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阻塞

三條冠狀動脈全都塞!大甲男子幸早求醫,撿回一命

三條冠狀動脈全都塞!大甲男子幸早求醫,撿回一命#血管阻塞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猝死事件讓全國民眾為痛失英才而遺憾,事後才透露出廖原已有三條血管阻塞,遺憾的是還來不及接受治療即離開人世。沙鹿光田醫院近來亦接獲一59歲李姓男子,差點因爲3條冠狀動脈全部阻塞而送命,所幸在心臟血管團隊的全力搶救下,撿回一命,如今恢復健康的他,已經開始計畫要出國旅遊,到處趴趴走。李先生表示,因為年輕時工作繁忙,飲食習慣較差,所以有高血壓、高血脂、膽固醇過高的「三高」問題,退休後,他開始重視養生,習慣每天早上打太極拳,有空時還會出國旅遊,形跡遍佈全球。樂於享受生活、體驗人生的他,還常受邀到各處演講,談自己在國外旅遊的種種見聞。日前,在公園打太極拳時,突然一股莫名的胸悶、胸痛湧上來,簡直讓他喘不過氣,李先生以為血氣不順,便去游泳池用SPA水柱沖身體,但胸口的悶痛絲毫未緩解。心知不妙的他求診於光田綜合醫院,經心臟內科夏治平主任詳細檢查後,竟發現李先生的三條冠狀動脈已全部阻塞,情況十分危急。夏治平主任表示,人體冠狀動脈一共有3條,大部分患者都只有1到2條冠狀動脈阻塞,像李先生這樣3條全塞住的個案較少,危險性高,治癒的困難度也高。所幸在施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將阻塞的冠狀動脈打通,李先生已渡過危險期,重獲健康。李先生笑著表示,自己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幸賴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團隊的專業,讓他現在又能出國旅遊了。未來也會謹守醫師的叮嚀,隨時注意身體狀況,按時服藥,並以清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來保持健康。夏治平主任提醒民眾,預防冠狀動脈疾病的不二法門,就是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除平時多攝取高纖低膽固醇的食物外,烹飪時應以低油、低鹽為原則。若家族成員中有人罹患相關疾病,或本身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肥胖、糖尿病等問題,都應特別小心冠狀動脈方面的疾病,維持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並定期健康檢查。即使曾有冠狀動脈阻塞病史的民眾,也別因「心病」對運動卻步,因為適度的運動能有效避免病情復發。一旦發覺胸口悶、痛,呼吸困難且倦怠無力的狀況,則須儘快在親友的陪同下就醫,以免耽誤寶貴的治療時間,危及生命。

血中膽固醇,啟動心臟血管疾病

血中膽固醇,啟動心臟血管疾病#血管阻塞

膽固醇有很多種,臨床上常用的,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蛋白膽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內含有大量膽固醇,滲入動脈血管壁中可被氧化,引發一連串的動脈血管壁發炎反應,開啟動脈粥狀硬化,若血清膽固醇過高,會引起大中型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膽固醇堪稱是一種 "壞"的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從肝臟攜帶脂肪至全身各組織,除去大部分脂肪後,即變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將多餘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將之排除,可以維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對心臟血管具有保護作用,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之風險,因此是一種"好"的膽固醇。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第三次成人治療指導」,理想的血清總膽固醇濃度應低於20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應低於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應高於40mg/dl,三酸甘油脂宜低於200mg/dl。當血清低密度膽固醇值大於160mg/dl,即為高危險群;若心血管危險因子超過兩個,則宜接受飲食治療及生活形式改變,經過3~6個月,若無法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降低於160 mg/dl以下時,則宜藥物治療。新店耕莘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王致皓指出若已罹患動脈硬化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腦中風、週邊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若血清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30 mg/dl,即為高危險群,經過3-6個月的飲食治療及生活形式改善,若無法使低密度膽固醇值降低於130 mg/dl以下時,則宜藥物治療或由醫師決定提早用藥時機;若低密度膽固醇超過190 mg/dl,可能是與遺傳基因有關的高膽固醇血症,有更高的機會發生動脈硬化疾病、心臟血管疾病,因此必須即早就醫評估危險因子,養成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經醫師詳細評估後,給予適當治療。血膽固醇濃度會隨著年齡、性別不同而有差異,通常血膽固醇濃度在五十歲時達到最高峰,男性比女性高,但婦女停經後,其膽固醇濃度會上升,甚至可能超過同年齡層男性層,心臟血管疾病之發生率也會趕上同年齡層男性,銀髮族要特別留心。近年來研究已證實,對於高膽固醇病患,降低膽固醇可以明顯減少冠心病及腦中風的發生率,並延長壽命。

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

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血管阻塞

人類全身的動脈血管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趨向硬化,造成血管腔道得狹窄阻塞,加上飲食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加速血管壁的硬化,導致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日漸增加,如果不能即早診斷及治療,會有截肢的可能。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表示,罹患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最普遍的症狀是患者在行走或運動時,小腿肌肉因為缺血缺氧,引發下肢的疼痛越來越顯著,休息後,疼痛現象會緩解消失,臨床上,稱為間歇性跛行症。如進一步嚴重缺血,連休息狀態都無法獲得足夠的供血量時,會造成肢端的靜止疼痛,再嚴重者,會出現夜晚疼痛,最終將導致肢端的組織潰瘍或壞死。對於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完整的檢查包括血壓、頸動脈雜音、腹主動脈瘤、腳足部皮膚的顏色、毛髮、腳趾、動脈脈動、小腿腹肌肉萎縮等。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好發的位置,通常是在股動脈和膕動脈交界處,愈遠端阻塞,血管繞道重建的可能性愈低,因為,遠端血管管徑越來越細小,繞道吻合手術困難度高,縫合的動作有可能破壞血管內膜的完整性,造成更嚴重、更遠端的血管阻塞。此外,因為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病變,所以,不單是四肢的動脈會受影響,心臟的冠狀動脈、腦部的動脈都是受到同樣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煙、肥胖、年齡、低溫環境等的影響。因此,完善的血管功能檢查就顯得相當重要,而動脈儀對患者周邊血管的檢查是一種安全、簡便、迅速、高度準確性、無侵犯性以及可重複檢驗的方式。其中,ABI (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的數據還可以用來推測心肌梗塞、中風的存在危險性;ABI正常指標值應大於 0.90,因此,若ABI 指標值小於0.90,患者就有周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同時,ABI指標值若越低,患者周邊動脈的硬化阻塞越嚴重。如果藥物治療無法改善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在血管外科手術考量下,就必須要有血管硬化程度、阻塞位置所在、側支循環情況等等資料,提供適宜的血管繞道手術,為患者肢端建立充足的血流管路,此時就必須考量進行動脈攝影的可能。提醒您,定期追蹤、常規服藥是確保人體血流暢通的必要條件;而戒菸(包括二手菸)、少攝食脂肪、維持正常血壓、血糖、適當的運動,則是延緩周邊動脈硬化的良方。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