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

8成5女性骨鬆危機 喝咖啡勿過量

8成5女性骨鬆危機 喝咖啡勿過量#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上班族需要提神時來杯咖啡,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日前針對女性骨質疏鬆作調查,針對35~46歲的女性的生活習慣及遺傳條件做調查研究,我國女性接受日曬、運動量多數符合標準,但約有2成的女性攝取咖啡因有過量的現象、更有5成的女性不注重鈣質補充,3成的人對於日曬與運動量不足,調查指出:不喝牛奶也不補鈣、不運動、日曬不足,骨鬆危機拉警報!  骨鬆學會與知名奶粉業者共同進行的「全台輕熟女傷骨危險生活形態調查」發現,全台竟有高達8成5女性身陷「傷骨危險生活型態」,並以「不喝牛奶補鈣」、「不運動」、「日曬不足」等「三危」型態為最,恐成骨質「流」姥姥,讓骨骼健康拉警報!若骨鬆找上門,可能因壓迫性骨折造成脊椎變形、駝背,讓輕熟女體態優美不再,身材走山出現老態!為了呼籲女性重視骨骼健康。危險因素有:不注重補鈣、過量飲酒或抽菸、飲用過量咖啡、父母有駝背或跌倒容易骨折等現象都會造成女性骨鬆危機,統計約有8成5輕熟女身陷骨流失危機,恐成「流」姥姥!其實骨質疏鬆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出,女性35歲後骨量開始減少,若不保骨、再加上傷害骨本的生活型態,輕熟女要注意骨流失問題,當心骨鬆提早報到! 

醫訊/台大醫院兒童中耳炎座談會

醫訊/台大醫院兒童中耳炎座談會#骨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研究統計,至少75%的孩子在3歲前經歷過至少一次耳朵感染。其中中耳炎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種,都是細菌或病毒入侵感染的,而患者大多為兒童。 有鑑於此,台大醫院舉辦「醫療保健座談-兒童中耳炎」,邀請耳鼻喉部許巍鐘醫師主講,教導父母有哪些症狀能及早發現兒童有中耳炎,以及介紹中耳炎的治療以及照顧方法。名額有限,採事先預約,要及早報名,以免向隅,本活動設有二歲以上幼兒臨托服務,歡迎家長一同來討論分享。名稱:醫療保健座談-兒童中耳炎時間:101年10月18日(四)下午14:00-14:50地點:台大醫院台北總院兒醫大樓 B1 第一會議室洽詢: 2312-3456轉70172家庭資源中心 陳小姐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

防骨鬆好方便!風濕免疫病人可上網可自我檢測#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風濕免疫病人是骨鬆的高危險群,容易骨折,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黃光永主任表示,過去長期接受風濕免疫科治療的病患不慎扭傷腳,就造成骨折,或是打噴嚏導致肋骨骨折,這些都是因為骨質疏鬆所導致,醫師提醒,風濕免疫許多病人本身已經有骨鬆的症狀而不自知,提醒病患應建立預防骨鬆的觀念,提早進行治療。不過風濕免疫病人想知道自己十年後會不會骨折呢?現在已經可以上網自我檢測,打上「FRAX」後就能輕鬆得知是否是骨折的高危險群。黃光永主任指出,「FRAX」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骨折而開發的評估工具,透過輸入年齡、性別、體重、身高、骨折病史、家族史、等危險因子,即可算出未來十年發生骨折的機率。病人不像以往需要做複雜的檢查,看著不了解的數據,現在利用這個程式,能讓病人體會到嚴重性,增加提早治療的意願。黃光永主任強調,骨密度檢測值的高低和骨折沒有絕對的關係,有些年輕人雖然骨密度低,但卻沒有太多骨折風險。以「FRAX」計算骨折風險,並不一定需要繁複的檢查,在家也能進行評估,倘若測出的骨折風險很高,即不用再測骨密度,可考慮直接治療。黃光永主任說明,骨質疏鬆症一般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尤其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更要特別注意,除了本身疾病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更因經常使用類固醇藥物導致骨鬆風險增加,如果能早期用藥治療,大部分都能有效減少骨質流失,降低骨鬆產生的機會。為了提高風免病人對於骨鬆的重視,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目前也積極宣導預防骨鬆的重要性,針對風險性較高的病人進行骨折風險試算,再由風免科醫師進行評估,提供專業建議。黃光永主任提醒,由於目前健保未補助預防性用藥,因此民眾需自費進行治療,平均一年的費用為一萬多左右,民眾可視經濟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治療。自我檢測網址:http://www.shef.ac.uk/FRAX/

