他特定病因,例如神經肌肉病變、退化、感染、腫瘤等等。非結構性脊柱側彎症,則是由於姿勢不良、長短腳、骨盆傾斜與肌肉痙攣等原因次發產生脊柱形變,在躺下來時候會消失,故又稱「姿勢性脊柱側彎」或「功能性脊柱側彎症」,只要姿勢不良原因改善了,側彎自然恢復正常。各種肌肉痠痛與姿勢不良會引起姿勢性脊柱側彎,而結構性脊柱側彎症也同樣會造成肌肉痠痛與姿勢不良,因此如何治療脊柱側彎,便首要了解肌肉痠痛姿勢不良的原因與脊柱側彎的本質。迷思5:脊椎滑脫會導致腰部殘廢?解說:所謂脊椎滑脫症是指腰部椎體往前或往後位移,大部份患者因為長期姿勢不良、久坐、重覆性用力彎腰及習慣性駝背,使得腰椎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退化、不穩定鬆脫,導致腰椎滑脫。也有脊椎滑脫患者是因外力傷害,造成椎弓斷裂或先天脊骨發育不良所導致。脊椎滑脫的病徵在站立和行走的時候,因為重力的關係,椎體不穩定向前或向後滑動,引發腰部的肌肉痠痛,同時,神經也因椎體不穩前後拉扯與關節韌帶不當增生壓迫神經而產生下肢麻痛無法緩解,因此也會造成相當大的痛苦產生所謂的殘障。腰椎側面前彎及後仰的動態X光檢查,可以查明滑脫的部位及不穩定程度。另外還有左右側45度角的腰椎X光檢查,可以看出椎弓是否斷裂,或只是退化而產生鬆脫的小面關節。當病人有神經壓迫症狀時,必須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來了解神經根受壓迫的部位及嚴重程度。脊椎滑脫症在症狀輕微者可藉保守療法而獲得改善,包含臥床休息去除重力讓背部肌肉鬆弛,加速肌肉復原減少痠痛,再輔以肌肉訓練強化肌肉健康。消炎藥物治療包含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但藥物常有其副作用造成肝腎胃的損傷並非好的治療方式。復健治療如接受熱療及電療方式,促進肌肉血液循環,也可以緩解痠痛,但常無法持久與根治問題。而外科手術治療用於嚴重的病人,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效果來解決問題但有其風險。至於,骨科神經再生醫學,則可以搭配傳統醫學使用,或用於不願手術或無法手術的病患。手術目的是神經減壓,以解除神經壓迫,再以補骨及內固定達成腰椎穩定。再生醫學搭配手術用於幫助補骨促進骨融合與加強神經肌肉萎縮再生。▲圖1-4 脊椎滑脫解剖病理圖(本文摘自/骨科延壽密碼:老而彌堅不是夢,再生醫學掌握自體修復的關鍵!/時報出版)

手麻腳麻、坐骨神經痛...小心是晚期攝護腺癌!

手麻腳麻、坐骨神經痛...小心是晚期攝護腺癌!#骨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8歲黃姓老翁平時都很有朝氣與活力,儘管已屆退休年齡仍閒不住外出工作。某日上午外出工作時,發現左腳水腫嚴重,行走時伴有刺痛感。一開始只在家裡附近醫院就診拿藥,漸有好轉後也無多加注意,直到某天晚上左下肢發生劇烈疼痛,驚覺大事不妙,懷疑是不是前天吃了海鮮大餐,結果痛風找上自己,便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疼痛狀況並不是痛風,而是晚期攝護腺癌骨轉移,陪同的家人們聽聞後也都震驚萬分!沈默的癌症  三成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志平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癌細胞都已經轉移至骨頭、淋巴、肺、肝,其中又以骨轉移最為常見,因此病患通常都是因為骨頭疼痛來醫院求診。黃志平補充,臨床上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患者,常常會經由骨科轉介至泌尿科,病患會以為自己是坐骨神經疼痛,黃志平也提醒,兩者的差別在於,坐骨神經疼痛可能會對全身都有影響,會出現手麻或腳麻的狀況,但攝護腺癌骨轉移多半都是局部性疼痛。攝護腺癌複合式治療  維持患者生活品質黃志平說明,目前攝護腺癌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檢測攝護腺PSA指數,或是肛門指診,直接觸摸攝護腺是否有異常的硬塊,若攝護腺PSA指數大於4以及肛門指診有摸到硬塊的話,就會進一步安排取出攝護腺的切片,能夠更準確的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黃志平進一步說明,攝護腺癌若早期發現的話,其實有高機會透過局部性治療,來根除攝護腺癌細胞,但假如癌細胞已發生轉移,就一定要接受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倘若荷爾蒙治療無效,則可以使用細胞治療及放射治療,但要是患者發生的是多發性骨轉移,並伴有難以忍受的骨頭疼痛時,建議搭配健保給付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利用安全又短距離的輻射線,鎖定骨頭中的癌細胞,在不傷及其他器官的前提下,精準治療轉移骨頭的癌細胞,降低患者骨頭疼痛感,提升後續治療與日常生活品質。疼痛症狀可能不是老毛病  主動諮詢醫師及早診斷治療黃志平提醒,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PSA指數,若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在40歲後定期檢查PSA;另外,若發現骨頭疼痛,或是持續性的疼痛、坐立難安,建議可主動諮詢泌尿科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吃海鮮大餐腿痛誤認痛風  竟是晚期攝護腺骨轉移!黃志平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

