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

「走」出骨鬆危機 全台6成女嗜「坐」、5成不補鈣

「走」出骨鬆危機 全台6成女嗜「坐」、5成不補鈣#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國人女性骨骼健康亮紅燈!骨鬆學會針對全台800位以上輕熟女進行「全台輕熟女傷骨危險生活形態調查」,結果發現,超過6成(64.4%)職業女性從事「靜坐型」的工作,長時間坐在辦公室桌前、近5成(48.7%)則既不喝牛奶又不補鈣,讓骨骼健康亮紅燈,可能提高骨鬆提早報到的風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楊榮森理事長呼籲民眾,女性應多運動以及定期進行骨密度篩檢,為自己的骨頭健康做把關。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指出,根據最新國際骨鬆期刊指出,台灣目前已被列為骨鬆骨折高危險區,超越亞洲其他鄰近國家,國人更應重視骨鬆預防問題,調查也發現,6成以上職業女性長久坐,缺乏運動、日曬,也有5成不喝牛奶補鈣,恐影響骨骼健康!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楊榮森理事長表示,骨鬆學會調查發現,每5位50歲以上婦女就有1位因骨折才發現患有骨質疏鬆,顯示台灣婦女骨鬆預防觀念不足。女性35歲後骨量每年遞減,若不開始儲存骨本,長期下來可能出現骨流失、骨鬆提早報到的情形。楊榮森說,運動可刺激骨骼感應,增生較多的骨質量,也可鍛鍊肌力支撐骨骼。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轉變加上忙碌,很多人可能因久坐缺乏運動,飲食方面也忽略攝取對骨骼最重要的鈣質與維生素D,讓骨骼健康發出警訊;建議女性朋友走出戶外,接觸日曬、適度運動促進骨骼健康!(圖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女性更年期後骨鬆比例高 保骨素不足導致

女性更年期後骨鬆比例高 保骨素不足導致#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月20日為世界骨鬆日,根據國健局統計,女性過了50歲之後,骨質疏鬆症罹患率比50歲以前高出4到7倍。為什麼停經後婦女骨鬆罹患率高?主要是因為「保骨素osteoprotegerin, OPG」不足,才會導致骨質流失狀況加劇。過去醫界對於骨質疏鬆的關鍵致病機轉一直未能確立,後來終於證實:由於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濃度下降,造成體內成骨細胞分泌保骨素不足,難以抑制蝕骨細胞的生成與作用,因而導致蝕骨速度大於成骨速度,引發骨質疏鬆症。根據研究,剛停經的婦女每年以3~5%的速度流失骨質,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而未進行治療,容易引起嚴重骨折,若為髖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相當於晚期乳癌死亡率!建議停經後婦女一定要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才能及早治療,控制病症。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光申指出,在骨鬆的藥物治療上,目前已有針對保骨素抑制蝕骨細胞作用研發出的「類保骨素骨鬆針」,可平衡停經後婦女體內保骨素的作用不足。臨床研究也證實:持續使用類保骨素骨鬆針治療,可降低68%脊椎骨折風險、40%髖骨骨折風險及20%非脊椎骨折風險。治療採每半年進行一次皮下注射,助於提升患者持續接受治療的意願。李光申醫師也提醒停經後的女性,飲食上應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並多從事健走、爬樓梯等運動、多曬太陽,從日常生活中做好骨骼保健。

8成5女性骨鬆危機 喝咖啡勿過量

8成5女性骨鬆危機 喝咖啡勿過量#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上班族需要提神時來杯咖啡,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日前針對女性骨質疏鬆作調查,針對35~46歲的女性的生活習慣及遺傳條件做調查研究,我國女性接受日曬、運動量多數符合標準,但約有2成的女性攝取咖啡因有過量的現象、更有5成的女性不注重鈣質補充,3成的人對於日曬與運動量不足,調查指出:不喝牛奶也不補鈣、不運動、日曬不足,骨鬆危機拉警報!  骨鬆學會與知名奶粉業者共同進行的「全台輕熟女傷骨危險生活形態調查」發現,全台竟有高達8成5女性身陷「傷骨危險生活型態」,並以「不喝牛奶補鈣」、「不運動」、「日曬不足」等「三危」型態為最,恐成骨質「流」姥姥,讓骨骼健康拉警報!若骨鬆找上門,可能因壓迫性骨折造成脊椎變形、駝背,讓輕熟女體態優美不再,身材走山出現老態!為了呼籲女性重視骨骼健康。危險因素有:不注重補鈣、過量飲酒或抽菸、飲用過量咖啡、父母有駝背或跌倒容易骨折等現象都會造成女性骨鬆危機,統計約有8成5輕熟女身陷骨流失危機,恐成「流」姥姥!其實骨質疏鬆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出,女性35歲後骨量開始減少,若不保骨、再加上傷害骨本的生活型態,輕熟女要注意骨流失問題,當心骨鬆提早報到! 

