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心肌梗塞、眼中風、耳中風⋯這些都跟動脈硬化脫不了關係。該如何讓血管回春?《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研究及專家意見,指出有氧運動不只能增加腦血流量,動脈硬化也獲得改善。流入大腦的血流量增加,不只對心臟血管有幫助,還能改善腦部問題,減緩老人記憶力衰退與失智症狀。
中風、心肌梗塞、眼中風、耳中風⋯這些都跟動脈硬化脫不了關係。該如何讓血管回春?《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研究及專家意見,指出有氧運動不只能增加腦血流量,動脈硬化也獲得改善。流入大腦的血流量增加,不只對心臟血管有幫助,還能改善腦部問題,減緩老人記憶力衰退與失智症狀。
巧克力除了可以減緩焦慮、舒緩女性賀爾蒙失調與生理週期的不適之外,還含有蛋白質、糖質、木質素、維他命、礦物、生物鹼及近期廣受食品營養界矚目的多酚,黑巧克力中所富含的可可多酚,是咖啡的八倍、紅酒的四倍、蘋果的三倍,具有抗肥胖、抗老化、抗發炎、抗氧化的絕佳功能。“ 國人飲食變化使部分疾病人數逐年攀升。根據2021年衛福部資料統計,心臟疾病和高血壓性疾病分別於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及第六,使心血管疾病儼然成為國人不可忽視的國病。國健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更顯示,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近兩年,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讓周遭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越來越多人將關注焦點放在自身健康上,也開始重視日常間的飲食和保健習慣的養成。據國際間發表最新實證研究驗證:最前端的抗氧凍齡妙方以及心血管的保健,與食用富含可可多酚的高濃度黑巧克力大有關聯,在日本也相當受到矚目。有數據顯示,70%以上的高濃度黑巧克力市場比起十年前已經成長了 12 倍。而日本食品龍頭品牌「明治」,在今年 11 月將可可多酚化為「大人系の加酚生活家 - 可可多酚 POP-UP STORE」,讓忠於養生、重視健康的人們能夠更進一步,體驗何謂黑巧克力帶來的抗老魅力,並藉此顛覆「巧克力=不健康」的刻板印象。 黑巧克力中最珍貴的成分:可可多酚 經常聽到喝綠茶有茶多酚、吃蘋果有蘋果多酚,這些抗氧化的成分 - 「多酚」,同樣也存在於黑巧克力之中,而且是高濃度的黑巧克力,才具有這些抗氧化的優質多酚。根據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的教授兼所長潘敏雄教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可可多酚化合物結構中,帶有芳香環之植化素,且多有 OH 質,概念類似兒茶素,而植化素的功能為何?簡言之,植化素就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為植物抵禦外界之防衛機制,富有生物活化性,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調節免疫與抗老化的效果。 可可多酚幫人類對抗:肥胖、老化、發炎、氧化 多酚類抗氧化的能力早已不是新聞,人體在日常生活與代謝中易生成活性氧物質,又稱自由基,一旦開始累積自由基,自由基便會開始攻擊細胞,導致疾病的產生,而多酚的功能之一,就是來中和自由基,減緩其對人體的攻擊性。在多酚與之抗衡的項目裡,論肥胖,食用黑巧克力中所含有的可可多酚,能促進生熱作用、抑制脂肪新生、促進脂解,還可預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這個觀念大大顛覆了「吃糖 = 變胖」的迷思!曾有實際的科學實驗佐證,巴拿馬的聖布拉斯群島庫納印地安人,傳統島民每天平均喝 5-7 杯的可可飲品,與不飲用可可飲料、搬到城市所居住的印地安人,後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高達傳統島民的九倍之多。 可可多酚可預防及延緩動脈粥狀硬化 再者,人隨著年紀與生活習慣所產生的老化,均與自由基不斷累積有關,而多酚最大的好處之一便是可促進內源性抗氧化防禦機制,不僅可以中和自由基,還可以防止記憶衰退、延緩大腦衰老,並調節神經生長因子,其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能進而調節血壓,減少長期高壓狀況下的荷爾蒙「皮質醇」的生成,對大腦營養素發揮作用,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的可能性,由此可證,無關年齡大小,長期與短期食用可可多酚,對健康成年人的動脈具有改善能力,尤其對男性效果更佳。 對於身體經常遭細胞攻擊而產生發炎後果的人,多酚亦具有抗發炎的功效,它能夠抑制促進發炎酵素 ex. COX-2, iNOS等,主動干擾發炎細胞的分泌過盛,調控炎症之分子途徑。