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事半功倍睡覺法!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事半功倍睡覺法!#睡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好睡一覺,可以不吃藥」!在生理上,睡眠本身就是在進行修復身體系統的耗損,是身體的一種自療過程。在白天,不管是工作或是運動,我們總是勞心又勞力,這對身體的細胞而言是長時間的使用與耗損,睡眠,就是身體休養生息最重要的時刻!無論是原始人,還是現代的上班族,在不少地方都是一樣。現在我們要說明的就是維持「生理時鐘的規律」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系統)活動。不管是早睡還是晚睡,「自律神經系統的活動都不會因睡眠的時間點而改變」,這是老天爺放在我們身體裡的使用說明書。白天活動的時候身體會啟動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最主要的作用,是對抗外界的壓力,例如因應工作時身體上、心理上的負荷,還有幫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緊急事故、應付外在突如其來的威脅等。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是幫助頭腦休息、身體修復,所以到晚上就會啟動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可以說是互為拮抗,但又互相協調的。不管是勞力或是勞心,身體在活動時一定會有耗損。耗損會慢慢的累積,累積多了會出問題,頸椎就是其中之一的毛病。那身體是在什麼時間修復的呢?在晚上11 點到凌晨3 點這段時間,這一段時間非常重要!就醫生的觀點來說,我非常不建議熬夜。那些天天上夜班,或是習慣晚睡的人,他早上起床的時間也相對較晚一點,可能是早上9、10 點才起床,甚至到了中午,他們會說:「睡眠時間很夠啊,我的身體已經習慣晚睡,生理時鐘早就改過來了。」但這其實還是熬夜!再強調一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活動不會因睡眠的時間點而改變。沒有人喜歡上夜班,上夜班的人都是為了生活,是不得不的選擇。晚上工作的人必須把已經放鬆的身體,重新集中注意力;或者是說,必須強迫自己的交感神經開始活動,這時候身體可是要比白天更用力好幾倍,才能強迫自己抵抗上天給身體的設定,才有辦法完成我們想做的工作。但時間慢慢累積下來,對身體的傷害還是遠遠超過我們所賺到的錢。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順著自律神經系統的規律來做事情,就像沿著平緩的下坡騎自行車,是非常輕鬆的,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我稱為「省電模式」。但是如果我們違反身體天生的規律,就像騎自行車上陡坡,要耗費更多的力氣和專注力才有辦法對抗坡度,我稱之為「耗電模式」。常常我們心裡莫名覺得煩躁,可能來自於身體處在耗電模式下,煩躁是身體對睡眠問題的訊號,但是我們不一定曉得。就頸椎方面來說,如果身體長久都沒有處在足夠休息的狀態,包含神經、肌肉和心理的狀況,以及免疫系統也會因為我們的作息不正常而受損。以我自己罹患頸椎病的經驗,我會希望每天都早一點睡覺,讓我的頸椎肌肉、肩膀能獲得更充分的休息。這甚至比我做復健拉脖子還有效。無獨有偶,這方面中醫的角度和西醫不謀而合。以中醫經絡循行時間而言,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經氣走膽經,丑時(凌晨1點到3點)走肝經。中醫認為「凡十一臟取決於膽」,肝膽疏泄功能正常,氣機才會順暢,人體才會健康。也就是說,人體最重要的睡眠時間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若這幾個小時能好好睡,身體的病痛自然較少。(本文摘自/不開刀,治頸椎:林頌凱醫師全方位剖析你的頸椎毛病,從根本解決肩頸痠痛麻/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 )

