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中年男子喘吁吁,X光照出心臟「腫大如文旦」!研究估台心衰患者成長率將達124%  醫籲及早篩檢、共管心糖腎

中年男子喘吁吁,X光照出心臟「腫大如文旦」!研究估台心衰患者成長率將達124% 醫籲及早篩檢、共管心糖腎#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供給器官,一旦罹患心衰竭,宛如失去核心馬達的機器人般,無法正常運作。然而心臟功能衰退或疼痛的感覺,往往容易與胸痛或其他器官不適混淆,使多數民眾難以察覺而延誤就醫。一位50歲中年男子長期出現明顯水腫與氣喘吁吁的症狀,後期甚至無法躺平睡覺,緊急就醫後安排X光檢測,才發現應為自己拳頭大小的心臟已腫大到一顆文旦般大,這位患者檢測心臟超音波時射出分率(EF)竟僅10%!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提醒,心衰竭不僅會造成頭暈目眩、認知功能失調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且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危險性不容小覷。 研究預估,2050年時台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1,屆時將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生產力。趙書平醫師指出,能否早期篩檢並確診才是左右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近年心衰竭已有多種治療藥物問世、更有能兼顧心糖腎的藥物加入治療行列,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患者仍有機會穩定症狀、逆轉心臟功能,近期適逢9/29世界心臟日,趙醫師鼓勵民眾及早關注心臟健康、積極治療,重拾光彩人生! 心痛不如馬上行動!心衰竭沈默難察覺 醫提醒:「五大類人」要注意 衛福部資料指出,台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五年死亡率高達50%,可說是我國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心衰竭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滿足身體需求,趙書平醫師說明:「心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尤其患者躺下時感覺更喘,這時更應及早就診,避免延誤治療。」醫師提醒,患者時常將累喘症狀與工作勞動所造成的疲勞混淆,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隨心臟功能不斷衰竭,最終引發患者失能或死亡,因此,建立民眾對於心衰竭的正確認知更加重要。 趙醫師亦強調,若民眾有吸煙、飲酒等習慣,或符合以下五大高風險族群類別,更需積極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衰竭風險,五大族群包括:中高齡者、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腎臟病患與糖尿病患,都應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心衰竭。 心衰竭患者年年增!心糖腎共管成國際趨勢 定期X光、心超可能是「救命稻草」 心衰竭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民眾感知度不高,往往是造成錯失黃金治療期的主要關鍵,所以,從共病著手預防心衰竭,逐漸成為近年來國際治療上趨勢。數據指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證實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顯見「共病共管」成為當今心衰竭治療重點。 有鑑於此,近年醫師們也會針對高風險族群患者提供更多共病衛教與管理方針,以降低心衰竭對台灣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性。趙書平醫師表示,包括台灣近期賴清德總統提出的「健康888計畫」,就是旨在透過健康教育、病友支持和定期檢查來幫助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醫師補充,過去曾遇過患者雖為高風險族群、但因對心衰竭症狀不了解,且未有定期篩檢習慣,最終就醫時心臟已十分腫大,導致治療更加困難。所以除了對患者建立基礎衛教認知,高風險族群患者更應注重定期健檢,並可加做心電圖、胸部X光及心臟超音波,及早阻險護心。 9/29世界心臟日一齊守護心健康!共病治療更有效 助病友重拾光彩人生 心衰竭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常見藥物包括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SGLT2抑制劑、利尿劑等。近年隨共病共管成為評估標準。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因同時具有保護心臟、預防腎病變的效益,目前也成為國內外指引推薦的心衰竭患者標準治療藥物。趙書平醫師説:「這樣的藥物在心、糖、腎共病管理中具扮演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患者治療後可減少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糖化血紅素顯著降低,也能有效降低腎衰竭風險、延長患者生存期,足見目前藥物發展對心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全面性。」 近期適逢9/29世界心臟日,趙醫師提醒,民眾除了應認識心衰竭基本症狀,日常也可以透過穩定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來維持心臟健康,最重要的是要搭配定期健檢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測自身心臟功能是否正常,而對共病或心衰竭患者來說,呼應共病共管概念,若想穩定控管心衰竭,則應同步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定期服藥、禁菸禁酒,以利共同管理心、糖、腎風險,守護心健康。

