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

員警摔車骨折 新式手法治療5天就出院

員警摔車骨折 新式手法治療5天就出院#腹腔鏡

24歲的陳姓年輕員警騎機車於上班途中,因車禍摔傷導致左小腿開放性骨折,由於傷者曾做過十字韌帶重建,無法以傳統骨釘固定,經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江紀明以「鎖定加壓式骨板」再用腹腔鏡的手法,僅在骨折處的2端開個小傷口鎖定,手術過程1個小時,不僅不用包上一層厚厚的石膏,也提早出院。醫師江紀明說,這名員警到院經檢查發現,左小腿脛骨及腓骨呈現開放性骨折,進一步問診後得知左小腿曾經接受經由髕骨(俗稱膝蓋骨)韌帶做前十字韌帶重建,已不適合做傳統式的髓內釘加以固定。經與傷者討論後,決定以「鎖定加壓式骨板」的新式手法開刀。江醫師表示,陳姓員警開刀非常順利、5天就出院,門診追蹤也逐漸可以正常行走,相信很快就能完全恢復正常。也由於加壓式骨板是鈦金屬而非傳統的不鏽鋼,所以復元後也可以考慮不必再挨一次刀加以取出,是極為便利及安全的骨折手術療法。他說,健保局也正評估是否開放部分給付,為骨折治療開啟新紀元。延伸閱讀「鎖定加壓式骨板輔以腹腔鏡手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886

「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傷口小、不沾黏

「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傷口小、不沾黏#腹腔鏡

疝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孩童,青壯年人,老人都有可能發生,而隨著醫學進步,已由傳統的「疝氣修補」到「人工網膜修補」,進展至「腹腔鏡修補手術」。而臺北縣立醫院則是提供更安全的「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因為沒有侵入腹腔,故除了有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外,更可避免組織沾黏,降低腸阻塞的風險。臺北縣立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郭智偉說,疝氣修補手術在外科相當常見。傳統的修補手術是以縫合患者本身的組織來修補,因傷口達5~10公分,且修補的位置張力較大,術後不僅疼痛,復發率也較高,故逐漸演進為以人工網膜來修補,以降低張力,進而減少疼痛及復發率。郭智偉表示,目前更演進為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只需要開3個0.5~1公分的傷口,可進一步減少傷口的大小及疼痛,並強化美容的效果。不過,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有二種方式,一種是經由腹腔,由腹腔內去修補,缺點是無法避免腸內臟器手術後沾黏的風險。另一種則是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郭智偉說明,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是在肌肉層下;腹膜上方進行修補,因為沒有侵入腹腔,所以有腹腔鏡手術的所有優點,但卻沒有術後沾黏的風險。唯手術技巧較為困難,收費也較高,通常在大型醫院或醫學中心才會進行這項手術。臺北縣立醫院自去年7月起開始進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已約有20位民眾接受這項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約2至3天即可出院。少數出現皮下淤血或鼠蹊部水腫的個案,也都在出院一週內改善。