講座/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骨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約有80%的人在其生命過程中,會因各種不同的創傷或退化性因素而感到下背痛。背部是一個動態的構造,它包括了脊椎骨、神經及許許多多的肌肉,而各個組織間則會互相影響。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11月14日(三)舉辦衛教講座,由骨科陳衍仁醫師主講「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講座中醫師將提供針對下背痛的預防及治療重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時間:107年11月14日(三)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穿錯鞋這2大忌 恐引發「拇趾外翻」

穿錯鞋這2大忌 恐引發「拇趾外翻」#骨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愛美是女人天性,穿著尖頭高跟鞋雖然高佻美麗,長期卻養出的「拇趾外翻」!鞋子傷腳的兩大忌:穿太高、穿太緊,易造成拇指外翻。除了不好看,嚴重可能造成紅腫熱痛,影響穿鞋和行走,引起生活很大的不便。常穿高跟鞋、太緊的鞋、走路姿勢不良 易引發拇指外翻安南醫院骨科醫師姜典佑表示,拇趾外翻指第一腳掌骨跟近端趾骨間的角度大於15度,使腳大拇趾的趾骨外翻,造成內側有關節及骨頭突出,嚴重時大拇趾會擠壓到第2腳趾造成變形。拇趾外翻常見因素是過度穿高跟鞋或太緊的鞋子,或是必須經常走很多路或走路姿勢不良的人。但也有病患是先天腳的遺傳因素造成,如扁平足、足弓塌陷、或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免疫風濕性疾病者等,都可能引發拇趾外翻。中度以上拇指外翻 恐要以手術來改善姜典佑醫師說明,拇趾外翻依照X光片上的角度大小(第一腳掌骨跟近端趾骨間的角度)可分成輕度變形(15-25度);中度變形(25-40度);重度變形(大於40度)。不同的角度變形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若合併其他趾的問題,可能需搭配其他治療。輕度變形的治療可選擇輔助矯正器,或跟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符合腳型的舒適鞋子。若進展到中度以上的拇趾外翻,可能就需手術改善角度,舉凡軟組織手術(將外側太緊的韌帶放鬆,內側太鬆的韌帶拉緊)、切骨手術或關節矯正融合手術,依病人不同的情況而有不同的選擇。平常保養穿對鞋子、避過度走動 才是上上之道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上述手術也可微創及內視鏡方式來進行。姜典佑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拇趾外翻最重要還是平常保養,避免長時間穿不適合腳型的鞋子或過度走動,才是足部保健的上上之道。

講座/保鈣飲食知多少?

講座/保鈣飲食知多少?#骨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為鈣質,99%鈣質是分布在骨骼與牙齒。鈣質攝取不足,常見的併發症有骨質軟化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一般而言,骨密度會在30歲前達到最高峰,之後隨著年紀增加,骨鈣慢慢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將比同年齡的男性更快。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0月23日(二)舉辦營養講座,由張昱凡營養師主講「保鈣飲食知多少?」,此場團衛將提供如何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保鈣飲食知多少?時間:107年10月23日(二)上午11: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高度差長骨刺 這2族群當心!