菸捐要不要漲?國健署:年底評估會議確認方向,醫籲:勿讓菸害拖垮醫療資源

菸捐要不要漲?國健署:年底評估會議確認方向,醫籲:勿讓菸害拖垮醫療資源#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近年台灣的菸稅捐政策,在民國95年、98年及106年分別有調漲兩次菸捐、一次菸稅,根據國健署吸菸率統計,台灣的吸菸率有逐步的下降的趨勢,尤其在民國106年吸菸率在菸稅調漲過後有明顯的下降,因此政府的菸稅捐政策在菸害防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中台灣在2017年已調整過菸稅,但菸捐卻已整整14年未調整。 根據菸害防制法規,政府每兩年應召開菸捐評估會議,檢討菸捐徵收金額。上一次於111年舉行的菸捐評估會議因考量疫情而暫時凍漲,今年10 至 12 月即將再度召開會議,是否透過調漲菸捐進一步抑制菸害,新政府與新部長的態度將受各界矚目。 菸害防制刻不容緩 香港調漲菸稅以符合WHO的目標 菸害防制是刻不容緩的公共衛生議題,國際上紛紛透過調漲菸價來抑制吸菸率, 國健署2014年即引述WHO歐洲區署出版之科技評估報告顯示,「菸價提高10%,短期內可以降低2.5-5%吸菸率;長期則可降低10%;而對於青少年吸菸率的降低更為成人的2倍以上。」。 以香港為例,根據香港外媒報導,香港政府今年2月底宣布每支香菸調漲菸稅0.8港元,平均每包香菸售價上漲約16港元。根據香港報導,香港醫務衛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表示,香港曾於2009和2011年大幅加菸稅,吸菸率亦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相反於2014年菸稅加幅較溫和,控菸效益則不大。他相信香港連續兩年增加菸稅,對降低吸菸率可帶來效果,達到2025年7.8%吸菸率的目標。 台灣菸品稅負比偏低 較之國際有大幅調整空間 相較香港菸害防制的積極作為,台灣已14年未調漲菸捐,吸菸率的下降也趨向停滯,顯示台灣的菸稅捐政策與WHO調高菸價以價制量的策略目標相差甚遠。 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劉家秀指出,WHO 菸害防制有許多面向,包含了監測菸草使用、戒菸服務、廣告管理等多項措施。調漲菸捐只是整體策略的一環,尤其在調漲時仍須考量多項因素,例如國民所得成長等,今年菸捐評估會議將匯整專家學者意見,討論是否進一步調漲。 菸害加重醫療成本,應從年輕世代杜絕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醫師表示,菸害對民眾慢性疾病的醫療與外部經濟成本的影響顯而易見,不僅增加醫療財政壓力,也加重醫療人員負擔。若要正確反映菸害成本,應思考未來醫療資源是否不再為菸害疾病買單。此外,他也認為應提高年輕世代取得菸品的門檻,調漲菸捐便是可行方案。 洪子仁進一步引述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數據表示,一包香菸調漲菸捐5元可為政府帶來90億元收入,因此菸捐問題應從國家整體健康福利政策視角考量。醫療是投資而非成本,調漲菸捐不僅能增加健保財源,也能提高菸價,減少青少年接觸菸品機會。 菸捐調漲造成私菸泛濫?專家指出不能一概而論 調漲菸稅捐也造成社會上另一種質疑,認為調漲菸捐可能助長私菸泛濫,劉家秀則認為,私菸問題主要與管理、法令面有關,與菸捐關係不大。以西班牙、義大利為例,菸價低廉但走私菸仍猖獗。此外,台灣已提撥部分菸捐預算用於查緝私菸,未來也可透過強化跨國合作、民眾檢舉等方式防範私菸。 洪子仁也認為調漲菸捐是否會增加走私菸不能一概而論。若真有此疑慮,可在調漲菸捐的同時,強化法令面走私問題的管理。 讓國家政策成為菸害防治的最佳守護者 菸害防制是國際社會認同的重要公衛議題,尤其菸害影響民眾和社會健康的方法有很多面向,相關的菸害防制政策也應同步進行,以便守護國民的健康。然而作為菸害防治的有效手段,台灣的菸品稅負比距離WHO建議的目標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顯示台灣在相關政策仍然有努力的空間。 菸捐評估會議召開在即,建議台灣參考香港經驗,定期調整菸稅捐,制定明確的菸品稅負捐佔比目標,將控菸政策落實為長期健康管理政策,讓國家政策成為菸害防治的重要守護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