最高齡子宮內膜癌婦 跨海來台求醫

最高齡子宮內膜癌婦 跨海來台求醫#腹腔鏡

居住在大陸東莞,今年高齡92歲的林婆婆,本身有高血壓、心室肥大等慢性病史,並且長年抽菸、喝酒,也曾動過多項手術,包括剖腹產、髋關節置換術、腰椎骨折、雙眼白內障、盲腸炎手術等。今年五月開始陰道持續異常出血,經子宮內膜擴括術採取切片後證實為子宮內膜癌。因慕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腹腔鏡手術之婦癌治療成果卓越,今年十二月初在兒子陪同下跨海來台,求治婦產部劉偉民主任門診,並由劉偉民主任帶領的團隊操刀為她進行腹腔鏡手術。手術中先抽吸腹水留做分析,再小心摘除兩側骨盆腔淋巴結,摘除淋巴結的過程須避開輸尿管及重要的神經血管,最後才將子宮及雙側卵巢輸卵管分離從陰道移除。手術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成功取出45個淋巴結,手術出血量僅100cc。林婆婆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天即排氣、進食並下床活動,復原良好,創下世界最年長者接受子宮內膜癌腹腔鏡分期手術紀錄。劉偉民主任表示,經核磁共振影象及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內有一腫瘤2.8x2.1 cm,血流阻力系數低且邊緣不光滑,懷疑為惡性腫瘤。所幸骨盆腔內未見腹水,也沒有明顯的淋巴結腫大,直腸壁無增厚或轉移,診斷為子宮內膜癌初期。林婆婆術前曾猶豫是否接受治療,經劉偉民主任與患者充分溝通後,考量患者過去多項病史,加上年事已高,必須在很快時間內完成手術,讓麻醉影響降到最低,決定採用腹腔鏡手術。92歲的林婆婆,堪稱世界上年齡最長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採用腹腔鏡來操作分期手術的成功案例。2009年國際期刊統計了240例用腹腔鏡執行早期子宮腹膜癌手術患者,平均年齡62歲,最年長83歲,平均出血量240cc,平均手術時間165分鐘,取得的淋巴結平均個數21.2顆。雖然林婆婆的年齡及過去病史屬於手術麻醉高風險族群,卻在很短時間(120分鐘)、極少出血量(100c.c.),做了成功的分期手術(取得淋巴結45個)。

出血經痛、骨盆腔疼痛 當心子宮肌瘤

出血經痛、骨盆腔疼痛 當心子宮肌瘤#腹腔鏡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腫瘤,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大約有百分之二十都有子宮肌瘤。。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表示,超過40歲的婦女當中,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都患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所謂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指的是子宮長有肌瘤,但是沒有經血過多、腹痛或是頻尿等等症狀,所以患有無症狀子宮肌瘤的婦女,通常不會因此去找醫師,往往是在例行的健康檢查當中,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許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子宮長了一個很大的子宮肌瘤,卻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周輝政醫師說明,子宮肌瘤的症狀除了和肌瘤的大小有關以外,肌瘤的位置也很重要。長在子宮內層,靠近子宮腔的肌瘤特別容易發生出血的症狀,長在子宮外側的肌瘤,症狀較少,也就比較不會引起注意。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點:一、出血與經痛: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也是患者尋求診斷與治療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患者會有各種程度的貧血。會造成痛經的通常是一種稱為「子宮腺肌症」的良性子宮瘤,外觀上和子宮肌瘤不容易區分,但是有經驗的婦產科醫師可以藉由病患的症狀和超音波的影響,把它和子宮肌瘤作一區分。開刀前區分這兩種腫瘤相當重要,尤其是想要保留子宮,只切除腫瘤的患者。因為子宮肌瘤可以很完整的切除下來,但是子宮線肌症的腫瘤和子宮肌肉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往往無法完整切除。二、慢性骨盆腔疼痛:有時子宮肌瘤太大,造成骨盆充血或是子宮肌瘤的組織壞死,往往造成骨盆腔慢性疼痛,月經時間以外,也會有疼痛的症狀。三、壓迫的症狀:子宮肌瘤大到某一程度以後,就會產生壓迫的症狀。最常見的是因為壓迫膀胱產生頻尿的症狀,有時會也壓迫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水腫或是腎臟水腫;較少的情況會壓迫大腸,造成便秘甚至腸阻塞;極少數情況下也會壓迫下肢的血管,造成血管栓塞。四、不孕:真正因為子宮肌瘤引起的不孕症相當少,佔所有的不孕病人中不到百分之三的比例。大部分的子宮肌瘤可以經由婦產科的門診檢查以及腹科超音波檢查而被發現,有經驗的超音波醫師可以經由超音波檢查,區分出子宮肌瘤和子宮線肌症,準確度相當高。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肉瘤,只有大約有千分之三是屬於惡性的腫瘤。雖然腫瘤的良性還是惡性,必須手術以後經由病理檢查才能知道,但是並不是每一位有子宮肌瘤的患者都必須接受手術。沒有症狀的子宮肌瘤通常不需要開刀,但是如果有下列的情況時,則必須考慮接受手術:‧異常子宮出血,導致貧血,而且無法用保守的療法改善。‧慢性的骨盆疼痛,合併有嚴重的痛經、性交疼痛,或是下腹部不舒服。‧急性下腹部疼痛。‧頻尿或是輸尿管水腫。‧子宮肌瘤長的很快,或是停經以後還繼續長大,這時候必須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的子宮肌瘤,並且有壓迫的症狀。‧不孕,除了子宮肌瘤以外,沒有找到其他的異常。過去許多人認為,子宮的大小到懷孕三個月以上,最好就要開刀拿掉子宮,但是有一些教科書認為,只有在不想要生育而且有明顯症狀的情形下,才必要因為子宮肌瘤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子宮切除的方式包括將子宮整個切除的全子宮切除術,以及保留子宮頸或是少部分子宮下半段的次全子宮切除術,除了子宮切除術以外,也有一些保守的內科療法,被用來處理子宮肌瘤的問題。例如一種荷爾蒙製劑GnRHa,可以用來讓身體處於一種「假停經」狀態,在六個月內讓子宮肌瘤的大小減少40-60%,但是因為費用相當高,健保並不給付,打針以後會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因此頂多只能用藥六個月,停藥以後,子宮肌瘤的大小仍會恢復。周輝政醫師強調,由於子宮肌瘤的治療,必須依據個人的狀況以及相關檢查的結果而定,決定手術之前,應該詳細和您的醫師討論。即使暫時不需要開刀,仍應定時回醫院檢查。