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多人關注的抗氧化能力:可可多酚在直接抗氧化的影響上,能提供電子或氫原子來中和自由基,苯環可與自由基穩定共振,間接影響上,則可促進氧化酵素增加,調節控制訊號路徑。 可可多酚的六大好處 總合來說,黑巧克力中可可多酚的六大好處,食品科學界早已證實,根據日本許多學術研究報告均指出,固定攝取富含可可多酚 的72% 黑巧克力四週後,第一是血壓數字上有相當明顯的改善,收縮壓與舒張壓都顯著下降 ; 第二,根據「巧克力對身體健康的效果之實證研究」,定期食用黑巧克力受試者,他們的 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逐步增加,可望預防心血管疾病 ; 第三則是針對壓力指標較高的 25% 受試者,食用黑巧克力後發炎指數與氧化指數均有下降,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 ; 第四為活化腦部,無論記憶、學習等認知功能相關的 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有顯著提升 ; 第五則是造福過敏兒,我們吸入的氧氣中有些許比例會被氧化並變成“活性氧”,這可能對身體有害,進而引發過敏反應症狀的出現,可可多酚有抑制產生該活性氧的各種因子的作用,進而預防改善過敏 ; 第六則是多數女性看重的養顏美容,當身體因壓力等超負荷工作時,就會產生過多的活性氧,因而對皮膚和身體造成傷害,研究發現,固定攝取巧克力後,可以防止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下降。 不是黑巧克力就可以!多注意包裝上的可可多酚含量標示 想要攝取到黑巧克力中的可可多酚,最簡單的篩選方式不是看可可含量多高,儘管可可成份較低的巧克力,可可多酚含量通常不高,也無法發揮所謂的抗氧化功能,但更精確地挑選法,是直接確認巧克力外包裝上的可可多酚含量標示,目前已有些許巧克力品牌會將可可多酚標注在外包裝,選擇時可挑選小包裝為主,避免食用過量,可當成上班時的下午茶,減緩壓力又有益健康。 可可愛好者不能錯過的可可森林快閃活動 第一手獲取可可多酚正確知識 為了讓可可愛好者與更多人能第一手接觸可可多酚為健康帶來的各種益處,11/11 開始,將有一場屬於可可的都市森林快閃活動,於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大草皮正式展開!一座充滿金黃可可果實樹的可可森林,顯得特別吸睛!這幢台灣明治所打造的快閃店,綜合了五個與可可多酚相關的主題活動。第一站以綠色金色為視覺吸睛主力,以淺顯易懂的可愛圖示,深入淺出介紹可可多酚的神奇效力 ; 第二區彷彿來到時尚品牌網美牆,以可可葉、可可豆等多重森林元素,透過燈光與色彩的搭配,讓自己化身為鏡頭中最受矚目的焦點 ; 第三站產品展示區,可以看到大家最有熟悉感的明治巧克力,快速了解各巧克力所含有的可可多酚含量,未來在購物挑選上,能更輕易挑選讓自己美麗加「酚」的高質感可可 ; 第四站互動遊戲區,運用科技互動帶領參與者玩遊戲,了解自己的日常代謝「酚」數; 最後一站則是把日本文化帶入展區,望著眼前掛滿豐沛可可果實的可可樹,每一顆可可果實都是許願御守,寫下心中變美的心願,掛上可可樹,讓可可多酚實現每個人心中「為生活加酚」的心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為國人死因排名第二,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但由於高血脂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也因此民眾常常忽略危險性。民眾自行停藥 血脂達標率低 健康風險高為了提高民眾的治療認知,以及持續深化醫療品質,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首度舉辦「高風險病人血脂達標及促進方案競賽」,希望能夠過各醫院提出的照護方案,來協助病人有更好照護。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控制好低密度膽固醇對動脈性心血管疾病等病患的治療相當關鍵,台灣的血脂達標率相較其他國家低,最主要除了民眾的認知不足,也與病人常自行停藥有關,更比較擔心是改以保健食品甚至偏方來替代治療,反而可能造成其他風險。他期望醫療端能夠多傳達正確衛教,透過活動以整合性、跨領域合作提出促進病患福祉的想法,對於疾病改善將有更多助益。控制血脂 醫療院所跨領域合作是關鍵秘書長黃柏勳也提及,由於疫情關係,本次實體活動也改為線上,而疫情期間仍有13組團隊參與活動,也感覺到醫療院所對照護民眾健康的積極態度。黃柏勳秘書長特別表示,血脂的控制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臨床顯示風險越高的病人,達標率越低,對生命威脅也越高。「控制血脂絕對不是只有單一因素。」