醫訊/台大醫院兒童中耳炎座談會

醫訊/台大醫院兒童中耳炎座談會#骨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研究統計,至少75%的孩子在3歲前經歷過至少一次耳朵感染。其中中耳炎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種,都是細菌或病毒入侵感染的,而患者大多為兒童。 有鑑於此,台大醫院舉辦「醫療保健座談-兒童中耳炎」,邀請耳鼻喉部許巍鐘醫師主講,教導父母有哪些症狀能及早發現兒童有中耳炎,以及介紹中耳炎的治療以及照顧方法。名額有限,採事先預約,要及早報名,以免向隅,本活動設有二歲以上幼兒臨托服務,歡迎家長一同來討論分享。名稱:醫療保健座談-兒童中耳炎時間:101年10月18日(四)下午14:00-14:50地點:台大醫院台北總院兒醫大樓 B1 第一會議室洽詢: 2312-3456轉70172家庭資源中心 陳小姐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風濕免疫病人是骨鬆的高危險群,容易骨折,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黃光永主任表示,過去長期接受風濕免疫科治療的病患不慎扭傷腳,就造成骨折,或是打噴嚏導致肋骨骨折,這些都是因為骨質疏鬆所導致,醫師提醒,風濕免疫許多病人本身已經有骨鬆的症狀而不自知,提醒病患應建立預防骨鬆的觀念,提早進行治療。不過風濕免疫病人想知道自己十年後會不會骨折呢?現在已經可以上網自我檢測,打上「FRAX」後就能輕鬆得知是否是骨折的高危險群。黃光永主任指出,「FRAX」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骨折而開發的評估工具,透過輸入年齡、性別、體重、身高、骨折病史、家族史、等危險因子,即可算出未來十年發生骨折的機率。病人不像以往需要做複雜的檢查,看著不了解的數據,現在利用這個程式,能讓病人體會到嚴重性,增加提早治療的意願。黃光永主任強調,骨密度檢測值的高低和骨折沒有絕對的關係,有些年輕人雖然骨密度低,但卻沒有太多骨折風險。以「FRAX」計算骨折風險,並不一定需要繁複的檢查,在家也能進行評估,倘若測出的骨折風險很高,即不用再測骨密度,可考慮直接治療。黃光永主任說明,骨質疏鬆症一般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尤其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更要特別注意,除了本身疾病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更因經常使用類固醇藥物導致骨鬆風險增加,如果能早期用藥治療,大部分都能有效減少骨質流失,降低骨鬆產生的機會。為了提高風免病人對於骨鬆的重視,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目前也積極宣導預防骨鬆的重要性,針對風險性較高的病人進行骨折風險試算,再由風免科醫師進行評估,提供專業建議。黃光永主任提醒,由於目前健保未補助預防性用藥,因此民眾需自費進行治療,平均一年的費用為一萬多左右,民眾可視經濟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治療。自我檢測網址:http://www.shef.ac.uk/FRAX/

