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7旬伯伯肺腺癌化療+免疫都無效,NGS找出HER2基因突變,使用HER2抗體藥物複合體重獲新生

7旬伯伯肺腺癌化療+免疫都無效,NGS找出HER2基因突變,使用HER2抗體藥物複合體重獲新生#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在台灣,肺癌患者與基因變異的關聯性大,能否找到專一有效藥物是治療關鍵。一名74歲伯伯被診斷出晚期肺腺癌,同時癌細胞也轉移至肋膜與腦部、骨頭,透過基因檢測發現伯伯並非一般常見的EGFR、ALK、ROS1基因型突變,一開始使用化療與免疫療法效果均不佳,後來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找出是HER2基因突變,使用標靶藥物後,終於讓腫瘤縮小病情好轉。 肺癌是國人及全球統計中癌症患者的死因榜首,但隨著醫療進步的發展,已有相當多的標靶藥物能夠針對基因突變型的患者進行有效治療並延長存活期,特別是在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發展下,精準醫療也能夠使病情獲得更有效控制。 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所有肺癌病例的85%,臺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醫師表示,當患者確診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便會建議接受基因檢測。由於東亞族群有約5成肺腺癌患者帶有EGFR突變,通常會先確認EGFR基因突變狀況,如果非屬以上,就會評估病患是否需要進行NGS。 多基因檢測(NGS)協助復發型病患找到更多標靶治療機會 羅永鴻醫師提到,以往的單基因檢測分為IHC、PCR,IHC是利用抗體標記蛋白質幫助研究和判斷基因的變異,PCR則是透過不斷複製基因片段,快速增加其數量,幫助檢測、分析和研究基因組成的變異,但單基因檢測往往一次只能找出一種基因變異。多基因檢測(NGS)能快速且精確地找到基因序列和數十到數百種的變異,不僅對於抗藥性或是復發型的病患掌握度更高,也有更多標靶藥物使用機會。 羅永鴻醫師強調,由於肺癌的基因突變因素相當複雜,以案例發生的比例來說,儘管HER2在晚期肺腺癌患者占2~4%,但其基因突變與許多上皮細胞癌症的惡化程度密切相關,加上轉移速度快,在化療、免疫治療上效果不是太理想,因此更需與時間賽跑,透過NGS儘早找出因應標靶,提高病患的治療效益。 抗 HER2 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HER2突變腫瘤,醫籲:患者應共同參與治療決策 羅永鴻醫師說明,目前針對HER2突變的乳癌抗體藥物複合體,已通過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症,在臨床實驗上也發現到改善疾病的效益,對HER2基因突變肺癌的患者又多了一個有效的治療方針。以上述74歲伯伯的案例來說,去年4月原來癌細胞只有在肺部,後來化療、免疫療法用了4個多月仍不見好轉,甚至轉移至腦部與骨頭,後來找出了HER2基因變異,由於HER2基因突變的腫瘤表現出較強的轉移能力和侵潤能力,對化療的敏感性也較差,且易復發。在透過專屬HER2標靶抗體藥物精準治療2個月後,不僅整體腫瘤都有縮小,原來因為侵犯到骨頭難以行動的狀況也獲得改善,讓生活終於能回復正常。不過治療上仍有需注意的副作用,例如常見的噁心、疲倦等,醫師會根據患者過往用藥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管理患者副作用確保用藥安全,也建議患者多與醫護人員討論,共同決定治療的選擇,提升患者的治療品質。 羅永鴻醫師也鼓勵晚期肺癌患者,今年 5 月 NGS 也獲得健保的部分給付,如果有找出特定基因變異,目前都有很好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同時副作用也較低,越早用藥也能讓疾病獲得控制、延長存活期。若當下無找到合適的標靶藥物,也會將基因檢測結果存入資料庫中,未來可能也有臨床試驗的新藥可以使用,對晚期的肺癌患者來說,都是多一個治療管道。癌症治療儘管會面臨到抗藥性或是復發的狀況,只要隨時與醫師做好溝通討論治療方向,都能有助於疾病改善。

癌症單一治療原發病器官已非唯一,醫:透過跨癌別找出特定基因變異是新穎精準治療之趨勢

癌症單一治療原發病器官已非唯一,醫:透過跨癌別找出特定基因變異是新穎精準治療之趨勢#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癌症的精準治療再進化!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檢測的進步,更加速了「跨癌別特定基因變異」的發現,除了以原發病器官為基準的治療概念,癌症治療又多了以「特定基因是否變異」為概念的標靶新時代,這也讓某些癌症病友有更多的治療機會。 什麼是「跨癌別特定基因」?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醫界發現不同的癌別也可能有相同的基因突變,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姜乃榕醫師表示,這是一種新的癌症治療概念,以往的標靶藥物都是因應特定單一癌症治療,「跨癌別」是以基因變異為靶點,若在不同的癌別上出現特定且相同的基因變異,在第一線標準全身性治療無效後,不同的癌別也能因為有「跨癌別特定基因變異」而使用同一個標靶藥物來治療,即所謂「異病同治」的概念。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進步與健保的部分給付,有助更快找到重要的基因變異,民眾在治療癌症上也能有更完備的精準治療機會。 