這次有報名團隊為臨床專科醫師、藥師的組合,這是非常好的交流;透過醫師、藥師、衛教師甚至是行政單位的共同參與,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成效。亞東醫院獲金獎肯定並落實血脂達標率而本次獲得金獎的亞東醫院團隊「油切部隊」,主要從大數據分析作為運用思維、社群軟體為媒介,並以提升急性冠心症患者血脂達標率作為主要目標。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吳彥雯主任分享,團隊在2018年學會推動血脂病人的治療指引之後,便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來進行個人化血脂改善計畫。亞東醫院的團隊成員有心臟血管醫學中心醫師,心臟內科護理師、心血管病房藥師、心臟內科營養師等,更有資訊工程師與跨領域的成員加入。專案運用個人化的需求,不僅做到推播提示服藥、健康管理指引,更整合生理數據,針對病人後續的照顧與衛教有更完整的提醒與分析。而在追蹤2018~2021第一季病患,急性冠心症患者血脂達標率更由20%提升至50%。吳彥雯主任表示,現在疫情期間也能順暢持續透過AI運作落實個人化照護,這是團隊二、三年來累積的成果,未來期許也能將這樣的系統運用在非急性個案照護,並整合更多科別,共同照護病患生活品質。這次活動是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第一年舉辦高風險病人血脂達標及促進方案競賽,未來學會也期望透過自身平台的角色,讓更多角色參與其中,共同為病人福祉持續努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6歲劉小姐懷孕9個月,日前無預警劇烈胸痛、瀕臨休克,緊急送醫,經診斷患有7公分大的主動脈根部動脈瘤,因主動脈瘤內膜裂開導致主動脈剝離。醫療團隊先取出胎兒,再進行脈瘤置換手術,歷時16小時救回母子倆,劉小姐現定期回診追蹤,順利回歸家庭生活。孕婦在第三產程 併發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同齡無懷孕女性4倍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蔡貴棟指出,主動脈剝離好發於動脈硬化、三高、肥胖、先天性結締組織病變患者;孕婦在第三產程時,受胎兒成形影響會增加20%的母體心臟輸出量,併發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同齡無懷孕女性的四倍。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為劇烈性胸痛,可依病灶分為A型、B型兩種。A型主動脈剝離因侵犯到主動脈弓、升主動脈,死亡率以病發當下每小時1-2%累計,且一旦主動脈根部破裂,將造成休克、心包膜填塞死亡,需立即手術;而B型主動脈剝離侵犯到降主動脈,可先以藥物控制。孕婦併發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案例極少見,若伴隨先天性主動脈血管壁異常,風險將大大提升。而如劉小姐情形,幼兒時期因主動脈瓣逆流做過主動脈辦膜修補手術,且於日後罹患7公分大的主動脈根部動脈瘤,更加劇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性。團隊評估,其先前做過心臟手術,所形成的沾黏或可延緩心包膜填塞產生時間,即與婦產科合作先進行剖腹產手術,確保無產後出血等症狀後再計畫執行主動脈剝離手術。術後需維持血壓控制 注意殘存的剝離血管有無持續擴大產後的修復期間,劉小姐病情急遽惡化,二度瀕臨死亡,醫療團隊緊急為其裝置葉克膜體外循環心肺支持系與人工心肺機,而後針對劉小姐的主動脈根部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兩種病症,進行逾16小時的升主動脈及主動脈根部動脈瘤同時置換手術。術後,劉小姐短暫出現抽蓄癲癇等症狀,蔡貴棟照會神經內科團隊積極治療,確定無嚴重顱內出血及腦部受損情況,待其生命現象穩定後轉至普通病房,經過一周復健,劉小姐順利出院。蔡貴棟提醒,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雖高,但只要能及時接受治療,多數情況下仍可獲得救治,亦提醒患者術後仍需維持血壓控制、注意殘存的剝離血管有無持續擴大之情形,定期回診追蹤;呼籲民眾養成運動習慣、調整規律作息、避免抽菸喝酒,如突然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應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有高血脂!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死亡總人數高達5萬3,697人,比癌症死亡人數多出了5千多人,而這些疾病都跟動脈硬化有關,一旦發生心肌梗塞極易導致猝死。新光吳火獅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主治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血管就是公路。