防止骨鬆 健走、爬樓梯能增骨質密度

防止骨鬆 健走、爬樓梯能增骨質密度#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雖然骨骼發育沒問題,但常常忽略骨骼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民國98年調查發現,國人30歲後骨質逐漸減少,50歲後流失更嚴重,65歲以上的人約50萬人面臨骨質疏鬆威脅;75歲以上長者,幾乎每4人中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問題;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程度更高達3成5。 民眾常以為運動可以改善骨質疏鬆,民眾常以為運動可以改善骨質疏鬆,但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可以增加骨骼密度。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當骨質逐漸流失,想運動保骨最好是健走,走路可改善下肢骨頭骨密度,快速健走效果又比慢速散步好。慢跑可改善成年人腰椎、腳跟處跟骨等骨密度;停經後婦女,建議多走路、慢跑或爬樓梯,能改善腰椎、大腿骨連接骨盆處的股骨頸等多部位的骨質密度。根據最新版「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像是走路、爬樓梯或者是啞鈴操可以提升骨質密度,但是游泳以及自行車等運動,則無法提升骨密度,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雙腳的負重力,踩自行車、游泳,雙腳都懸空,屬於非負重式運動,因此無法拉高骨質密度,騎單車雖可甩掉熱量,又可以增加肺活量,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想增加骨密度,可是白做工。而透過雙腳直接跟地面接觸時則可以提供外來的壓力來對抗地面,才能訓練肌肉、骨骼,防止骨鬆;而除了運動,飲食也能增加骨本,多攝取鈣質食物如牛奶、起司、豆腐,少喝咖啡和避免熬夜,但還是要依個人體能調整,以免保骨不成先掛病號,想要保健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是找對對身體最合適的運動才能真正達到「保密防跌」。

男性「三不」致骨鬆惡化 死亡率為女性2倍

男性「三不」致骨鬆惡化 死亡率為女性2倍#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骨質疏鬆對年長者而言,可說是無形殺手,根據研究發現,骨鬆併發症中最嚴重為髖部骨折,死亡率高達10到20%。過去認為骨鬆多是女性,但其實不然,有越來越多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而且其併發症致死率還是女性的2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楊榮森教授表示,骨鬆併發症中最嚴重為髖部骨折,65歲以上男性發生後一年內死亡率為22%,約是女性2倍。楊榮森教授表示,很多男性以為骨質疏鬆只是婦女病,認定骨鬆不會找上門的心態,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男性也會發生骨質疏鬆,而且治療上有三大瓶頸,造成男性骨鬆致死率高於女性。第一個瓶頸是「不相信」,很多病人認為自己是有「骨」氣的男子漢,怎麼可能骨質疏鬆。第二個瓶頸是「不能吃藥」,台灣約有13到15%的男性患有胃部疾病,跟骨鬆的藥物衝突,所以無法吃藥。第三個瓶頸是「不認真治療」,很多使用口服藥物的患者,無法確實依照醫師指示吃藥,甚至有一半的病患治療3個月後就中斷用藥,導致藥物無法發揮療效。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則指出,過去男性治療骨鬆僅有2種健保給付藥物,女性則高達8種,而且多數男性病人還會忘記服藥;但是最新的針劑藥物除了獲得健保給付外,只要一年一針,就可以治療男性骨鬆。臨床實驗發現,該藥物治療第一年可降低7成的脊椎骨折,第二年也仍可降低約7成,能幫助男性遠離骨鬆致命危機。父親也患有骨鬆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發現,因手麻腳麻、四肢無力、全身痠軟、或腰痠背痛而求診的病患中,高達8成有骨質疏鬆,甚至在X光檢查中,可以發現全身有好幾處都出現壓迫性骨折。他的父親也是骨鬆患者,但也因為口服藥物很麻煩而無法按時服藥,改用一年一針的針劑治療後,不但可以提供父親完整的保護、遠離行動不便的危機,同時也讓黃醫師能夠放心服務病人,不需要擔心父親骨鬆危機。

抗「鬆」防「跌」 北市老人動起來

抗「鬆」防「跌」 北市老人動起來#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老年人需要運動來活動筋骨,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25日上午9時在士林區公所10樓大禮堂舉辦「2012年臺北市士林區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活動,共有12支隊伍、400多位長輩齊來參加,其中不乏逾九旬的阿公阿嬤及行動不便坐輪椅的參賽者,優勝隊伍將代表士林區參加臺北市總決賽,希望藉由這是活動達到抗「鬆」防「跌」並維持正常體態。臺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根據士林區人口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12月止,總人口數為 28萬7,072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數為3萬6,136人(約佔12.59%),目前士林區共計有1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6個老人活動據點及2個長青健康活力站,提供長者可以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另因應高齡社會並響應「活躍老化」與「健康老化」等老人議題。此次活動報名單位包括士林區長青學苑、社區關懷站、樂齡學習中心、保健志工隊、士林運動中心、社區民間團體等,表演內容有舞蹈、合唱、樂器合奏、體適能有氧及手語等相當多元,不少長者表示:每次只要來練習,覺得十分有活力,生活也變得更精采。以上活動相關訊息可洽詢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