透過NGS找出特定基因變異,投以精準的標靶藥物爭取更好的治療成效 姜乃榕醫師說明,在常見的跨癌別特定基因有像是BRAF V600E突變、NTRK及RET基因融合和HER2蛋白質過度表現等,這些基因變異在肺癌、乳癌、甲狀腺、黑色素瘤、大腸癌、膽道癌等多種癌症都有可能會發生。以BRAF V600E突變為例,以往主要是在黑色素瘤及甲狀腺癌較常見,後來發現在大腸癌和膽道癌也會出現,但相對來講發生率較低。 目前臨床針對無法開刀的第三期或第四期已轉移的膽道癌患者,第一線標準治療是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同時進行NGS來找出是否有特定基因變異,當化療與免疫效果不佳時,就可以馬上根據檢測結果,盡快選擇較適合的第二線治療。 姜乃榕醫師說明,以往化療是透過抑制壞細胞所進行的全身性治療,但正常細胞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透過NGS所檢測出來的跨癌別特定基因變異來選擇對應的標靶治療,將可以更專一性的對抗癌細胞。 膽管癌晚期患者期盼跨癌別治療納入健保給付 姜乃榕醫師臨床有一名65歲男性晚期膽道癌的個案,在開完刀3個月後就發 線有多顆肺部轉移,腹腔也長出新腫瘤,接受第一線化療加上免疫藥物後效果不佳,透過NGS檢測發現是BRAF V600E基因突變,遂建議使用跨癌別特定基因變異所對應的雙重口服標靶藥物使用。該案例治療2~3個月後,不僅腹腔腫瘤明顯變小,肺部轉移的腫瘤也幾乎快要消失,長達8個月病情都獲得穩定控制,原來腹痛與吃不下的情形也獲得改善。 姜乃榕醫師表示,目前在肺癌、黑色素瘤、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跟膽道癌等多種癌症都有可能發現相同的「跨癌別」BRAF V600E基因變異,且目前已有對應的口服雙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但目前健保只有給付在肺癌與黑色素瘤。姜乃榕醫師強調,以往特定標靶藥大都只給付在單一癌症,但隨著NGS檢測技術及藥物發展的進步,在多種癌別具有相同特定基因變異,就可以使用同樣藥物的治療概念已成為另一種新穎策略,且大部分已能達到一定治療效果。因此即便是較罕見的癌症或基因變異型態,如果能找到特定的標靶藥物,就有很大的機會能給患者相應的療效,期待健保能逐漸放寬標靶藥物給付在更多癌別具有「特定基因變異」,帶給病患更多的治療希望。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隨著肺癌治療從傳統化療發展至標靶、免疫與整合性療法,患者的存活期不斷延長。基因變異在肺癌的發展與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衛福部於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納入健保給付,為更多癌友開啟精準治療的大門。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肺癌標靶治療始於2000年代。儘管吸菸一直被視為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發現非吸菸女性,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率異常高。這種突變導致EGFR蛋白過度活躍,促進癌細胞生長。表皮生長因子酪胺酸酶抑制劑(EGFR-TKI)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開創了肺癌標靶治療的新紀元。 標靶治療:末期有效,早期惡化者亦可延緩 陳育民醫師表示,肺癌相關的基因變異眾多,包括EGFR突變、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KRAS突變、BRAF突變、ERBB2(HER2)基因突變、NTRK基因融合等,其中EGFR突變佔比高達50%。 在僅有化療的時代,肺腺癌末期患者平均存活期約10個月。隨著標靶等治療的發展,存活期延長至少2年,某些突變類型甚至可達5年。標靶治療不僅對晚期患者有效,對早期復發患者的後續治療同樣能顯著延長存活期。 確診肺癌後,患者可進行基因檢測。NGS的發展大幅提升了精準治療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的NGS檢測包括小套組(≦100個基因)和大套組(>100個基因)。陳育民醫師建議,可先選擇小套組確認是否有對應標靶藥物的特定基因,復發或出現耐藥性的患者則建議使用大套組進行全面檢視。 NGS持續進步將為肺癌精準治療帶來更多益處 陳育民醫師對NGS的持續發展及其對肺癌精準治療的影響持樂觀態度。他指出,隨著基因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提高,未來所需的組織樣本將減少,檢測時間有望從1個月縮短至1週。這些進展將加速治療進程,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機會。 陳育民醫師鼓勵肺癌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儘快找出適合的標靶治療。他強調,即使出現耐藥性,目前的藥物發展迅速,種類繁多,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即便部分患者不適合進行基因檢測,傳統化療仍能爭取一定的治療時間。透過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患者可有效延長存活期,朝向正常生活邁進。 觀看短影音:https://pse.is/6gy5jz

健保納多種癌症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 大套組與小套組癌友怎樣選?

