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老大好強?研究:出生順序不影響性格

老大好強?研究:出生順序不影響性格#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許多民眾都對家中排行存有既定的印象,像是老大好強追求完美,老二善於交際,老三生性叛逆。不過德國萊比錫大學近日公佈的研究顯示,出生順序對孩子的性格基本沒有影響,對智商倒是有點影響。過去認為:老大當家作主 老二善於交際為什麼普遍都對家庭排行的角色有所期待和設限呢?出生順序與孩子性格的關聯理論最早是由奧地利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他認為長子雖然享有特權,但也會帶有過重的責任感、擔心自己被取代、容易變得神經質。後來美國學者薩洛威從達爾文的演化論出發,在1996年提出「家庭利基理論,讓「出生順序決定性格」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他認為長子在體格上優於弟妹,因此主導性較強,友善性較低。至於排行較低的弟妹,必須尋求其他方式來伸張自我,因此善於社交,個性上也較為外向。然而萊比錫大學與美因茨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日推翻了這個理論,他們分析了德國、美國和英國2萬多成年人的數據後發現,無論哪國人,其主要的性格特質,例如外向性、情緒穩定性、親和性和盡責性與出生順序都沒有關聯。先前已有研究發現,從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到最後一個出生的孩子,其平均智商會略有降低,然而出生順序對智商的影響雖在大規模研究中得到證明,但從個人層面來講意義不大。如果將兩個孩子相比,後出生的人智商更高的情況也會超過40%,由此可知出生順序對智商的差別,小到不會對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

別再玩手機!桌遊4特質增進親子關係

別再玩手機!桌遊4特質增進親子關係#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3C產品泛濫,走在路上幾乎是人手一機,全台一起進入「滑」世代,然而也使人與人之間變的疏離,親子關係也容易因此降到冰點,北市衛生局表示,透過玩桌遊來陪伴孩子,可以有效增進親子關係。父母陪伴時間少 親子關係易疏離為了解青少年的網路使用及親子關係的概況,台北市衛生局102年曾對臺北市內近6萬名10~18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族群在網路使用狀況上分別有近半數及1/4的青少年表示,「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很久不下來」、「只要一段時間沒上網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更有18.8%的青少年陳述「不能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此調查分析同時顯示,父母親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且使用3C數位產品的時間及戒斷狀況都會減少;根據統計結果,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六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九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產生較佳的親密感。透過玩桌遊 增加陪伴並改善溝通由於臺灣社會結構下,家長陪伴子女的時間短,因此陪伴方式的選擇就更顯重要,臨床心理師陳以儒根據經驗,建議民眾可以利用玩桌遊陪伴孩子,因為桌遊具有4大特質,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規劃相關系列講座,幫助增進親子間的溝通。1)一起選擇遊戲、一起玩,有效減少 3C 使用時間並可以增進親子互動及修復緊張的親子關係。2)一起訂定遊戲規則,並將生活規範內化到規則,藉由遊戲的過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生活規範與行為。3)一起利用共同遊戲的過程,觀察並了解每個發展階段孩子的個性。4)藉由遊戲的勝負,適時教導孩子處理正、負面的情緒。

一家都宅!父母電視迷 孩子迷臉書

一家都宅!父母電視迷 孩子迷臉書#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父母比小孩更宅、更愛當沙發馬鈴薯、更不愛運動?最新一份調查「台灣兒少與家長上網行為觀察報告」指出,父母一週看電視的時間比孩子多約9小時,且週間使用網路時間也都比小孩多,應著重在親子間關係的維繫。最新調查結果指出,兒少最常上網瀏覽的網頁,綜合性入口網站銳減、社群網站倍增,顯示出小孩也迷上網路的人際關係與訊息互動,比較去年兒少使用的入口網站,前3名依序是Yahoo、Facebook、Google;但比率出現明顯變化,如Yahoo使用率自71%降至40%;Facebook從19%增加至35%,提醒家長需注意孩子們網路上的人際互動行為。此外,研究還發現,父母一週看電視的時間,比起孩子多近9小時,尤其是週間使用網路和電視的時間,都比小孩多,父母下班後當沙發馬鈴薯的機率似乎比兒童高,但兒少在週末上網時間為4.05小時,則比家長3.41小時為多。宅父母、宅兒童 是趨勢?對此,專家呼籲,父母平常要多關心、陪伴孩子,週末也要盡可能安排親子活動,以免小孩一頭栽入網路世界,忽略真實世界的互動;尤其是現在兒童的運動時數,幾乎是父母的2倍,提醒家長遠離「沙發馬鈴薯」,多陪孩子動一動,更能拉近親子關係。