高度差長骨刺 這2族群當心!#骨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護理師近日突然感到左邊肩胛骨處肌肉劇痛難忍,至門診求治,照x光,骨科醫師診斷為頸椎第五節第六節椎間盤突出,並有頸椎退化長骨刺的情形,醫師表示急性發作時可先利用頸圈固定,逐步改善問題。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不僅容易眼睛疲勞,肩頸痠痛也會影響到脖子,為避免脖子活動受限引發一連串的肩頸問題,最好別再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姿勢不良加重頸部負擔 加速骨刺增生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呂毓嫻表示,頸椎每一節間都有一個纖維軟墊,隨著年齡增加引起的退化現象再加上頸部姿勢不良,或生活上一些加重頸部負擔的動作在長期累積下,會加速頸椎骨刺的增生,如果發生神經孔內骨刺增加,便造成對脊髓或脊神經的壓迫。呂毓嫻護理師表示,人的脖子活動最頻繁的是在頸椎的第五及第六節,因此往往症狀發生都是產生在第五及第六脊神經。頸椎第五節第六節椎間盤突出近年又來有年輕化的趨勢,痠痛問題常見於30歲以上的低頭工作者。低頭族、上班族小心電腦、頸部高度差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正確的姿勢導致頸部及上背部肌肉的僵硬,如低頭族無時無刻都盯著手機螢幕,或者上班族因為電腦螢幕的高度差導致須低頭看電腦,坐姿、角度不正確的後果。只要改變正確的姿勢,搭配短期的止痛藥、熱敷等,就能獲得改善。若治療過後仍然沒有改善,甚至隨著時間演進而出現新的症狀,那就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以及治療了。熱療、頸部牽引可減輕壓力呂毓嫻護理師表示,熱療可以止痛、促進血液循環,並放鬆肩頸部肌肉、韌帶及軟組織,以作為下一步頸部牽引的準備。頸部牽引可減輕頸椎的壓力,並減輕「小面關節」及「神經根」的壓迫,另外再加上電療來降低麻痛。若疼痛或是麻痛較嚴重,也可以輔以藥物治療。復健治療外,充分休息才能痊癒。若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皆無進展,或是神經壓迫嚴重,已經產生肌肉萎縮症狀,則建議採取外科治療。

腰椎滑脫症好發中年 機率女高男6倍

腰椎滑脫症好發中年 機率女高男6倍#骨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綜合報導)女人的腰愛注意!「腰椎退化性滑脫症」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特別是女性發生的機會約為男性的6倍,主要是婦女懷孕及關節的強度較差有關。日前一位79歲的王婆婆至骨科門診就醫,王婆婆來到門診時,向醫師表示,自己走路沒辦法走超過100公尺,甚至還小便失禁,常常都腰酸、腳抽痛、腳麻,發作的時候要立刻坐下休息,症狀才會緩解,經過腰部X光檢查,醫師發現王婆婆的第1~第5腰椎都滑脫嚴重,骨科醫師指出,腰椎滑脫病患常會腰痛到無法行走,嚴重的需要以手術來治療,王婆婆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已經可以活動自如了。療養院骨科主任周禮智說,腰椎滑脫症嚴重時,會壓迫神經根,出現下肢麻痺、痛、無力的情形,甚至小便失禁,同時可能會有骨刺的增生,病患在搬重物、向前彎腰、扭轉腰部時,常常都會使腰痛加劇致無法行走,這些病患常會有腰痛或類似椎間盤脫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腰痛有時還會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部分病患則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樂生脊椎滑脫症就是脊椎正常排列的改變,上一節的脊椎順著下一節的脊椎向前滑脫,造成周圍組織和神經受到壓迫或拉扯引起疼痛,周禮智表示,這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以女性較常見,可能和婦女懷孕及關節的強度較差有關,情況嚴重的病患,就需以手術來治療,手術方式包括神經減壓、骨頭融合及內固定三部分,治療方式要依照病人年齡、腰椎滑脫的程度及神經壓迫的情形來選擇。王婆婆說,腰椎滑脫症讓她痛不欲生,行動不便加上雙腳的麻痺疼痛、大小便失禁,每天都活在止痛藥、針劑當中,走路無法超過100公尺,但現在手術完成才一周,她已經可以沒有疼痛的走上400公尺,雙腳麻痺和失禁的問題解決,讓她感覺好像重生可以有尊嚴自由快樂的活著。(圖片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提供)

醫訊/談職業婦女母乳哺餵

醫訊/談職業婦女母乳哺餵#骨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前台灣政府為了抵抗少子化與促進男女平等,除了開出多種生產與養育的福利政策,此外,亦推行婦女母乳哺餵空間無障礙政策,讓嬰兒與媽咪隨時隨地可以自由母乳哺餵。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為響應此政策,及服務新手媽媽,請到該院社會服務室尹寸心社工師,主講「談職業婦女母乳哺餵」,教導職業婦女如何母乳哺餵最好,歡迎當地社區與有興趣的媽咪一起來參加講座。名稱:談職業婦女母乳哺餵時間:101年 10月20日(六)10:30~11:30地點:慈濟醫院台北院區(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洽詢:02-6628977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