健保納多種癌症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 大套組與小套組癌友怎樣選?#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因應癌症精準治療趨勢,NGS(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健保署於 5 月 1 日推出 NGS 健保給付政策,幫助醫師為癌友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提供早期治療的機會。但不少病友對政策內容仍有相當多的疑問,大套組、小套組是什麼涵義?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 健保署推出的 NGS 健保給付,計 14 大類癌別可透過 NGS 協助挑選合適的藥物,又因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差異,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負擔價差方式,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一次。 NGS 健保給付 3 套組如下: •    BRCA1/2 基因檢測:支付 1 萬點 •    小套組(≦100 個基因):支付 2 萬點 •    大套組(>100 個基因):支付 3 萬點  所謂「套組(Panel)」是指針對特定一組基因或基因區域進行目標性測序的檢測方法,而套組可以根據特定需求進行定制,至於 BRCA1/2 基因檢測則是跟乳癌、卵巢癌或攝護腺癌較有關。 大套組:涵蓋較多基因變異檢測,因應單一標靶治療不足 成大醫院腫瘤內科李純慧主治醫師表示,基因檢測的重點在於為病人找到相對標靶或是免疫藥物治療,以肺腺癌來說,至少已發現 9 種基因突變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不過,仍有其他的肺腺癌病患不適用。透過涵蓋較多基因檢測標的, 就能找到更多突變位點來因應治療需求。 以大套組(Large Panel)來說,通常包含數百個基因,甚至可以涵蓋整個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它們通常用於全面基因組分析(CGP),以檢測可能與疾病或其他遺傳性狀相關的基因變異。李純慧醫師解釋,美國在多年前的癌症基因檢測就已做了資料庫模組的建構,他們認為癌細胞的轉位型態突變都與致病基因有關, 因此透過較多的基因蒐集來因應精準治療。 NGS 大套組的優勢在於能夠偵測到與癌症的基因變異與相對應的治療藥物有較全面的資訊。李純慧醫師表示,以肺腺癌來說,由於基因變異複雜,單一標靶治療已不足,特別是近年不少特殊的年輕且沒有風險因子的族群,更有可能合併其他更複雜的基因突變。另外,像是已接受第一線治療的癌友,後來卻發現治療效果變差,或者是再度復發,這表示癌細胞的突變是有別於原來的型別,這些類型的病患就較適合做大套組。 小套組:適用明確基因突變、必須盡快用藥者 至於小套組也有其需求族群,李純慧醫師說明,如果病患判斷有明確的基因突變, 加上是初診斷或者必須較快找到因應藥物的話,小套組就能發揮其醫療價值。 李純慧醫師表示,究竟要做大套組或小套組必須要做完整性的評估,她舉例,門診有一位 32 歲男性病患,一開始是骨頭痛了 2~3 月,後來確診為肺腺癌轉移, 病患不僅癌細胞擴散到肺部,肩胛骨都被癌細胞啃食相當嚴重,同時也有相當嚴重的腦轉移。 由於病患表達希望能早點用藥,加上第一時間測出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 的基因變異,因此一開始便是以小套組檢測為主同時趕快提供相應治療;但由於同時間評估患者年輕屬於特殊的族群,也建議做大套組檢測,結果檢測到因小套組檢測設計限制而無法偵測到的另一致癌基因的缺損。李純慧醫師說明,此個案的致癌基因顯示對於特定標靶用藥的有效期較短,因此透過大套組所抓出的基因變異便可讓他在精準用藥上更有個人化的評估,找到效益更好的治療方針。 李純慧醫師強調,很多癌友會疑問為何藥物對自己無效或者治療過程又復發?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基因變異型態的複雜度造成,從目前罹癌的族群趨勢觀察,年輕確診且轉移的病患有增長趨勢,因此也期望未來透過 NGS 發展的普及,在癌症的個人化治療當中,能在第一時間找到最好精準的用藥,讓癌友安心面對疾病治療。 (圖/成大醫院腫瘤內科 李純慧主治醫師)

目標2030減三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數!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成關鍵

目標2030減三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數!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成關鍵#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根據衛福部公布之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多年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佔總死亡人數四分之一,每年約有超過5萬名國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治療是台灣健康議題中極待解決的問題。今年,賴清德總統也喊出健康台灣願景,目標在2030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顯示政府對癌症早期篩檢、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的重視。而基因檢測在精準醫療中更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能識別癌症患者的基因突變、估計治療效期,更能因應腫瘤新衍生的抗藥性,迅速更換治療,從而幫助醫師為患者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正式納入健保,長年深耕並領導癌症基因檢測領域的行動基因(ACT Genomics Co. Ltd.),更協助將NGS檢測無縫整合到各家醫院的癌症治療計劃中,幫助更多癌症患者獲得更精準的治療,國家健康願景更邁進一步。