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

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

2008/1/29(2022/3/15 18:36更新)

人類全身的動脈血管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趨向硬化,造成血管腔道得狹窄阻塞,加上飲食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加速血管壁的硬化,導致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日漸增加,如果不能即早診斷及治療,會有截肢的可能。

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表示,罹患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最普遍的症狀是患者在行走或運動時,小腿肌肉因為缺血缺氧,引發下肢的疼痛越來越顯著,休息後,疼痛現象會緩解消失,臨床上,稱為間歇性跛行症。如進一步嚴重缺血,連休息狀態都無法獲得足夠的供血量時,會造成肢端的靜止疼痛,再嚴重者,會出現夜晚疼痛,最終將導致肢端的組織潰瘍或壞死。

對於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完整的檢查包括血壓、頸動脈雜音、腹主動脈瘤、腳足部皮膚的顏色、毛髮、腳趾、動脈脈動、小腿腹肌肉萎縮等。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好發的位置,通常是在股動脈和膕動脈交界處,愈遠端阻塞,血管繞道重建的可能性愈低,因為,遠端血管管徑越來越細小,繞道吻合手術困難度高,縫合的動作有可能破壞血管內膜的完整性,造成更嚴重、更遠端的血管阻塞。

此外,因為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病變,所以,不單是四肢的動脈會受影響,心臟的冠狀動脈、腦部的動脈都是受到同樣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煙、肥胖、年齡、低溫環境等的影響。因此,完善的血管功能檢查就顯得相當重要,而動脈儀對患者周邊血管的檢查是一種安全、簡便、迅速、高度準確性、無侵犯性以及可重複檢驗的方式。其中,ABI (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的數據還可以用來推測心肌梗塞、中風的存在危險性;ABI正常指標值應大於 0.90,因此,若ABI 指標值小於0.90,患者就有周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同時,ABI指標值若越低,患者周邊動脈的硬化阻塞越嚴重。

如果藥物治療無法改善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在血管外科手術考量下,就必須要有血管硬化程度、阻塞位置所在、側支循環情況等等資料,提供適宜的血管繞道手術,為患者肢端建立充足的血流管路,此時就必須考量進行動脈攝影的可能。

提醒您,定期追蹤、常規服藥是確保人體血流暢通的必要條件;而戒菸(包括二手菸)、少攝食脂肪、維持正常血壓、血糖、適當的運動,則是延緩周邊動脈硬化的良方。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