今天公路沒問題很暢通,明天颱風天來,照樣有可能土石流,而通血管裝支架是修公路。今天花了很多錢把公路修好了,明天照樣可能會土石流發生,所以心臟病真正的治療重點,不在於修公路,而是水土保持——血管壁的維護。壞膽固醇越多 動脈硬化速度越快導致血管壁增厚,造成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就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簡稱LDL。研究發現,LDL越多,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當LDL控制在70-80 mg/dl的標準值時,動脈會停止硬化,往下降到65 mg/dl時,動脈硬化居然能得到逆轉。洪惠風醫師指出,研究發現透過藥物如果能讓LDL降得越低,動脈硬化的逆轉就會更快。市面上有一種PCSK-9的抑製劑,它可以把LDL,不管原來的起始控制值,可以再降60%。也有一些研究發現,當大概降到35 mg/dl左右時,它可以讓動脈硬化逆轉得更厲害。動脈硬化逆轉程度因人而異 降低心臟病機率是重點三高控制不佳會造成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各類心臟疾病的發生。只要降低LDL,心臟疾病的發生率也就能夠降低。洪醫師表示,有些人壞膽固醇要降到30 mg/dl動脈硬化才會停止;有些則大概到100 mg/dl就會停止,標準平均值是70 mg/dl左右,因人而異。洪醫師還強調,這是一個相對值,有些透過針劑注射的方式把LDL降到35的人,並不表示從此心臟病就不會犯了,但相較LDL高的人,他們得心臟病的機率更低。換句話說,降膽固醇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動脈硬化的速度,只要降了動脈硬化後,就可以減緩心臟病,這就是整個膽固醇治療的重點。有效控制LDL 遠離心血管疾病醫師表示,新型針劑的治療方式,適合壞膽固醇服藥控制效果不理想、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患,但因每個人動脈硬化逆轉速度有所差別,必須長時間持續實打才有理想成效。想避免動脈硬化,飲食少油炸,不抽菸,規律運動不可少,控制好LDL,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1名40多歲中年男性突發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血糖過高、動脈硬化,然而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頭號死因,約一半糖尿病人死於心血管併發症,減少5到10年壽命。也有不少案例像這位男性一樣毫無自覺,直到心臟病發作,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 要檢測飯後血糖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健康檢查只測空腹血糖,然而亞洲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較差,飯後血糖過高比例更多。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就要進一步檢測飯後血糖。國際糖尿病聯盟指出,飯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即使糖尿病前期,飯後高血糖也危害心血管。台灣糖尿病人5至7成飯後血糖偏高,飯後高血糖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因葡萄糖毒性而受損,長期下來將使血管發炎、氧化壓力上升,血管收縮功能變差,動脈硬化,易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有猝死危機。吃飯前後血糖差大於60 應調整飲食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非磺醯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速效胰島素製劑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腸胃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平穩。除了有效降低飯後血糖,還可延緩動脈硬化進行。根據歐美研究指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減少49%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愈早確診並開始用藥,效果愈好。杜思德理事長指出,飯後血糖和飲食息息相關,自己監測血糖,吃飯前量1次、飯後2小時(吃第1口飯開始算)再量1次,如果血糖值差距大於60,表示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應調整飲食內容。