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納入健保,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標靶藥物治療癌症的效果優於傳統手術和化、放療,先進行基因檢測可找到患者可能的突變基因,更精準地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然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項目數量不同,費用也有所差異,自費價格約1到10萬元不等,對癌友而言更是筆不小的負擔。所幸自今年5月1日起,NGS納入健保給付,將以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條件,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自付差額方式,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預估每年將有約2萬多名癌友受惠。 行動基因引領基因檢測技術,目標今年賦能符合資格醫療院所助力精準醫療 行動基因作為NGS領域的領導者,其台北實驗室通過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及美國病理學會 ( 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 ) 認證,確保檢測的合規性和準確性。截至六月中旬,行動基因已與逾六成符合健保申請資格的醫療院所簽訂檢測服務合約,立項超過200項符合新法規的檢測服務,目標今年賦能符合資格的醫療院所,都能使用精準檢測服務。行動基因台灣總經理游麗玲表示,行動基因目前的研究方向與台灣次世代基因健保給付政策相吻合,除加強與學會、基金會等第三方單位合作,同時積極且持續參與國內機構主持之基因檢測計畫,期望將精準醫療深化並普及化。 結合AI科技,加速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展 國際上已有許多利用NGS檢測衍生的生物大數據進行臨床應用,進一步發展創新癌症醫療產品。例如韓國藉此提供公共衛生研究有效的資料和樣本管理系統;日本則成立專門負責醫療研發的資助機構以支援基因研究和數據管理。行動基因技術長陳華鍵表示,行動基因近期將通過與研究機構合作,發展基因檢測結合機器學習的本土疾病風險評估模型,以協助疾病預防與診斷。陳華鍵進一步說明,由於NGS檢測在分析過程中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強大的大數據處理能力來發現和再分析疾病。行動基因將持續透過機器學習優化演算法,並導入LLM與Generative AI科技,提升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行動基因目前也在研發深化AI科技的應用,並參與國際研究計畫,如美國癌症研究之友主持的同源重組缺失之生物標記協調專案(HRD Harmonization Project)。 近期,行動基因更優化了其癌症基因檢測技術,不僅一次可檢測440個癌症相關基因、13個融合基因和350多種融合基因組合,涵蓋標靶、免疫、荷爾蒙和化學治療評估,檢測結果更於近日縮短至8個工作天,幫助醫療團隊更快擬定出最佳精準治療方案。行動基因研發團隊也持續觀察最新檢測形式,確保提供最具臨床價值的檢測。 陳華鍵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是台灣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行動基因作為醫療單位臨床及研究的精準檢測夥伴,致力於技術創新,研發費用更達2023年營業支出的26%,以提供更完善的專業檢測數據。未來將持續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輔助臨床判斷與治療策略,共同推動癌症治療和精準醫療的進步與普及,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合作示範計畫領航 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NGS納健保 預計年益2萬癌症病人 開啟台灣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合作示範計畫領航 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NGS納健保 預計年益2萬癌症病人 開啟台灣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癌症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的相關醫療支出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近兩成,反映出癌症治療對健保資源的巨大需求。面對這一挑戰,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衛生福利部於5月1日將19種癌症的NGS納入健保給付,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評估標靶藥物精準投藥,預計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主辦,羅氏大藥廠協辦的「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於今(14)日舉行。會中邀請到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楊志新院長等多位重量級人物,以啟動沙漏的形式象徵從示範計畫的積累到健保給付的具體落實,共同見證台灣癌症精準治療進入新紀元,接軌國際醫療趨勢。 