父母必知「睡眠儀式」 養出好睡寶寶

父母必知「睡眠儀式」 養出好睡寶寶#睡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晚上就寢前,往往是親子雙方最疲倦的時段,一旦孩子仍然吵吵鬧鬧,不肯上床睡覺,容易造成爸媽精神緊繃焦慮,一氣之下恐怕也沒有好臉色,對孩子、家長雙方都是負擔。獨立就寢的能力需要從小養成,作息、活動力、就寢三件事環環相扣。小小孩床鋪不要太軟 以免蓋住口鼻育兒專家林芝鈴說明,要引導孩子入睡,首先可以營造好的氛圍,藉由「睡眠儀式」促進睡意。燈光調暗、窗簾拉上,用溫柔的語調提醒孩子睡覺。床鋪不要選擇太軟,以免蓋住口鼻、影響呼吸的風險,硬度介於比硬板床還軟、比軟墊還硬為佳。假使孩子需要抱著哄睡,擺動不要太大,緩而輕的拍打屁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講晚安故事哄睡,語調不要太戲劇化,以輕柔語調營造睡意。如果孩子經常半夜醒來,要當心是不是有奶量不夠的問題,造成孩子飢餓醒來。如果孩子晚上喝奶後數小時才睡覺,可再補喝一些奶,防止中途飢餓醒來。中午到下午間可以午睡2至2.5小時孩子白天怎麼睡,才不會影響夜間睡眠?林芝鈴專家表示,中午到下午間可以讓孩子有個2至2.5小時的午睡,才能支撐下午至晚上的體力,如果是比較小,1歲內的寶寶,需要睡眠的總時數更長,晚上5到6點時可再加小睡30分鐘。不要因為小睡時間過長,或混亂的睡眠,影響晚上的睡眠。通常孩子的不規律性睡眠最容易發生在外出時,年幼的孩子出外時最好可以將推車上方罩子蓋下,減少新奇事物造成視覺過度刺激,也讓孩子知道是要休息的時間。如果讓孩子接受到大量刺激,容易增多情緒反應,晚上也會比較難入睡。可以在孩子5至8個月大時試著到公園,不僅聲音刺激低,還能多看綠色植物護眼。「放電」好入睡?事前準備齊全 降低家長擔憂當孩子會走會跳時,不少家長會帶小孩子出去「放電」,以幫助孩子夜間更好入睡。公園會是許多家長的選擇之一,但是公園遊樂器材是半開放式的場所,遊玩的孩子年齡混雜,擔心小孩的安全問題,該怎麼辦呢?林芝鈴專家說明,帶小小孩到公園,避開國小生放學的時間、正中午,中間空檔最佳的時間會落在3、4點時。若是學步兒,可考慮去親子友善公園。一般公園內,會走、走得穩的孩子佔大多數,有些孩子玩得開心,會不愛家長頻頻跟前跟後。要降低家長內心的擔憂,事前準備齊全很重要,可以評估孩子能力是否已可自如行動,如蚊蟲藥、點心等。如果孩子在公園內與其他孩子不小心發生碰撞,除了保護孩子,也別忘了給予對方尊重。孩子與其他孩子交際的第一步或許在公園,學習互相尊重是孩子也是家長的課題。

睡覺學問大 影響身心健康

睡覺學問大 影響身心健康#睡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有句成語叫「自作自受」,無論從字面上或引申意義來看,說得一點都沒錯。一個人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睡彈簧床墊或無彈簧床墊,蓋暖和的被子,或是房內開了一盞小夜燈,健康狀況都會隨之而不同。仰睡非趴睡 可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率一些關於新生兒的科學研究顯示,只要讓寶寶仰睡而非趴睡,就可以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率。至於我們大人則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姿勢,而且這麼做永遠都不嫌遲。一家英國的連鎖旅館針對3,000名住客進行了一項調查,以得知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是否會對身心安適造成影響。結果顯示,睡左側的人,起床時心情較愉快、樂觀,也比較不緊張。根據數據,睡左側的回答者,有25%起床時,對人生有正面看法,睡右側的回答者則為18%。睡床左側的男性 生性善於保護他人某些行為心理學家針對這點進行了研究,認為睡床左側的男性,生性善於保護他人,也比較實際;至於睡床右側的女性,生性則較浪漫多感。不過,這也與各地文化有關。在中國文化與風水研究中,睡在床右側與「陽」(責任與行動的同義詞)相連結,左側代表的是符合女性善感特質的「陰」。關於睡姿的問題,帶動了無數科學研究,而這些研究又徹底顛覆了醫學上的說法。幾十年來,我們都誤以為該讓寶寶趴睡,以避免寶寶因溢奶而窒息,時至今日卻已不同。所有醫生都建議要讓寶寶仰睡,因為這個姿勢能大幅減少新生兒猝死的風險。只要想想一個讓被子裹住的小寶寶,整個人陷進了過軟的床墊中,就可以明白,寶寶會有缺氧的危險。要是寶寶容易溢奶的話,可以在床頭下墊一大本厚重的書,使床墊微微抬高。(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寶瓶文化出版)

冒痘上火 想消火氣要常按這穴位

冒痘上火 想消火氣要常按這穴位#睡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好睡覺養肝,飲食清淡養脾,多食用白色食物養肺,加上簡單的穴道指壓,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舒壓降火氣,養顏又美容。作息不平衡 五臟六腑都上火常聽人說火氣大,容易口臭、便秘、冒痘,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肝火的問題,其實在中醫養生觀點中,當我們飲食作息不平衡時,不同的臟腑都有可能上火。從日常的生活中,稍微留心,就能觀察得到五臟六腑想跟你說的話。容易焦慮易怒,或許是肝開始拉警報。「脾」氣好不好,聞口氣就知道。想改善皮膚問題,就從養肺開始。肝火旺  易發怒中醫認為肝的功能是「主疏泄、調暢氣機」,當肝火旺時,氣血就會不順,容易暴躁動怒。「肝開竅於目」如果最近眼睛容易乾澀,或是眼睛中血絲密布的時候,代表肝火偏旺,大部分引起肝火是來自睡眠問題,經常熬夜的人一定會導致肝火大增。想要改善,一定要調整睡眠,不要熬夜,讓肝火平和一點。太沖穴  疏肝理氣太沖穴位於腳背上,約在腳的大拇指和第二腳指指縫間,往上約一寸處。可以沿著指縫往腳背按壓,肝火比較旺的人,壓到這個位置會有明顯地疼痛感,越痛代表肝火越重。按摩前可以先熱水泡腳10分鐘,再由下往上推揉3分鐘。時常按揉太沖穴,可以疏肝理氣,降低多餘的肝火。(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17期6月號)

晚睡不健康?別再被爸媽騙!