台灣骨鬆症患者多 宜補充鈣、維他命

台灣骨鬆症患者多 宜補充鈣、維他命#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是骨質疏鬆症以及骨折發生率很高的地區,臺大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表示,除了全民都應該在環境及行為上做骨質保健,包括鈣、維他命之攝取,不要抽煙、喝酒,保持適當體重,不要太瘦,有甲狀腺、副甲狀腺或其他內分泌疾病會影響骨骼者應及早接受適當治療,另外對於骨鬆嚴重或是有遺傳傾向者等,應給予評估未來長期的骨折風險,對高風險的人給予更多的關注,包括藥物及定期的骨密度檢測,以及衛教指導等,以實質減少未來骨折的發生率。骨質疏鬆症是骨骼質或量不佳,導致容易因輕度外力衝擊時就發生骨折,特別是龍骨、髖骨(大腿和身體相接合處),四肢等處的骨折。所以防治骨質疏鬆症時,實質上是在防治這些骨折情況發生。蔡克嵩院長指出,許多民眾將骨鬆和關節炎混為一談,以葡萄糖胺、軟骨素等健康食品,取代該用的鈣片與維他命D,真是錯誤的用藥方式。因台灣地區有可靠之流行病學資料,世界衛生組織將台灣的骨折風險評估方法,列入其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十年骨折風險評估工具)之中,國人可以多加利用。雖然目前醫藥發展很快,許多藥物均可以在數年內將骨折發生率減少一半或更多,但這些藥難免有一些副作用,民眾宜與醫師利用年齡、身高、體重、性別、抽煙、喝酒、類風溼關炎、甲狀腺、副甲狀腺疾病、使用類固醇、父母之髖部骨折、自身從前之骨折之有無等等簡單的勾選項目,評估其骨折的可能性後,若確定有較高的風險再使用這些藥物。健保局建議未發生骨折,但骨折可能性極高的個人,給予健保藥物的給付,來以避免第一次骨折的發生。畢竟發生第一次骨折後,日後再發生骨折的風險將增加二倍~四倍。

中年婦女要當心! 2成因骨折才發現骨鬆

中年婦女要當心! 2成因骨折才發現骨鬆#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骨質疏鬆婦女超過百萬人,尤其女性過了50歲後骨鬆罹患率大幅增加,但高危險群婦女面對骨鬆危機卻毫無防備。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調查發現,半數婦女不知停經後至少應做一次骨密度檢測,甚至每5位就有1位骨鬆婦女是因為骨折了,才知骨鬆上身,顯示預防觀念仍不足。因此骨質疏鬆症學會在母親節前夕舉辦「愛的鼓勵(骨力)四重奏」宣導活動,讓更多人重視骨質疏鬆問題。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針對400位50歲以上婦女進行調查,發現51%不知停經後應進行骨密度檢測,甚至每5位就有1位竟是因為骨折後才發現骨質已疏鬆。此結果透露台灣婦女骨鬆預防觀念仍不足,骨骼健康防護出現大漏洞。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蔡克嵩院長指出,婦女停經後體內雌性素量急遽減少,蝕骨細胞活性增強造成骨量嚴重流失,為骨鬆好發族群,建立正確預防觀念刻不容緩。但因為骨鬆無明顯症狀容易被輕忽,臨床經驗上也發現許多患者都是等到骨折意外發生後才知道自己骨質疏鬆,因此定期骨密度檢測對停經婦女而言相當重要。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醫師表示,女性過了50歲後,骨鬆罹患率逐年增高,故建議婦女停經後應進行骨密度檢測,若確診為骨鬆,應持續1年1次骨密度追蹤與治療,才能避免骨折帶來的傷害。目前常見骨折好發部位為脊椎、腕部以及髖部,又以脊椎和髖部骨折傷害最大,以髖部骨折為例,一年之間女性死亡率高達15%,相當於乳癌末期死亡率,女性不可不當心。楊榮森醫師表示指出,目前市面上的骨鬆治療藥物皆能有效降低骨折風險,最主要為雙磷酸鹽,包括每週口服一次、每季一針以及一年一針,不管選擇何種治療,都需長期治療才能降低骨折風險,以年針為例,連續使用3年可有效降低70%脊椎骨折、25%非脊椎骨折及41%髖骨骨折之風險。對於年紀較大、行動不便的婆婆媽媽而言,一年治療一次,也可減少醫院往返次數,解決忘記按時服藥問題,增加持續治療意願。74歲的林媽媽常感腰酸背痛,起初以為是老化正常現象,後來才發現是骨鬆,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經過治療之後,醫師建議林媽媽一年注射一次骨鬆藥物,不用常常往返醫院,非常方便。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民眾,應主動關心自己與身邊親朋好友的骨骼健康,共同守護健康好骨力,避免骨折所帶來的身體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