國衛院攜藥廠、醫院跨領域合作,建立臺灣首個本土基因資料庫,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院長特別指出,「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是一項跨領域合作的典範,包含國衛院,衛福部、五家國際大藥廠 (羅氏大藥廠、台灣中外製藥、台灣默克、台灣禮來、台灣諾華)以及17家醫院(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高醫大附設醫院、義大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基隆長庚醫院、臺北慈濟醫院、花蓮慈濟醫院、馬偕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三軍總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新光醫院、羅東博愛醫院)的支持與協作。 這一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為醫師提供精準的臨床醫療決策支持,收案癌別包含肺癌以及五大消化道癌症。計畫同時成功建立臺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linico-Genomic Database,CGDB),期能累積真實世界數據加速未來藥物的開發和法規核准流程。截至2024年5月已收錄近兩千筆珍貴真實世界臨床與癌症基因資料,為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寶貴資源。 司徒院長表示,此計畫不僅促進了臺灣精準醫療體系的發展,也推動了醫療大數據的建立和應用,進一步加速了新藥的研發和核准,為臺灣癌症病人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他對所有參與的藥廠及醫院深表感謝,他們的共同努力使得這一計畫能夠成功實施,為臺灣的癌症精準治療開創了新的篇章。 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池田秀子總經理表示:「默克很榮幸能參與這項意義非凡的國家型計畫,並對台灣接軌全球精準醫療重要趨勢,有所貢獻。作為全球領先的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將持續致力推動醫藥創新與智慧醫療,增進病人福祉,共同實現『健康台灣』願景。」 台灣中外製藥岡本崇董事長表示:「非常榮幸能參與這個推動台灣精準醫療的重要計畫,我們衷心期盼這項成果能為未來的癌症患者帶來極大的幫助。」 台灣禮來勝間英仁總經理表示:「身為健康醫療照護體系的夥伴,禮來很高興先前能與國衛院合作推動『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也樂見NGS健保給付的啟動,透過群策群力共同加速台灣的精準醫療發展、建立生物資料庫的真實世界數據。」 羅氏大藥廠Girish Mulye總經理表示:「我們樂見羅氏與國衛院的示範計畫成為台灣精準醫學治療的基石,並且由國家政策繼續延續下去。」 NGS納入健保給付,19種適用癌別,定額給付最高3萬,提高醫療效益並減輕民眾負擔 針對NGS納入健保給付,中央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說明NGS的健保給付將涵蓋19種癌症,包括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以NGS及單基因檢測提供民眾多元選擇。給付區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等三種,依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另依專家建議各癌別之檢測時機不同,每人各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 石署長強調,為確保檢測品質並評估後續健保治療藥物的反應與療效,醫事服務機構申報醫療費用須併同上傳檢測結果,以確保能夠在評估給付效益和調整政策時有足夠的實證數據支持。未來若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時,醫療機構可以通過資料庫即時查詢藥物的適用條件,避免病人重複接受檢測,從而提升治療效益並降低經濟負擔。此外,健保署亦將致力於促進更多的臨床試驗和新藥的媒合,期許為民眾提供更多治療的選擇。 次世代基因定序可推動台灣癌症精準治療革新,為醫師及癌友找到最適當的癌症治療策略,邁向全球領先地位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楊志新院長分享了從臨床醫師的視角對NGS檢測和健保給付政策的看法,指出這些進展將使台灣在全球癌症治療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台灣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已多年,透過基因檢測使醫師能做出更全面的臨床決策,能大幅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同時降低無效用藥,使健保預算更有效地被利用。 臺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董事認為,將NGS納入健保給付是一項重大突破,不僅大幅減輕了癌症病人的經濟負擔,也為他們帶來了實質的希望。賴醫師分享了許多癌友的心聲,他們對於能夠接受更精準、個人化的治療感到非常的欣慰。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病人可以得到更精準的治療建議,從而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賴醫師指出,這不僅提升了治療品質,亦實質給予病人和家屬在等待治療決策上的支持。 NGS納入健保給付政策的實施,不僅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亦使病人能夠在需要時獲得最適當的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並降低不必要的醫療開銷。在推動癌症精準治療的同時,更可見臺灣正逐步建立永續且高效的健康醫療生態體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