晚睡不健康?別再被爸媽騙!#睡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強迫孩子在他們不想睡覺的時候睡覺,是一項犯罪行為,告訴父母孩子一天該睡幾個小時的表格,是很荒謬的東西,要確認孩子一天該睡幾個小時很容易,你只要有鐘就好了,有了它,你可以測量孩子該不間斷地睡多久,才能睡飽,我說的是睡飽,而不是有活力,有些時候孩子需要睡比較久,有些時候孩子沒有在睡,但想要躺在床上,因為他累了,但還不想睡。 睡前講話會「把瞌睡蟲趕跑」疲累的時期:晚上孩子心不甘情不願地上床,因為他不想睡,早上他心不甘情不願地下床,因為他不想起床,晚上他假裝他不想睡,因為大人不允許他一邊躺著一邊剪圖畫、玩積木或娃娃,他們把燈關掉然後禁止孩子交談,早上他假裝他在睡覺,因為大人命令他立刻下床,用冷水洗澡,這些孩子是多麼開心地迎接咳嗽和發燒啊,因為這些症狀可以讓他留在床上,雖然他沒有在睡覺。和諧的時期:很快睡著,但是在清晨之前起床,精力充沛,需要動來動去、調皮搗蛋,不管是陰沉的天空或是房間裡的涼意,都不會讓他萌生退意,他很晚睡,甚至到11點才睡,就讓他在床上玩吧,如果人們認為睡前講話會「把瞌睡蟲趕跑」,那為什麼他們不覺得,不得不聽話所產生的怒氣不會「把瞌睡蟲趕跑」呢 ? 父母貪圖方便 創造睡覺規則先不管這合不合理,規則就是:睡得越早,就起得越早,父母為了貪圖自己的方便,創造了另一個虛偽的規則:睡得越多,就越健康,除了白天那有氣無力的無聊,他們現在還要變本加厲,在晚上也把那令人痛苦的、等待睡意降臨的無聊強加在孩子身上,實在很難想像,還有比這更獨裁、更殘酷的命令:「快去睡!」那些晚睡的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他們常常徹夜喝酒狂歡,然後又必須早起工作,於是睡得很少。 神經衰弱的人,若有一次黎明即起,並且神清氣爽,那時候他就會聽從建議,早睡、沒有長時間待在人工燈光下的孩子,其實在大城市裡也沒有享受到多大的好處,因為在清晨的光線中,他們無法跑到戶外,只能在拉下的百葉窗後躺著,他們已經開始心情陰鬱、滿腔忿怨,這對一天的開始來說不是什麼好兆頭。(本文摘自/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心靈工坊文化出版)

孩子睡覺狂打呼 影響白天情緒、學習

孩子睡覺狂打呼 影響白天情緒、學習#睡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會覺得小朋友打呼很可愛,或是覺得打呼代表睡得很熟,但其實打呼可能暗示著小朋友睡不好,或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醫師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睡眠常中斷、打呼,早上不易叫醒,白天精神情緒不好或有學習問題等,都要注意是否有睡眠問題需要處理。打呼≠熟睡 恐是睡眠呼吸終止症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張詠森醫師表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兒童盛行率約1~4%,主要是因為睡眠時,上呼吸道間斷性的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症狀包括經常性打呼、睡眠中呼吸突然暫停又恢復、睡得不安穩或夜間會醒來、鼻塞或張口呼吸、早上不易叫醒等。別忽視!長期恐造成心血管疾病若不治療可能導致孩童情緒起伏大、易怒、沒耐心、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及學習問題等,長期還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異常。通常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需要到睡眠檢查中心睡一晚,做多層次睡眠檢查才可確定診斷;至於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手術及使用呼吸器等。另外,張詠森醫師強調,要讓小朋友睡得好,平時的睡眠保健也很重要,例如固定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時數、適度運動、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保持安靜幽暗的睡眠環境等,而睡前2~3小時也應避免使用3C產品。也提醒家長,若發現小朋友仍有睡眠問題,則應即時帶小朋友至專門的兒童睡眠門診就醫。