樂閱讀/從詐騙電話檢視親子關係

樂閱讀/從詐騙電話檢視親子關係#親子關係

最近有則新聞,苦主是一名70幾歲的女性,「我搞大人家肚子了,急需150萬,還有我的手機換號碼了。」她先是接到一通自稱是他兒子的電話,後來又陸續接到「需要一筆錢請律師」、「需要一筆分手費」,更誇張的說法是「同事的爸爸急需一筆手術費」等,一個月來一共接到21通這樣的詐騙電話,總共被騙了1200萬日圓。對方明明說月底前會還錢,結果卻突然沒消沒息,覺得不太對勁的她打電話給兒子,兒子說他根本沒有打過,這位女士才驚覺自己被騙了。歹徒的犯罪手法愈來愈厲害,居然連打了好幾通電話都沒被識破,真是可怕。另一方面,也對日本的年長者竟然有此經濟能力,不禁深感佩服。我向旅居英國的友人提到這般詐騙手法時,只見友人笑著說:「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在英國吧!」他對於父母只憑一通電話便甘願為成年子女的疏忽擦屁股的態度,實在無法理解。父母疼愛子女,子女孝順父母的心情,我想各國都是一樣的。但在國外,至少在歐洲,親子關係不像我們那麼緊密。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和父母的關係就會變得比較疏遠,因為西方人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該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我認為日本的親子關係也要稍微疏離一點比較好,也就是成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有所改變。換個角度想,之所以會上詐騙電話的當,不就是因為平常親子關係疏離的緣故嗎? 接到平常完全不聯絡的孩子,或是冒稱是孩子朋友的電話,忽然有種被依賴的感覺而興奮不已。追根究柢,就是心態上過於依賴孩子而活的關係。那麼,接到這樣的詐騙電話該如何因應呢?總之,先找個理由掛斷電話,譬如「現在沒空」、「家裡剛好有客人」、「現在要出門」等。「等我這邊忙完了,再打電話給你。」對方要是存心詐騙,聽到你這麼說,也會自覺無趣地打退堂鼓。(本文作者/保坂隆)(摘自/理想的老後/如果出版)

醫訊/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

醫訊/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面對世界變動快速,該如何幫助孩子迎向這多元價值與智能的時代?增加他們的學習力與成長力。因此,員林鎮公所特規劃2013豐富人生系列講座,主題為「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由莊聰正老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現代父母如何協助孩子成長時間:102年10月12日(六)下午14:00~16:30(16:30~17:00提問與對談)地點:員林講堂(彰化縣員林鎮永裕街2號)洽詢:04-832 0648