除了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也要注意飲食順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類,最後再吃澱粉類主食,細嚼慢嚥,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6歲的陳女士因視力模糊就醫,眼底檢查發現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經動脈硬化檢查發現,血管年齡在90歲以上,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也發現多處腦梗塞。陳女士已知有高血壓多年,但因沒有症狀而不以為意。天氣冷會造成血管收縮,血管內皮下斑塊出現裂縫,血小板聚集而造成血栓,需特別注意!動脈硬化易造成心臟病、腦中風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動脈硬化是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主因。除正常老化外,有家族史者發生機率較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高同半胱胺酸等都會加速動脈硬化。動脈硬化進展是無聲無息的累積,很多人往往會輕忽三高等風險因子。動脈硬化程度可經測量脈波傳導速度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脈波傳導速度可反映動脈硬化程度,硬度越高,傳導速度越快。脈波傳導速度的預測價值,在越年輕的族群越明顯,40、50歲左右檢查最好。頸動脈超音波則是測量頸動脈的內中膜厚度做為動脈硬化的指標,內中膜厚度每增加0.1mm,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5%。女性更年期後 動脈硬化風險增康宏銘醫師表示,不健康的血管縫隙大,容易卡進氧化物,變成血管內皮下的斑塊,是血管硬化的徵兆。然而女性冠狀動脈疾病不一定會形成明顯局部斑塊,而是廣泛硬化狹窄,造成血流不足。近半數女性患者沒有典型的心絞痛,而容易累、喘、虛弱、甚至晚上睡不好等,都可能是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所造成,難以早期發現。女性血管在更年期前受到雌激素保護,內膜調節功能較佳,不容易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但若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是自體免疫疾病,仍有動脈硬化風險,停經後更會加速發生。上述危險族群進補類需忌口,也應善用檢查,儘早篩檢,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少人曾經面臨要幫自己或家人選擇心臟血管支架的時刻,在心肌梗塞緊急手術時,很多人往往沒有足夠時間消化醫師給的資訊,錯過做出更好的選擇的機會。避免面對突然情況難以決定,不妨先了解致病原因以及心臟支架的特點。抽菸、三高是動脈硬化危險因子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俊毅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心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第2名,僅次於惡性腫瘤。所幸科技與醫學的進步,使許多疾病出現治療的新選擇,心臟血管支架就在近20年有顯著進步與改善,塗藥支架已發展到第2代甚至更新型。心臟血管(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的肌肉細胞血液與養分,隨著年齡增長與危險因子暴露,如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會出現粥狀動脈硬化,血管壁出現不正常斑塊而影響血流,心肌細胞會出現缺血性的症狀。症狀包含運動與使力造成胸悶胸痛的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塗藥心臟血管支架 減少支架再狹窄現有治療除了控制危險因子外,病人如果持續有缺血性症狀,需考慮使用心臟血管支架。心臟血管支架有傳統的裸金屬支架與在傳統支架外塗上特殊藥劑的塗藥支架,塗藥支架上的特殊藥物可將傳統支架的再狹窄問題從原本的20%降至3至8%,有效減少病人需要再次接受心導管處理支架再狹窄問題的風險。吳俊毅醫師表示,心肌梗塞、糖尿病、腎臟病與複雜血管病灶的病人,塗藥支架明顯優於傳統裸金屬支架。新一代的塗藥支架更改善第一代塗藥支架的缺點與問題。然而塗藥支架依然有其限制,接受支架置入術後的病人仍需要定期追蹤並且確實服藥。在醫師與病患的配合下,新一代塗藥支架是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