大腸癌手術一定要開刀嗎?

大腸癌手術一定要開刀嗎?#腹腔鏡

根據衛生署所公布的資料,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前三位分別為肺癌,肝癌及大腸癌。每年新增的大腸癌患者約有八千例,且有逐年增加的驅勢。除了少數的早期大腸外,大部份的大腸癌患者都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再加上其它的輔助性治療。由於人的大腸是分佈在腹腔的四周,所以要將部份的大腸的切除時,常常需要處理一段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的腸道並取出體外,因此將腹部打開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過去的外科醫師常認為一個大的傷口才能看得清楚腹腔內的情形(Big surgeon, Big wound),所以20公分長的傷口在大腸癌患者身上是司空見慣的情形。自從有了腹腔鏡的技術之後,這個情形有了改變的機會。腹腔鏡的運用就好像以放大鏡在看束西一樣,所以腹腔內的構造都會因放大而看得更清楚。除此之外,透過腹腔鏡技術的幫助,醫師可以將分佈在腹腔四周的大腸移到腹腔中間,再經由一個4~5公分的傷口取出。如此一來,病患可以在安全(因為看得清楚)及較少的傷害下(因為傷口小)完成大腸癌的切除。腹腔鏡在術後恢復上的優點早在膽囊切除手術上得到認同,但運用在癌症治療上是否對於癌症清除上也能和傳統的開腹手術一樣好呢?這是一個在國內外都受到大家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在2004年底得到了初步的答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ecine)刊登一份經48個醫院合作的研究,其結果認為腹腔鏡大腸癌切除手術是一個安全的選擇並且在癌症的治療上可以和傳統手術一樣好,但手術後的恢復卻較傳統手術好。從此之後,有更多支持腹腔鏡的研究發表,甚至在少數的報告認為腹腔鏡的癌症治療結果優於傳統手術。目前國內的醫師也漸漸接受腹腔鏡手術運用於大腸癌的治療,所以雖然仍然必須藉由開腹才能將癌組織取出體外,但是卻可以一個只要5公分的傷口來完成。醫學及科技都不斷的在進步,現代醫生的觀念也在改變。除了疾病的治療,舒適的醫療及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全人全時照頹也是現代醫學所追求的目標。經實證醫學研究,腹腔鏡的發展確實為需要手術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且更好的服務。如果很不幸的罹患了大腸癌,在接受手術前,可以和具有腹腔鏡醫學會認可的大腸外科醫師討論腹腔鏡手術的合適性再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