樂閱讀/情緒同步!建立深層親子關係

樂閱讀/情緒同步!建立深層親子關係#親子關係

日前我到一所學校服務,我非常感恩輔導主任給我這個機會。我有了夢寐以求的彈性:足夠的晤談時間與次數、可以跟各方(學生、家長、導師、輔導老師)互動、可以規劃辦親職座談、還有輔導主任的信任與尊重。對我來說,在治療室幫助孩子,會有一定的限制。有時候,不管孩子再怎麼努力,一方面孩子個人的改變需要時間,改變的幅度可能也有限;二方面是因為雙拳難敵四腿,環境的力量大於個人,孩子就算改變了,在環境中還是弱勢。譬如,課業、晚睡及生活自理三大問題,是親子衝突很重要的原因。像是:「拖拖拉拉的,早就叫你先把數學做好再看電視,結果你偏偏就要先看電視,搞到現在十一點了,還沒做到一半。下次再這樣,我就不簽聯絡簿!」「不是跟妳說晚上不要再講電話了嗎?!現在都已經幾點了,電腦也還開著,妳是不想睡了是不是?!然後明天又叫不起來,我還要載妳上學,三催四請,妳以為妳是大小姐喔……」「家裡有兩個資源回收場,一個就是你的房間,另一個就是你在客廳的電腦桌。拜託,三、四天前的珍珠奶茶就這樣放著,本來想說就讓你自己收拾,沒想到到現在還放著!」像這樣孩子的家庭互動狀況都不是很好,這讓我擔憂!簡單來說,家長沒辦法在心理層面,跟孩子產生良好的互動。父母忙於工作,服務業社會常要工作到晚上十點才能下班。像是計程車司機跑一整天的車,還可能賺不到一般上班族的一日所得。孩子回家常常沒大人,談心也只能找網友,假日就想跑出去。這樣下去,生活常規當然會有問題,連親子關係的維持都亮紅燈。當一個孩子遭逢困境,如同我今天面對的孩子,根據研究,有兩個重要因素,可以讓孩子順利克服困境:良好的智能表現與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孩子本身的能力夠好,在某方面(如:學業)有好的表現,那麼可以彌補他的困境。孩子有令人滿意的關係,不管對象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其他長輩,對孩子都很重要。即使是青少年,看起來開始要跟父母保持距離了,事實上,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父母的指引,那麼,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後盾。所以,我在跟孩子互動的時候,首重的目標,就是建立關係。怎樣評估關係建立了沒?我有一個說法,就是,當孩子笑的時候,我們會不會也覺得想笑?也就是,我們的情緒能不能同步。當我跟孩子的情緒同步了,好像對講機的調頻對上了,那我就能感覺到孩子的感覺,我就能聽到孩子真正想說的話。關係好有什麼好處?這樣,孩子就會比較願意聽我們所說的話。好關係的其中一個要件,就是接納孩子,當孩子感覺到完全的接納,那是一種非常好的感受,為了這樣的感受,為了這樣的認同,孩子會自己努力往前進。這樣說吧!在談話開始之前,我會清楚地說明,我不勉強孩子跟我談他不想談的事,他隨時可以喊停,談完之後,我讓孩子看談話的記錄,孩子不想讓別人知道的,就刪掉!只有孩子同意的內容,我才會放在記錄裡。今天,我跟孩子談笑,我很開心!我也年輕過,我也做過荒唐事,我喜歡在上課睡覺,我喜歡打電動、看電視,我想騎摩托車,也對男女關係好奇,我曾經喜歡釣魚,我跟孩子一樣,喜歡很多大人不見得贊成的事。然後,下次我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他們會想辦法讓自己更好,就像我當初一樣。我會跟他們一起想辦法,至少,我願意當他們的朋友。青少年的不在乎,以及冷酷的外表,常常是一種防衛,他們還是願意跟人有友善的互動。我在軍隊中有一年的時間,專門跟各種列管的人員互動,包括:犯法的、情緒困擾的、適應不良的,相信我,即使困擾行為再怎麼嚴重,背後還是藏著渴望被瞭解與認同的心。(本文作者/洪仲清)(摘自/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新手父母出版)

哺育母乳極為重要!能促親子關係

哺育母乳極為重要!能促親子關係#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哺育母乳對於親子關係,是極為重要的嗎?教育家徐國靜曾在書中說,如果母親經常對孩子表示不滿,即便是嬰兒,也能敏感地接收到母親傳遞的訊息;因此,哺育母乳,是母親與小孩互動的最佳時刻,如果這時母親對於孩子產生疏離感,可能會在嬰孩的心理產生對母親的距離感,而影響親子關係。孩子餓了,本能會找母親,母乳就是母親自身攜帶的食物;孩子冷了也要找母親,被母親抱在懷裡就溫暖了;孩子睏倦了要找母親,母親拍打著、搖晃著就睡著了;孩子害怕了要找母親,母親來了,恐懼就嚇跑了。徐國靜強調,而這些生命之初的印象,會清晰完整地刻在孩子的記憶裡,構成每個人與母親的情感聯繫網。因為這些記憶與食、衣、住、行密切相關,隨時隨地可以觸景生情地被想起。而在敏感的嬰孩時期,如果一個孩子對母親儲存的痛苦記憶多於快樂記憶,他就會選擇以逃避、拒絕等方式來拉開與母親的距離。所以,如果母親在孩子出生的時候,能夠在哺育母乳時,與正在吸允奶水的小孩,輕輕地說說話,讓小孩能安心的喝著母奶,能增進孩子與母親的互動,也是給剛出生的小寶寶一個最棒的禮物!

醫訊/增進親子關係的教養技巧座談

醫訊/增進親子關係的教養技巧座談#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下父母心!做爸媽的都希望跟家中的孩子有良好的關係,要兼顧工作,又要賦予妥善教育給自家的孩子往往令父母絞盡腦汁;本周六(22)日在新光醫院有一場增進親子關係的教養技巧座談會,透過更多教養孩子的小技巧,能讓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上更得心應手!特別歡迎0-6歲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家庭前往參加,針對發展遲緩兒的家庭,是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及愛心;另外也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前往參加,相關細節可電洽。時    間:2012年9月22日(六)上午09:00~12:00地    點:新光醫院第五會議室(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95號)洽    詢:(02)28332211轉2581社會服務課

Menu