小便滴滴答答!他尿失禁嚴重 沒用護墊不能睡

小便滴滴答答!他尿失禁嚴重 沒用護墊不能睡#睡覺

(優活健康網陳思綺/綜合報導)忍不住就尿出來!62歲的陳先生,幾年前曾短暫做過攝護腺肥大治療,因忙碌而中止,近一年來陸續出現排尿困難、急尿,有時來不及到廁所就尿下去。近期情況更加嚴重,排尿時用滴的,每次只能尿出少許,且不時有尿液滲出,甚至需要用護墊檔著才不會弄濕外褲,最後連夜間也會尿床,不得不就醫。3~4成老年人 有漏尿困擾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周固指出,尿失禁就是不自主的漏尿,並非只是女性的問題,男性也會發生。據美國2014統計,65歲以上約30~40%的人有漏尿困擾,男性約占5~15%。上述個案經初步理學檢查,下腹部微凸,無明顯壓痛;肛門指診發現攝護腺肥大,超音波檢查確認餘尿量高達800cc以上(正常約為400cc)。診斷為攝護腺肥大合併尿滯留及滿溢性尿失禁,經攝護腺雷射切除手術後,排尿情況得到改善,且餘尿量恢復正常,不再漏尿。尿失禁分4種 年紀大是主因周固醫師說明,滿溢性尿失禁發生原因,為膀胱無法正常排空,當小便累積過滿,又持續增加時,膀胱壓力上升,使得小便溢出;同時因膀胱壓力過高,使尿液無法自腎臟排出,而積聚在腎盂內,甚至膀胱輸尿管發生逆流,造成腎水腫。此個案由於攝護腺肥大,長時間小便困難,造成膀胱失去代償功能,尿液常不自主的滲出,發生在夜間時就與尿床相似,倘未儘早治療,腎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造成男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包括: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治療後、神經病變(如糖尿病、脊椎受傷、多發性硬化症、中風等)、服用藥物、年紀大於65歲。周固提到,尿失禁可分為四類:1) 應力性尿失禁/是膀胱出口閉鎖不佳造成,當腹部用力,像是咳嗽、大笑等情況時,腹壓增加,壓迫到膀胱就會漏尿。2) 急尿性尿失禁/膀胱過動所致,可能當感到尿意,來不及到廁所便尿出來。3) 滿溢性尿失禁/因膀胱無力或尿道阻塞導致。4) 功能性尿失禁/由於藥物或其他健康問題造成。周固醫師提醒,小便頻繁,每次只能尿出少量尿液、排尿時要等很久才能尿出、小便無力、要用盡力氣才能尿出、尿完後仍感覺沒尿乾淨、排尿不舒服、腹部持續有腫脹感,倘有以上情況時,應儘早就醫治療,以免對腎臟造成傷害。

火燒心只能坐著睡 新藥助8成患者改善

火燒心只能坐著睡 新藥助8成患者改善#睡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吃太飽、喝太多,容易胃食道逆流,即俗稱的「火燒心」,甚至夜間出現胃脹氣、胸口灼熱感,甚至只能靠著床頭、半坐臥睡,睡眠品質不佳,造成白天精神不濟、工作效率差, 然而若是依賴咖啡提神,恐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輪迴;醫師表示,台灣約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目前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為最廣泛使用的治療藥物,卻有45%患者認為其效果有限。使用傳統藥物 4成5患者需尋求輔助性治療台灣消化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教授指出,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有火燒心、胃酸逆流、喉嚨沙啞、失眠、噁心想吐等,目前治療的藥物有四種,除制酸劑、胃黏膜保護劑、及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H2RAs)外,最廣為使用的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然而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吳明賢醫師表示,傳統質子幫浦抑制劑,藥效作用時間有限,需配合飯前服用,且嚴重者需一天服用兩次。超過6成胃食道逆流患者希望藥物應有效改善夜間不適。根據一項針對亞洲地區胃食道逆流患者服用傳統PPI治療的調查顯示,4成5以上患者認為,傳統PPI治療改善夜間症狀的效果有限,多數患者需自行尋求其他輔助性治療來緩解,例如服用健康補給品、中藥、居家療法等。調查也指出,近6成患者認為理想的藥物應能提供改善夜間不適症狀且療效應達24小時。新藥已有健保給付 協助改善夜間不適台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曾屏輝醫師指出,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透過雙重緩釋技術,能有效延長胃酸控制療效時間達24小時,和傳統藥物相比,一天只需服用一顆,除減少用藥數量,亦顯著改善夜間症狀。研究指出,相較於傳統質子幫浦抑制劑,改為每天服用1次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8成以上患者仍可有效控制心灼熱症狀,而夜間不適和睡眠品質均顯著改善,降低日常生活影響,對提高工作產能及減少出錯有很大的幫助。新一代雙重緩釋質子幫浦抑制劑目前已有健保給付,是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新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