防止骨鬆 健走、爬樓梯能增骨質密度

防止骨鬆 健走、爬樓梯能增骨質密度#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雖然骨骼發育沒問題,但常常忽略骨骼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民國98年調查發現,國人30歲後骨質逐漸減少,50歲後流失更嚴重,65歲以上的人約50萬人面臨骨質疏鬆威脅;75歲以上長者,幾乎每4人中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問題;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程度更高達3成5。 民眾常以為運動可以改善骨質疏鬆,民眾常以為運動可以改善骨質疏鬆,但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可以增加骨骼密度。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當骨質逐漸流失,想運動保骨最好是健走,走路可改善下肢骨頭骨密度,快速健走效果又比慢速散步好。慢跑可改善成年人腰椎、腳跟處跟骨等骨密度;停經後婦女,建議多走路、慢跑或爬樓梯,能改善腰椎、大腿骨連接骨盆處的股骨頸等多部位的骨質密度。根據最新版「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像是走路、爬樓梯或者是啞鈴操可以提升骨質密度,但是游泳以及自行車等運動,則無法提升骨密度,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雙腳的負重力,踩自行車、游泳,雙腳都懸空,屬於非負重式運動,因此無法拉高骨質密度,騎單車雖可甩掉熱量,又可以增加肺活量,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想增加骨密度,可是白做工。而透過雙腳直接跟地面接觸時則可以提供外來的壓力來對抗地面,才能訓練肌肉、骨骼,防止骨鬆;而除了運動,飲食也能增加骨本,多攝取鈣質食物如牛奶、起司、豆腐,少喝咖啡和避免熬夜,但還是要依個人體能調整,以免保骨不成先掛病號,想要保健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是找對對身體最合適的運動才能真正達到「保密防跌」。

男性「三不」致骨鬆惡化 死亡率為女性2倍

男性「三不」致骨鬆惡化 死亡率為女性2倍#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骨質疏鬆對年長者而言,可說是無形殺手,根據研究發現,骨鬆併發症中最嚴重為髖部骨折,死亡率高達10到20%。過去認為骨鬆多是女性,但其實不然,有越來越多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而且其併發症致死率還是女性的2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楊榮森教授表示,骨鬆併發症中最嚴重為髖部骨折,65歲以上男性發生後一年內死亡率為22%,約是女性2倍。楊榮森教授表示,很多男性以為骨質疏鬆只是婦女病,認定骨鬆不會找上門的心態,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男性也會發生骨質疏鬆,而且治療上有三大瓶頸,造成男性骨鬆致死率高於女性。第一個瓶頸是「不相信」,很多病人認為自己是有「骨」氣的男子漢,怎麼可能骨質疏鬆。第二個瓶頸是「不能吃藥」,台灣約有13到15%的男性患有胃部疾病,跟骨鬆的藥物衝突,所以無法吃藥。第三個瓶頸是「不認真治療」,很多使用口服藥物的患者,無法確實依照醫師指示吃藥,甚至有一半的病患治療3個月後就中斷用藥,導致藥物無法發揮療效。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則指出,過去男性治療骨鬆僅有2種健保給付藥物,女性則高達8種,而且多數男性病人還會忘記服藥;但是最新的針劑藥物除了獲得健保給付外,只要一年一針,就可以治療男性骨鬆。臨床實驗發現,該藥物治療第一年可降低7成的脊椎骨折,第二年也仍可降低約7成,能幫助男性遠離骨鬆致命危機。父親也患有骨鬆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發現,因手麻腳麻、四肢無力、全身痠軟、或腰痠背痛而求診的病患中,高達8成有骨質疏鬆,甚至在X光檢查中,可以發現全身有好幾處都出現壓迫性骨折。他的父親也是骨鬆患者,但也因為口服藥物很麻煩而無法按時服藥,改用一年一針的針劑治療後,不但可以提供父親完整的保護、遠離行動不便的危機,同時也讓黃醫師能夠放心服務病人,不需要擔心父親骨鬆危機。

抗「鬆」防「跌」 北市老人動起來

抗「鬆」防「跌」 北市老人動起來#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老年人需要運動來活動筋骨,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25日上午9時在士林區公所10樓大禮堂舉辦「2012年臺北市士林區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活動,共有12支隊伍、400多位長輩齊來參加,其中不乏逾九旬的阿公阿嬤及行動不便坐輪椅的參賽者,優勝隊伍將代表士林區參加臺北市總決賽,希望藉由這是活動達到抗「鬆」防「跌」並維持正常體態。臺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根據士林區人口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12月止,總人口數為 28萬7,072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數為3萬6,136人(約佔12.59%),目前士林區共計有1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6個老人活動據點及2個長青健康活力站,提供長者可以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另因應高齡社會並響應「活躍老化」與「健康老化」等老人議題。此次活動報名單位包括士林區長青學苑、社區關懷站、樂齡學習中心、保健志工隊、士林運動中心、社區民間團體等,表演內容有舞蹈、合唱、樂器合奏、體適能有氧及手語等相當多元,不少長者表示:每次只要來練習,覺得十分有活力,生活也變得更精采。以上活動相關訊息可洽詢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